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塞尔现象学”的应用 | 商业评论网

一分钟训练”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如果一个人只说一分钟,其他三个人要发表意见也比较简单,如可以清楚了解刚才他说的哪里好,哪里让人想深入探讨等。当四个人照顺序发表完之后,再一起指出自己觉得说得最好的人。四个人同时说名字,并且用手指向那个人。这样一来,马上就能知道自己得到几票。一轮训练下来,顶多五六分钟吧。接下来再不断改变每组的成员,重复进行相同的训练,票数差距因此会慢慢拉大,一个讲座里面的冠军自然就诞生了。也就是说,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找出谁最能够在一分钟内说出动人的话。说话的魅力,其实很难有绝对而客观的评价。如果有这方面的专家,或许可以评断一个人说话有多少资讯量,逻辑是否清楚,信息是否明确,是不是引人入胜之类,问题是这种专家并不多。但是,既然不断交换组员可以累积彼此的主观判断,那么,评价自然就有客观性。这是依据胡塞尔(Husserl)现象学所建立的想法。

胡塞尔假设,因为每个人都以主观来观察事物,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客观的东西。那么,世界就是完全主观而毫无客观性吗?这也不对。虽然每个人都以主观意识来观察事物,但是只要两个主观意识之间有共通点,那就是共同主观(中间主观)。这是一种接近客观的思维,我们应该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认识世界的。人类的谈话中,只要有互相的共同主观,就等于是一种客观。如果有些话让大家都觉得“这个真有趣”,那一定有些话会让大家都觉得“有够无聊”。开始你的“码表”人生前面说过,想要培养“一分钟”的感觉,就先准备一个码表:而且不是有码表功能的手表,还要是运动比赛所使用的正式码表才好。不用买太贵的码表,但是数字跟按钮越大越方便。经常在桌上摆码表,就可以开始你的码表人生了。事实上,码表非常适合用来念书和工作。如果约会的时候拿出码表,应该很糟糕吧,因为约会并不讲求效率。但是念书跟工作基本上就是要追求效率,所以反过来说,我觉得念书和工作的时候,如果桌上没有码表,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甚至认为,所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该随身携带码表才对。如果没有时间感,应该就无法工作,所以上班族应该都会排定行程,例如“上午要做这个,不午要做那个”、“几点到几点要做什么”之类。要不然就是“几月几日要交货”的大行程。

但是我认为,上午下午的半天单位,或是短一些的小时单位,都还是太长了点。很多人知道最后期限是何时,但是不会以分钟、甚至秒钟为单位来注意自己工作过了多久。几乎没有人会注意自己已经失去了十五分钟的时间,所以大家总是漫无目的地摸鱼鬼混。如果能使用码表,工作速度就一定会加快。只要看到时光在眼前飞逝,自然会提高使用时间的密度,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会更快。就像“限时作答”一样,听到时间有限,斗志就会提升,挑战时间极限的快感会加快学习回路的效能。对一个人说“做快一点啦”,他也不会特别有斗志,但眼看着时间慢慢缩短却会让人觉得兴奋。所以,看着时间流逝,就能让人想加速完成工作。拥有明确的时间意识,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最佳武器。而且,只要习惯使用码表,在没有码表的时候,时间感也会更敏锐。你会主动发现“这段时间是不是浪费了?”“我是不是太多嘴了?”等等。这就是时间上的“丰田守则”:无浪费、无勉强、无懈可击。总之,码表确实能够强力刺激人类的时间意识。我认为,现代人没有注意到这点实在太可惜了。请在进行各种活动之前先按下码表,计算时间,开始习惯使用码表吧!这么做,就能慢慢提升你的时间意识。

