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台婚俗:新娘出嫁“无天地”

    有句俗语“会赊得猪羊,无赊得新娘”,就是指新娘出嫁这天,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男方都应该无条件地答应,及时兑现,不得拖延、翻悔,要不就会贻笑乡里,今后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新娘出嫁无天无地”的真实写照。

    新娘跨过门槛时,“送嫁姆”便口中念念有词:“天茫茫(看不见),地红红,日日拢青丛(都红火)。”边说边为她撑开雨伞(或用竹笠)遮住头顶,挡着天空;红通通的绸布从大门台阶一直延伸开去,直铺到八抬花轿前,喜忧参半的新娘子就踩着红绸布款款上花轿。这就叫“天大地大,今天我(新娘)尚大(最大)”,意思是平常至高无上的天公、土地爷,今个儿新娘子与他们是平起平坐的,不必拜见。“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当然讲究吉祥如意了。无论轿前、轿后、上轿、下轿、停轿、落轿等都得按约定俗成的道道儿来,丝毫马虎不得。您瞧!那花轿后边悬挂着竹米筛1个,筛面画有太极八卦图,花轿前面绣着“龙凤呈祥”或“大红双喜”,也有写着“百子千孙”“子嗣绵延”等吉祥语的。因米筛是旧时“拣骨灰”的用具,太极八卦图乃道家至宝,民间认为具有镇煞驱邪之威。停轿前,要先在米筛内放屋瓦一片,当新郎接轿时,突然使劲摔碎(有“下马威”之意),送嫁姆则高声念道:“厝瓦一块四角角(四方形),新娘沙破(摔破)金有力,治神扼煞家兴旺,新郎娶姆(妻)金正达(真正值)”。落轿时仍要打伞,踩红绸布进婆家。想当年“小登科”时,车到门口了,老婆还赖着让我抱进家,大概就是承此习俗吧。

    新娘入门,婆家所有的人都得赶快回避,让她威风八面的神气十足地进得门来。据说,当天是“新娘的日子”——新娘皇帝嘴,说的话都是金科玉律;新娘三煞手,指着谁谁倒霉。若有不知轻重者,故意和新娘照壁,轻则受长辈斥责,重则“撞煞”一病不起。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旧时妇女“无天无地”特权也就仅限于出嫁这一天。

    花烛洞房“诀萨多”

    女儿成家了,了却了一门心事,“泣并欢喜着”的母亲都会教给新娘一些小诀萨(门道),如关门窗、黎纹帐、照寄箱、压衣裤,为的是宝贝女儿能在夫家站得住脚,不受丈夫的欺负,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并给夫家带来添丁进财旺气。

    关窗门   贺喜的客人逐渐散去,洞房只剩下了小夫妻俩。面对着敞开的门窗,虽然知道得赶快关上,可由于得到了长辈的慎重指点,新娘却故作悠闲地干着别的什么事儿,就是不去关门窗。据说,今晚若由新娘先去关了门窗,往后就会事事受丈夫的限制,只要拗过了今晚,以后的日子就舒坦多了。识相的疼爱老婆的新郎官故意与新娘打一会儿“论持久战”后,就乖乖地起身迅速关好了门窗。腼腆静坐一旁的新娘脸上露出了如花的笑魇,羞涩而又倍显幸福地念道:“我翘脚(二郎腿)坐交椅,你听话去关门蔽(门户)。我翘脚坐交椅,生子生孙好腰饲。”

    照镜箱  “镜箱屉”是指新娘子用来装戒指、项链及花粉、胭脂等陪嫁细软的小箱子,掀开顶层时有一面镜子。按民间习俗,应由新娘用小锁锁住,据说是为了锁住夫家公公、婆婆、小姑、大伯们的嘴,以后就少口角(吵架);也免得好事者偷偷地在新婚夫妇之前照了镜子,这是犯忌的。直到洞房花烛前,再由新娘、新郎同时掀起后,一起照镜,让夫妇的靓影双双浮现在眼前。新娘含情脉脉地念道:“你是?(丈夫)来我是某(妻子),夫妻双双来照镜。阿君从此心要定,恩恩爱爱甲我疼。”

