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7年刘伯承收到中央任命状,为何向毛主席辞职:请免去我的职务

原作者鉴史文学社

1950年11月,刘伯承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解放军军事学院,并担任院长和政治委员。刘伯承通过在军事学院陆续创立各兵种,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军官。

1957年7月底,中央军委决定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刘伯承接到这一任命后,却向毛主席和彭德怀辞职:“请免去我在高等军事学院的领导职务。”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伯承为何要辞职?

刘伯承

刘伯承创办军事学院

1950年7月20日,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创办军队院校的问题。在会议上确定:“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基础上,改建和新建适应现代化战争条件的各类正规院校,首先需要创办一所综合性的陆军大学。”

得知要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当即萌生了投身军校教育的念头。于是刘伯承给中共中央写去一封信:

“我愿意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的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去参与筹建陆军大学吧!”

9月13日,聂荣臻向毛主席呈送关于陆军大学筹备情况的报告:

“关于陆大选址的问题,之前曾拟定以香山作为临时校址,先开学,再择地修建校舍,后来拟定将长辛店营房改为陆大临时校舍。不过当苏联顾问柯托夫等人看过后,提议在长春、天津、南京等地另外选择地址创办陆大。

据从华东方面来的同志谈,南京原国民党办的陆大校址设备齐全,可以容纳3000人。同时南京附近还有原伪军各军校址数处,都可以进行调整。

我认为从节约开支和时间方面来讲,既然北京没有合适的地点,不如就选择南京。如果主席同意的话,我当即派人去南京看房子,商量调整房舍。”

毛主席当天批复:“同意在南京设立陆大。”

10月23日,毛主席也批准了刘伯承的请求,并和朱德联名给刘伯承写去一封信:“伯承同志,我们已经决定让你创办陆大,你尽快将西南方面的工作交给邓小平等人,早日上京负责筹建陆军大学。”

10月27日,刘伯承从重庆抵达北京,朱德亲自到机场接他。

11月上旬,周恩来曾三次召集刘伯承、陈士榘等人召开会议。周恩来向大家转达了毛主席对教育方针的指示,还提出临时党委的组成以及干部配备方案。

那个时候周恩来住在中南海内一个有些旧的四合院里,客厅里摆放的都是旧东西,只有一个台灯是新的。刘伯承说:“总理什么都管,这次我们一定要好好向他汇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刘伯承准备向周恩来汇报工作的时候,却被告知周恩来已经睡下了。刘伯承轻声对其他人说:“总理刚睡下,我们说话小点声。”没想到刘伯承话音刚落,周恩来就走了出来。

刘伯承本想等周恩来吃完早饭再说,周恩来却摇了摇头,说:“刘老有事快说,我一会还要会见外宾。吃饭用的是嘴巴,不是耳朵,两不耽误。是你先讲,还是我先讲?”

刘伯承说:“你先讲吧。”周恩来点点头说:“好,那我先讲。毛主席的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他让我和你说说办陆军大学的想法。”

周恩来顿了顿继续说:“我军的干部都是掌握武装的,要始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过办学校要有校风和校训,主席认为还是用抗大的。刘老办学是内行,具体的问题你自己决定就好。”

刘伯承说:“总理,学校叫陆军大学似乎有些不科学,因为还有海军和空军等专业。是不是叫军事学院比较好?”

周恩来对刘伯承的建议完全同意,他说:“还是你想得周到,这些我都没有意见。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吧,我还要去参加外事活动,约个时间,我们下次再谈。”

四五天后的一个晚上,刘伯承特意来到周恩来的住处,向他汇报学院的编制、干部配备等情况,他和周恩来一直谈到夜里11点多。刘伯承还到朱德、聂荣臻处请示过多次,最终将军事学院的有关事情确定下来。

11月13日,刘伯承和陈士榘联名向军委和毛主席呈送意见书,意见书拟定了军事学院的训练方针,还建议将校名确定为“军事学院”,校址暂时设在南京。

当天晚上,周恩来约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人开会,讨论刘伯承和陈士榘送上来的意见书。

