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淮安藏兵洞

上海《炎黄子孙》杂志2013年低期刊登了一篇《探寻淮安藏兵洞》,文章条分缕析了淮安藏兵洞的前世今生,特别是文章的最后部分“重睹真容的期盼”更是值得淮安的各位当政者重视。现将该文转载如下。

探寻淮安地下藏兵洞
淮安(本文所言淮安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此前曾为山阳县、淮安县、县级淮安市、淮安市楚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沉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青莲岗文化遗址所在地,诞生过周恩来这位伟人,养育过历代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历史名人。淮安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之处、辕楫交替之地,是南粮北调、东盐西运的重要通道,“漕政通乎七省”, 是南北水陆交通的咽喉和枢纽,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埒,淮安还是一大军事重镇,是雄踞江淮平原上的一个坚固城堡,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陈登、邓艾,东晋时桓温、谢玄,五代时周世宗柴荣,北宋时范仲淹,南宋时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元末明初张士诚义军,明朝大将徐达、常玉春、史可法,清朝康熙皇帝玄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陈毅、粟裕、谭震林、张爱萍、邓子恢等都曾在此或征战驻守,或巡查视察,或运筹帷幄。
名城淮安,名副其实的“文武双修”,地表之上如此,地表之下也是如此。与青莲岗文化遗址遥相辉映的是深藏地下十多米、长达三十里、可容五马并行的藏兵洞。只是前者早已名扬天下,而后者却少人知晓,更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无人见过它的真面目。

                    史料记载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山阳志遗》、光绪年间的《山阳县志》、《重修山阳县志》和民国年间《咏淮记略》等书及民间传说,都有关于淮安藏兵洞的记载。
《山阳志遗》:“新城东门城楼下有地洞,深不可量……”这本书同时还有如下记载:
  “明万历末,菊花沟农人挑沟,忽见砖墙,以为水淤砖桥也,毁之,得砖若干,建太平庵于其处。因取砖无尽,始知为此洞,惧而填之。”
“乾隆三十四五年间,新城西门外相家湾(今淮安河下古镇二帝阁)居民修宅,掘地见洞,上下约五尺,洞首以古板遮盖,下洞砖层五层,洞周身砖砌,每去三五尺,壁上有方穴,疑置灯者。深入里许,有土地祠,下泥淤垫,上滴水珠,人不敢深入,其长达何处未知究也。”
《山阳县志》也记载:“藏军洞,在新城东门外,乃创城时所建,从地下直通柳浦湾,去城三十里。”
《重修山阳县志》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十九记载:“藏军洞在新城东门外。”又云:“新城东门楼下有地洞,深不可量,周环丈余,乃创城时建,从地下直达柳浦湾,去城三十里。万历末年,农人浚菊花沟,见砖壁,毁之不穷,即地上量度之,直至新城东门下,始知为藏军洞也。”西起新城东门,东至今季桥镇(柳浦湾属之),近15公里长,其宽度一般为3一4米,还有岔道,岔道最宽处有近10米。
清末民初淮安本籍文人卢介清曾写下赞美藏兵洞的诗句:“行军上策贵藏军,暗设机谋驰敌氛。洞里伏兵三十里,一声叱咤壮风云。”  (《咏淮纪略》卷下)
另有民间传说,说是梁红玉在建筑新城时,在东门城楼下暗筑可藏军三万的“藏军洞” 。此洞离地面四五丈深,洞的宽大可供五匹高头大马并驾齐驱,故又有“五马并行洞”之说。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淮安时,抗倭军民曾藏兵设伏于藏兵洞内,对倭寇实施有效夹击,并取得抗倭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今人探寻
专家根据史料推算出,藏兵洞筑成的时间大概在1376年—1423年间,距今有600余年的历史;它的走向为自今淮城东门外,穿过下关、城东乡到达今季桥镇境内的大湾村。
为了弄清藏兵洞的具体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淮安人迈出了追寻藏兵洞的步伐。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有关部门曾数次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挖掘,寻找它的遗址。遗憾的是,地面建筑早已面目全非,无从下手。更重要的是,当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权衡轻重,这件事只得放下。
70年代,原淮安县(现淮安区)建淮安大酒店挖地基时,遇有一洞口,水不断流出,怎么抽也抽不尽。当时有一位好事者叫吕寿长的想要弄个明白,就拄着竹杖,打着手电筒,穿上皮裟(当地人下水摸鱼时穿着的防水衣物),进入洞内。走不多久,洞里水就齐到胸部,看到洞顶皆为砖砌,宽四五米,和镇淮楼下的孔洞一样。尽力往里看,洞隐约向东北弯去。他无法继续前行,只得退回。
80年代时,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落实,旅游事业的复兴,淮安兴起一股恢复文物景点之风,时任县长特别钟情于藏兵洞,想以藏兵洞的特殊效应,振兴当地的旅游产业。他在全县机关干部大会上悬赏——谁能找到藏兵洞,便奖励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凤凰牌自行车,这在当时(上世纪80年代)绝对算得上是“顶级大奖”。重赏之下,很多人积极行动起来,挖洞、探访,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藏兵洞依然难觅芳迹。
90年代中后期,县政府曾又组织了一支二三十人的“寻洞”队伍,但因难度太大,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2001年5月,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所、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派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在淮安(区划调整后的地级淮安市下属楚州区)进行了3次精密磁测、探地雷达勘察,最后形成了《关于淮安市楚州区东部“藏兵洞”问题的初步调查及精密磁测探测报告》、《淮安市古藏兵洞遗址探地雷达勘察报告》。两项报告表明:自楚州区季桥镇的大湾起向西经太平、三刘、干沟李、城东乡的高港直至淮城的下关、新城,地下有埋深5-7米、长达30多华里的构筑物。另外根据探地雷达勘察,在原淮安体育场内、新村一区60号民房地下,均有异常构筑物。勘探结果恰与历史记载、民间传说的“藏兵洞”走向及其在城区的位置基本相符。
鉴于 “藏兵洞”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长度、宽度以及埋藏深度均可谓独一无二、规模宏大,不仅是一个展示古战术史基地,更是一个表现古人智慧的宏伟工程,如真能开发成功,那将是旷世奇观。为此,当地政府再提古代“藏兵洞”勘探开发计划,准备建立“藏兵洞”旅游景区。   