   上眠床(挂首樱?  黎帐(挂蚊帐),也是新婚之夜该由新人一起完成的事儿。这也有个规矩——就是夫妇谁也不准说话,只能默默的干活儿,要不,今后会招来很多蚊虫,不利于眠。当新郎上床休息时,新娘得故意慢半拍,如此,方能把脱下的衣物叠在新郎官的上面,俗称“压裤”。当新郎问起原因时,新娘就答:“我脚踏你鞋,你小声问我大声回(答)。”寄寓着新娘要“压”过新郎,连声势都占上风。

    挂叶甘蔗“头通尾”

   “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一直是国人对婚姻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们能一生幸福快乐。在台湾,人们就用挂叶甘蔗来表达对女儿婚姻大事最真诚的最发自内心得祝福——“头通尾”,意指婚姻路上不发生坎坷,不出现挫折,直到海枯石烂,直到永远永远。

    新娘“头返客”回娘家前,母亲事先就要准备好2根尚挂着青青绿叶的鲜甘蔗,俗称“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蔗尾的甘蔗,是刚从田里连根拔起的只用水清洗掉泥沙的甘蔗。当新娘子回婆家时,由新娘的弟弟帮忙扛着,带回夫家,先置放于洞房门后,等到新婚第3天的晚上,再娶出来砍成一段一段的分给众人品尝。“甘蔗”的“甘”与闽南语“甜”谐音,置于洞房门后,表示两口子今后的生活如“糖甘蜜甜”,一定是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众人品食甘蔗时,也要说几句吉祥的祝福语,如“找新娘吃甜,明年一定抱后生(儿子)”等。

    挂尾蔗一般是2株,用9尺长的红色稠带绑在甘蔗头尾两端,再打上个漂漂亮亮的花结(同心结)。蔗头须根,蔗尾青叶,一样不少,寄寓着新婚夫妻2人“有头有尾”,也及时告诫两人新的生活开始了,“凡事多忍让、相处就和睦”,如此方能“白头偕老、举案齐眉”。9尺之长的红稠带,则因“9”与“久”谐音,含“长长久久”之意,这是父母冀望女儿、女婿能“相亲相爱、缠缠绵绵、长厢厮守”;用红稠带捆绑系花结,则代表新郎、新娘两人从此形成生命共同体,应“永结同心”不分彼此,携手奋斗,丁财两旺,家道殷实。

“天下父母心”由此可窥一斑。

“上头”做大人

 

 

    在闽台的婚嫁中,至今尚保留着“上头”这一习俗。民间认为,只有经过“上头”仪式洗礼的男女,才算是“大人”,因为它是男女双方在老天爷地作证下,信誓旦旦结为夫妻的一种仪式。

    “上头”一般在婚礼第一天,新娘刚入门时,在厅堂中举行。“上头”须准备的东西有:高、低新竹椅二把,米筛一面,篾笠一顶,“笳犁”(竹编的圆形晒具)一张,还要花被、襁褓各一条,新木梳、虱别(捉头虱用的器具)等。厅中点亮“天公灯”,“天公桌”上摆只“上头鸡”(公鸡)、肉、炸枣等。

    “上头”从新郎开始,嗣后轮到新娘,仪式基本相同。

“小登科”那天,我稳坐在“笳犁”内的高竹椅上,双脚轻放在低竹椅上,脸朝厅内,正对着“后寿堂”。为我执行“上头”仪式的是属“龙”的童男,他手握新木梳在我的头上梳,从上往下,按“三下木梳,二下虱别”的顺序连梳四遍。一旁的媒婆则配合着高声念着吉祥语,如“三下木梳,二下虱别,有得吃又有得剩”;“一梳上至下,夫妻头通尾”;“上头上得起,一生无代志(不好的事情)”;“高椅坐,低椅跷脚,吃饭配猪脚”;“梳头梳得体(彻底),生子会读册(学习好)”等。

    梳发后,媒婆又细细地为我们夫妇俩抹了花生油。“花”和“发”谐音,有“发达致富”之意;“生”则寓意生得百子千孙,子嗣绵长。最后,由媒婆扶着新娘,我高举米筛笠压在新娘头上走进洞房。

                              
嫁女儿“泼清水”

 

    “泼清水”在闽台婚嫁习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它让人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何谓“天下父母心”,是最最能体现(父)母爱之伟大的一种习俗?