11月16日,周恩来将讨论后的意见书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和朱德当即批准。毛主席在批准这个方案的同时,还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11月21日,刘伯承前往南京,开始准备军事学院的筹备工作;11月30日,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陈士榘为训练部部长;12月8日,刘伯承向聂荣臻报告了军事学院的各级领导干部配备,以及建立演习营等问题。

1951年1月15日,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宣布成立,大批既有军事学识,又指挥过战争的优秀干部在学院担任各级领导和教员。毛主席对军事学院的成立评价很高,他说:“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的转变之一。”

刘伯承请原国民党军官教书

办学初期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员问题,第一期共招收了7个班,1952年春又招收了十几个班。虽然从苏联搬来了一整套军事教材,但由谁来传授又成为当时的一大困难;虽然也从我军各单位中抽调了一些军政教员,但杯水车薪,不敷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果断决定聘请原国民党起义和投诚的将校级军官,来军事学院当军师教员。当时愿意来军事学院教学的有上百人,其中比较有名的如原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厅长郭汝瑰、35军军长朱大纯、傅作义部参谋长郭宗汾等等。

尽管这些原国民党军愿意来军事学院教书,但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败将教胜将,当时在教者和学者中都是一件新鲜事,也觉得有些别扭。

国民党败将在面对打败他们的学员讲述制胜之道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尴尬和羞愧,因此他们在讲课的时候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候还会说错话。

比如说有位教员在讲述红军和蓝军对抗时,竟然说成是“共军”和“国军”,一时间引起学员们的哄笑。有时候学员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员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也弄得十分难堪。

原国民党教员在讲课的时候,生怕出一丁点的错误,所以他们大多都是照着书本中的内容讲解,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员中也产生不少闲言碎语。

刘伯承知道这些事后从两方面做工作:

首先,刘伯承鼓励教员不要害怕困难,大胆任教,随后肯定他们的成绩,说明他们的作用;

其次,刘伯承说服学员,并指出在我们自己的教员还没有培养出来之前,使用原国民党军官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虽然打了败仗,但确实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

最重要的是原国民党军官现在讲授的不再是“陆大”“黄埔”的老一套,而是新的经验,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合成军队必须要学习的一套。

刘伯承强调说:“不要因为打了胜仗就不愿意学习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一种经验主义思想在作怪!”没过多久刘伯承就提出“尊师重道”的口号。

由于教员们努力工作,再加上能够虚心听取学员们的意见,因此他们逐渐得到了学员们的谅解和尊重,师生关系逐渐好了起来。

毛主席对军事学院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视和关心的。1952年7月,军事学院高、上级系毕业,毛主席特意发来了训词。训词肯定了军事学院成立一年多来的成绩,也赞扬了刘伯承和全院同志的努力。

训词阐述了军事学院的宗旨和教育方针:“部队在建设现代化和正规化的过程中,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等等,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

尽管毛主席日理万机,但他仍关注军事学院的情况,他规定刘伯承每两个月要向军委和自己写一次综合报告。每当刘伯承的报告呈上来的时候,毛主席都会亲自批示,有事就会落实处理。

1956年1月,毛主席到南京巡视工作。当时正值军事学院5周年纪念,于是毛主席亲自来到军事学院视察工作。主席在刘伯承、陈毅、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校园,接见了各部、系、教授会代表,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问好。

当毛主席走到哲学教研室主任郭奇的面前,突然停了下来,热情地说:“我认识你,你是延安的大哲学家!”原来郭奇曾在十几年前当过延安抗大的哲学教员,如今毛主席能够一眼就认出对方,足以看出他对教员是十分尊重和关怀的。

军事学院正是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亲临指导,以及刘伯承的督促下得以不断进步,日益发展。

刘伯承因何事辞职?

