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黛玉之死”与《离魂》联系
   
        昨天网友“旷工”谈及元春省亲中几出戏,关于那个《离魂》"伏黛玉之死",并通过"牡丹亭"内容的旁批理解黛玉之死,认为黛玉沉湖似乎完美无缺。其聊天内容摘录如下:
蜀南矿工(136030387)17:26:52 
就是元妃省亲时点的“离魂”,脂砚斋指出伏黛玉之死。离魂出自《牡丹亭》,这一出戏主要写的是丽娘在中秋夜病死。虽然是病死,但丽娘嘱咐她的丫鬟春香把她的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后来书生柳梦梅在太湖石底找到春香的画像,最后复生。说明春香的魂在太湖底。也就是说,春香相当于是投湖而死差不多。
就是黛玉对的“冷月葬花魂”这句,这不是随便写的,连妙玉也说“事关人的气数”,表示黛玉是在晚上而死,关于黛玉之死你们怎么看。

       其实这是很荒唐很幼稚的认识,周汝昌刘心武等之流对此也意淫过。
   
         我们不能把一张白纸上的一个黑点,举起来让大家看的时候问你看到什么,回答是看到一个黑点,白纸那么大怎么看不到呢?
   
         要认知与理解黛玉之死,必须俯瞰全文脉络与布局的。起点就要从涉及人物命运结局的判词谈起,判词的内容,好了,我说话大家不要打岔,一个问题讲完之后你们再质疑,判词的内容,用心看的读者,都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物,是指死亡,少数是指归宿,尤其是神秘的谶语画,比如我们可以从已经知道死亡的人物可卿晴雯中获得启发。秦可卿吊死天香楼,与画中美女吊死同工异曲。
   
         黛玉的画是两个枯木,两个枯木不仅是个“林”字,更是死林的含义,"玉带林中挂",不要多问,你熟知“自挂东南枝”的"挂"是怎样的含义.这就是说黛玉的死亡与上吊有关。而此处戚序本包括甲戌本等批语系列抄本,都有明确的批语,对“玉带林中挂金簪学历埋”的批注是“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寓意”深远在哪里?对于批语,我们共识是批语蕴含“弦外之音”,那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弦外之音是什么?这里我们只讨论黛玉,可忽略关于宝钗的内容。
   
        大多数的读者,讨论关于《红楼梦》问题其实只停留在口头上,自己没用去真正用心去听一听“弦外之音”,不做任何体会就错过了批语,还动辄就在各种场所装逼卖拽甩出“脂批”说事。“皆非生地”就是死亡所在,至少可以说至此生命结束的地方或者情景。
   
        再看小说伏线。古今学者,莫不道“《红楼梦》无闲文”、“处处有埋伏”。比如宝玉想蹭金钏的小便宜,金钏看情境不便就小声告诉他,别猴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事情进一步发展之后,金钏投井洗怨,这个情节,没有人再怀疑,也算是“处处有埋伏”可以拿得出的经典了而小说中,黛玉在说自己的死时,你可以说没注意到,无可厚非,而研究者,难道也没读到?要么都是跟无数读者一样,粗枝大叶看看,要么就是假大空吓唬一波红迷罢了。
   
         小说中,黛玉有些不舒适,紫鹃给她喝汤药,她喝了一口吭哧吭哧腔得喘不开气,紫鹃赶紧给她捶背,说道:她说:“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林黛玉都用了“正经”一词,什么是正经?可能读的人想都没想过。
  
        这个情节,一是说汤药差点把她呛坏,伏线后文猛药让她生不如死,而重点是“正经”,在黛玉的眼里,如果死亡要是必须的、突然的、又可以选择的,那么,林黛玉的死,她会从容不迫选择吊死。
   
         再说小说中批语关于《牡丹亭》“伏黛玉之死”。这是小说采用了牡丹亭杜丽娘死亡前的情节处理,杜丽娘死前把自己画像有目的处理,作为一种期许,离开人间,最后柳梦梅戏剧性沿着设计的路线与杜丽娘最终圆满。这里的所谓“之死”,实际是指角色人物对死亡前的种种处理与准备,并为浪漫的情节做铺垫,扯到那些主角人物之外的什么春香秋酸的,不说是本末倒置也是跑偏得太远。甚至太湖石也得认为是太湖,这样才能牵强扯到黛玉的“投湖”或者“沉湖”。
   
         小说《石头记》中,黛玉有著名的《葬花吟》,经典的句子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沁芳闸下的溪水清澈甘甜,而宝玉撒几瓣落花就遭到她责备,在黛玉风霜洁的眼神里,再美丽的湖都无异于渠沟。所以,如果必须死亡,而黛玉又可以选择的话,在自挂与投湖之间,她选择“正经”还是“不正经”呢,你只要用一点心,就不会认为所谓的“湖说”了。
  
        《石头记》(或曰《红楼梦》)中,这个“之死”也是一样的,在吴本出现之前,我们可以想象到黛玉是吊死,但无法想象吊死跟杜丽娘故事有何可比的内容。因此才产生那些跑偏的“魂在太湖底”的盲目联系。而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出现之后,令人震惊的发现,作者这个情节原来处理得巧夺天工。
   
         原来黛玉在死前把曾经题过三首绝句的那个宝玉所赠旧帕,藏放在柳树洞里,真真“不在梅边在柳边”。果然如她生前最渺茫的期许,宝玉发现了那块旧帕,认出目不残忍的骷髅,至此“艳骨”有收,终获陇头一抔黄土风流得掩。之后继续用牡丹亭类似情节,以浪漫手法处理,让黛玉还魂,与宝玉实现夫妻名分以“证前缘”,这也是古代小说因果圆满处理从未脱离的手法与技巧。
   
         所以,那种只拎出“伏黛玉之死”一个批语点,凭“离魂”就不看全文盲目臆测,还当做真个的一样牵强论证,然后就来造势“黛玉之死揭秘”,实际就是浅薄和无知的表现,好了,关于昨天旷工的问题,我就即兴回答到这里,文中很多内容,并非原文引用,多以自己记忆,敬请谅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雨村发难,林黛玉“离魂”
一僧一道“夹住”贾宝玉却是为何?
“玉带林中挂”是说黛玉吊死?其实刚好相反!独家破译
黛玉与《牡丹亭》
黛玉死亡之谜和书中的十大伏笔
顾春芳:细读元妃省亲所点的四出戏(《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和戏曲关系新探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