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二百四十八篇《灵台》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灵台


    [经·大雅·文王之什]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作品介绍]

大雅·灵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记述周文王游乐生活的诗,共二十句,可分为四章,第一、二两章每章六句,第三、四两章每章四句。首章说文王修建灵台,由于百姓拥护,很快就建成了;次章写文王在灵囿、灵沼的游观之乐;第三、四章写文王在离宫有钟鼓之乐,一片盛世景象。


[注释]

⑴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甘肃省东南部的甘肃省灵台县

⑵攻:建造。

⑶亟:同“急”。

⑷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⑸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⑹麀(yōu)鹿:母鹿。

⑺濯濯(zhuó):肥壮貌。

⑻翯(hè)翯:洁白貌。

⑼灵沼:池沼名。

⑽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⑾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⑿贲(fén):借为“鼖”,大鼓。

⒀论:通“伦”,有次序。

⒁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⒂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⒃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译文]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赏析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此篇按鲁诗分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兹按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佚名

赏析

当政者,总喜欢用歌舞升平来掩盖民间疾苦、用歌功颂德来掩饰贪污腐败。什么样的国家状态才能算是太平盛世,这不是靠自己吹嘘,也不是靠吹捧,而是要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所谓真正得民心者得天下。有德者,百姓自然爱戴,而个人就无须自称是什么“核心”了;相反,无德者,民怨沸腾,只能用武力镇压冠之以平乱,自然需要有人来歌颂。

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周朝之所以有八百年天下,是因为从古公至季历、文王,历代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政思想,这才有“天下人士皆往之”的结果,才有“不战已胜、一战而成”的国力。

本诗讲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受到百姓的拥护。百姓受文王之恩而无以为报,一听说文王想要建一亭台水池,于是奔走呼告,大家一起自觉地来设计、建造文王的楼台、园子和水池,并恭敬地称之为“灵台”、“灵囿”和“灵沼”。

《毛诗》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由此可见,本诗主要是讲文王有德而众望所归。该诗共分5章,每章四句。本诗所涉及之“三灵”,并非西安长安区,而是宝鸡岐山县一带。因文王当时只是诸侯而不是天子,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灵台是祭天之说不当。

学习这一首诗,并不是在自家楼台上写一块匾“经始灵台”来装点门面,而是要明白国家还不富裕时就建什么国家大剧院,这是乱用民脂民膏,而今年开始提倡节俭、春晚也适可而止,这就是关注民主的表现。所谓“独乐乐”与“众乐乐”之关系何在,这才是本诗学习之要义。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经纶”、“经营”、“盘算”、“打算”等意思。

“经始”就是“开始考虑”、“有……想法”的意思。

“灵台”是百姓对文王的楼台之尊称,表示崇高、尊重之意,就象对待神灵一样。为什么百姓对文王的东西如此尊重,就是因为百姓皆受文王之恩德之故。

“经之营之”即“经营之”,指正在考虑和准备之中。显然“经始”、“经营”的主语是文王而不是百姓。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指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不约而同地前来参加,用不了几天工夫就建成了。这儿的“攻”与“拱”通假,指“搭建”、“拱卫”、“拥护”之意。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亟”,“急”、“急迫”的意思。

“子”,与“滋”通假,不要念错!这个“滋”很形象、很恰当,表现出大家从不同的方位而来、在不同的时间而来,就象水塘里渗出来的水、田地里滋长出来的庄稼,虽不能事先指定时间地点、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一样。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指灵台建造的计划和安排本来并不很急,但百姓却都急匆匆地起来帮忙。不要小看这几个不起眼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人们拥护爱戴之情。就如同以前抗日战争、国共战争时期,百姓主动帮军队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员等拥军事迹,说明当时的共产党得民心。

“囿”,“园子”。“灵囿”则是饲养禽兽动物的园子。

“麀”,雌性。“麀鹿”指母鹿。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是指文王在灵囿之时,所有动物并不受惊害怕,即使为保护幼子而警惕性很高的母鹿也很安详地伏地不慌。我们当今有许多人放生,正说明社会上杀生太多。尤其是中国人,仿佛和动物有仇一样,所有动物一见人便本能性地逃跑。而我在国外时,即使街道上仍然有觅食小鸟见人而不惊。

本章讲不仅百姓爱文王,文王更爱百姓,甚至连动物也爱。这不就是佛家所宣扬的“菩萨”么!菩萨所为不过如此,人也同样可以做到。为什么社会一定人人仇视,非要用法律来约束呢?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濯濯”,胖胖的样子。“翯翯”,洁白的样子。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表面上描写母鹿胖胖敦敦、仙鹤洁白天真的样子,实际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出社会的太平和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于”,在这儿要念古音“呜”,没有字面意思,大致可以当作“随处”之意,也可以不翻译。

