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书法诗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随着《诛仙》的热播,《诛仙》小说也再次火爆。于是大众熟知了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老子的名言,就在《诛仙》的序章,开篇就是这一句,感觉很有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悲壮。再加上它对应的就是哀鸿遍野,人力不及,总觉得这句话有对于天地的深深的怨气和对于命运的深深无奈。

于是很多人理解为“天道无情,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在它的眼中,普罗大众皆如蝼蚁一样”。简单点就是:“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

好吧,文字确实可以这样解释,不过好好一篇老子的哲理,就变成了无政府主义的宣言,好像脱离了老子的本意。

北宋 李公麟 《老子授经图》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

我们先来说仁。仁,是儒家的思想,强调仁爱,仁德。老子不讲“仁”,老子讲“无为”,不干预,任事情自然发展。所以,天地不仁,意思就是天地不讲究仁德、仁爱。

刍狗是什么意思?古代祈雨的时候,用草扎成狗的形状,用来代替真的狗来祭祀,用完就扔掉,让它自生自灭了。万物为刍狗,就是说,把天地万物都看成草狗一样任他自生自灭,不加任何干涉。

明 文征明 《老子像》

这正符合老子的思想,想想诛仙里在命运中沉浮的张小凡,想想高天上默默看着却不加干预的上天,是不是这部作品立马就有了道家的高大上了呢?

——欧阳询楷书集字——

↓↓↓ 猛戳这里“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解读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真义(二)
《道德经》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人讲|《天地不仁》(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