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托儿所的四个教养原则,让孩子感觉到:我会帮忙、我很重要
userphoto

2017.01.04

关注

我想许多妈妈都有同样的经验,孩子到了托儿所之后,突然一下子长大很多,我们也这样觉得呢!现在俨然就是个小男孩了,还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的常规,当然语言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

儿子在德国的托儿所里,进入稳定的第三个月。在去托儿所之前,他就是我们的小宝贝,24小时在我们的关照和保护之中。我们家里只有一个小小孩,所以爸妈顺理成章成为他的「大玩偶」,什么都要爸爸妈妈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让他一岁八个月开始,就每天去托儿所两三个小时,因为孩子不只需要父母,还需要学习与其他人的互动。

在儿子德国的这间托儿所,因为位于新兴区域和英德双语的关系,所以设定的「师生比」还低于政府的规定,一个老师只需要照顾三个孩子,我觉得这样的比例很适合一岁多的孩子。因为他们需要专注的陪伴,但也需要与其他人互动。这样的人数不会让孩子失去关注,也能够有团体的感觉。每次有机会在教室里面多待几分钟,我就很喜欢观察这些老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以及教室和每日行程的安排,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小智慧呢!

到了托儿所,玩玩具的时间不是「一对一」,而是小朋友自己决定怎么互动。要玩什么,要和谁一起玩,都不是爸爸妈妈决定。玩具也不是爸妈收,而是有「收玩具」时间,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吃东西,也不是「一对一」的喂食,而是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吃,自己拿餐具,自己喝水。儿子不再是那个「唯一」的焦点,而是群体的一份子。他必须学习怎么表达,也要学习独立。

儿子最爱的S老师,对他有种魔力。张口闭口都是S老师,连「上Kita」都被「找S」取代。我观察S和其他老师们与孩子的互动,发现了几个有趣的地方。

1.设定好每个常规的「开始键」

S老师永远先和小朋友打招呼,而且她记得与每个孩子独特打招呼的方式,和击掌和击拳就是我家儿子最爱!有时,儿子有点迟疑要不要进教室,S过来打完招呼,就好像按下了他的「开始键」,立刻收起紧张的神色,开开心心进去玩。我也赶紧学起来,每次儿子有点迟疑要不要与人打招呼,我就用「High Five」取代,儿子就越来越不怕与比较陌生的人互动了。

还有「收玩具」,老师们说「收玩具时间到!」就站起来,唱收玩具的歌,带着孩子把玩具收好。我们在家里也同样学起来这招!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就说「收玩具时间到!」与儿子就唱着歌,一起把玩具收拾好才去刷牙。有时候忘了,还会被他提醒呢!

每天孩子出门、吃饭、睡觉,都有一定的程序。难的不是设定这些流程,而是要「开启」第一步!所以从S老师那偷学到,带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设定一个「开始键」,通常练习了两周之后,都能得到不错的效果。终于,出门穿外套和鞋子、收拾、刷牙这些每天的差事,不再需要我们的三催四请了。甚至儿子想要我们一起时,会跑来开心地按下爸妈的开始键,给我们一个亲亲!

2.用孩子的高度与孩子眼神交流

S老师每天一见到小朋友,一定蹲下来,用与孩子眼睛一样的高度,微笑看着他们,问候「Wie geht’s?(你好吗)」。儿子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答,到现在会回一些他今天看到有趣的东西,例如:Zug(火车)、Essen(吃东西)、Spielplatz(游戏场)...,然后他们就「一句话配一个字」地聊起来了...。

甚至S的职业病很重,她和我们家长讲话,我们若坐着她也会坐下或蹲下,我们站着她也会站起来。与人眼神交会,才能有真正的交流,这也是从S身上看到的身教。儿子现在与人说话,也会像S老师一样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呢!

3.把孩子该自己拿的东西,放在他构得到的高度

让孩子学习自理这是的第一步。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得高高的!托儿所里,有一个「水杯架」,儿子每天进教室就是把水杯放在架子上,要喝水自己过去拿。孩子也有自己的外套架、鞋架、物品盒,都放在孩子可以拿得到的地方。甚至连餐厅的杯盘餐具,都放在孩子可以很方便拿取的高度。

孩子会不会弄乱?或许偶而吧!但让人惊讶的是,孩子多么喜欢把东西放回原位,如果放错位置了孩子还会纠正呢!儿子在班上是比较大的(也比较鸡婆),所以他都负责摆杯盘和餐具,甚至有时还帮忙倒水。我们上回在儿子托儿所的活动上亲眼看到他这么做,简直眼睛都要掉出来了!家里的桌子比托儿所的高,他没办法帮忙摆盘子,但我会把餐具拿给他,他也会帮忙放给每个人。一岁十个月能够做到这样,我想老师真的是教得很好啊!

4.当孩子有好的行为,用力地说谢谢

上次在托儿所活动的时候,有个孩子帮忙另一个小朋友捡起了水杯,小孩愣愣的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同时三个老师都很大声地说:「谢谢你,Mori!」。

有没有发现,老师是说「谢谢」,而不是说「你好棒」?

这也是从老师那学到的呢!当我们用「你好棒」来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孩子的确自尊会被提升,但只有自我被鼓舞了。但若是用「谢谢」来感谢孩子的好行为,孩子会在这过程中,感受他对其他人的「帮助」与重要性。而从中激发小孩子在群体中的合作和良好互动。

这也改变了我赞美孩子的方式。现在我谢谢孩子的配合或帮助,多过说他们好棒真棒最棒。而儿子就开始了一连串的「帮忙」行动,我做的每件家事,他都要参一咖,然后对自己说「谢谢帮忙」!真的是太贴心可爱了。

综合以上四点,我看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态度,以及「社会意识」的强化。并不是我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地方,由大人来安排小朋友的学习与活动,甚至过度强调个人的学习和成就,排挤了团体的概念。而是鼓励与邀请孩子主动加入群体,主动认为自己是群体中重要且有帮助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我可以」,进而觉得「我会帮忙」,「我很重要」!

托儿所和幼儿园时期真的很关键,在孩子成长的前五年,基本奠定了他们的基础性格,和与人互动的方式。虽然老师们很重要,但与这些小小孩最长时间在一起的,还是家人。若是我们能在家中也学习到这些好方法,加以应用,孩子不只快乐自信,还乐于助人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五德国妈妈专栏之:德国幼儿园的入园适应期
我欣赏的加拿大幼教(转自《教师博览》,推荐)
幼儿园智力题,有人知道答案吗
全世界最可爱的托儿所开学啦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之我见
百年新中建起了托儿所?千真万确,就是建了一个托儿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