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庆生态涵养区的工业发展模式探讨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08-09-25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各个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承载的不同功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避免盲目发展、无序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能抵消,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规划中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域。其中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被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作为北京市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及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为了促进延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深入研究生态涵养区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探索出适合延庆地域特点的工业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延庆县工业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适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分别进行探讨。
一、延庆工业发展现状
根据近三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延庆工业发展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工业生产整体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明显
近三年来,全县工业整体呈平稳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明显,规模以下及个体企业发展缓慢。根据工业统计数据显示(见下图1),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47229.4万元,比2005年增长33.3%,平均每年递增15.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79453万元,比2005年增长46.8%,平均每年递增21.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0.5%,;规模以下及个体企业工业总产值67776.4万元,比2005年下降3.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9.5%。
2.生态型工业数量较多,产值和利润贡献较高
从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延庆现有工业企业绝大多数属于生态型企业。据延庆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7年底,全县530多家工业企业中仅有15家企业污染物排放较多,为县环保局重点监控的企业,其余绝大多数相对属于生态型企业。全县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态型企业占5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0.3%,它们2007年工业总产值合计为226773.7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15%,利润总额占79.67%。
3.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较快,贡献率较高
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开发区工业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延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八达岭技术开发区内注册并经营的工业企业有6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7 %。两大园区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5298万元,比2005年增长60.6%,增加了6234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额的百分比(即贡献率)为71.9%(见下表1)。
表1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变动情况表    单位:万元
工业总产值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个)
2005年
2007年
2005-2007年增长率
增加额
贡献率
2007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
260564
347229
33.3
86665
100
66
八达岭开发区
50916
63765
25.2
12849
14.8
7
延庆开发区
52037
101533
95.1
49496
57.1
8
开发区合计
102953
165298
60.6
62345
71.9
15
4.产业优势不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较低
延庆县工业企业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优势不突出,缺乏相应的支柱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较低。按国际通行的标准,产业增加值占GDP百分之五以上的可以称为支柱产业。延庆县530多家工业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只有服装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在工业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这两个产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6.11%和21.28%。据测算,2007年服装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分别为5.82%和1.21%。按国际上通常所说的占地区生产总值5%以上的产业称得上支柱产业的的标准来看,只有服装加工业勉强称得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离支柱产业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在延庆工业企业中,能够称得上品牌的只有北京雪莲盛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德菲电气(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这些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仍不占优势,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与它们进行势均力敌的竞争和抗衡。
5.工业总量和企业效益与其他区县相比差距较大
延庆工业与其他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但企业数量少、产值低,企业效益也相对较低。根据北京市五个生态涵养区2007年的国民经济数据对比来看(见下表2),延庆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66家,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倒数第二位的门头沟区相比还少34家,工业总产值少280456万元;比总数排在首位的怀柔区少161个,工业总产值少2747850万元。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倒数第二位的平谷县少149108万元,只占平谷县工业增加值的35.2%;与工业增加值最高的怀柔区相比,只相当于其工业增加值的13.3%,而地区生产总值为怀柔区的42%。
企业效益与其他四个生态涵养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根据北京市五个生态涵养区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指标对比来看(见下表3),延庆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仅为2.6%,比5个区县平均值低3个百分点,与排名第一位的门头沟相比低了11.8个百分点,比排名倒数第二位的平谷县也低0.4个百分点。
表2  五个生态涵养区工业总量情况比较表  单位:万元
经济总量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
区县名称
经济总量(GDP)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企业个数(个)
工业
总产值
企业
平均产值
合  计
3959039
1507163
38.07
781
6143043
7866
延  庆
510810
81061
15.87
66
279453
4234
密  云
946378
323480
34.18
211
1131462
5362
平  谷
720849
230164
31.93
177
1144916
6468
怀  柔
1215332
607386
49.98
227
3027303
13336
门头沟
565670
265072