1956年,由于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身体受到严重伤残,再加上6年来创办军事学院的日夜操劳,64岁的刘伯承越发感到自己的精力难以支撑,脑子和眼睛都出现了不同的病症。

11月初,刘伯承向军委请假治疗,并建议由陈伯钧代理军事学院院长,钟期光代理政委。11月6日,刘伯承来到上海治病,尽管在休养的过程中,他仍念念不忘军事学院的工作。

刘伯承多次拖着病残的身体给院党委和陈伯钧等人写信,还就《原子化学条件下的战役战术》的翻译和教学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从1957年春开始,军事学院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7月3日,刘伯承曾倾注过无数心血的战役系52名学员毕业了。战役系学员毕业后,军事学院开始了分校建院的工作,其中以军事学院战役系和战史系为基础,在北京成立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

7月底,军委决定任命刘伯承为高等军事学院的院长兼政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刘伯承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很高兴,而是在8月6日给毛主席和彭德怀写去一封信,请求免任高等军事学院的领导职务。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知道刘伯承最喜欢的就是教书育人,他因何事要辞去这一职务呢?

刘伯承是这样写的:

“我原本就是残衰多病的身体,勉强任职了6年的学术工作,身体已经吃不消了。自从1953年患虚脱症以来,脑力、眼力、神经和创伤等旧病反复纠缠,已经很难看书,连提笔写字都成了困难。

因此不能经常参加工作,也不能更多参加思想提高工作,而深入基层的民主生活、纪律生活和实习工作也逐渐减少,甚至到没有的程度。这也是让我比较愧疚的事情,还请免任我高等军事教育的新职,并请在移交南京军事学院职务之后,再批准我休养一个时期。一旦病情得到痊愈,我立即前往北京赴任,参加实习机关工作……”

毛主席和彭德怀收到刘伯承的信后,当即批示:“同意,好好休养。”

9月13日,军事学院召开大会欢送刘伯承到北京任职,同时也欢迎新院长廖汉生到职。当时几千名教员、学院和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大会,尽管刘伯承因病没能出席,但钟期光还是在会上深情地讲起刘伯承创建军事学院的功绩。

几个月后,训练总监部代理部长叶剑英来军事学院视察,他专门讲了一段称赞刘伯承的话:

“刘伯承同志40多年的战场生活、军队生活,他的战斗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像他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很红、很专,但就是不健康。刘伯承同志曾八九次受伤,为革命、为人民流了很多的血,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宝贝,我们应该好好维护他的健康!”

195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高级干部扩大会议。当时刘伯承因病住院请假,不过会议开始后,在外地休养的刘伯承还是接到了军委的指示,要求他立即前往北京出席会议。

在赴京的前一天,刘伯承一夜未眠,左眼球开始发红。不久后火车抵达北京站,由于刘伯承的病情太过严重,便先送他去医院。

当时刘伯承在医院治疗期间,一边养病一边写检讨,前来看望的陈毅见状十分心痛,他说:“你写什么检讨啊!你也不看看自己眼睛成什么样了?要写我替你写!”刘伯承摇了摇头,没有答应。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也下令:“刘伯承同志生病了就要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做检讨,表个态就可以了。”

尽管大家都劝刘伯承不用参加会议,但他还是坚持带病出席会议。当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刘伯承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迈着蹒跚沉重的步子出现在主席台的一角,开始发言。

1958年9月12日,根据国防部的命令,军事学院以各系为基础,正式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等6所高级军事指挥学院。

这年冬天,刘伯承给毛主席写信:“由于身体越来越差,还请主席同意我辞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和政委职务。”

11月17日,根据国务院的命令,刘伯承被免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和政委的职务,从此离开了他热爱的军事教育工作岗位。

生病期间也不忘关心国家、关心百姓

晚年刘伯承的身体越来越差,这一切都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所牵挂。

1965年春节,原八路军129师的几位参谋——王乐天、李炳辉、王南等人在钟泽民的邀请下,来到刘伯承的家里拜年。在客厅里摆放着两套带有补丁的浅蓝色布套沙发和几把椅子,房角放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

