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你私人定制的资讯客户端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修炼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松是太极拳的特点,当今人们可通过太极拳缓解精神压力,疏通经络,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下面随着太极神功了解一下太极拳松的三个阶段。

太极拳松的三个阶段

学习太极拳始终要围绕着松,无论学到那个境界,松都是练习的基本,通过松可以快速领会太极拳的意。

第一阶段的松是“自然松”

初练太极拳的人,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思想意识不能放松,一时很难松下来。往往越不想用力,手脚却越发僵。如遇这种现象,首先要放松思想意识。

李亦畲《五字诀》中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走架首先要心不妄动。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有意做作,要顺其自然。实在松不下来,那就不如索性随它去,这样反而会自然松下来。

太极宗师无不重视松,松不仅能健身,还能修复自身元气,松就是一个享受过程,可以让人身心轻松。

第二阶段的松是“引长松”

在做太极拳动作时,在意念引导下放长松。练习方法如做向前伸臂动作时,眼通过手指上方往前看。

放长意念引长臂部,松开腕、肘、肩各关节及臂部肌肉。向前行步时,要意想如迈步探坑,引长腿部,松开踝、膝、胯各关节及腿部肌肉。松腰下沉头上领,引长上身松开脊椎各节。

第三阶段是“松劲”

即在意念引领下向四面八方对拉松,“伸筋拔骨”,松中含有张力。松中寓紧,紧中寓松,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精神提起,支撑八方。犹如气球充气,球体向四面八方“涨松”。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在练习套路时,完成一个动作,停顿5到6个呼吸,意念引领全身,四面八方全部放松,不能用力。

松开八段(手指、手掌、小臂、上臂、背脊、脚、小腿、大腿),九节(指、腕、肘、肩、颈、踝、膝、胯、腰),松到位后再做下个动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上一个动作松到位了。

下个动作就会自然由内而动起,这就是由习练太极单开始的“必然”阶段,升化到了“自然”阶段。到了这个阶段,练一套太极拳才真正做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练太极拳松的技巧

第一,要思想放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念放松

打拳自无极始,预备式首先做到意念放松,意念放松方法很多。比如依次放松法,在意念的引导下,依次意想头面放松,两臂放松,胸腹放松,两腿放松,从头一直松到脚。

亦或采用循径放松法,按照经穴放松。从百会到会阴,从肩井到劳宫,从环跳到涌泉,依次放松。通过意念的导引,使全身放松。但当我们进入打拳(运动)状态,有时还会紧张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例如出门散步,虽然周围的人很多,但是我们走路却很自然,心态也很放松,如果周围人的目光都在关注你的时候,你就会有种紧张感,走路也会不自然。

这就是心理作用。打太极拳也是如此,我们很不经意地做某个动作时,非常自然、流畅,如果正正经经地往那儿一站,准备打拳,反而紧张不自然了。

这种专注的意念越重,紧张的程度也越重,有时甚至手指都会发抖。所以打拳时意念不能过重。但也不能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散漫、懈怠。正所谓,有意无意是真意。

比如我们在上步时,要在不经意中把后腿提起来,再轻缓地送出去。这样就做到了放松,既轻灵,又沉稳。

练习养生太极拳最大的好处就是放松,而放松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放松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第二,套路要熟练

套路不熟练,也会影响打拳放松。有的人打拳时间不长,学了好几套甚至十几套太极拳,心思都用在记套路上了,以至没有心思去探求放松问题。致使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不自然,影响打拳质量和养生效果。

俗话说,熟能生巧。十招会,不如一招精。拳经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套路熟练,打拳才能放得开,松的透。久而久之,内劲自生,外柔而内刚,进而达到出神入化。

打拳如同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到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山小。登山的路有很多条,只有选择一条持之以恒,才能到达顶峰。

第三,方法正确,姿势准确

在动作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不能做到放松。比如,上步时,后腿的膝、胯关节没有松开,就将后腿挺直地向前迈出,就会显得僵硬。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必然影响放松。