46.86
100
559909
5599
表3  五个生态涵养区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效益情况比较表
区县名称
销售产值(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利润率(%)
合  计
6105309
340565
5.6
延  庆
271224
7028
2.6
密  云
1092178
81632
7.5
平  谷
1123161
33767
3.0
怀  柔
3068886
138855
4.5
门头沟
549860
79283
14.4
二、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和约束因素
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来看,延庆发展工业有几方面的优势,但也受到一定因素的约束。
(一)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1.劳动力资源优势。延庆县属于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61.5%,农业人口相对较多。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山地农村转移进程的逐步深入,将有更多的农民逐步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来。农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对工业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据城乡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8311元,在北京远郊区县排名最低。而县属企业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212 元,比农民人均收入高出很多,这对农村居民向城镇就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较多的农业人口不断充实到工业经济当中,对工业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农畜产品优势。近几年,延庆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随着污染企业的逐步关闭,为延庆向北京提供大量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创造了丰厚的条件。2007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为45339亩,产量达134362吨,按照全县常住人口数28.6万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消费蔬菜2.6斤。香营乡新庄堡有华北最大的杏树良种基地,共有200多个品种的杏树3300多亩,年产鲜杏100多万公斤。张山营镇也有1.3万亩葡萄种植。2007年全县果园面积57295亩,干鲜果产量达37907吨,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消费0.74斤。在畜产品方面,2007年全县猪牛羊肉产量10209吨、鲜蛋产量33623.2吨、牛奶产量108518吨,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消费猪牛羊肉0.2斤、鲜蛋0.6斤、牛奶2.1斤。丰富的干鲜果蔬菜以及畜牧产品除了满足延庆县近30万人口的日常生活需要外,也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药材资源优势。延庆县山区较多,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适应多种药材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可以人工种植药材。2007年延庆药材种植面积有19220亩,产量达63.5万公斤。产量比较高的药材有板兰根、西洋参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延庆发展药材加工和中医药制造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延庆地处首都上风上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北京“夏都”的美誉。境内水质优良、林木覆盖率高,依山傍水,气候十分宜人,1999年就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优越的生态资源促进了延庆县旅游业的发展,境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八达岭长城、龙庆峡、松山、古崖居、康西草原等30多处旅游景区以及30多个民俗旅游村。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达1316.9万人次,比2005年提高了37.38 %,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中排名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49729万元,比2005年增长31.65%,排名第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工业与外部的联系,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支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条件。
5.自然资源优势。延庆境内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能源为水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康庄地区是华北地区著名的风口,民间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据北京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测风结果显示:康西地区10米高平均风速5.4米/秒-5.8米/秒,70米高平均风速7.0米/秒-7.1米/秒,年有效发电时间为1800小时以上,风能利用前景广阔。延庆年均日照时间2600小时以上,是北京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良好的日照条件为太阳能发电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6.区位优势。延庆县地处北京西北部,距离北京市区仅74公里,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通道。随着北京城区的快速发展,对延庆发展有很大的辐射作用。延庆可以依托北京强大的市场,凭借北京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都市型工业。
(二)发展工业的约束因素
1.工业基础薄弱约束。目前,延庆县工业经济“小、低、散”特征较为突出,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效益不高,产业集中度不强,缺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支柱产业和名优产品。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数量有66家,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12.5%,利润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14家,利润率在3%以下的企业达83.3%,亏损的企业占30.3%。延庆工业经济的这种发展水平与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常不相适应。
2.功能区定位约束。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对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和山区发展规划要求,延庆生态涵养区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起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这就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约束,使得延庆区域内的一些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利用,一些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大的行业不能规划发展,相应地只能发展那些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的生态友好型产业。
3.交通不便约束。延庆县是距离北京市区最远的郊区县,进出北京虽然有110国道、八达岭高速,但是近年来随着北京私人汽车拥有量大量增加,道路的扩建远远赶不上小汽车对道路的需求,北京城区道路涌堵非常厉害,使得延庆进出北京本可以50分钟到达,而实际往往在1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长达近三个小时,给延庆与北京城区的交通运输造成很大的不便。最近新开通的轨道列车和延庆县火车站的重新启用,算是对延庆交通不便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的不畅对延庆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制约。
