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布泊、楼兰及其他:两位探险家对新疆的探险

当年的中国西北一直被探索。

 
一百多年前,一大批西方探险家蜂拥进入中国的新疆,于是,罗布泊、普氏野马、楼兰古城、新疆虎震惊世界的自然和人文遗迹被呈现在世界面前,构成了今天中国西北宝贵的人文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探险新疆的有两位著名人物,普尔热瓦尔斯基和斯文· 赫定。

神秘的罗布泊
 
今天任何人提到罗布泊,最不能忘记的一个人就是普尔热瓦尔斯基。

1839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俄罗斯人家庭。他先后四次到新疆探险。1871年开始第一次探险中国,他漫游了幅员辽阔的蒙古高原和青海湖,发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普氏原羚1877年初,普氏到了罗布泊,成为了第一个到达罗布泊的西方人。

普尔热瓦尔斯基

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湖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当普氏看到罗布泊时,展现在他眼前的罗布泊不过只是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汇集而成一个芦苇丛生的大沼泽地。而且比欧洲和中国古老的地图上的位置相差了400公里。

普氏乘船考查了整个罗布泊地区,发现罗布泊长约一百公里,最宽处约有数十公里,他写到,“整个罗布泊湖水很浅,一般只有一米多深,有的地方深两米,个别地方也有5米。”湖畔聚集了大批的水鸟,尤其是野鸭子。许多水鸟甚至在夜间也在他们的帐篷附近飞来飞去。普氏一行成天在湖畔打鸟,收集了大批动植物标本。他还在罗布泊捕获了3只野骆驼,制成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骆驼标本。普氏还对当地罗布人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记录。他走遍了罗布人所居住的村庄,这儿的成年男子大都留着长褐色的胡子,女人则喜欢穿鸭皮大衣,罗布人的婚姻也很自然,男人们地位很高,丈夫可任意赶走妻子,娶其他女子。普氏对罗布人习俗的考察和记录,为后人研究当年罗布人的生活,留下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1883年,普氏开始了他对中国西北的第四次探险,于1885年元月底再次到达罗布泊进行考查。普氏返回俄罗斯后,其在新疆的考察成果轰动整个欧洲。然而,世界著名地理学界权威、德国的利希特赫芬对普氏发现罗布泊持怀疑态度,认为普氏看到的不是罗布泊,因为普氏说的罗布泊的位置,与地图上标示的罗布泊相距400公里。

这一悬案,后来为斯文· 赫定所解。

斯文· 赫定

斯文· 赫定186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90年和1894年他两次进入中国新疆,还完成了由南向北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探险壮举

1896年2月,斯文·赫定率领探险队沿着塔里木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孔雀河,到达了塔里木河进入罗布泊入口处,见证了10余年前普尔热瓦尔斯基记录的罗布泊已经南移了一个纬度的事实。3年之后1899年6月,斯文·赫定再探罗布荒原,还向当地居民买了一张虎皮(后来他把这张虎皮带回了瑞典家中)。最后,他到达了罗布泊,并且绕着大湖走了两天。这年的12月7日,斯文·赫定结束了对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考查。

1928年2月的一天,斯文·赫定率考察团在古丝路上的吐鲁番一个小店落宿时,遇见了一位在罗布荒原出生的生意人。这名罗布人告诉斯文·赫定,家乡“营盘”的河流现在要用渡船摆渡。赫定后来回忆说,他当场“被这个消息震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当年他到“营盘”时,“营盘”附近几十公里之内根本就没有河流——这无疑证明了他关于罗布泊是一个“游移湖”的理论的正确性。说明罗布荒原的水系已经北移,罗布泊又回到了罗布荒原北方的古老湖盆,回到了1600年前的位置!