钟泽民等人在客厅等候,没过多久刘伯承在一名战士的搀扶下走出来,他的视力越来越弱,大家见状不由地一愣,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刘伯承的妻子汪荣华看到大家脸上悲伤的神情,安慰道:“大家不要这样,斗大的字还是能够认出来的,衣服的颜色也能分辨的出。”

刘伯承还是一如既往地朴素、热情、平易近人,他高兴地和大家一一握手,聆听每个人的声音。当时钟泽民还带上了自己的大儿子,刘伯承拍着他的肩膀,感慨地说:

“当初你们参加革命也只有十几岁,也是这么高的青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的娃娃都这么大了,我们怎么能不老啊!”

在和大家闲聊中,话题逐渐转到最近下的几场大雪,刘伯承问钟泽民:

“你是从四川来的,这几场大雪下得很好嘛,瑞雪兆丰年。但西藏和四川不一样,那里是大雪天,交通很不方便,百姓全靠捡牛粪当柴火烧,这样的大雪,捡牛粪就更加困难了。你知不知道西藏近几年搞出煤了没有?”

钟泽民对这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他想了一下说:“胥光义同志去过西藏,现在在地质部工作,可能他比我更了解这个问题,我回去后立刻问问他。”刘伯承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到刘伯承元帅能够从下雪考虑到国防和人民生活两件大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1966年,刘伯承搬到京郊西山住下,没过多久叶剑英和聂荣臻也搬到这里。陈毅和徐向前经常看望刘伯承等人,于是他们5个便经常讨论当前的形式。

这年12月12日,传来了吴玉章逝世的噩耗,刘伯承得知后悲痛万分。吴玉章是老同盟会员,也是刘伯承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两人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战友关系。因此吴玉章的去世对体弱多病的刘伯承来说,又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不久后聂荣臻病倒了,住进301医院。当时正在301医院治疗眼疾的刘伯承闻讯后,不顾左眼已接近失明,仍摸索着来到聂荣臻的病房,他紧紧地握着聂荣臻的手,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刘伯承和聂荣臻都是四川人,两人早年都在上海,后来转到中央苏区工作,又共同参加过长征。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一想到这里,刘伯承感慨万千地说:“老兄,你受苦了啊……”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刘伯承的眼疾越来越严重,后来经周恩来批准,他离开北京,前往济南治疗。后来刘伯承又前往南京、上海等地治疗,在治疗期间,他经常对前来看望自己的领导干部说:“你们一定要团结起来,不要出一丁点的乱子!”

1969年10月20日,刘伯承在处理完手头上的文件后前往武汉,后来又辗转来到上海,继续治疗他那视力极其微弱的左眼。

1970年5月,刘伯承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等合并,成立解放军军政大学。刘伯承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当即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2000多册军事理论图书送给军政大学图书馆。

1971年,刘伯承对前来看望自己的萧克说:“我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是太好,这些教材和图书就留给你们吧,希望你们能把学校办好!”

1972年,刘伯承的左眼也失明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不得不住院进行长期治疗。中央对刘伯承的身体状况也是十分担心的,周恩来曾3次亲自到医院探视,医护人员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非常可惜的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毛主席知道刘伯承的病情后亲自过问,周恩来也快速作出“刘帅的病要以养为主”的指示。不过由于刘伯承年事已高,他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享年93岁。刘伯承逝世后,邓小平带着全家第一个来到刘伯承的灵堂,向刘伯承深深地鞠了三躬,并亲自主持了追悼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选帅入朝作战,4个野战军主帅中,为何独独不考虑刘伯承?
1955年毛主席得知刘伯承的难题后,指出关键:你喊的声音还不够大
刘伯承多次给中央打报告都不管用,毛主席:你喊的声音还是不大
元帅办军校,门岗规矩:乌纱帽留在门外,骑马的下马,坐车的下车
新中国成立后,他立下的功勋超过彭德怀,毛主席公开称赞他7个字
廖耀湘:我是个战犯,怎能当老师?刘伯承:这3个问题,只能你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