因此在打拳的过程中,方法正确、姿势准确,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否则,即使心里想放松,口里念放松,身体也还是没有放松。要做到方法正确、姿势准确,必须有明师指点。

第四,要有功力

这个功力主要是指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不好,站也站不稳,下也下不去,也不能使身体完全放松。比如分脚蹬脚,由于平衡性不好。造成身体晃动,结果四肢百骸都跟着紧张、僵硬。

因此要加强平衡性、柔韧性的习练。比如站桩、压腿、涮腰等各种柔韧功和平衡动作的辅助练习。平衡性、柔韧性越好,打拳时松的越好。

第五,分清虚实

以上四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最难的是分清虚实,这也是相当长时间探求放松的根本所在。放松,不是懈,不是软。太极拳的放松,是身体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的外柔而内刚。

太极拳松的误区

这其实也是个非常荒唐的想法,很多人以为只有绷得紧紧的,才有力,浑身的肌肉都鼓起来,才是力量的象征,这其实大错特错。

何一个技击的行家都知道,实战最重要的乃是放松,浑身紧张,既影响力量的发挥,也影响速度的发挥,根本不可能进入实战的状态。

究竟如何放松呢?只有用心、意、气才能说清如何放松,松不代表完全的松懈,如果完全的松懈就是软了,就失去了练武的意义。

我常说一句话“练拳的松和实战的松不是一回事,”练拳的松只要不用力就可以了,实战的时候,要放松的同时不能让外力作用于你,这就很难了,你可以松,但怎么在松的状态下,化解外力呢?

很多人没有注意《打手要言》里的一句话,而片面的强调松,其实是一种误导。《打手要言》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而意不断。”

这句话的重点是落在“非松”上的,松,只是表面现象,看上去是松的,没有展开,也没有劲了,但实际上却是“非松”。非松就意味着紧张。

在太极拳实战中,我们不仅要放松,还要做到沉,松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而生,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放松。

回过头来我们看“乃能收敛入骨”就好理解了,什么收敛入骨呢?是把紧张的意识、精神收敛入骨,而外示安逸,不在肌肉和筋骨上显示出来,白白消耗体力。所谓“精神能提的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只有筋骨肌肉松开,精神灵动,才可能在瞬间调动整个躯体,达到松、活、灵、快的境界。

太极拳松的好处

1.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大脑可以得到净化和调整,思维清晰。同时,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统器官功能协调、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平衡,大大增强免疫力。

2.有利于气血经络畅通,达到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气滞血糖等副作用。

练太极拳能疏通经络,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是养生的好运动。

3.有利于动作转换的轻灵、协调,否则,就显得僵硬、笨拙。

4.便于内气下沉,上虚下实。既有利于身体稳固,又有利于发力扎实,因此,也可以说,不会放松,发力就不会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软,积柔成刚。只有松柔,才可生刚;没有松柔,就没有刚劲。同时,也可把练拳的过程作为品味太极拳深刻内涵的过程,加深对拳理拳法的理解。

太极拳松腰转胯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身体中正的自然站立。

2、胸椎、腰椎上下对拉松开竖直。

3、前松腹股沟,后松尾闾和臀部。

4、从上往下松沉到脚底成为腿脚稍屈的开立步桩时,同时转胯带动一手掌心往身前肩关节上面拍去,另一手掌背往身后肩胛骨松去。

5、顺着地面反座弹力而起带动两手各自在侧身往上抬起至稍低于肩的高度,掌心向下。

结语:综上所述,您对太极拳的松了解了吗?初学太极拳不要觉得太极拳很难,在练习前,只要身心放松,排空一切杂念,在练习方中可快速领会太极拳的意,再用意念控制动作,让你的身心全部放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式太极拳训练六部曲
转载:练习陈氏太极拳的步骤有哪些
学好太极拳的六大步骤
练太极拳的步骤和要点
学练太极,一般人学姿势,聪明人这样学……
如何练站桩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