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岭古驿道

初到梅岭,是盛夏时节。从大余县城出来,车行不久就到了梅岭脚下。走出中巴,迫不及待抬眼望去,见到满山浓郁的绿,心里有了些凉爽。

此时,除了同行的友人、向导,周围并无游客,县城的喧闹被山林挡在身后。从景区入口远望上去,只见一条铺着碎石,碎石上又生满青苔的山间石径,正顺山势蜿蜒而上。这就是梅岭古驿道。

梅岭古驿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代开凿的岭南咽喉要道

梅岭,又名大庾岭,居五岭之首,横亘于粤赣之界。

历史上的梅岭古驿道,从梅关城楼向南北两边,即赣粤两省伸延,北连江西大余,南达广东南雄,全长近百里,道宽处达五米,即使是迫于山势的最窄处也有两米,驿道全以青石及鹅卵石铺砌而成,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两千五百余米长。

这段驿道开凿于唐开元年间,工程由张九龄主持。一俟开通,这里就成为由中原进出岭南的咽喉要道。

张九龄,是和姚崇、宋璟等共同把大唐托举进开元盛世的一代名相,但他拜相,乃是开元二十二年的事情,而古驿道之开凿,是开元四年。当时的张九龄,刚刚以“秩满”(即官员任期已满)为由返乡。

要知道,张九龄为官数十载,大大小小的官衔不计其数,但主持修筑驿道的两年,却正值他仕途中仅有的一段真空期。那么,他为何会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当起包工头来?

答案自然要到历史中寻找。

从读书人到“包工头”

公元708年,一个来自广东韶州曲江的读书人,在梅岭山路上艰难行走。此刻他要做的,是一路走进长安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然后按照圣贤的教诲,辅佐君王,建功立业。

他就是张九龄,时年三十岁。

然而,当他到了梅岭,看到的是一个个行旅客商,无法骑马,更无法用车辆——哪怕是最小的独轮车来运输货物,只得手提、肩扛、背负,沿着几乎宽不盈尺的崎岖小路,在悬崖峭壁间辗转前行。

梅岭山路之漫漶艰危,作为韶州人的张九龄自然早有耳闻。但穿越梅岭竟然如此艰难,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原来,无论是士人北上求取功名,还是行商要在岭南中原之间穿梭奔波,都要经历“人苦峻极”的一番折磨呵!大概就是在山路上跋涉而行时,他就想到要打通这段“岭东废路”。

开元四年秋,张九龄在朝因为处事端直不阿为人所忌,只得找了个“秩满”的托词辞官归养。

在由长安返回韶州原籍的路上,他再一次途经梅岭,再一次领略到梅岭的关山之险、通行之难。回乡后的张九龄,再也坐不住了,向唐玄宗上书,建议开凿梅岭山路。唐玄宗很快批准了张九龄之请。

踌躇满志的张九龄,对着这巍峨群山,扔出了挑战书。

他不是那种坐在后方指挥部里只知发号施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官僚,而是亲自探勘山道,拟制线路,“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

但是,他拟定出的线路,却让人们心生疑虑。因为按照他的设计,这条路要直接贯穿梅岭的最高峰,把群山之巅一劈为二。

张九龄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缩短人们翻越梅岭的行程。

终于,工匠按照张九龄的设计开工了。然而,徒步穿岭而过已经是辛苦万分,在这苍莽大山中靠着当时的简陋工具,要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历尽艰辛终得报,自此繁华再不绝

关于工程的艰巨,向导和我们说起了当地的一个传说。当年,开路开到了梅岭顶峰,工匠们发现这里的山岩几乎坚不可破,尤其是山顶的那块巨岩,白天凿开,到了晚上又会合拢。工匠们苦干了七七四十九天,工程仍然毫无进展。这晚,张九龄之妻在梦中遇到一位仙翁,张妻上前求解如何开山破岩。仙翁先是三缄其口,后经不住张妻的苦苦哀求,就告诉她,必须以妇人之血献祭于山神。于是,张妻醒来后,为助夫君完成夙愿,毅然手提长剑,走到梅岭之巅的巨石旁,举剑自刎而死。鲜血泼溅处,巨岩登时轰然瓦解。

这是民间传说,自然不可轻信,但也由此可见工程之艰巨,可见张九龄对工程的全力投入。

就在天马行空的冥想之间,我走到了梅关城楼,这里是梅岭之最高点,亦是粤赣两省的分界点。城楼的另一侧,就是广东了。

我站在城楼下,往前后望去,只见广东江西,一样的青苔遍地,一样的石径逶迤。

有位广东游客,在城楼下最高一级的台阶上,一跳一跃,“我到江西了,我又回广东了,我又到江西了,我又回广东了”。

今人轻轻一跃,倏忽间便可穿越赣粤,但唐开元四年之前,由此地进出岭南,却是不尽的苦旅。

终于,梅岭驿道开通,“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各地商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驿道沿途还逐渐修建了驿站、茶亭、客店、货栈等,使“遽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不仅有大批货物通过梅岭驿道转运到大唐国土上的各州各府,而且“凡台省命使之宣布,广海贡筐之献纳,莫不道出此都”,也就是说,因为这条驿道连接着广州这个当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口岸,所以,整个中国的海上贸易,都离不开这条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驿道。

其实,何止唐代,直至宋、元、明、清,梅岭驿道都是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唯一交汇处,还同时联系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商户经过,繁华气象历经千余年不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盛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节特刊】吴穷/中国结之 花好人圆月中秋
坐高铁登梅关游古道
赣粤两省交界处大庾岭梅关古道楹联趣谈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赣深
【赣雩文艺】作者:魏向文《梅岭古韵》总1127期2021年333期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篇):南粤雄关与古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