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毒疮

正文 字体大小:

热毒疮

(2010-12-05 13:55:39)

转载▼

标签:

杂谈

 

热毒疮

《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

【处方】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3甘草 木通各1.5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渐渐肿大如瓜,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疼痛。成脓时伴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溃后脓出稠厚而无臭味者容易收口。

  如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创口久不收口,脐孔部胬肉高突,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索状硬结,则已形成脐漏。

  辅助检查:对久不收口的患者,可做瘘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火毒脐中肿胀,皮色红,疼痛;伴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蕴结于脐中,致毒滞血瘀,故肿胀疼痛;湿热蕴久化火,故全身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湿热火毒之象,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二)气虚挟湿创口经久不敛,脐孔部胬肉高突,中心有漏管,脓出臭秽;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差,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由于病久致脾气虚弱,气血亏虚,故疮口久不愈合;气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湿滞成毒,蕴结而生胬肉、漏管;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差、便溏均为脾胃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连、鱼腥草解毒利湿。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溃后用红油膏或青黛膏掺九一丹外敷;脓尽改用白玉膏掺生肌散。

  形成脐漏者,可插入七三丹药线或白降丹药捻,化管提脓。必要时可行瘘管切除术及修补术。

  [预防与调摄]

  1.积极治疗脐部先天性疾病。

  2.经常用75%酒精擦洗脐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结语]

  痈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临床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肿胀范围6—9en,发病迅速,易肿,易敛,多伴有全身症状,预后较佳。根据病位的不同,有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痛和委中毒等:

颈痈风热痰毒证,治宜祛风清热、化痰消肿,方用牛蒡解肌汤加减;

肝胃火毒证,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腋痈肝郁痰火证,治宜清肝解郁、解毒消肿,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

胯腹痈湿热壅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

委中毒湿热蕴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营消肿,方用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

脐痈湿热火毒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

气虚挟湿证,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外治依一般阳证疮疡分期施治。

 

------------------------------------------------------------------------------------

地榆治疗无名毒疮
地榆,是一味凉血止血的药,很多时候是用在崩漏,血淋等症.但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治疗无名肿毒.这是一个民间的验方.一位患者,被老鼠咬后,伤口一直红肿痒痛,经过数天后,伤口愈合,但肿痛不减.已注射狂犬疫苗,及点滴青霉素等抗菌消炎药.并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毫无作用.
后得一高人指点一验方:
      
地榆250,水煎外洗患处,次日,即见肿痛尽消.
我找遍中药书籍,也找不到地榆的这个功能.

-------------------------------------------------------------------------------------

鹅口疮

银花4竹叶3连翅3黄枝子3白芷3黄苓3鱼腥草5七寸金5

 

 ------------------------------------------

杨梅疮

治法:凉清血除湿,解毒驱梅。

方药:可用单味土茯苓或土茯苓合剂(土茯苓180克、金银花60克、甘草30)水煎内服。

 

-----------------------------------------------

炙甘草15.鲜姜20.绿豆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外科学》第一章 疮疡第五节有头疽 第六节无头疽
【复试硬知识】中医外科常考知识点汇总
5 痰毒
中医外科重点(一)
肛肠男科烧伤方证表
山慈姑 。 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