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流通货币-亚洲-马来西亚(017马来西亚令吉)

马来西亚令吉(林吉特)


马来西亚令吉(马来语:Ringgit Malaysia;英语:Malaysian Ringgit),是马来西亚的法定货币以及部分国家的流通货币,ISO 4217国际标准代码是 MYR,货币符号为 RM。它由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行。

2005年7月21日,宣布废除七年前实行的马来西亚令吉与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实施可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managed float)取代,让马来西亚令吉与美元脱钩,马来西亚令吉将根据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即马币可在范围内自由浮动,一旦出现激烈波动,马国央行可立即介入干预。



中文名:马来西亚令吉                    辅币名称:分、仙

外文名:Ringgit                              货币代码:MYR

币值换算:1令吉 =100              发行机构:马来西来国家银行  


历史来源


马来西亚政府正式规定其货币名称为 Ringgit。在马来语中 Ringgit 的原意是 “ 齿 ”,由于以前西班牙银币在东南亚一带非常流行,而西班牙银币的周边又有齿型,因而得此名称。另外一说是,“ Ringgit ”一词来自闽南语读音的龙银一词。

马来西亚原称马来亚。20世纪初,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1948年2月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9月 16日马来西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半岛上的 11 州)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过去,马来西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文莱等地区流通的货币是由五个地区联合货币局发行的马来亚元。 1963年9月16日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后,当地货币改由英国控制的“货币基金委员会”所发行的马来亚元。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后,该“委员会”自1967年6月12日停止发行马来亚元,并由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重新发行迄今在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三个地区流通的货币。196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发行的新货币马来西亚元与旧马来亚元等值,含金量 0.290299克,与美元比价为1美元等于3.06122马元。

1975年8月前,国际间都以元(Dollar)和分(Cent)来称呼马来西亚的货币。直到1990 年,马来西亚政府规定,马来西亚货币的符号为 “ RM ”,取代了之前的“M$”。马来西亚货币以仙(Sen)为最小单位,100 个仙为 1 令吉。由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1999 年 6 月 30 日,马来西亚货币改革政策宣布 1000 令吉和 500 令吉正式为无效法币。

对于马来西亚货币的官方汉语名称,在 2004 年前是零吉,2004年后,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规定后,便称为令吉,以避免“ 零吉 ” 中的 “ 零 ” 与数字零在书写时产生混乱。

1972年6月英镑浮动后,马来西亚元不再钉住英镑,改与美元挂钩。1973年6月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宣布实行管理浮动。1975年8月马来西亚政府正式将货币名称定为“令吉”,同年9月宣布与美元脱钩,实行管理有效汇率,并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令吉的对外价值是以令吉与马来西亚主要贸易伙伴的一揽子货币的加权指数为基础来确定的。



纸币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中央银行)第一次发行钞票是1967年至1972年,发行面额有1000、100、50、10、5,和1令吉。1972年至1976 年,1976年至1981年又第二次、第三次发行新版钞,面额分别同第一次。第四次发行新钞是1982年至1983年,新增加了500和20面额的令吉。第五版钞是1986年至1989年发行的,有1000、500、100、50、 20、10、5和1面额的令吉。至今流通的钞票面额有100、50、20、10、5、1令吉,另有50、20、10、5分铸币。1令吉等于100分(Cents)。

旧版马来亚元自1976年6月12日起停止流通,并规定了一定的兑换期。据资料,1967年发行的1000 林吉特已于198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


面 值图 片简 介

1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任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1895-1960)

背面:马来西亚传统风筝

5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位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背面:马来犀鸟(砂拉越州州鸟)
10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位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背面:大王花
20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位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背面:棱皮龟
50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位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背面:东姑阿都拉曼和油棕榈树
100 令吉

正面:马来西亚第一位最高元首,第八任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

背面:基纳巴卢山和山谷尖峰石阵
马来西亚独立50周年纪念钞



1998年吉隆坡英联邦运动会纪念钞




硬币


     公元初马来半岛即建有王国。“马来西亚”为马来语,俗称大马。位于东南亚,目前全国共十三个州,包括马来半岛十一州及位于婆罗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两州,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

      公元7世纪开始,直至1511年之前,马来亚地区先后由苏门答腊王国、爪哇王国、马六甲王朝统治。马来亚先后遭葡萄牙(1511-1641年)、荷兰(1641-1824年),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英荷条约”,最终确立了英国对马来西的霸权,荷兰撤出马六甲并放弃所有在马来亚的利益,而英国则承认荷兰对东印度剩余地区的利益。新加坡以南的廖内划于荷兰势力范围,成为廖內王朝。1826年,英国殖民政府将槟城、马六甲与新加坡联合组成了一个英国海外领地,名为海峽殖民地。在20世纪之交,彭享、雪兰莪、霹雳与森美兰等州,合称为马来联邦,,实际这些英国参政司名为帮助马来统治者管理国事,实际上这些英国代理人很快就成为这些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自10世纪起,中国的钱币输入马来西来,其一些地区也模仿中国钱币的样式制作中间有一方或圆孔有中文的货币。外来殖民者的进入,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最早受欧式货币影响的地区。在1826年成为英属海峡殖民地之前,马来半岛各州即已自行发行硬币,这些硬币大都为手工锤制币,币面采用阿拉伯文及回历纪年,主要为锡币和铅币。槟榔岛也叫威尔斯亲王岛1791年由吉打苏丹割让给英国人后参照西班牙币制,曾制了地方锡币、铜币和银币。图1为1788年1/10元银币和1810年1分铜币。1788年和之前,币正面为东印公司印记,1810年后币面为公司盾徽,币背面为阿拉伯铭文“槟城岛”:


      吉兰丹1780年至1909年臣属于泰国,币面为阿拉伯铭文,锡币为主要流通货币。马六甲1795年至1802年和1811年最终归英国人所属,1824年归属英国后制造了1、2基平铜币。图2为回历1306(公历1882年)吉兰丹1皮提斯锡币和马六甲1基平铜币,正面有一鸡公,并有阿拉伯文“马来亚的土地”,背面为阿拉伯文标注面值“1基平”。下有回历1247(公历1831年):



      英属北婆罗州(今沙巴)原为大英北婆罗洲公司所管辖,在1885-1941年也发行半分和1分的铜币,币面用英文北婆罗州(STATE OF NORTH BORNEO),无英王头像,正面中间用汉文和英文标注面值,外环铭文“BRITISH NORTH BORNEO”(英属北婆罗洲公司),和阿拉伯文面值。背面是北婆罗洲的小盾徽和由两土著人扶持的大盾徽,盾徽下和年份上“H”为哈顿造币厂标识: 



      1826年,英国在马来西亚的殖民地统一归海峡殖民地总督统治。银币使用西班牙元,墨西哥共和国银元。1830-1851年,海峡殖民地由孟加拉总督管辖。184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底,由英皇伊丽莎伯一世授于约翰公司在印度贸易的特许权力组建而成的东印度公司,1858年被解除权力)。为海峡殖民地发行了1/4、1/2、1分青铜币。币面有维多利亚女王肖像。图4为1845年东印度公司发行1分青铜币,币正面为维多利亚女王。背面,面值外环英文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铬文:



      1858-1867年由英属印度大总督管辖,1862年发行硬币币面为英文印度海峡(INDIA STRAITS)铭文。1/4、1/2、1分铜币。图5为1862年1/2和1分铜币:



    1867年,海峡殖民地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转为英国殖民部直接管理。1872-1935年大量发行海峡殖民地硬币,其中有不少银币。币面地名用英文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1871年开始发行含银0.8的5、10、20、50分银币。图6为1901年1分铜币和1896年10分银币:



    1903年爱德华七世开始制造1元银币,1903年和1904年,含银0.9,重26.95克,俗称大样。由于1905年世界银价暴涨,1907年至1909年,同为1元面值,减重为20.21克,俗称小样。乔治五世时期, 1919年再发行1元银币,含银减为0.5,再减重为16.85克。图7为爱德华七世1904年银币和乔治五世1919年银币:



      1939年由马来半岛11个州和新加坡组成一个行政区,称为英属马来亚。发行币面地名用英文马来亚货币专员“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硬币。发行1分铜币,5、10、20分1939年至1941年为含银0.75,1943年至1951年含银0.5银币,1948年后改为铜镍合金币:图8为1939年铜币和1948年铜镍合金币:



      1952年,英国将马来亚与北婆罗州组成共同货币委员会。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內获得正式独立。但1956-1961年一直发行标注为马来亚及英属婆罗州“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硬币,硬币上仍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这些硬币通用于马来半岛11个州、新加坡、沙捞越、文莱、沙巴(即北婆罗州)。发行1分铜币,5、10、20、50分铜镍合金币。货币委员会最后一年1962年,1分铜币币面图案用马来的波纹刀刃短剑代替了伊丽莎白二世肖像。图9为1961年50分铜镍合金币和1962年1分铜币:



      1963年马来西亚联合邦与新加坡、沙巴(即北婆罗洲)及沙劳赿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1965年新加坡退出联邦,建立独立的共和国)。1967年由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重新发行货币。发行马来西亚独立后的第一套硬币。主币1林吉特=100仙。币面国名用英文马来西亚“MALAYSIA”,币正面为国会大厦,右上方一弯新月,一颗有14支星芒代表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联合政府。发行1仙铜币,5、10、20、50仙、1林吉特铜镍合金币。图10为1967年1分铜币和1971年1元铜镍合金币:



      1989年后发行的硬币,币面国名用马来文马来西亚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


      1969年为纪念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成立10周年发行1林吉特铜镍纪念币,正面为马来西亚首任国家元首(1957-1960年)头戴马来式头饰中有名的通可罗头饰(国王专式,除午台表演外一般人不得模仿),被视为“马来西亚国父”的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肖像。

      1971年发行纪念原森美兰州最高统治者(1933-1960年),马来西亚首仼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头戴圆锥型天鹅绒表明为伊斯兰教徒的5林吉特纪念铜镍合金币:




国家象征


国名


马来西亚(英语:Malaysia),简称大马。马来西亚被南中国海分为两个部分:位于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半岛(北接泰国,南部与新加坡隔着柔佛海峡)及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的马来西亚沙砂(南接印度尼西亚,文莱国夹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

国旗

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

国徽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砂拉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国花──木槿,当地人称“布呢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亚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国歌

《我的祖国》

歌词大意:我的祖国,我生长的地方,愿她的人民团结坚强,愿上帝保佑她安康,愿元首和平地统治四方。



国树

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 ):又名扶桑、佛槿、中国蔷薇。汉语拼音:zhujin。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常绿灌木,高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玫瑰红色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平滑无毛,有喙。花期全年。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为中国。在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花大色艳,四季常开,主供园林观用。在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种植。

国鸟马来犀鸟(拉丁学名:Buceros rhinoceros)  

国花

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属于木槿,在马来语中叫做班加拉亚(Bunga Raya),是在12世纪引进马来西亚的。在1958年由农业部提名为马来西亚国花,同时被提名的还有依兰,茉莉,玫瑰以及木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来西亚硬币
马来西亚国王,为什么有9个家族轮流当?
1897年海峡殖民地1仙铜币
硬币脏了怎么办?别用清水洗!
盘点世界各国的纸币------这些纸币你见过吗?
解读新加坡政府与新加坡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