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题李凝幽居阅读及答案

9.B   10.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这是考查对诗句的理解,B项中“”表述错误,首句的意思“幽居之处少有邻居”,并非自小就有邻居作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典例拓展】诗歌写景之作用1.出现在诗歌的首句,要考虑是不是点明了时间地点,是不是创设了氛围,是不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也创设了离别时的伤感氛围,传达出离别时心情的沉重。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徘徊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2.以叙述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写景是不是突出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气氛,传达了感情。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不仅写出了左迁路途的艰辛,也创设了苍茫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被迫远行的悲伤。

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句,写环境幽寂,而非凄楚,这正是作者追寻的,因为此处可以“安禅制毒龙”。3.以塑造人物为主的诗歌,要考虑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诗歌中也常见反衬,这点需要通观全诗反复甄别。如《桃夭》“桃之夭灼灼其华”句,以桃花的艳丽烘托新娘的娇美。再如本诗中“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句,以环境的幽静来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再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句,以环境的苦寒暗示战争的严酷和将士们报国的雄心。因为环境越艰苦,越能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考生诗句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C项中“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述错误,诗前三联叙事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引起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一联“幽”字至多暗示出作者隐士身份,并未明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比如本题中“鲈鱼堪脍”。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鉴赏》教案
【诗歌 鉴赏】2010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方案(转
【诗歌鉴赏】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附鉴赏口诀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模拟题汇编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