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折得梅花又見君 -- 竹山書院

    樂者,天地之和也,應人事、順天理、行五德、應自然、調四時、和萬物,真作樂之本也。應人事、涉事也、順天理、宗經也,無不合容。懼、怠、惑,此聞樂之動心處,以至於蕩蕩默默,乃不自得,"不自得"三字著眼。故懼者以人入天,返虛入渾,有為法入無相宗,卒無尾,始無首,死生僨起,無依無靠。

                   ---張真山長眉批《莊子·天運》節選


近世以來,道有不古,西學漸盛,國學墮沉,琴操泯於世。而國學實為天地立心,匡世之正,自必振。

時下,海內外方外名流,共參琴理,古調重彈,而從學操縵者眾。然,琴旨高越,古法難得,桃蹊無徑,成連難覓。學琴者,易於流俗,混入污濁。已難有元亮無弦之聲,鐘期之聽,難覺三月不知肉味。琴之大端,修身理性,移情發越而已。

      樂,著天地之和以感人心之合,養優悠平中之德,薰風燥性,歸於雅正。琴之為物,聖人之制,以制其身,育其情性,和其天倪,消其暴慢淫邪之氣,與神合靈,與道合妙。琴之為道,流馨千古。


     《太古琴弦序》中說:"絲弦之美,在其柔韌而長,潤澤而寬,清麗而圓,別有一種戛玉之趣、懷古之思。"絲弦是純用蚕絲做的琴弦,絲弦彈琴所產生的韻味,才是古琴獨一無二的風格。"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絲弦古琴為傳琴道之真妙。


古人常言"琴乃道器"。無論是伏羲削桐為琴,繩絲為弦,還是古人之藉琴修身悟性,琴之為物都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琴居國學四維國藝之首,何也?


      汪老說:當初聖人制琴,目的是為了防淫邪正人心,這叫樂教。中華是禮樂之邦,聖人用琴樂來引導與教化人們,就像孔子當年于陳蔡之間,被困絕糧仍弦歌不輟。


     早在周代至春秋戰國,琴樂在民間文人學士中已廣為流傳。如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雞鳴》有"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孔夫子把琴看作重要的樂教,在《家語·辯樂》中曰: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惑不加於心也,暴厲之動不在於體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于心,溫和之動不存於體。



時值歲末又始

一群年輕學子

與希彥先生

與古琴、古典文學

約會在徽州

折得梅花又見君






此情此景

可有再來?


眄庭柯以怡顏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臨清流而賦詩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懷良辰以孤往


 

夜彈新曲,至妙處,竟微醺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美叫琴画合一
古琴诗词欣赏(三)
【當代百家女詩人】素汐夜
听琴,修为于心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太古清音涤荡心中烦闷
古画、古琴和古诗中的禅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