谜团和猜想
藏兵洞是一个奇迹,正因为是奇迹,所以它就不可避免地隐藏着谜团,而且不止一个。
谜团一  何人修建
藏兵洞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是由谁主导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南宋时期著名巾帼英雄梁红玉为抵抗金兵而修建的,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义军张士诚的部将史文炳为对抗元兵和朱元璋而修建的。
先说说梁红玉和她的丈夫韩世忠与淮安的情况。
韩世忠与梁红玉在黄天荡大败金兵后于绍兴五年(1135)驻军淮安,以淮水为界,以3万兵力抗击金人的10万大军,与金兵对峙十余年。基于梁红玉、韩世忠驻兵淮安与金兵隔淮河对峙的背景,人们认为,为了对抗金兵,梁红玉在筑成淮安新城的同时,修建了藏兵洞。
与梁红玉修建藏兵洞只有民间传说而于史无征相比,《淮安府志》和《山阳县志》上都记载着淮安新城是元末张士诚部下将领史文炳建造的。如明天启六年《淮安府志》记载:“新城,去旧城一里许,山阳北辰也。元末张士诚伪将史文炳守此时筑土城临淮。”再有,现存三部明代《淮安府志》和几部清代《山阳县志》都有记载,是张士诚的部将史文炳筑淮安新城。可问题是,这些史书上都没有关于藏兵洞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张士诚的义军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淮安, 至正二十五年(1365)张士诚部将史文炳于旧城北一里许建筑“新城”,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兵击败史文炳,占领淮安。张士诚义军占领淮安有9年之久,从时间上来说,他们修建藏兵洞是有可能的,如果史文炳一直是张士诚义军驻淮部队主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藏兵洞修建于明代,但没有进一步的背景材料,故此只好悬置。
         谜团二  施工的难度
据史书记载和现代高科技探测结果,淮安的地下藏兵洞从淮城镇逶迤而东直至季桥镇的大湾村,全长有15公里,深入地下六七米,洞里宽度亦有五六米。这样庞大的一个工程,无论南宋还是元末明初,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完成它,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况且有些难题不是单靠人海战术能解决的。
难度一
那时没有大型的挖土机械,挖洞取土全靠人工,当然劳动力可以从别处调来,可以搞人海战术,但逶迤30里工程线,工程主导者是如何勘探设计、统筹安排的?是分段开挖,还是全面铺开?是将挖出来的土烧成砖用以砌成洞壁,还是土另有去处砖另有来处?
难度二
淮安特殊的地理条件也不利于地下工程的建设。
淮安地下水位很高,当地老百姓挖井,挖个几尺深便能见到水,而藏兵洞深入地下六七米,没有大型抽水设备,在施工中是如何解决大量的渗水的?挖成以后,其30里长的地下通道中不断渗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是使用了特殊的建筑材料,还是另有孔道将渗水引到别处去了?
难度三
全长30里,深入地下六七米,洞内的通风是如何解决的?是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通风洞口(这样的洞口除了实用,还要便于伪装)还是另有高招?
谜团三  何以乾隆前无记载
从本文第一部分“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在清朝乾隆以前,各类史籍都没有关于淮安藏兵洞的记载 。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藏兵洞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而采取了极端的保密措施(诸如坑杀全部施工人员)?还是藏兵洞建成后将从别处招募来的民工全部遣散并有相应的封口措施,只是到了几百年之后的清乾隆年间才有人根据散落于民间的零星传说记录下来?也许是,藏兵洞建成后,大批施工人员或坑杀或遣散后,本地知晓者又有官方严厉的封口措施,谅必无人敢于形诸笔墨,因此才会有几百年无记载的情况。

              重睹真容的期盼
据有关媒体报道,淮安将要进行淮河出海道二期工程,拓宽原有的出海道,据说达1000米——1500米,而其配套工程——兴淮河则从涟水经南马厂、席桥至季桥境内与出海道接通,如确实如此的话,从地形上看,它将横切藏兵洞——藏兵洞从县城到季桥是东西向的,兴淮河从涟水到季桥则是南北向的 。只是不知道设计中兴淮河的深度是多少,如若其深度有六七米的话,那么必将影响到藏兵洞。真心希望淮安区的主政者、文保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和淮河出海道二期工程的组织者、指挥者注意到这一可能,制定好相应对策,采取相应措施,务必保护好藏兵洞,如条件许可,可借此机会想办法让藏兵洞向世人展示它的真容。拜托了,藏兵洞的命运极有可能就在此一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霓虹灯下话运河——为国庆七十周年而歌
宁淮城际铁路最新消息传来!淮安交通建设正在爆发…
韩其荣12月诗词||篱外频传周木铎,梅边偶莅楚鸾骖
明高祖实录卷二十
张士诚是如何败于朱元璋爱将徐达之手?
第20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