    吉日良辰,在阵阵欢天喜地的鞭炮声中,新郎春风满面携新娘之纤纤细手同登婚车。此时,新娘的父亲紧随其后,手持敞口“鸡公”大碗,满盛盈盈清水。手一扬,便往婚车上泼,冰凉的清水洒落地上、车上,溅在新娘的身上……。又高兴又难受的母亲赶忙忍着泪水,强作欢颜,口中念念有词:“嫁女鲤鱼跃龙门,早得麒麟是男孙。夫妻和合百年春,五代同堂顺孙抱孙。”意在祝福女儿好运,找到好婆家,夫妇和合美满,举案齐眉,长厢厮守,人丁旺盛。

    父母泼了水,媒婆须及时拿把大蒲扇子猛扇地上的积水,边扇边高声喊:“扇凉啦,扇凉啦!真凉啊,真凉啊!嫁出遇到好光景,平安过日无风涌(浪)。”原来,这是媒婆替代父母提醒新娘,谨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覆水难收”之寓;更要让女儿对娘家“心凉”,不在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结果,一心一意构筑好自己的新家。父母这种忍痛割爱,成全子女的心情,惟有一句“天下父母心”可形容。于是,女儿只有以嘤嘤的“哭欢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恩了。

    古时候,妇女离婚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兰芝中道被婆婆谴回娘家,自感“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其母亦为女儿“不迎而自归”大悲恸。

    当然,时代在进步,沉腐的思想已被人们抛弃。现代的女性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智慧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得到更多的幸福。

               
“带路鸡”

 

    “带路鸡”是闽南地区婚嫁习俗之一。寄寓人们对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

    “带路鸡”也叫“生婆鸡”,由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组成,并且一定选大而壮的。比如母鸡,最好是带入新婚洞房中,当日就会下蛋的那种。

    “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准备: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子绑住鸡脚,两端个系一只鸡。其9尺长之红带子,“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红带子,“红红火火”之意。这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不仅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能“好命”。

    “带路鸡”一般由新婚夫妇在“头返客”(新婚第四天,新娘的弟弟要请姐姐回娘家做客)时带回婆家。也有在结婚当日由随迎亲礼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家中,并放入洞房床下。人们驻足门口,观看是公鸡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以此预兆新娘是生男还是生女。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当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时,人们便高声吆喝,连连嘘嘘,吓得母鸡赶紧往回走,直到公鸡先走出为止,人们才皆大欢喜……

当然,“带路鸡”是不能随意宰杀的,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迎娶新娘过“火窗”


    在闽南,新娘从出娘家到入夫家门,要过两次火,俗称“过火窗”。

    “火窗”也叫“火炉”。据传南宋末代皇帝  南下流亡到南安官桥席里山。当地一青年名曾如水,常常帮助宋营送柴草,宋帝  非常感激,就钦赐给他一个取暖的小火炉。曾如水将这只“烘炉”收藏家中,当自己结婚时便在炉中点燃木炭,让新娘跨过,于是,婚后生活越过越好,左邻右舍都认为是烘炉给带来的福气,遂纷纷仿效。从此,“过洪炉”渐渐演变成了闽南的婚礼习俗。

记得“小登科(闽南称结婚为小登科)”那天,就亲眼目睹了妻子的两次“过火窗”。手牵着妻的刚出房门,一眼就见厅堂正中摆着一个烘炉,烘炉中的天公“金纸”、香烛正燃着,火旺旺的,炉底是一个竹蓖筛。媒婆一边扶住妻,让她迅速跨过“火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火窗,嫁出遇到一个好  ”“过火炭,家口(家庭)金好看”。

其实,过火窗的习俗主要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把火当作图腾(如明朝就有“拜火教”),认为可以烧去人生的各种晦气。

    总之,“过火窗”是表达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望未来日子能像“烘炉”那样火红火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婚姻习俗,传统文化
古代是怎么闹洞房的?
在结婚之日做这些,保证夫妻二人和和气气!
会让你好运多多的结婚习俗
在洞房里惨不忍睹的折腾新郎新娘
“尼卡哈”是什么意思?为啥回族结婚的时候要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