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怀地黄的千年传奇


怀地黄的千年传奇

 

  马文喜介绍家里自砌的传统焙灶
  马文喜向记者展示其焙制的地黄

 核心提示:

  怀地黄作为“四大怀药”之一,在我市已种植3000多年,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千百年来,怀川人民在种植、炮制怀地黄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怀药文化和怀药传奇——“九蒸九晒”的古老炮制方法传承至今;“一个地黄三个药”,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三种不同性状的怀地黄入药带来不同的功效;从“金状元”到“金九”,怀地黄品种不断优化;怀地黄10克的药力等于其他地产地黄的30克或100克以上……像港台明星评选“四大天王”一样,中草药也有“四大天王”之说,怀地黄便是“天王”之一。本期《厚重怀川》,专门讲一讲怀地黄的传奇。

                   五十岁老马吃地黄生三驹

  翻阅中医药典籍,怀地黄药效强的记载有不少,但最为神奇的,要数东晋葛洪所撰的《抱朴子》:“韩子治用地黄苗喂五十岁老马,生三驹,一百三十岁乃死。”

  一般来说,马的平均寿命约为25~35岁,最长也就60余岁。《抱朴子》作为研究我国晋代以前道教史的宝贵材料,该书记载50岁的老马吃地黄后,仍能产驹,寿命达130岁。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是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人对怀地黄药效强的认识。

  中国很多省均产地黄,为何怀地黄最佳、最为地道?这是长期历史选择的结果,是有科学和实践依据的。

  此前报道曾提到,从南北朝陶弘景“诸药所生,皆有境界”这一中药道地理论提出后,才开始注重产地对医疗效果的影响。经过长期实践,宋朝、明朝时,医药学家一致推崇怀庆地区所产的地黄为地道药材,在地黄前冠以“怀”字,称怀地黄。

  明朝名医药家陈家谟所著的《本草蒙筌》说:“江浙壤地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山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第一次指出“怀庆地黄”一词:“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

  近代医药学家赵桔黄采用化学分析手段,对全国各地所产地黄逐一进行本草考证,得出结论:怀地黄10克的药力等于其他地产地黄的30克或100克以上。

  日本学者曾先后报道地黄中所含梓醇具有利尿和缓泻作用。专家对我国各地的干地黄中的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焦作所产地黄的含量最高(0.811%),其他依次为辽宁沈阳(0.726%)、山西侯马(0.043%)、山东成武(0.036%)、广东(0.019%)、浙江仙居(0.010%)等。不难看出,仅梓醇含量,怀地黄便与浙江所产地黄相差80倍。

  “一个地黄三个药”也体现了怀地黄药效之奇。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这三种不同性状的地黄入药之后带来不同的功效。鲜地黄主要是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熟地黄主要是滋补肝肾,特别是补血养阴的作用很强;生地黄主要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由于怀地黄药效好,《博爱县志》载:公元608年,鲁宣公就以怀地黄向周王室进贡。历史上,怀地黄以太行山下的留驾庄和北关大道寺以及北金村所产的质地最佳,怀商销往外地的地黄,必标“留驾庄”“大道寺”货号。

                  种植一茬土地“歇”十年

  温县祥云镇张寺村是怀地黄的传统产区之一。3月1日下午,该村60岁的农民马文喜指着路边的一块田地对记者说:“这块地有100亩,是我承包邻村的,今年用来种植怀地黄。”

  为何要去邻村承包土地?马文喜解释,由于怀地黄药性好,十分耗费土地的“地气”,种植一茬怀地黄,土地要“歇息”10年,才能再次种植怀地黄。如今,本村土地种了一遍后,他又到邻村承包土地种植怀地黄。

  “地黄又叫地髓,是说吸收了地气之精髓,一般土地在种过一年地黄后,地就变苦了,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地黄,必须等到10年后才能再种,因此就更显得地黄的珍贵。”马文喜说。

  从马文喜记事起,该村家家户户都种植地黄,但种植历史到底有多久他也说不清。怀药专家告诉记者,怀地黄在我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

