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品质量、企业利润与市场结构分析
商品质量、企业利润与市场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关理论框架,分析了产品质量、企业利润、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深层关系,企业对产品市场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了企业的超额垄断利润,受高价格的驱动,假冒伪劣企业随之出现。模型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结构是影响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产品质量问题不在于熊彼特描述的那种有效率的垄断,垄断的行政配给和垄断的寻租行为是我国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根源。因此在我国推出《反垄断法》的同时,要对我国企业的垄断来源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产品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产品质量  企业利润  市场力量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4-1618/F(2010)03-0033-04

    作者简介:佘时飞,经济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数理经济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引言
    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导致高质量商品退出市场,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将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会减少研发的投入,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率,从而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第一种情况是Akerlof 等人强调的。George A.Akerlof 于1970年发表的有关二手车市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概念,并用数学模型证明:在二手车市场上,由于买方无法区分二手车的质量好坏,就不可能出高价,于是,高质量二手车逐渐退出市场,即出现了劣等车将高质量的车驱逐出市场的现象,从而消费者的出价会进一步降低,如此不断循环,最后,二手车市场变得极其稀薄甚至消失。
    然而,我国低品质的假冒伪劣商品市场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全国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严厉的打击的同时,假冒伪劣市场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假冒伪劣商品对食品市场和药品市场的冲击尤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George A.Akerlof的理论模型中可以看出:他只考虑了商品质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假冒伪劣——低价——市场稀薄——市场消失。但微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由商品的质量唯一决定的,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都是为了追逐高价和高额利润,即:高价格——高利润——假冒伪劣——市场旺盛,形成这个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垄断。虽然垄断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我国垄断企业的形成原因却基本一致,即中国企业的垄断力量基本都来源于政府的给予,而非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的脱颖而出。由于垄断原因使商品市场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时的市场价格,因此,高价格就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萎缩趋势。虽然在西方经济学文献中一致地认为垄断能提高商品的质量,企业之所以处于垄断地位,是因为它的商品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优越性,他们以“毁灭性破坏”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因此,一定的垄断程度对产品质量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就是必然的逻辑结果,而我国企业的垄断力量的来源决定了其生产的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不会很高,所以,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高价格会引诱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制造者的“潮涌现象”,即人为的高价格成了假冒伪劣猖獗的根源。因此,治理假冒伪劣=整治市场,就有必要改变我国企业的垄断力量的来源,同时消除人为垄断所导致的高价格上下功夫,使市场上的超额垄断利润真正来自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商家的声誉,从长远来看,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的、具有适当市场集中度的产业结构,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基础。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的由来;第二部分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一般的数量经济模型;第三部分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理论模型
    假设某一行业有N个完全同质的厂商,行业中所有的厂商在价格方面进行合作,以达到行业利润的最大化,即每个厂商选择相同的价格策略和产品质量水平最大化自身的利润;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量c;第i个厂商的需求函数为:
    Qi=Qi(P,T),(1)
    其中,Q、P、T分别代表厂商的产品需求量、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产品的质量,厂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在增加的成本和产品质量的程度成一阶线性关系,
    即:B(T)=xT  (2)
    其中B(T)为厂商的产品质量成本。则每个厂商的均衡市场份额为1/N;均衡价格P*=P1*=P2*+…=PN*,均衡质量水平为T*==T1*=T2*+…=TN*;第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i=(Pi-Ci)×Qi(P,T)。
    为了研究的方便,假设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
    其中,α>1,0<β<1,A为除P和T外所有其它因素对产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效应。
    从以上假设可知厂商的利润函数和行业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πi(P,T)=(Pi-c)AP-αTβ/N-xT  (4)
    π(P,T)=(P-c)AP-αTβ-NxT    (5)
    三、模型求解
    从产品的反需求函数(3)可以求出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t)=A(t)P(t)-αT(t)β   (6)
    其中Q(t)、A(t)、P(t)和T(t)分别为这四个参数对时间的函数关系。
    1.求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的质量弹性
    从(6)式可以求出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的质量弹性分别为:
    2.求除P和T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对产品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对(6)式两边取对数并对t求导可得:
    由于、、可以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出来,因此,只要求出α和β,则可以求出,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法求出α和β,具体计量过程如下。
    设回归方程为:
    lnQ=αlnP+βlnT+k+Trend+ε    (9)
    其中k为常数,Trend为趋势项,ε为残差项,通过OLS回归很容易就能得到了α和β的估计值,然后将这些样本估计值代替实际的α和β值,代入⑻式中就得到了。尽管通过OLS方法能很容易求出,但在使用此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估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比如:多重共线性、平稳性、伪回归现象、干扰项的自相关和趋势项的主观性等问题。
    3.求行业最大化利润时的均衡价格水平(P*)
    (5)式对P求偏导并令其为零,即令得:
    即:当产品的销售价格等于P*时行业利润达到最大。
    4.求厂商最大化利润时的均衡价格(P*N)
    (4)式对P求偏导并令其为零得:
    从(11)式可求得:
    即:当产品的销售价格等于P*N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
    由(10)式和(12)式可知,厂商最大化利润和行业最大化利润时的均衡价格完全相等,即:P*=P*1=P*2=P*3…=P*N
    5.求厂商最大化利润时的产品质量水平
    (4)式对T求偏导并令其为零得:
    从(13)可得:
    即当厂商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时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6.求产品质量对厂商数量的弹性,由(13)式可得:
    由以上的假设和推论可知
