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春季防疫当注重调肝

当前国内某些省市奥密克戎毒株肆虐,时值春季,温病好发季节,而新冠肺炎则属“温疫”范畴,中医注重“天人相应”理论,此季节所发之温疫之病亦当注重人体五脏配四季之特点。肝为风木之脏,与春季相应,故而不论疫情是否存在,人皆当注重调养肝脏。对于感染病毒的患者在治疗或康复指导当中亦当不离调肝。以下就肝之生理特点与病理特征,以及如何调养进行简单阐述。

一、肝气调达,五脏安和

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如清代医家唐容川说:“肝属木,木气冲和发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包括肝气升发不及与肝气升发太过。

春季花草树木皆生机勃勃,风气较大,一派欣欣向荣之象,故而肝脏当顺应这个自然现象,让其舒畅、调达为佳。

在当前疫情肆虐之时,无论是对于新冠病毒本身的恐惧、情绪紧张,还是因封控、劳累等因素导致的抑郁,皆可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从而出现肝气升发不及或太过,出现情绪的异常,可导致气机紊乱。如肝气夹火上逆,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出现血压升高,乃至脑血管意外发生;如肝气郁结不舒,除了闷闷不乐,还会有患者出现胸闷、胁肋闷胀不适、胃部痞满、胃痛,女性可以出现月经异常,如经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甚或崩漏等症。

另外,肝之功能可影响多个脏腑功能,产生纷繁复杂的病证,因此肝气调达则五脏方能安和。

1 肝气调达,情绪稳定,肺金得平

肝气不舒,对于已经感染病毒者尤为影响。它可以导致疾病症状的缠绵难愈,尤其是咳嗽症状。因疫毒从口鼻而入,肺通口鼻,最先受邪,邪气总会引起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异常,如咳嗽。若肝气疏泄功能异常,肝火过旺,则“木火刑金”,也就是肝木反过来欺负肺金,就导致咳嗽反复不愈,常表现为自觉有气上冲喉咙,或闻到异味即咳,干咳为主,情绪波动时加重,脉弦,舌质或有紫气,或苔腻等。

2 肝木不亢,脾不受克,以绝湿邪

正常情况下,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输入肠道,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所以,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故而“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说明肝与脾土或脾胃关系极为密切。如若肝木太强,如肝火过旺,则脾土常受克,脾胃功能即会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

1.1.运化饮食。

包括脾之运化,与胃之腐熟等功能异常。出现胃纳谷不香,或食入胃部闷胀疼痛,或嗳气,或矢气减少或增多,排便不畅,便秘或腹泻,乏力,困倦等。

1.2.运化水湿。

脾胃中焦不仅是气机升降的重要通道,还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一旦脾土功能异常,原本可以正常代谢的水湿就会贮存在体内,遇到素体阳虚体质则为寒湿,遇到阴虚或火旺之体质或郁久化热即为湿热。无论寒湿还是湿热稽留体内均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不适病证。对于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湿邪的参与不可忽视,尤其湿热。古代还有对湿温、暑温等病证进行阐述,这些病理产物都对疫毒在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作用很大。《医述》谓:“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并且湿与疫毒交混或湿久郁化热,或湿遇到脾虚痰湿之人,皆以湿热毒邪为多见。

1.3.化源中气。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异常,常可出现中气不足,乏力、气短、头昏、耳蒙等症;甚者出现中气下陷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也有气虚不生血者可见月经经期延长、崩漏,贫血所见之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等多种异常症状。同时,中气不足之人免疫力差,易于感受内外病邪。由此可见,肝木克伐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异常,不仅从免疫力方面,还从湿热(寒湿)病理产物的产生方面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调肝理脾无论对于未感疫毒者,还是已感疫毒者的康复皆为必要。

3 肝气通则心气和

明代医家徐用诚谓:“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张景岳亦言:“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肝气之通达条畅对于“心”之影响很大,“双心”医学中之心理致病因素与肝之功能关系密切。肝气失于调达则通常加重素有心脏疾病患者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情绪低落、不寐、自汗、盗汗等等。故而,注重调养肝气对于心理病因或器质性病因导致的心脏病患者皆非常必要。