  陈家谟说,怀地黄原产于“怀庆山”。所谓“怀庆山”,指的就是怀庆府(今焦作市)北部的太行山。怀地黄由野生变成栽培,约始于周朝。

  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就有用子实种植地黄的记载,说明地黄最初是用种子繁殖的。到魏、晋、南北朝,才开始用根繁殖。北魏贾思勰的名著《齐民要术》中,详细地记载了地黄的根茎种植法。地黄的根茎种植法一直沿用到当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部分农民试验成功了青苗移栽,使地黄的繁殖进入了新的时代。这种方法就是先用根茎育成幼苗,待幼苗长到8~10片叶时掰下栽植于大田。怀地黄育苗移栽与根茎种植相比,可提高产量25%~30%,为提高怀地黄的产量开辟了新路径。

                  “九蒸九晒”的古老传统

  在马文喜家,有一个用泥土砌成的土炕,是烘焙地黄的焙灶,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几年前,他家建了一个立体大焙房,这个小土炕才不再使用。

  地黄焙是干什么用呢?原来,地黄收获后,为便于储存,需及时加工成干地黄。传统加工干地黄有阴干、日干和火干三种方法。因冬季阳光弱、热力小、干燥慢,不仅用时长、费工多,而且影响品质,所以,应用最多的还是火干,即建造地黄焙,生火炉烘干。近年来,有人创造焙房立体烘干法,比焙灶省工省料,工艺又前进了一步。

  纵观历史,怀川农民对地黄的加工与炮制有一个艰难求索的过程。一开始,地黄以鲜品入药。古人在医疗实践中发现鲜地黄不易保存,又发现鲜地黄与干地黄的药性不完全一样,就将鲜地黄制成干品。制成干品的方法,先是阴干,后又日干,再后才采取火干。《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典籍中对此均有相关记载。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药材炮制经验的积累,到唐朝,在生地黄、干地黄之后,又发明了蒸制熟地黄之法,熟地因之诞生。《本草崇原》中说:“后人蒸合为丸,始有生地、熟地之分。”《本草经百种录》载:“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之分,从无用熟地者。熟地黄乃唐之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到了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把熟地黄列出专条论述了:“其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指干地黄为熟地黄,虽主治证同,而凉血补血之功稍异,故今别出熟地黄一条于下。”

  熟地黄加工是怀川农民叫得响的技术,怀地黄“九蒸九晒”炮制古法,直至内外漆黑、发亮,药效奇强。备受人们欢迎的园身地黄,其加工技术源于温县的南岭、东林台、西林台、南张羌等村。除了制药,怀川农民还将地黄加工成地黄脯、地黄酱菜等保健食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市不仅对地黄的加工炮制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对地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各种炮制方法对地黄药用品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索,使地黄的应用建立在科学之上。

                  从“金状元”到脱毒“金九”

  怀川人不但种植地黄历史久远、炮制技艺独特,而且许多优良品种——“金状元”“85-5”“金九”等,也是怀川人培育的。

  “金状元”的培育历史距今已有近百年。清末,温县番田村农民李井寿从神农山老君洼的大月沟山坡上挖掘出一根健壮的野地黄,其精心培养,和家种地黄进行杂交,经过多年提纯复壮而培养出具有抗虫害、抗涝、产量高的优质品种“金状元”。

  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用“金状元”和“武陟1号”杂交培育成新品种“北京1号”,用“小黑英”和“大青英”杂交培育成“北京2号”,使怀地黄产量大幅度提高。温县农科所育种专家王乾琚培育的怀地黄新品种“85-5”,每公顷产量为7.5万公斤至10.7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以来,怀地黄产区的主栽品种大多为“85—5”和“北京1号”。“85-5”产量高,但不耐渍,而“北京1号”耐渍,但产量偏低。于是,我市农业专家又开始选育稳产、耐渍、抗病的品种。2000年以来,温县农科所联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金状元”为母本、“9302”为父本进行新品种选育,终于培育出质优、高产、多抗的地黄新品种“金九”。该品种在2008~2010年连续3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平均亩产4288.7公斤,比“北京1号”增产15.1%。

  2011年,“地黄新品系金九”被河南省中药材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之后,“金九”成为怀地黄当家品种,占全市种植面积的近一半。2013年至2014年,温县农科所又对“金九”进行茎尖脱毒。通过推广种植,农民反映增产效果明显,比非脱毒地黄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李晓军陈东明)           

    (人文编号:2015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地黄
泰同和古九蒸九晒系列(四)——九制熟地黄
古籍中的地黄
No.8《神农本草经》之干地黄
115地黄
地黄:O(∩_∩)O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