 1933年,68岁高龄的斯文·赫定带队乘船沿孔雀河来到了罗布泊。展现在斯文·赫定眼前的罗布泊,比起34年前他第一次到罗布泊时的水面大了许多,从北到南约有130公里,最宽处有80公里,总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公里。斯文·赫定特地拍摄了一批照片,其中一张是两个罗布泊人站在齐膝深的水中,其中一人手里托着一条从湖中捕获的肥硕的大头鱼。只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他此次离开罗布泊后不到40年,烟波浩渺的罗布泊竟然因为人为因素完全干涸……
 

普氏野马

 
1879年3月,普尔热瓦尔斯基率一支探险队,进入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周边区域考察。普氏几次在戈壁上看到一群群马儿飞驰而过。其速度非常之快。这些马看上去体长约有两米左右,肩高约一米多一点,尾长近一米,头部较家马大,脖子较粗,外形看上去像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加上胸阔腿长,皮毛油亮光闪,身材看上去健美异常,普氏怀疑它们就是传说中的野马。但由于这些马奔驰的速度太快,普氏一行人来不及开枪射击,野马群就跑得无影无踪。

其实,普氏看到的就是神秘的野马。

最早记载野马的是中国《穆天子传》,周穆王西游东归,西王母送周穆王“野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乃献食马”。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即见到过这种马。不过,在之后的数百年中,这种野马再也没了踪迹。

除了中国,欧洲野马的历史同样悠久。人们曾在在法国及西班牙发现过绘有疑似欧洲野马的石洞壁画,而在俄罗斯南部则发现有饲养欧洲野马的工具。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和战乱,欧洲的野马早已灭绝。只是在1769年,欧洲野马再次被发现。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最后一匹野生的欧洲野马于1876年在乌克兰死亡。

 一天,探险队在一个名叫“库卡沙依”的小村,意外地在一户人家看到两张特殊的马皮,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就是他看到的那些野马的皮,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两张马皮。普氏回到俄罗斯后,将从新疆带回的这两张野马标本在俄国展出,轰动了俄国和整个欧洲。两年后的1881年,俄国学者波利亚科夫将普尔热瓦尔斯基从中国新疆得到的这两张野马标本命名为“普尔热瓦尔野马”,即一直沿称到现在的“普氏野马”。

普氏发现野马之后,立即引起了不少西方人的贪婪。

德国总督哈根贝克派出探险家格里戈尔前往新疆捕捉野马,格里戈尔到了新疆后,发现成年野马过于机警,一遇动静就飞快地逃跑,几乎无法捕获。但发现了刚出生不久的小马体力差,奔跑速度明显比成年野马慢。于是,他雇了多位当地骑手,利用套马和采取用几匹健马轮流狂追野马的方法,捕获了52匹体力较弱的小野马。将这些小野马装在特制的木箱中,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才将这些小野马运回德国。但沿途的艰苦,52匹珍贵的小野马只剩下了28匹。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普氏野马被欧洲探险家们不断捕捉。有的被制成了标本,有的被运到异国他乡,导致大量野马死亡或背井离乡。与此同时,国内当地牧民也大批捕杀野马,使得新疆野马数量急剧下降。1947年,最后一匹真正野生的野马在蒙古捕获。1957年,我国曾在甘肃肃北县捕到过一匹野马,1969年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看到过有8匹野马组成的小群。1971年当地的猎人看到过单匹的野马。

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而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中国新疆,也在20世纪70年代宣布野马的消失。

自然界的野马消亡后,欧洲还有人工圈养的普氏野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普氏野马仅剩下不到20匹,其中只有一半有繁殖能力。由于各国的重视,到上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的数量达到了1000多匹,但近亲交配所引起的衰退现象十分严重。 

 1986年,中国在新疆建立了面积达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先后从德国、英国、美国引进18匹新疆野马的后裔。在新疆野马的故乡人工饲养,从而使野马种群得到迅速壮大。截至2019年6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和甘肃武威的普氏野马已恢复到500多匹,约占全球2000多匹野马总数的四分之一。中国野马种群先后有16批共计110匹野马被放归大自然。

楼兰古城和“小河公主”

 
在《史记》《汉书》中,记载着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古国——楼兰,然而,随着生态的恶化,楼兰无声无息地消逝了1000多年。

楼兰故城遗址

斯文· 赫定于1896年首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后,又于1900年3月准备从北向南穿越罗布荒原。斯文·赫定在当地征用了两名猎手、一名驼手和两名罗布土著人。有一名罗布土著人名叫奥尔得克,从小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沿岸和罗布荒原中,对当地情况极为熟悉。