“牣”,“满”、“到处”的意思。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这又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文王在灵沼池边,便有无数鱼吓翻腾雀跃,仿佛在向文王致意问候一样,说明文王德被四方、恩及池鱼。估计文王经常给鱼喂食,所以文王一来则鱼类集聚。不要小看动物,它们也有思想和智慧的。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

“虡”,悬挂钟磬的架子两端的立柱,架子较大时,中间或拐弯处也有立柱。

“业”,悬挂钟磬的架子上的横板,根据架子的大小划分有可能是一层、二层、三层。

“枞”,钟磬在架子上的悬挂栓子。一个“虡”上有多个“枞”,右图中则有几十个,每个枞上挂一个钟或磬。

“贲”,装饰。“贲鼓”,就是经过绣边装饰过的大鼓。

“镛”,大钟。

“维”,诗经中一般作语助词,可以不翻译。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这句意思为“高大庄严的乐器骨架,悬挂着精巧别致的钟鼓”。对豪华乐器的描写,为下一句其乐融融的气氛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百姓对文王的尊敬和热爱。

“鼓、钟”,这不是现代小品中的单片鼓、只手钟,而是由很多只不同类型的鼓、钟所组成的大型乐队。这两大类乐器也是当时的主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决不亚于理查德克莱德曼所指挥的交响乐。其特色主要表现庄重、详和的场面,与社会伦理、天地之道相互感应。

“论”,通“伦”,指人道、伦理、礼仪等。

“辟”,通“璧”。“廱”,通“雝”,通“雍”,和谐、和乐的意思。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意思是钟鼓和谐相应,表现天地尊卑有位、人伦昭穆有序,礼安而乐融、国泰而民顺,天下太平合乎道,社会安定合乎礼,上有仁而下有义,君爱民而民忠君。《诗》也好、《乐》也好、《易》也好,之所以成为儒家重要教科书,这就是原因所在。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鼍”,鳄鱼。“鼍鼓”,鳄鱼皮制成的大鼓。

“逢逢”,象声词,指鼓声。

“矇”,有眼无珠的瞎子称为矇。“瞍”,连眼珠也没有的瞎子称为瞍。“矇瞍”,统称有眼疾之人。俗话说“瞽者善听”,眼睛不便之人一般耳音特别灵敏,所以古代乐师多数为眼疾之人。这儿的“矇瞍”就是指乐师。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重复前半句特出场面的和谐隆重,鳄皮大鼓咚咚声响,乐师们十分投入地为文王演奏盛况。

本诗于高潮之时结束,让人留恋忘返、余音不断。反复吟唱,则情绪叠加,韵味俞浓。如果再配上真实的古乐,则如同仙乐一般三月不知肉味。

重分章节

有人提出如果将本诗中重复的一句“于论鼓钟,于乐辟廱”去掉,重新划分章节,正好为3章,每章6句。第一章:庶民共建,第二章:王来参观,第三章:钟鼓共庆。这样背诵起来更方便。

佚名



赏析

    

《毛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但是从诗的本义看,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春意盎然,桃红梨白竞相绽放。周文王在一帮群臣的簇拥下,自由自在地游览着灵台、灵囿、灵沼,紧接着又观辟(bì)雍赏音乐,事虽平淡无奇,但意蕴深永。全诗虽然没有正面的赞美,但通过文王筑灵台,“庶民子来”,不日而成的神速,暗示着文王爱民如子、深得庶民拥护的仁政;通过文王观赏飞禽走兽以及游鱼欢跳的描写,暗喻文王恬静和善、万物各得其宜的太平;那钟鼓悠扬的盛世之音,浸透了人们的虔诚,反映了文王之世的安乐升平,表达了人民对有道明君的崇敬和歌颂。

西周时期所建造的灵台,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园林作品之一,肯定具有不可磨灭的史料价值。但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此,而在于诗中所叙述的君主与民同乐的行为和思想。高高在上的君主与低低在下的黎民同乐,历来被看作是君主个人德行高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和谐的标志,以至于后来即使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也会有宫廷的御用文人跑出来大献谄媚,制造出一些君主德行高尚与民同乐的假象来糊弄舆论和民众,以欺世盗名。

当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周文王的传说是献媚取宠的下臣们编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因为文王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后来不同,哪怕那是一个人们所理想的、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如果我们细加推想,那时周代的统治者刚刚走出部族群落,由部族首领转向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前作首领时的良好德行得以在国家初创时得以发扬广大,那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可信的。加上面临诸多敌对部族虎视眈眈的威胁,要想站稳脚跟,就不得不考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问题,否则你就可能在失却民心的同时失去自己的江山。再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也的确有修养良好、不贪不婪、性情温和的统治者。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完全可能造就出像周文王这样的贤君明主。贤明的君主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然也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平民百姓当真会把他当作父母一样来尊重、来亲近、来臣服,甚至连鸟兽鱼虫都能深明其中缘由,从而欢欣雀跃。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羡慕眼红心驰神往?