“自言自语”训练法

如果想训练自己的一分钟谈话,与其到处找人练习,不如采用“自言自语方式”,还更简单有效。这个练习的内容就像名称一样,自言自语就好。比方说自己先看完一篇文章,再练习一分钟内说完文章大纲。当然要先准备码表。按下码表的时机,不是自己讲完,而是一分钟到的时候。每按下一次码表,就完成一组训练。接着,检查自己在这一分钟内能够抓住多少重点。检查过后,应该就会发现自己该说的没说,或是不该说的说一堆吧?那么,挑战下一次训练的时候就会注意这些细节。练习第二次,一定会比上一次更能掌握要领,更能随时随地报告这篇文章。第一次练习掌握一半的重点,第二次掌握到八成,这样就够了,并不需要强迫自己掌握最后的两成。因为大略报告就是网罗个七八成,不必十全十美。不过这里有个重点——练习时,务必发出声音来。在心中默念,就无法获得练习效果,因为没有明确地对外输出,脑中意识也会朦胧不清。声音小一点没关系。

如果周围的人不会觉得你很奇怪,那还可以大声朗诵。同时,最好练习讲得快一些。因为讲得快,说话量也更多。一般人在生活中或许没注意,但其实短短五秒之中就能说出不少资讯。既然如此,开会的时候也应该只用十秒钟就能明确完成提案。当我上了电视节目之后,又重新感受到快言快语的重要性。例如知名的主持人黑柳彻子、古馆伊知郎等人,连在节目结束前的“最后十秒钟”内都能送出大量的资讯。如果他们在这十秒钟内只说了“下周请继续收看”,想必花不到三秒吧?剩不七秒钟的空白时间,对电视节目来说简直冷到连血液都要结冻了。因为电视节目只要有三秒钟的停顿,观众就会感到莫名其妙。所以我想请各位实际试试看,一件事情可不可能只花五秒钟就说完。只要说得够快,点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真的只要五秒。电视圈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通常一个人每次能分到的说话时间不过五到十秒,所以上电视的人自然而然就要变成快嘴。在日常生活中,滔滔不绝的机关枪快嘴可能不会给人太好的印象。但是换个角度来想,讲话讲得快,听的人也比较省时间。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快嘴应该是一种对听众的体贴行为才对。既然能说得又快又正确,当然也能慢慢说。

有如大包含了小,快当然也包含了慢。检查自己的口头禅平常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总会反射性地注意电视上人物的口头禅。有人喜欢“这个”、“那个”、“嗯嗯”、“啊啊”,有人明明没举例却喜欢说“比方说”,还有人说了“相反地”,话题方向却依然相同。当事人可能只是无意识地当做口头禅,但是对我这个听众来说,却会因为被分心而感到烦躁。如果没有人指证,自己便无法发现这些口头禅。所以只要有机会,我推荐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彼此的口头禅。练习到一个程度之后,就互相指出对方的问题,例如“你刚刚说了五次‘那个’”。只要知道这些细节,就能大大改善说话习惯。如果想做更严格的调整,还可以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这可是非常痛苦的事,因为一般感觉正常的人,后来都会因为发现“我怎么会说这么多废话”而目瞪口呆。

当然,说话不需要像书写一样正确。而且要是说话跟书写一样正确,反而会失去语言的湿润感和蓬松感,听起来特别辛苦。重点是,说的话要能成为完整的文章。通常本人不会发现,但说话时的主词和形容词关系经常会产生偏差。要不要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录个一分钟起来,然后改写成文字呢?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惊讶地发现“我竟然有说过这些话”。跨越对自己的厌恶,加以修正,就能学会更精确的说话方式。或许你会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糟到那种程度,但是这项训练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缺乏客观审视自己的机会。

——本文摘自:《别人最多只听你一分钟:开口就能说重点》 (日)斋藤孝著 尻上寿绘  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向时间本身[面向时间本身]
映像是什么意思?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胡塞尔哲学的起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20世纪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聊一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雅斯贝尔斯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
倪梁康 | 人工智能:计算还是思考?——从“普全数学”到“自由系统”的思想史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