4 肝不亢则头目清

“头为诸阳之会”,“高巅之上惟风火可到”,肝火一旺或肝阳上亢皆可上扰于头目,所谓“火性炎上”,可出现面红目赤,或面色如醉,头昏头晕,目眩,眼花,耳鸣,脑鸣,不寐,健忘等脑病病证。故而,清泄肝火、平肝潜肝等皆为必要。

二、调肝三法

1 情绪调养法

中医向来注重情志养生,在疫情肆虐期间,尤其在春季,尤为重要。人体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在疾病轻浅阶段,病人正气尚充足,可凭借人体的气血流畅与自我调节的恒动性,促进疾病自愈。此时不需药物干预,所谓“不须治,久则愈”,亦是中医治未病理念。情志的调养对于气机的流畅、充足具有重要意义。寻求适合自己的任何方式以达到怡情悦性之目的,如音乐、弹琴、读书、手工、舞蹈、太极、八段锦、瑜伽等,皆有助于调畅情志,舒缓气机。

2 食疗调养法

经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中药皆有偏性,用来纠正人体之阴阳偏颇的状态,偏性即是“毒”性,如能用食疗之法调整机体不平衡则为最佳,即所谓“上工治未病”也。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例如疏理肝气的陈皮、平熄肝风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时宜的食养食品。春季的野菜,如马兰头、苜蓿、蓬篙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的作用。此外,应注意少进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酒不宜过量,冷馔、粽子、粘冷肥腻之物均应严格控制。

脾虚有湿人群推荐“四仁赤扁豆粥” :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去壳)10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蔻仁1克(后下),加粳米适量,共煮粥。每日1剂,连食1周。

火旺体质推荐食用芹菜、菠菜、荠菜、马兰莴笋等。如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炎、口腔炎可用鲜马兰头全草100克,水煎服,每日2次。牙龈出血可用金花菜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小便不利、尿血:莴笋叶50克,洗净,捣烂如泥,敷脐上。(颜德馨?《四季养生》)

3 药物调治法

自我难以调整,适当服用中药治疗,中成药具有简便易得的特点。对于难以避免的情绪问题,如生闷气后胸闷,喜常叹气,嗳气后舒,大便稀溏,便前腹痛,为肝木克脾土,可服用逍遥丸;肝郁化火见心烦者,可服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对于肝火旺症见目赤口干,头晕、头胀等症者,也可用菊花、决明子、枸杞子、玫瑰花等泡水代茶饮;对于情绪激动或生闷气之后出现胃中胀气,以食后胃胀为主,伴胸闷不舒,嗳气或矢气后得舒,为肝木克胃土,可服用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柴胡疏肝散)。

湿热较重可见舌苔厚腻者亦要注重宣畅气机,调肝尤为重要。对于湿热,湿重于热者可见舌苔黄厚腻但不甚干燥,当以三仁汤宣上、畅中、泄下为主;热重于湿者,可见舌苔厚腻偏干或燥,当故护胃中津液,也有“清一分火即是护一分津”之说,清泄、护阴、辛开苦降等法皆为随证治之。“木火刑金”之咳嗽常选用桑杏逍遥散,清代医家程文囿在《程杏轩医案》中谓:“桑叶轻清,能泻肝胆之郁热”。杏仁可肃降肺气,与桑叶一清一降,有助复肺之功能;或加入越鞠丸,以皆诸郁,使火不能生。此当作为治疗篇详言。

总之,春季防疫治疫皆当注重调养肝脏,肝体阴而用阳,切忌苦寒伐肝,当以辛散、酸收、甘缓治之,柔其阴而发其阳,终求阴阳调达平衡为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出自己的病根在哪里,才能目标明确的进行调理
请关爱你身边的杠精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芍药
春天避开这5类招病邪的食物!尤其是脾胃不好、爱失眠的人,小心越吃越伤
专家教您——自我判断血气是否充足?
失眠如失血!入睡难,顺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调肾……各种失眠,一灸秒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