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说赤脚医生被证明是医改成功经验,现在的医疗卫生体系却排斥拒绝赤脚医生,你怎么看?

赤脚医生是文革时期的农村医疗卫生结构下医生的爱称,一般称其为“合作医疗”。当时,在公社一级有卫生院,在大队一级有合作医疗。一般的小疾病(诸如伤风感冒头疼脑热、轻微外伤等),不出远门到大队合作医疗就可以解决,且费用非常低。我记得一次重感冒就是打一针退绕针,用纸包几种3-4天服用量的西药片,就解决了,不会超出5毛线。病情再重一点,合作医疗的赤脚医生就会建议你到公社卫生院去就诊。如果病情严重,赤脚医生还会一路陪伴将病人送到公社卫生院或县医院、州医院。

大队合作医疗的医生身份是本大队社员,由大队管理调配和送上级医院培训。在合作医疗工作时得工分+适当的经济补贴。每年根据其所得工分回所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分配。

合作医疗的赤脚医生夜间还实行值班制度,三更半夜病人上门必须及时就诊。可以说这是一种利民的好体制。可惜后来农村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合作医疗渐渐的关闭了。他们中好多赤脚医生变为乡村医生个体户,有的人甚至发了财,比其他普通农民早一点发了小财,早早的就建新房,买家轿。

其实,合作医疗这种模式有他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如果能将其与市场经济结合,派生出一种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公费农村医保与之挂钩,确保其就诊的便利性、低价格,它还是应该有价值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年,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赤脚医生制度(中)
村民们生病常去的“卫生所”是怎么来的?
【中国记忆】“赤脚医生”远去的背影
纪念毛主席“626”指示,“赤脚医生”与新中国的卫生保障制度
消失的赤脚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