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南师讲故事:晋朝名臣陶侃的故事

这里就想到一件历史故事,晋朝有名的大臣陶侃,是平民出身,有名的陶侃远甓的故事就是他。

 

原来他做过都督,长江以南的政权都操纵在他手里。而他还是愿意习劳苦,每天在家里把一些陶土的砖块,搬进搬出。他说,人的地位高了,筋骨易于疲惫,不能不习劳苦,如安于逸乐,一旦有事,体力吃不了苦就不行。

 

同时他很节省,把木匠做工剩下来的竹头木屑,都留下来,堆了几房间,人家以为他小器。后来发生了战争,造战船的时候,需要竹钉都没地方可买,他就把这些小竹头拿出来做钉子用,及时造好了战船。所以他告诉部下,天下任何东西都有用处,不要随便浪费。

 

那时正需要人才,有人向他推荐一个青年,他自己就去看访。看见这个青年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满屋的书画,可是棉被好像三年没有洗,头发又乱又长,他看了一眼就走了。然后他对推荐人说,这个青年,连一个房间都没有管好,国家天下大事,我不相信他能管理好,所谓“乱头养望,自称宏达。”这是他的名言,就是说这个青年,头发也不梳,弄得乱乱的,藉此培养自己声望,而自命为“宏达任真”。结果一个小房间都治理不好,恐怕别无真才实学。

 

《历史的经验》

 

-------------------------------

 

记得几十年前,有一个讲中国哲学的了不起的名家,他解释道家的“无为”时,主张中国的政治思想,做领袖的人要学“道”,就是学老子的“无为”,认为“无为”的意思就是“万事不管”。其实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万事不管,“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正是样样都要管。这两句话上面的“道常无为”,是讲“道”的体;“无不为”是讲“道”的用。宇宙万有就是“道”的用,所以它无所不为。到了最后归于静,归于空,所以是“无为”。

 

懂了道家老庄的这个道理,我们做人做事,就要懂得“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就是要有先见之明。其实,不只做人做事,乃至缝一件衣服,或者买一把扇子,对于将来毛病会出在哪里,事先就要知道,要看得很清楚,要有远见。对于未来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须尽可能的先做好防范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做起事来,好像没有做什么事一样的平顺。

 

也有许多学了老庄的人,做起事来不会应用这个道理,凡事不晓得预先安排,观察得又不仔细,到临时急急忙忙拼命赶、乱忙;看起来好像很勤快,很努力,其实以道家看来,就是愚笨。道家做事的时候,有远见,有计划,事先准备妥当,所以临时不会慌乱。

 

我们讲一个历史上陶侃运砖的故事,陶侃当时已经是高官了,位高权重,但他几十岁的年纪,仍然每天劳动去搬砖头。晚上把外面的砖头搬进房子里,早上又搬出去。有人问他是干什么,他说,一个人不练习劳动,一旦天下有事,体能就应付不了。他早已看到天下会有变乱,虽然年纪大了,在这种地位上,也需要有好的体能,如果平常劳动惯了,临事就能应付变乱。

 

同时他又叫部下把砍下来的零碎竹子、木头等,不可丢弃,都收集起来好好地藏放着。别人认为他这样高地位的人,还珍惜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未免小气。对于别人的批评,他只是笑笑而已,不加解释。后来时局变动,他是管长江以南军事防务的,这时需要建立水军,马上要造船,并且要在很短期间内完成。但是造大批船只需用的钉子,一时无处可得,他就把那些被人看成不值钱的竹头木块劈开,做成了钉子,解决了钉子问题,船也很快地就造起来了。这是因为他早就看到天下将变,而且变乱必定需要造船,所以预作了准备。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所以,道家的真正“无为之治”与“无为之道”,是“无所不为”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为
做人做事,要懂得“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晋武帝司马炎:从明君圣主到荒淫无道,看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个道家小故事!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五个道家小故事,给正在迷茫中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