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半个多月后,探险队带的食物和水用光了,一天,斯文·赫定吩咐大家停下来挖一口水井。然而,一直由奥尔得克携带在身边的探险队唯一一把铁铲不见了。在沙漠中,铁铲是挖井用的工具,关系到探险队的生与死,奥尔得克表示要立即回去取来。斯文·赫定让奥尔得克休息了几个小时后,把自己的马让奥尔得克骑上,返回昨天探险队的宿营地寻找铲子。直到第二天下午,奥尔得克才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奥尔得克告诉斯文·赫定,他在风暴中迷了路,但他在路途中遇到了一座粘土塔,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些房子的遗迹,那里有雕刻精美的木板半埋在沙土里,他还看到了一些钱币和两块木雕。在昨天的营地找到铲子后,他骑上马回到了探险队的新营地。

奥尔得克的讲述引起了斯文·赫定巨大震动,斯文·赫定让他回去取回了两块木雕,当斯文·赫定端详着奥尔得克带来的木雕后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上千年的装饰板。他真想立即返回,跟随罗布人奥尔得克去寻找那个隐藏在沙漠里的古迹。然而,探险队只剩下两天的水了,而且探险行程还会被打乱。于是,他只得放弃探寻古遗址的想法。

一年之后,斯文·赫定率领探险队再次回到这一带,终于发现了一座被掩没在历史和沙漠中的古城遗址,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斯文·赫定把出土的这些文物交给德国的汉学家们。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原来,斯文·赫定发现的这座古城遗址,竟然就是见于《史记》《汉书》中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楼兰。楼兰古城的发现,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斯文·赫定因此名满世界。

1933年,68岁高龄的斯文·赫定带队乘船沿孔雀河前往罗布泊, 71岁的奥尔得克得知斯文·赫定到来的消息后,急切地赶来与他相见,斯文·赫定邀请奥尔得克加入自己的“中瑞西北考察团”,担任负责骆驼运输的总管,带领5人管理25只骆驼。

在考察过程中,两人经常回忆往事并相互交谈。一天,奥尔得克告诉斯文·赫定,自从30多年前他们分手后,他经常独自一人在沙漠里到处寻访。他曾经发现了一处遗址,其中有一个墓地,棺材层层叠叠,棺材内部有雕刻与彩绘,保存完好的尸体都穿着丝绸衣物,样子非常吓人。敏感的斯文·赫定立即意识到奥尔得克看到的这个地方,很可能又是一处重要的古遗迹,他随即派队里的考古学家沃尔克·贝格曼,随着奥尔得克找到了这个墓地。

由于墓地旁有一条无名小河,沃尔克·贝格曼便把这个墓地记为“小河遗址”。 沃尔克·贝格曼在此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贝格曼把她称作“微笑公主”。

沃尔克·贝格曼发现的这处遗址,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小河遗址”。因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此后再无人到达这里,小河墓地也在沙漠中失去了踪影。

直到66年后的2002年底,中国考古学家才重新发现“小河遗址”。这时,小河已经干枯,考古学家在小河遗址发掘出了一具女性干尸,被证实正是当年的微笑公主。虽然历经了4000年,这具干尸依旧保存完好,被命名为“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
 

永远消失的新疆虎

 
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曾经广泛地生存着一种特殊的老虎种群——新疆虎。

新疆虎又名罗布泊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中,有了“准噶尔部有虎(名巴尔)”的记载。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曾在日记中记载当地人杀死老虎后,将其献于当地官员,但他却没有真正见过新疆虎。

第一个见到新疆虎的西方人,就是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

1877年初,普氏率一支探险队顺着塔里木河到了罗布泊,普氏从当地罗布人口中得知,当地有许多老虎,晚上,虎啸声把他的马都吓脱了缰。

8年后的1885年元月底,普氏率领探险队再次来到罗布泊。他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大量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老虎的故事。当地人告诉他,罗布泊周围的老虎十分狡猾,它们隐藏在远离罗布人居住村子的地方,白天不出来活动,夜间出来寻找食物时十分小心,走路时也会避免踩断树枝发出声响。在穿过芦苇丛时,它们会把头低下爬行,一旦发现猎物,会巧妙地向前靠近,远隔十几米远就会扑向猎物。

