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3江河十年行之七-金沙江

2013江河十年行之七   

2013-04-09 10:51:24|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2013江河十年行之七

——金沙江大瀑布博物馆

 

汪永晨文图

 

    2013年3月22日,我们从绥江新县城出发,车窗外的金沙江已经成了高山出平湖。因为出发时天才蒙蒙亮,金沙江对岸的绥江县拍得不够清楚。天大亮时,因为是阴天,拍出来的照片似乎也带着雾气。金沙江为什么以这样的神态迎接我们?

 

                                      金沙江边的绥江新城

                                           没有淹到的老城

                                            淹不完的老房子

                                                 金沙江新貌

     2013“江河十年行”请的专家,“保护国际”项目官员田犎走在老绥江县沉没的金沙江边时说,如今我们的发展是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的。要水电、要开矿、要 旅游、要环保。可这些利益之间都是排他的,是不能兼容的。那么如何选择呢,在GFP为硬道理的今天,政府当然要选择发展最快的。水电来钱最快,民间早就有 “草楼、银路、金桥、钻石坝”之说,自然就选择水电了。至于这样的发展带来的是什么,就没有发展速度那么让人关注了。水电——高耗能——高污染,就成了现 在很多地方的发展模式。

    田犎说:发展的快,享受成果就快。而成果,除了经济效益以外,也包括污染带来的河流与人体的健康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随之而来。

    在绥江,我们就还得到这样一首网上已经被点击了11.6万次的歌。“绥江,绥江”http://www.56.com/u74 /v_ODYyODM3MTE.html歌中唱到了绥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搬迁一个老县城,房子的质量之差,路已经破损下陷,电表走得飞快,网络不畅通,人 们不得谈论公平等等,等等。用歌来表达民怨。

    田犎说:谁有权利选择发展目标?我们这些城里人也不应该把自己的眼光加在当地人的身上。

    移民、水电、政府,哪个主体最重要?移民要的,水电公司要的,政府要的,能统一在一起吗?不能的话,怎么权衡?

    当我们在乎文化,在乎根断了时,移民更在乎的是补偿标准和新家住房的质量。官员看到的则是政绩。站在不同角度,自然会看到不同的方面。田犎的一席话,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要江河的自然流淌,在今天的中国算是超前意识。这是我们关注江河以来一直有人就这么说的。尽管北京沙逼上了,上海煮排骨汤了,我们“江河十年行”的渴望给 江河以自由,还是社会中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每年一支小小的队伍艰难的行走在大江边倾听着江河的诉说,倾听着移民的抱怨。

    是我们不合时宜吗?当地人失去家园的现实,靠我们写写文章又能难解决多问题呢。

    3月22日的大巴课堂上地质学家杨勇和我们说:横断山脉峡谷中有着地震活跃的板块;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地质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我们走的这段金沙江处在雷波、永善、昭通大断裂带上,这也是地质灾难密集区;西南的河流在地球上就要找不到了。

    即使杨勇把这里的地质情况讲得那么复杂和不可预测,也没有我们在屏山县新市镇渡口,鹰嘴岩隧洞前听到的移民向我们哭诉的问题紧急。

 

              如何与这样迷茫的移民讲文化的丧失

                                   如何使他们的哭诉让领导听到

                   老了老了还要背井离乡

                              家成了这样,让我们住哪儿去?

                             一个水库带来了多少无处诉说的移民

    他们说:搬家只给了1000块钱,怎么搬得起;因为不满意补偿,没有签字,新房子就没有了份,水淹了无家可归;清平彝族乡的移民们还说:地是航测的,好多 地都没有计算在内;桂圆、枇杷、柑橘、香蕉、李子、桃子、茶园、花椒树全淹了,这本是我们农家的银行;原来要是旱了可到金沙江去挑水,现在干得没水浇地不 说,喝都成了问题,四天才能接一次水。吃水还要打架;他们说:几千块钱一亩的地,就只赔了点青苗钱,其它啥钱都没有。找政府去,他们说我们领导都换完了, 不晓得了。简直就是喂肥一个走一个,喂肥一个走一个,现在全部调起走了。当初答应的,现在没有对现不知找谁去要?

 

                                         街边卖早点的小姑娘

                     她也要向我们说什么吗?

