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之争成为悬案之源

“语文”之争成为悬案之源

 

一 “工具”“人文”之争的陷阱

 

工具性语文——语词文字,具有不同于思想性语文——话语文章即言语的独立本质,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就成为虚无。如果忽视了语文有工具性与思想性之分,不能洞察语词文字是与话语文章这个语文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另一个语文,不给语词文字以“语文”的独立地位和应有名分,眼中只有话语文章即言语这个思想性语文,那就会掉进“工具”、“人文”之争的陷阱和无底洞。。

语文和语文教育界曾经长期争论过语文究竟是交际工具还是人文精神。争论的双方看起来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实际上是一家人,因为双方所谓的语文,都只是思想性语文即言语,只是各方对言语的着眼点不同而已。“工具论”着眼于言语的形式,“人文论”着眼于言语的内容。而任何事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统一的: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形式即内容。

“语文工具论”的代表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言是一种工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3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这段话中所说的“语文”、“平常说的话”和“写到纸面上”的话、“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工具”,指的都是同一个事物——话语文章即言语。工具性只是工具性语文——语词文字的属性,而不是思想性语文——言语的属性。因此,说话语文章是工具或交际工具,实际上是把语词文字的属性戴在言语头上。因此,迄今为止的所有把言语视为工具的“语文工具论”,实际上都是“假工具论”,而不是“真工具论”。

思想性语文——话语文章,是用工具性语文——语词文字形成的思想、意识、精神、观念、理论、文化、知识、经验等,因此“人文论”有足够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否定“工具论”。但是“人文论”只是否定了把话语文章视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工具论”,并没有说明客观存在的充当交际工具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而且,争论语文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明确语文课程要教育学生熟练掌握的对象,同非语文课程要教育学生熟练掌握的对象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然而人文论丝毫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人文论”根本无法说明语文的人文性,同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区别。

而兼容并包的“工具人文统一论”则把“工具论”和“人文论”的偏失拼合成一个更大的偏失。它说:“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解释叫人不知所云——人们不知道语言究竟是什么样的工具和载体,或者说不知道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究竟是指什么;也不知道语言究竟是人类文化的哪一部分,它同非语文课程如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学的文化在本质上究竟有什么不同。

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就意味着语言不是被交际和被负载的文化,说“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意味着语言不是用来交际文化和负载信息的工具和载体。那么这种解释就是自相矛盾的: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又是非交际工具和非信息载体;语言既是人类文化,又是非人类文化。

 

二 语言学的缺憾

 

“语文是什么”之所以长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学常常把语言和言语混为一谈。

语言学只是说,语言是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但这个定义既可以指工具性语言——语词文字,也可以指思想性语言——话语文章即言语。因为用语词文字形成的言语也是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哪里还有用语词文字形成的言语不是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呢?

当然,语言学也说过,语言不同于言语,言语是说写出来的话语文章。但语言学并没有真正把语言和言语区别开来:既没有让语言专指语词文字,进而确认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也没有给语词文字和言语以工具性语言和思想性语言的明确区分;既没有从内涵和外延上说明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释语言和言语有什么不同。相反,在更多的时候却总是把语言和言语混为一谈——语言既是语词文字,又是话语文章: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想意识、民族精神、历史文化;语言的单位既可以是有限的语素或词,又可以是无限的句子、语段或文章;就连最早提出语言不同于言语的索绪尔,也说过语言和思想犹如一张纸的两面(见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58页,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这样一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语言是什么——就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语言既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又是非思维工具和非交际工具,具有阶级性;语言既是有限的、慢变的,又是无限的、速变的;语言既是百科之母,是基础的基础,又不是百科之母,不是基础的基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既是约定俗成的,又是非约定俗成的。

由于语词文字散布在言语之中,运用语词文字就是在理解或产生言语,交流话语文章就是在运用语词文字。而且人们在生产和工作中的联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交往,对思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等等,都要靠听说读写话语文章来帮助。因此,大至哲学文献,小至日常闲聊,其中提及的语言几乎都是指思想性语言——话语文章即言语。这就是说,工具性语言——语词文字在语言殿堂中的身份和地位本来就极易受到思想性语言——话语文章即言语的遮蔽和掩盖。既然连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理论——都长期不把语词文字看成一个有独立本质的语言,不给语词文字以区别于话语文章这个语言的独立地位和应有名分,那么,在人们的意识中,语言的殿堂自然就成为思想性语言——话语文章即言语——的独立王国和一统天下了。

不能认识到语词文字是一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于思想的语言,那就必然无法认识到话语文章是一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思想的语言。这就使得语言学在解释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时捉襟见肘、难圆其说。它只能吞吞吐吐、闪烁其词地说,语言是思想的形式,思想是语言的内容,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明思想的内容和语言的形式各是什么。这样就隐含着一个违背常理的意念——思想只有形式,而没有自己的内容;语言只有内容,而没有自己的形式:并不是任何事物都有统一的内容和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晓琳:高考“人称变化”题解题策略探究
语文是什么——准确区分语文和语文教育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电大《言语交际》平时作业一及答案
利科|隐喻与索绪尔假设
仇鑫奕:语境研究的变化和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