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当政的统治者,绝大多数都会有这种美好的德行,他们会真正地把人民的疾苦挂在心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全力以赴地为人们谋幸福。这既是他们革命性的体现,也是他们巩固政权的需要。但当他们的政权得以巩固,成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主宰时,当他们的权力移交给没有经历过刀光剑影的下一代时再下一代时,他们就会把曾经帮助过他们,被他们称之为“胜利基础”的老百姓们抛之脑后,他们就会念念不忘自己的一己私利,转而对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产生厌恶,成为疯狂盘剥和压榨的新吸血虫。在这种状况之下,他们又怎么会与民同乐?

可惜周文王这种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后来的君主们再也不可能有与老百姓天然的亲和关系。即使某个人想这么做,恐怕制度也不会允许。于是,“治人者”和“被人治者”的距离拉开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出现了,当官者和为民者之间的怨恨产生了……。虽然当政者还在口头上标榜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实际上已变为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当然,也就离覆舟之水淹没鲸吞他们的时间不远了。任何一个统治者莫不如此,因此,毛泽东同志才谆谆告诫全党一定要牢记“两上务必”,时刻保持革命性和先进性的本质不要变。

在后人的心目中,周文王的时代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但愿这种神话再次变作现实并延续永久。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赋也。国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文王之台,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文王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孟子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此之谓之。”

第二章:“鱼满而跃,言多而得其所也。”

“东莱吕氏曰:前二章乐文王有台池鸟兽之乐也。后二章乐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述民乐之辞也。”

这是一首讲述文王营造游苑尽享钟鼓安乐的小诗。

第一章写经营灵台。文王开始筹划营造一个观景台,每天思谋这个事。“经营”大概从此而来,不得而知。工匠们辛苦劳作,没几天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文王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来着,但大家非常上心,就象儿子给父亲做事一样,不召自来啊!由此可见文王执政甚得民心。所以他才有下面的游园之乐、钟鼓之乐,与民同乐。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分两部分:一是灵囿之鹿,二是灵沼鱼鸟。文王来游览苑囿,但见母鹿悠娴慈祥地卧在那里,浑身上下是那样肥美润泽。文王再来到水上公园,但见池沼里鱼儿很多,纷纷跃上水面,有如来朝;洁白的鹭鸟翩翩而飞。这一章如果如下调整断句,更好:“王在灵囿,麀鹿悠伏,麀鹿濯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白鸟翯翯。”如此一来,前后各三句,一写囿鹿,二写鱼鸟,且句式匀称。

第三四章写鼓钟辟雍,悠哉乐哉。宏伟精美的编钟架,横板上雕刻着彩色崇牙,大鼓大钟阵列开来。啊!鼓钟摆布有序,音色亮丽;啊!在四面环水的台阁上心情欢乐。第三章最后两句,第四章开头两句,反复强化着这种和谐欢乐的氛围。扬子鳄皮蒙制的大鼓,发出嘭嘭的巨声,这是那些盲人乐师在祝贺大功告成。

佚名


赏析

《毛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但是从诗的本义看,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有人这样说。可是我更愿意相信朱熹的话:‘灵台,文王所作。谓之灵台,言其悠然而成,如神灵所为也。国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文王之台,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以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文王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孟子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此谓之也’。是表示建台建沼之与民同乐,最后还安置了盲人工作。他们都表现了一点‘民始附也’,民心开始归附文王。这是不是值得歌颂?俗话说的好:民心齐,泰山移。有民心者有天下,不是吗?诗歌里到处都显示了民心所在。正像‘东都会诸侯’是周宣王中兴的代表事物一样,灵台是文王聚天下民心的代表物。也许应说灵台标志着民心所向,它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也许这点正是这首《灵台》最值得炫耀处,也是灵台的历史地位所在。我们切不可低估了这首诗歌的作用,认为只是游园诗歌那么简单。

再者,建灵台主要目的不在游玩。正义:《大雅·灵台》一篇之诗,有灵台,有灵囿,有灵沼,有辟雍。其如是也,则辟雍及三灵皆同处在郊矣。朱熹说到观天象,察灾祥。建灵台主要为观天象及祭祀,建灵囿灵沼,主要目的是察灾祥,那时的人已经会用动物预报天灾了。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些地方都和‘辟雍’周朝的大学建在一起,很明显有教学的用处。《韩诗》说“辟雍者,天子之学,圆如璧,壅之以水,示圆,言辟,取辟有德。不言辟水,言辟雍者,取其雍和也,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飨,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於中,《五经》之文所藏处,盖以茅草,取其洁清也”。《左氏》说“天子灵台在太庙之中,壅之灵沼,谓之辟雍。诸侯有观台,亦在庙中。皆以望嘉祥也”。《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天子将出征,受命於祖,受成於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於学,以讯馘告”。《诗·颂·泮水》云:“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多少军国大事在这里进行啊。像这样的台每个诸侯国都有,可以说台一个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庶民们才会对建灵台那样积极,因为那是他们国家的象征,周朝的荣耀啊!