                              原来喝金沙江的水,现在四天给供一天水

                 全国水电移民每年都有的600块钱,我们这里没有兑现

                      爸爸妈妈说这些时,孩子们也听着

 2012“江河十年行”到溪洛渡电站时拍的照片在微博上转得真不少。今年5月下旬就要蓄水了。可是那么多移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2012时的溪洛渡大坝

    2013年“江河十年行”站在这座大坝前,杨勇和我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长漂队员,他曾从今天已成为溪洛渡大坝的这里漂过。杨勇说:那时,这里是激流密布。

   田犎,2002年曾在这里拍过一个纪录片。他说人类的奇迹在自然面前也是渺小的。那时的金沙江边是高高的山崖,红色的江流,峡谷是多么壮观呀!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这些大坝,为了能源

                                               金沙江沿岸

                我曾到过这段金沙江,那时的江水是红色的,激流汹涌澎湃

                                      不知老人为什么坐在这里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

    2013年“江河十年行”在溪洛渡大坝前拍了照片后,又来到永善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冬梅重感冒,也还是从医院真接到办公室来见我们。

    2012年,我曾问过刘冬梅:“你觉得你们这里这么好的大江,这么美的大山,那么丰富的文化,那么多老百姓富足的生活,为了一个电站就要全淹了,你个人觉得划算吗?”

    当时这位宣传部长脸上很是无奈地说:“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也是弱势群体,三峡公司说了算,我们政府要去和他们争取。”

    我又问:“你们听说这些年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你们这里有这方面的声音吗?老百姓知道要知情权,要以参与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吗?”

    当时部长的脸上一片茫然,并诚恳地说:“我们还不知道这些。”

 

                                           永善县委宣传部的楼

     2013年,我又向刘冬梅部长提了个问题:你羡慕绥江新县城吗?

    刘冬梅还是很坦率说: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我羡慕他们有了新县城。多少年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了。住房、旅游开发、漂亮了。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也恋旧,传统的, 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现在办公室的楼是个老楼,来的人都喜欢,可在里面办公实在是太挤了。我不喜欢北京、深圳,都是一个模式。可我们也要按照现在大家 遵从的发展轨迹。

 

                                           去一个移民村的山路

                                   我们的车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穿行

                                          江边就是这样开发着

     永善宣传部的领导每次我们到下面去采访,是要跟着的。不过我们要采访什么他们也从不干涉,只是和我们一起倾听移民的申诉。

    从永善县城到我们要去的黄华乡要翻大山。2012年“江河十年行”时有一个移民楞是在县城等着我们怕我们不去,一定要带我们去他们村看看他们的村有多美, 人们的生活有多富足,他家的老房子有了百年的经历,等等。今年我们还没到,杨勇的手机已经被他打了不知多少回了。

    从永善到黄华,路很难走,一边是大山,一边是大江。如果不是筑坝,修路,这里称得上宏伟、壮观。笔直悬崖边我们的路往下千米才是金沙江。

    可是现在,大山长了一道又一道伤疤。一路暴土扬场。

    出发前我和宣传部长说了去年我们走那条路时的遗憾。部长点了点头。我本以为她会接着说,这也是发展的需要。但她什么也没有说。

    田犎,对我们走的这段路之熟,除了他经通历史,还因为他的那部有关金沙江大峡谷的纪录片也拍了这一段。用同行的区家麟的话说,他对这片绝壑深谷,甚有感情。

    田犎在大巴课堂上说:现代交通以公路为主,令往日因船渡而繁盛的小镇凋零,由于发展滞后,很多古老东西反而碰巧保留下来,沿江延绵数十公里的小镇,都如此淹掉,非常可惜。

    田犎还说,二十年前,中国大概没多少人觉得古镇有任何价值,谁会想到,现在时兴“古镇游”,怀缅旧日的足迹。金沙江畔的小镇,也许一直不为人所知,大家还未了解清楚它时,它早已沉在水里,无可挽回。

 

 

                                                         水窑

                                                    今日大山

     路上的这些水窑,杨勇说他春节时专门做过调查。云南这一带连续四年大旱,农民们用水窑蓄水以解燃眉之急。可是这样用水泥砌的窑把水蓄起来,减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流与沟通,对大自然也是一种干扰。对大旱说不定也有良影响。

    我们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我们祖先走出了很多生态之路,像游牧,像刀耕火种,可是这些又被我们现代人认为成了落后,成了愚昧,什么时候能重拾这些传统,这些文明,才会是明天的希望所在。

 

                                         就要被淹掉的村庄

                                           引起纠纷的糖厂

                                       这样的好日子就要被搬走了

                                          没有搬家的水库移民

                              走向百年老房

                                           被拆掉的百年老房

                                           等着拆的老房子里的孩子

     2012年在县城等着我们的农民叫廖文军,今年他家还没有拆的那栋百年老屋我们看到了。廖文军说,这房子可以和你们北京的故宫比谁年纪大?可是在我们这里,却就要被淹在水库里了。这不仅是建筑,还记录着我们家世世代代在金沙江边的生活。多少钱能算出它的价值呢?

