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还寒假的本来面目

寒假如期而至,2007年的寒假感觉很短很短,儿子所在的小学寒假仅有24天。在有限的假期内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寒假呢?请先来看看学校发的寒假通知和班主任布置的学习任务:①准备两本故事书,每天自觉主动地读故事一个。②在图书城买一本与教材配套的《一年级生字贴》。③学习写日记,注意格式,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要占格。④认真完成《寒假作业手册》,家长批改。

不难发现学校、老师和家长都看成是一个新的知识学习学期,而非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自然文化的孕育。很多人支持孩子加强学校课程复习,认为这是竞争时代的无奈之举。在我所住的楼上楼下很有几个名师,给孩子们开设了诸如英语、数学、语文、钢琴、美术、书法等专项技能家庭加强班。有的虽然已经退休,可是他(她)的钟点弟子们一拨接一拨的,使他们退而不休。

当然也有少数家长对此持反对意见。家长不能按照大人想法而强迫孩子接受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生活方式。我的意见旗帜鲜明:谁都无权剥夺儿童玩耍的权利,大人应该为孩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创造条件,还孩子一个诗意如画的童年。

很幸运,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在玩耍中度过。我们不说寒暑假,就是在平时课后,我们都是尽情地玩耍。春天插花栽树掏土蜂;夏天戏水“拦河筑坝”、捕鱼钓虾抓知了;秋天白日拾蕙也当粮,夜晚“排兵布阵”听命令,期盼某天当“司令”;冬天起早拾粪积工分,冰上雪地里追乌鸦,树上屋檐下抓麻雀。

我的父母亲虽然没有点滴的书本知识,却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我在浓郁的文化土壤里浸泡、生根、发芽、长大,所以我的意念中永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我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摩罗在他的博文《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说:“只有在青山绿水之间生活过,在那里跌跤、流汗、淋雨、哭泣、欢笑,在高粱地里捉迷藏、在稻草堆里翻跟斗,等等等等,心灵才会真正受到一丝丝养育和滋润。”“如果说乡村孩子拥有着自然的文化和神灵的文化,城里孩子只是拥有着社会的知识和机器的知识,说穿了就是没文化。有知识没文化正是这个时代的致命病症之一。”看到儿子为了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的寒假学习任务,都生了厌恶情绪,我告诉儿子,上午学习,下午疯狂地玩,儿子把“疯狂地玩”牢牢地记在心中,使他妈妈担忧起来。

我以为面对寒假因人而异,因家庭环境而异。《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孩子有玩耍的权利。孩子在玩耍中,在劳动中,在做公益活动中也是学习,加强课程复习并不是唯一。儿童的童年就是玩的童年,童年没有疯狂地玩过,就没有值得回味的,也就是说没有童年。还寒假本来的面目,不是个人一厢情愿的事,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

2007年2月1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造一个温馨家庭
从儿子“研学旅行”引发的思考
捍卫孩子说话的权利
“无论中国还是英国,学校学的知识都没有用”
国学100秒:知识和智慧
会说这话的家长,将能改变孩子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