    由可知:厂商的数量每减少一个百分点,产品的质量就会提高个百分点,相反,厂商的数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品的质量就会降低个百分点。即:行业中厂商的数量越少,产品的质量越高;行业中厂商的数目越多,产品的质量越低。这说明了行业的垄断程度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对此结果的解释是:厂商拥有垄断地位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超额垄断利润,而且厂商得到垄断地位的原因正是因为其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优越的管理制度和高质量的产品,为了维护其垄断地位,厂商就有强烈的提高其产品质量的动机。当然,由于我国企业的垄断地位更多的源于行政配给和厂商的寻租行为,所以我国的垄断企业维护其产品高质量的动机就不大。
    7.求产品质量最高时的均衡价格水平,(14)式对P求偏导并令其为0可得:
    由(17)可得:
    由以上推理可知,厂商在进行最大化利润时,它对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选择不会影响其利润最大化时的均衡价格水平,即厂商在决策价格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水平以最大化其利润时的市场均衡价格是相等的。
    尽管从理论上讲,市场上的产品是以均衡价格进行交易的,但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对理论上的均衡价格却是“无知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售价或者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或者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当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即当时,从(16)可知,即:产品的销售价格越低,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产品的销售价格越高,产品的质量就越低。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是:如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很低,即使去“造假”也没有什么“油水”,相反,如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很高,“造假”就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确是这样:价格低廉的日用品的假冒伪劣概率大大低于价格高昂的名牌名标商品概率。
    当市场销售价格低于由市场供求双方决定的均衡价格,即当时,从(16)可知,
即:产品的销售价格越高,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产品的销售价格越低,产品的质量就越低。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是:由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由产品供求双方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市场是出现了商品的短缺现象,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产品的销售价格很快就会上升,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很快就会被市场所吸收消失掉。
    8.求厂商数目的多少对行业总体利润的影响
    由(5)式可得:
    由(19)式可知: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则行业的总利润越少,相反,行业中厂商的数目越少,即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则行业的总的垄断利润就越大,这种高垄断高超额垄断利润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现象。
    9.求产品质量对行业利润的影响
    由可知产品质量与行业的厂商数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同样从可知行业利润与厂商数量也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从而可以推理出产品的质量与行业的利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产品质量越高,行业的利润就越高。这也是经济学理论界和企业的实业界人士公认的市场原则,所以,大型的有实力的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力度,并充分利用“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的假设和模型中各参数的推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产品的质量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但除价格以外的许多其它因素也对产品价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产品的供给总量和市场结构的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对产品的价格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正是这些市场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高于由供需双方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也正是因为产品的价格高于或者远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才带来了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我国各类产品市场,甚至引诱发了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厂商的“潮涌现象”。本来,生产厂商对产品市场的垄断程度能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15)式所证明的,因为垄断厂商非常清楚其之所以能形成对某一产品的市场垄断是因为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等,所以,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加大研发的投入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继续维持其领先的垄断地位。
    但是我国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却往往并不是企业通过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创新因素所致,而更多地是通过国家的行政配给或者企业的寻租的结果,这种人为的、低效率的市场垄断所导致的不合理的高价和超额垄断利润才是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根本原因。即使年年打假,年年出台有关打击假冒伪劣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屡禁不止。由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假冒伪劣现象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存在,它对我国经济效率和社会总福利的损失比我们直观感觉到的要大得多。因此,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和治理。如前所述,仅靠我国的消费者、企业群体和地方政府是很难铲除干净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的,中央政府必须在打假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要对我国企业的垄断力量的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使我国的市场结构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使是自然垄断行业也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即使暂时做不到使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产品价格,也要做到使企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更有效率,社会的总福利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外,由于我国的假冒伪劣产品市场“兴起”仅凭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企业的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这中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某些打假不力的执法者和某些与厂商利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不法当权者。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对地方政府中与假冒伪劣生产企业进行勾结的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参考文献:
[1]昌忠泽.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1998,(3).
[2]平新乔.假冒生产对专利制度的伤害,经济研究,2004,(10).
[3]林毅夫.潘士远: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2006,(1).
[4]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张理智.论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其治理,经济研究,1994,(1).
[6]Aferlof“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x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xhanism”,Quarterly Journal lf Exonomixs 1970.
[7]Green William H“Econometrixa Analysis”,Maxmillan Publishing Conpany,199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伦理
【市场】卖农资拼低价可以,假货红线请勿跨越!
税负转嫁与市场结构
电力市场经济学基础 (五 企业的类型及其定价)
《西方经济学》第5章学习题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厂商均衡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