4.人才短缺约束。延庆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较多。近年来,随着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少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由于他们接受教育和专业培训较少,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延庆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虽然比1990年有所提高,达到8.32年,但与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却在进一步拉大,由1990年相差1.89年扩大到2005年相差2.38年(见下表4),文盲率也排在北京市18个区县首位。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对延庆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延庆是距离北京城区最远的一个郊区县,尽管最近几年采取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但是人才的短缺仍然是制约延庆工业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4 延庆县1990-2005年人口受教育指标和北京市平均水平对比表
年份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文盲率(%)
延庆县
北京市
比北京市平均水平低
延庆县
北京市
比北京市平均水平高
1990年
6.74
8.63
1.89
20
10.9
9.1
2000年
7.91
9.9
1.99
11.6
4.9
6.7
2005年
8.32
10.7
2.38
10.6
3.9
6.7
三、工业发展模式探讨
延庆工业虽然基础薄弱,又受到北京市整体生态功能定位的限制以及交通不便和人才短缺等因素约束,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发展潜力,从劳动力、农畜产品、药材、旅游、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等优势来看,延庆工业发展潜力仍然较大。根据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要求,参照国内外其他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北京其他生态涵养区工业发展状况和产业规划来看,延庆可以依照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友好的都市型工业。在产业模式上,可以按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农畜产品加工型产业、重点推广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路,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逐步培育和建立起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断推进可持续性经济向纵深发展。
(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农畜产品加工型产业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2010年山区建设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山区特色产业和开展非农就业服务工作,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经济方面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利用首都科教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门路,提高非农收入”。结合劳动力和农畜产品等方面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延庆县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农畜产品加工型产业。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农畜产品丰富的优势,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而且可以更好地减少工业污染,满足北京市对山区发展规划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体的产业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庆农畜产品丰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的特点比较适合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市场需求方面,不但有北京市区广阔的市场,还有大量外来旅游人口的光顾,产销都十分方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延庆县农畜产品加工业目前已经有像庆和食品公司、一品全蜂公司、京都银龙食品公司等一些具有一定发展的食品加工企业,不过他们规模相对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在现有基础上做大作强十分必要而且潜力巨大。密云县在农畜产品加工上更进一步深化,把绿色食品加工业作为密云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农畜产品加工业正作为密云县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发展的领域。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努力创造几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将它打造成为延庆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延庆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做精做强服装加工业。服装加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做精做强服装加工不但能有效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延庆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有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旅游人口光顾,服装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服装加工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是全县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产业,也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如雪莲、卓欧、龙庆峡羊毛衫等,但与国内及国际著名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几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把服装加工业打造成为延庆的一个重点支柱产业。在密云县,服装加工业已经成为其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密云县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的领域,服装加工业在平谷工业产业结构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3.发展机械装配和零配件组装业。为了充分发挥延庆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采取从北京城区以及周边地区引进零配件在延庆进行组装、产品销往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形式,有选择地发展机械装配和零配件组装业。现有工业体系中已经有艾瑞机械厂、金兰钢结构公司、光瑞机械制造公司等机械制造和装配企业,但他们规模都相当小,离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密云县在机械装配和零配件组装业方面更进一步专业化,正在将汽车零部件工业作为其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延庆有必要适当发展机械装配和零配件组装业。
(二)重点推广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这就要求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清洁能源,发展促进保护环境的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延庆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考虑到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发展风力和水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环保技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产业模式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发电项目。延庆的水资源、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发展既能环保又能为社会提供能源的发电项目。目前,北京市首座风电场已于去年在康西地区开工建设,总装容量1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75亿度。今年初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开始向北京输送绿电。按照2007年底全县家庭总户数128134户计算,平均每户每年可用电1366度,与2007年延庆县平均每户实际用电622度对比来看,除了满足家庭生活用电需要外,还能满足其他方面的用电需求。中科院太阳能发电项目也已经落户延庆,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6面测试镜安装,预计2010年正式上网发电,年发电总量270万度。