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晋时期顾恺之画才洛神赋赏析(上)

我国东晋时期最负盛名的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名叫虎头,出生于公元345年前后,生长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他的家庭十分富有,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东晋的大官。顾恺之从少年时代起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人教他读书、写字,稍大一些,就教他写文章、作诗。小小年纪的顾恺之聪明好学,而且十分认真刻苦,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顾恺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很美,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自己就像是画中的人物,他总在想,如果自己能把这迷人的景色描绘出来,该有多好啊。


 在不知不觉中,顾恺之长成了青年,他在当时很有权势的大司马桓温手下做了一名“大司马参军”   (“大司马”是管全国军事的大臣,“参军”是参谋类的官员)。由于他聪明机敏,很受恒温器重,也就在这个时期。因为公务,顾恺之到过许多地方,如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大自然的壮美辽阔、风光旖旎的山川景色陶醉了他,更增添了他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绘入画中的兴趣和决心。

 在我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曾有过几度大放异彩的辉煌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是其中十分光彩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南方画坛人才辈出,如三国时的曹不兴,东晋时的王厘、卫协,都是有名的画家。他们以善长画人物像,特别是佛像而著称。顾恺之拜卫协做老师,而卫协的老师呢?就是人称“江南画家之祖”的曹不兴。顾恺之师从名师,自己又不断地刻苦钻研,因而,他的绘画技艺提高得很快,渐入佳境。

 顾恺之画人物像大部分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非常注意传达人物的神情。据说,他画人物像时,从来都是把所有的地方都画好后最后才画眼睛,甚至有时画好的人物都好几年了,也不画眼珠子。他认为:人的身体的其它部分画的美一些或丑一些都不十分要紧,要能够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真正画得很象,关键全在这眼珠子上,“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相传,在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公元350一378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修建瓦棺寺,为了给佛像贴金,住持向达富贵人、善男信女们募捐,但捐得都不多,没有人超过十万钱。而当时只有21岁的顾恺之却在住持的认捐薄上写下了“认捐一百万钱”几个大字。大家对顾恺之的举动表示惊呀,不相信他有那么多钱,住持也以为顾恺之写错了,而他只是淡淡一笑,对住持说:“你准备一面墙壁好了,我要在墙上画画,请你相信,认捐的钱我不会少你半文。”顾恺之搬进寺庙,闭门深思了一个月,在那堵墙上画了-幅《维摩诘》像,但没画眼珠子,他对住持说:“第一天来这里看画像的人,你请他们捐助十万钱,第二天来的人可捐五万,而第三天来看画像的人,就可以让他们随意捐助了。”等到了开门那天,许多人涌进了寺庙,他们大部分是前来观看顾恺之是如何作画的。只见顾恺之不慌不忙地走向画像,提起画笔,屏气凝神,只轻轻两笔就画出眼睛,顿时画像变得光彩照人,满寺生辉,观画的人群一片惊叹,人们不禁交口称赞顾恺之的精湛画艺。他们竟相向寺里捐钱,没过多久就捐足了100万钱。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京城内外还不断传说着顾恺之的这一神来之笔。

 顾恺之虽然注重画人物的眼睛,但也十分注意人物形象本身的特点,人物的性格、神态。相传有一次,他为朋友裴楷画像,裴楷的脸上有三根毫毛,一般人为求好看,决不会把这毫毛画上,而顾恺之却形象地把这三根毛画了出来,这就使得裴楷的面目特征十分鲜明。还有一次,他为朋友谢绝画像,把谢绝画在了岩石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他说:“谢绝喜欢游山玩水,这样的人应该把他画在山石之间。”又有一次,顾恺之给一位一只眼睛有残疾的朋友殷仲堪画像,为使画上人物的病眼得到很好的掩饰而又不失真,他就用飞白(枯笔露出的线条)拂在病眼上,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绘画手法。

 顾恺之受老师卫协的影响很深,但又有所发挥和创造。虽然他以画人物肖像为主,但也画了许多神仙、佛象、禽兽、山水等。尤其在山水画方面最富有创造性。在我国晋代以前,画家一般是不单独画山水画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的衬影。顾恺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以山水为主题作画,开创了画史上山水画的先河。

   顾恺之多才多艺,诗、书、画样样在行。当时人们称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所谓“才绝”,说的是他的诗、赋、画都很出色。他写过许多诗、赋和游记,比较有名的有《雷电赋》、《冰赋》、《筝赋》、《观涛赋》等,他描写浙江会稽山水之美的名句:“千岩竞秀,万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蒸霞蔚”,一直流传至今。所谓“画绝”,指的是顾恺之绘画出色超群,自成一体,表现了他卓越的绘画才能。

   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苦闷彷徨,借以逃避现实,顾恺之更是装呆卖傻,因此称为“痴绝”。据说顾恺之曾将一箱最宝贵的珍品画卷存放在朋友桓玄家里,但桓玄还给他时只是一只空箱子,顾恺之看了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说:“这些画太好了,可以像人成仙一样变化而去。”顾恺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桓玄是个有权势的官僚,顾恺之惹不起他,只好假装糊涂。

     根据历史记载,顾恺之的作品大约有70件,题材广泛,有人物仕女,神仙佛像,山水禽兽等等,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画卷,包括许多珍品都已失散,令人惋惜。他的作品现存的极少,只有3件募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不仅能诗、能画,而且他还写了绘画理论的几篇专著,如《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这是我国较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顾恺之凭着自己的才气,又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使他的绘画有所成就,超过了晋代以前的所有画家,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绘画理论家,被称为一代画圣。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

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

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

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面上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的曹植,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宫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日益思念的洛神,流露出非常爱慕的神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望着曹植,他们好似在互相交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心境
“画祖”顾恺之的青春风华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能书善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中国绘画精品鉴赏《洛神赋图》
及象书画院 | 洛神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