在罗布猎人帮助下,普氏开始捕捉老虎,他用氰化钾涂抹在肉上作诱饵,然而,有几只老虎吃了毒肉后,居然在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眼皮底下摇摇晃晃走回了丛林。“我们以前在乌苏地区和南疆各地曾经好几次猎捕过老虎,结果连一次向老虎射击的机会也没有……我们也曾埋伏过个晚上,但还是没有打上老虎。

普氏用尽方法,始终没有捕捉到一只老虎做标本。

1896年2月,斯文·赫定率一支考查队来到了罗布泊。他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罗布泊地区的新疆虎的情况:“新疆虎出没在胡杨林和芦苇丛中,捕捉塔里木马鹿和野猪。当时野猪很多,老虎采用伏击或是追捕的办法就很容易捕到。新疆虎有时也跑了阿尔金山北坡和天山南坡的山谷,在树林苇丛中活动。”3年之后1899年6月,斯文·赫定再一次来到罗布荒原。他在回忆录中记录下了罗布人向他说起当地老虎的情况:“老虎咬死一头牛或马,吃饱了,然后就到树林里的灌木丛中休息,但是它第二天夜里还会回来,继续吃死牲口的肉。”

斯文·赫定没有看到活体新疆虎,但他在考查中多次看到老虎的足迹。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广场中央,看到一只站立着的老虎,原来,这是几天前被当地猎人射杀的一只新疆老虎。在斯文·赫定在自己探险考察报告里,留下了一张经典的新疆虎素描:一只新疆虎困在了罗布人的陷阱里,前左爪被一个圆形的夹子夹住,那只老虎蹲着身子仰天长啸。离开罗布泊地区时,斯文·赫定向当地居民买到了一张虎皮,他把这张虎皮带回了瑞典家中。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问起当地人关于老虎的情况,所有被问到的罗布人都说近二三十年间从未见过老虎,只有一个人告诉他,10多年前,最后一只'老得不能再老’的新疆虎沿河岸林地向塔里木河上游走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到一只活着的老虎了。

在20世纪50年代,新疆曾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但科学家们再也没有找到老虎的踪迹。19732月,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保护老虎的国际会议正式宣布:世界上原有的8个老虎亚种,包括新疆虎在内的3种已经灭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不时有人声称看到过新疆虎,2002年1月,新疆旅游探险公司悬赏100万人民币寻找新疆虎。消息一出,数十人声称看到过新疆虎,但却没有人找到新疆虎存活的真正依据。

当今的人们,只能在瑞典民族博物馆里,看到斯文·赫定当年从罗布人手中买到的那张新疆虎的虎皮——现存于世的唯一的新疆虎真容。
 
 

后记

 
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博物学等方面的成就,令他名垂世界学术青史。然而,在普氏身上,鲜明地兼具天使和魔鬼的双重本性,白人的高傲和对中国人的蔑视表现得非常突出。为了猎取荣誉收集标本,他曾在考察长江源头时打死过多达数十名的藏民,并且不择手段收集动植物标本。

斯文·赫定被誉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理大发现时代最后一位科学巨人。他对一些西方文化强盗劫掠夺敦煌莫高窟文物行径表示极大的义愤。还对1914年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表示愤慨。他与曾经陪同他探险发现楼兰古城的罗布人奥尔得克结下了数十年的友谊。

一百年过去了,当年新疆的许多动植物今天已经灭绝,人们只能从这些西方探险家当年的游记和科考著作中,得知当年的中国西北,绝无仅有的一些动植物。

1935年,斯文·赫定70岁高龄时,结束了他在中国最后的一次考察,他向当时的中国政府提出复活古丝绸之路的建议,我们用他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汽车旅行爱好者可以驾着自己的汽车从上海出发,沿着丝绸之路到喀什,然后穿过整个西亚到达伊斯坦布尔,再经过布达佩斯、维也纳和柏林,到达汉堡、不来梅港、加莱……它将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两个大洋、亚洲和欧洲这两块大陆、黄种人和白种人这两大种族、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大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百年前,新疆的老虎体形优美跟狼一样多!
《大漠驼踪》视频-纪录片
虎啸天山
新疆有过老虎吗?它们灭绝了吗?
神秘新疆之谜
楼兰后裔在罗布泊里最后的家园:阿不旦丨《罗布之魂》第五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