这些对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但能有效缓解目前紧张的能源需求,而且也能兼顾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适合延庆生态涵养区发展的工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探索,不断发掘,以满足延庆乃至北京地区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新型建材产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各级政府就开始了新型建材(主要是墙体材料)的研制,但发展十分缓慢。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房地产业的巨大拉动下,发展开始加快。近几年来,北京建筑业和房产业快速发展,建材工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具备环保功能的新型建材产品正得到大量推广应用。所谓新型建材,是指区别于传统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能降耗特点和环保功能的建材材料,如新型墙体材料、建筑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延庆作为生态涵养区,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涵养首都人民的重大使命,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有很大必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本区域住宅厂房等建设的需要,而且可以开发广大的北京市场,不断满足人们对新型建材的需求。目前,延庆县以生产新型建材为主的企业只有少量几个,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面对广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新型建材也是密云县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产业。
3.环保技术产业。近年来延庆县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关闭了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但是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施放、城镇垃圾和污水的堆积排放、农村畜禽粪便和秸秆的处理、一些小排量企业继续存在等对环境的保护继续形成挑战。为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促进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延庆可以利用北京城区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优势,适当发展环保技术产业。这也是密云县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的一个领域。
4.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延庆是农业大县,又有北京强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操作性,目前延庆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坐落在张山营镇的德青源蛋鸡场是亚洲最大的蛋鸡场,这里每年产生7.7万吨的有机废弃物和15万吨水,曾经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今该公司实施了鸡粪发酵产生沼气进行发电的工程,年产沼气可达700万立方米,可发电1400万度,这样不仅对粪便变废为宝加以利用,提供绿色电能,而且产生的沼渣、沼液还可以作为周边3万亩农田的优质肥料,真正实现循环利用。旧县镇深入推进奶牛产业化,2007年也建立了“种植-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肥料-种植”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张山营镇、永宁镇新华营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延庆县委宣传部在《北京·延庆》网站上刊发的《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延庆荣膺国家生态县》中的数字显示,全县畜牧业禽畜粪尿年排放量达93万吨,这么丰富的农村生物质能原料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据了解,华东理工大学颜涌捷教授负责的国家863重大课题——“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技术”,已经可以从7吨至8吨秸秆中提炼出1吨燃料乙醇,如果普通汽油中加入10%到15%的燃料乙醇,燃烧效果仍同汽油一样;如果改一改发动机,燃料乙醇就能代替85%的汽油。2005年,年产600吨乙醇的中试示范生产线已在上海奉贤完成。延庆作为农业大县,年产秸秆、枯枝37万吨(注:数据来源于延庆县委宣传部在《北京·延庆》网站上刊发的《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延庆荣膺国家生态县》),大量的秸秆除了可以加工秸秆饲料外,也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提炼乙醇,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对节能降耗、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循环经济是一条比较适合延庆地域特点的、能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模式。
(三)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指技术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投入产出效益高、能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一个区域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长远的进步,就难以在竞争的大潮中立根站稳。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在高新技术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庆县虽然是个农业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前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减少污染,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密云县十一五期间重点投资的领域。依托北京相关优势条件,延庆可以重点发展以下高新技术:
1.信息技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之一就是信息一体化工程。《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也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结合“221行动计划”信息平台建设和《推进郊区信息化专项工程-“燎原行动计划” 》的实施,加强山区信息化及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依托北京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科技、信息和市场等优势,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本地信息化水平,对延庆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密云县正在把这一产业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平谷、怀柔也把它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
2.生物和医药技术。延庆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如西洋参、板蓝根等,发展中医药制造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中医药制造方面,延庆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有双鹤药业、恒宇华康药业等知名企业,但真正利用高新技术从事医药制造的企业相对较少。医药制造业是延庆工业体系中仅次于服装加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在全县整个工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必要利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医药制造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把医药制造业培育成为延庆工业体系的一个重点支柱产业。因此,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十分必要。此外,延庆目前仍有不少城市垃圾和工业污染物以及农药化肥、禽畜粪便等需要进行无害化或清洁化处理,十分需要发展生物环保技术。生物技术是密云县五大产业之一,也是平谷、怀柔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的领域。
