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上海老校园(十五)上海外国语大学

走进上海老校园(十五)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毗邻鲁迅公园,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现名。建校后,于1950年2月迁至此处至今,原为国立暨南大学一院,其旧址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兴办于上海西体育会路的持志大学。

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大门

 

      校园平面导向图,上外虹口老校区很小,教学区、生活区加起来不过二百多亩,且教学区和生活区被一条狭长的东体育会路隔开来,中间还隔着一条河,从教学区到生活区要穿过河上车来人往的桥,教学区就显得愈加小了,离上外不远的同济、复旦的同学总说上外只有“巴掌大小”,20004年,学校本科教育搬到了松江大学城新校区。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虹口校区现为上外研究生高年级、留学生、培训生等的培养基地。除教学楼外,还设有逸夫图书馆、逸夫会堂、会议中心、健身中心、迎宾馆(留学生教育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科研楼、印刷厂等。

 

      上外曾经引以自豪的标准大操场,设施良好,很多足球赛都选择在这里举行,现在好像已经缩小了不少。



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

 


    上外校园里第一任校长姜椿芳的塑像。


    可能是上外校园太小的缘故吧,学校内建筑改建和新建多,老建筑保留很少, 3号教学楼是现在还剩下的老建筑,“红砖大楼”的英语学院,还保持着岁月的历史痕迹,



    门上的这块铜牌是上海90年代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可以想象当时市里对上外的重视程度。

 


清水红砖的教学大楼基本上是在每一个老校园都能看到的。也是老校园基本的特征。





       在上海每年参加英语自学考试的人还是不少的,去学校的那天,正好是考试日,所以没有能进到老教学楼里面去看看。





                                       外的迎宾馆(留学生教育中心)



上外的逸夫图书馆,为什么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叫逸夫图书楼呢?

     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陆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用于学校建设。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陆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他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捐助内陆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 

   

学校的宣传栏,好像专门在宣传领导吗。



 巴掌大小”的上外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学校正大门的对面是一处有百年多历史的鲁迅公园,和鲁迅为邻。校园内,虽面积不大,但小而精致,环境优雅。



  另外上外人的魅力体现在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勤于学习的精神气质。上外是以外语教学和研究见长的特色高校,但是他们一直在强调,语言不应仅仅被视为思维、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语言的精髓乃是其背后的文化,文化融于血脉,绝不能让语言“消逝在'有用性’”中。



把学院一分为二的小河沙泾港




上外印务中心



另一座保留下来的小洋房,现成了上外旅游公司的办公地点,好像也没有了原来的特色。

   上外建校六十余年来,从成立初期单语种单科性学校到后来的多语种多学科学院再到现在的向国际化高水平大学迈进,学校现已发展为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钱平久图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见,松江大学城!我把青春留在这里,我把胃留在文汇路。
苏州现代校园比美大赛来了!摩天地标、古典园林、旖旎太湖都已经OUT啦!
逸夫图书馆
乡下的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校园设施
去松江大学城,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