他们绝不是为了玩。观游只是其中一项附带的项目罢了。那也如同今天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游览,可不是随意玩的哟。更重要的这里还有太庙。

一曰建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毛传曰:神之精明者称灵。四方而高曰台。灵台由开始经营,到经之营之。(都是)庶民用心营造,不日既成。可见民心一斑,民众修建灵台的积极性在聊聊数字中显示出来。正义:《冯相氏》、《保章氏》……又解文王作台之处,故言“文王受命,而作邑於丰,立灵台”。明此灵台在丰邑之都也。《含神务》曰:“作邑於丰,起灵台。”《易乾凿度》亦云:“伐崇作灵台。” 这里给出了起灵台的时间地点。攻之:用心用力干活也。

二曰建囿。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悠伏。尽管文王一直都在说‘不要着急开始经营’,可是庶民还是不召自来,像儿子为父亲做事一样积极。文王在灵苑,观看群鹿悠闲地俯卧在苑。子来:儿子一样地来。

三曰建沼。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麀鹿肥润而有光亮,白鸟洁白而有光泽。文王在灵沼,满沼的鱼儿在跳跃。濯,洗。濯濯:光明貌,肥泽貌。像洗过一样。《诗·商颂·殷武》:“赫赫厥声,濯濯厥灵。”《诗·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毛 传:“濯濯,光明也。”翯,白而肥泽。翯翯,羽毛白而有光泽。牣,满。

四曰论钟于辟雍。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钟磬架子唯有枞木做,贲鼓唯有镛来配。若论鼓钟,听乐辟雍。枞:原义枞树。这里《毛传》解为崇牙,有人解为上翘,我以为不妥。还是原义为好。贲鼓:(百度百科)即“鼖鼓”。《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族,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 大鼓。《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毛 传:“贲,大鼓也。” 孔颖达 疏:“贲,大也,故谓大鼓为贲鼓。” 我们从上述解释中可以看到:天子用路鼓,路为大。那么,诸侯用的贲鼓再大也不能称为大鼓。。(见插图),这样的鼓算不上大鼓,最起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翻译。贲,本义:装饰,打扮。如果不好翻译,就原样照搬好了,有时解释太多会混淆或曲解本义的。於论鼓钟,於乐辟雍,下章也有这句,下面再解读吧。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若论鼓钟,听乐辟雍。鳄鱼皮鼓砰砰,出自瞎子奏公。头两句重复了四章的末尾两句,其用意我不太清楚,只是一种顶针式修辞方法吗?我总觉不仅如此。应该是一种强调,‘若想讨论鼓钟理论,到辟雍去听礼乐。’大概是要强调辟雍是学习礼乐的最好场所,鼓励人们都来学习礼乐吧?敲鳄鱼皮鼓的居然是瞎眼的奏公,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国家级的大学里居然有残废人充任乐师,矇瞍奏公,好像不止一个人。像我想的那样,民尽其才?还是想表现民有所养?也许这也是一种民心向背的表现?文王爱民?可能,也许。有些不清楚。

末章在这样一篇重要诗歌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我总觉得有些糊涂。总觉得有这感觉:你们都来辟雍学礼乐吧,这里的鼓手奏公还都是瞎子呢。像广告。这和灵台又有何关系?不能再想,越想越不是味儿……

佚名


《灵台》   [经·大雅·文王之什]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关于《灵台》的诗旨,历代均无争议。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

朱熹则进一步解曰:“国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文王之台,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文王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

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

为何《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

一是建“楼堂馆所”是劳民伤财之事。但“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民众自发前来共同新建,且“不日成之。”这说明了民众对于周文王的拥戴。

二是第二章说“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母鹿、白鸟、池鱼安详不怕人。既说明灵囿之大,更说明生活之安逸。

三是第三章和第四章,都描写的是“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音乐,在古时候尤其是在周朝、在春秋战国之时,乃国之大典,非礼勿用。这既说明了国家之稳固,也说明了礼之教化之宫。

通读《灵台》全篇,充满着安详、和谐之气氛。故此,《灵台》描写了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过程,歌颂了文王有德,从而使人民乐于归附,安居乐业

◆  ◆  ◆  ◆  ◆  

诗经248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注解(242)灵台
《诗经》雅说之灵台
贾谊《新书》卷44君道诗解爱思文王犹敬其梏君国子民反求之己君道备矣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54《诗经·大雅·灵台》
西周蒡京与殷周京制丨冯时
01 王立于沼上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