3.新材料技术。新材料就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技术就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新材料是大力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之一。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将越来越显示出其发展潜力,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对延庆来说,发展新材料技术虽然不十分迫切,但为了促进本地科技创新、人才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有必要发展一些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也是怀柔区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
四、发展建议
1.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方面
对于一个国家或大的区域来说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有必要的,但对延庆一个县而言不能过分小而全或大而全,否则支柱产业不够突出,不能形成产业优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针对目前延庆县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效益相对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特点,延庆工业体系需要继续加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严格按照北京市对延庆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延庆生态新城、生态城镇发展区、生态涵养产业区、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区域划分要求,充分发挥本地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前途、有效益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逐步限制和淘汰夕阳工业和能耗高、产出低以及对环境污染的企业,真正实现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例如在延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八达岭工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园区优势,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入园企业产品关联度和生态化水平,不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来园区发展壮大;对其他乡镇区域的企业也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改进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改善企业管理方式,放远视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使之朝着降耗节能、生态环保、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2.招商引资方面
延庆县与北京其他几个郊区县相比由于距离北京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工业发展较为滞后,为了更快地追赶其他郊区县的经济发展,除了苦练内功之外,有必要在招商引资方面本着布局合理、促进就业、生态友好和经济增长的原则,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的生态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延庆发展。如加强与其他园区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完善投资创业环境,加强延庆优势条件的对外宣传等,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和管理水平,争取更多的符合延庆规划要求的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延庆发展。今年4月,延庆县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同签署的共建八达岭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框架协议,以共享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等产业投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随着延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八达岭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可以凭借其园区优势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规章制度建设方面
延庆县小型工业企业居多,大多数企业人员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规章制度知之较少或认识不够,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做出违反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以及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这样不但有损企业形象,而且也对延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提升企业形象、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企业行为,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提高工业经济生态化水平。
4.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
制约延庆工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人才的缺乏。延庆由于距离北京相对较远,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确有非常不利的一面,这就要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做出比其他区县更多的努力,不断加大对生态产业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更专的人才投入到延庆生态产业建设中来。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有计划地选送党政干部、中青年技术骨干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到高校、国外、境外进行中短期培训。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创新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三是加强人才引进。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需要,突出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跨功能区域培养与引进,重点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户籍、子女入学等瓶颈。四是健全多种所有制人才中介机构准入制度。鼓励有资质的国(境)外人才中介机构进入,鼓励区域内跨国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办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以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和服务体系。
5.区县横向交流方面
延庆县作为北京五个生态涵养区之一有必要在涵养区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四个区县加强交流,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尤其是怀柔区近几年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工业总量和增长幅度都居五个生态涵养区首位,2007年怀柔区工业增加值达607386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027303万元,同比增长36.7%。深入研究学习其他涵养区的先进经验对延庆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根据延庆县目前现有的工业基础情况和功能定位要求,结合本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和一些约束因素,延庆工业经济不能片面求全,应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增收为目标,朝着培育一两个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几个支柱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几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方向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功能价值链看中国景区露营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轨迹
如何高质量发展?阿拉善给出了答案!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经济概述
调研报告产业集群
宁夏加快工业调结构
从延庆县变区看北京城市发展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