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目标解析(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解析(二)

来源: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日期:2014/12/08  作者:郭元祥  浏览次数:6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与层次

--课程目标解析(二)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不是建立在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的。在课程标准中,学科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总是以“内容标准”的形式呈现的,或者课程的具体目标总是与课程内容相伴而生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则不是与体系化的课程内容相伴随,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独特性,它没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真实的课程内容其实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但这并不能否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所具有的内在体系。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类型、层次及其整体性的设计是极易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内在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内在结构包括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其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是指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经历中的应达到的具体的素质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其层次结构是指各种具体素质领域目标的不同发展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有内在结构。有结构的目标设计及其实现,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持续性”。

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如果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分析和类型分解,容易使教师和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实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复的。目标缺乏层次性,缺乏对课程目标类型的分解,容易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衰减”。如果缺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那么,对学生来说,不同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就变成了活动方式的简单重复。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基本前提是保证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不同素质领域发展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要在一两次主题活动中,是难以完全达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在不同学段的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实现,或在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是由不同纬度的课程目标构成的。

美国《应用学习标准》就规定了五个类型的课程目标:1)五个领域的目标,即A1 问题解决;A2 交流的手段与技巧;A3 信息手段与技巧;A4 学习与自我管理手段与技巧;A5 与他人合作的手段与技巧。2)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组织资源;(4)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5)解决问题;(6)使用数学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术;(8)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学与教;(9)理解和设计(生产)系统。

日本广岛县教育厅制定的综合学习时间(即2003年更名的综合活动学习课程)的实施规划中把该课程的目标分成以下不同的类型:1.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包括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与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分析和选用适当的信息、运用概念图式整理与表述信息;2.表现的技术与能力,包括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具有个性的表达、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应用本人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3.内容·思考·判断能力,包括自主地提出活动课题、论理的合理性、课题设计的明确性、内容的适切性、深入地分析课题的意义、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4.兴趣、关心与态度,包括兴趣与意念的发展、活动的参与程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活动的评价、自主学习与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的增强。

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结合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目标的校本设计,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类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可分为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不同类型。认知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具体类型。每一个具体类型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为文献搜集的方法与技术,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的方式等具体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设计如下类型的具体目标: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在基本的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环保意识、资源意识、人本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学校在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中,要初步预设本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经历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是指课程实施对不同年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同一类型的课程目标,在小学、初中,以及在某一学段中不同年级的课程实施中,应有不同水平程度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同样涉及目标的程度差异问题。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许多类型目标在不同年级难以作出明确的水平差异规定,但至少在不同学段还是应有目标水平的不同要求。

美国《应用学习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就对五个目标领域的分学段、分年级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也提出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具体目标要求。但从总体上看,目标还过于宽泛和笼统。这就要求学校在校本实施的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比如在问题的深刻性、主题的广度、创新性,以及对方法的规范性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由小学中段(3-4年级)到小学高段(5-6年级),再到初中阶段(7-9年级)应有发展程度的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层次性问题,还涉及活动主题对学生的挑战性问题。如果仅仅是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仅仅凭借做点表面的讨论、形式化的实践操作就能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过程对学生的能力、思维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挑战性,这种活动主题对学生来说,既缺乏有效性的影响,有缺乏可持续性的过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中的价值选择与目标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校本化理念的一门课程。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学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渗透,二是课程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校本开发,需要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发展规律的理解为基础。学校试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实现学生哪些领域的素质发展,达到什么程度,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学生素质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校本开发时应明确回答的基本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问题,实质是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学校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何在?对学生的发展规律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地蕴涵着新的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首先依赖于系统的书本知识的习得,但以书本知识的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发展惟一有价值的渠道,不仅如此,单一的书本知识的教学是有局限的。全面发展观要求以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基本方式。作为学生发展过程的学习,也应该是多维的、多向度的、多渠道的。实际上,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学习过程面对的间接经验系统和直接经验两大系统。直接经验系统的丰富、发展、提升与意义转化,是纯粹的课堂知识教学难以实现的。正是从此意义上,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与改组”。基于实践的学习、体验的学习、交往的学习、探究的学习,是对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具有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的发展价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开发,客观地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切实转变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要以学校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分解、层次分析,建立校本化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级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上)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及其流程研究
校长课程领导力工作
【聚焦】精彩丰富的拓展型课程在这里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研制的困境与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