    今天的廖文军已经比去年成熟了许多。他是村长,把村里补偿不合理的地和疯子画成了一张地图给我们和当地政府官员看。

 

                                              村里的公民会议

                                              水田四组地类图

     同行的艾若说,那个晚上我们开的就像是一个公民会议,有移民、有乡里的书记,有负责移民的干部,有县宣传部的领导,还有我们这些媒体人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者。

    没有搬走的村民,在院子里挂起灯泡。区家麟管这叫名副其实的“挑灯夜战”。他说这未必是历史时刻,但这样一个沟通平台,毕竟很罕有。

    “我来说!”一个个村民在官员面前,在我们这些外来人面前轮番发言;先是副乡长,后是乡书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给出解释。农民没有过分激动,干部也没有十分不耐烦。

    有位当地的教师说,三榜下来都他家那块自己开荒开出来的地的补偿,到最后一榜却没有了;

    一位靠养猪发了家的的小伙子说,新搬的家没有给我养殖牲畜的地方,我们一家靠什么生活;

    一对夫妇说,我们在外面打工过了签字的时间,回来就没有我们的份了。他们家七口人,媳妇是嫁过来的没有户口,娃们也没有户口,只有一个能拿到补偿这样的情 况本在选择赔偿时是有所区别的,但政府解读补偿时,并没有向移民解释清楚,这让我们今后怎么生活这对夫妇面对马上就要被淹的家,十分着急。

    至于测量土地时漏掉的,统计数字算错了帐的,那天晚上月亮已经当空照了,水田村因补偿有问题还没有搬走的移民们排着队地还没有说完。要说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落在谁家,又都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

    杨勇本是个地质学家,可这些年他所到之处都有移民把他当救星似的找他反映情况,结果他也和我是的,本来关注的是大江大河的自然流淌,现在却把移民的事当成了最要写写,最希望能帮上忙,说上话的人和事儿。

    区家麟在写2013年“江河十年行”这一天的日记时说;月色下,暗灯中,老实说,他们的方言不容易听,复杂的移民细节,亦不容易一时间分清黑白,但有几点,“江河十年行”的参与者都有共识:

  1. 移民安排的争议,在具体运作层面上,官民沟通往往不足。政府宣传不够细致,移民亦往往未能充分了解自己权利,导致作出错误选择,而后悔、反抗。
  2. 工程进度往往太急,搬迁限期是政治任务、死命令。承建商要限期完成安置房,当然错漏百出,质量容易出问题,令移民忿怨四起。以黄华镇安置新区为例,根本是一个大工地,怎可能“边建边住”?
  3. 一些补偿细节,还未订好,怎可能要求移民现在就搬迁?
  4. 官员谓:民众的愿望永远无法满足,亦属真言;然而,尽毁农民家园,要他们接受新生活,他们要求高亦属合理。

    区家麟还说:庞大的水库建设,与过十万人的大移民,摧毁传统村落大重建,在任何国度,都不是容易的事。独在中国,发展是硬道理,其他一切让路。

    2013年3月22日月色中,在黄华乡黄葛村水田四组听到这么多的问题后过,乡书记长还是满有信心地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的移民还是明白大体,愿意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田还没有被淹掉的老房子处挂着一幅标语:“顾大局,识大体,展示库区移民良好形象”,这是我们在很多移民村都能看到的一句话。金沙江边有位农民曾问我们,大江是公共资源,成了水电公司的就成了大局了吗? 谁是大体,城里人是,我们农民就不是了吗?

 

                                                 今天的长江边

                                                   这也是长江

     “江河十年行”2013年是行走江河第八年了。随着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移民们面对的问题完全超出了我们最初的想象。行走中,从一开始的只是要记录,想写史,也成了越来越想能为这些弱势群体做点我们能做的事。

    明天一大早,杨勇说我们再去看看他们将要搬去的新家。溪洛渡水库蓄水在即,这些今天还住在老房子不走的移民,总是要走的,新家总是要去住的。新家又是什么样呢?

分享到:        
阅读(13705)| 评论(5)| 转载 (8)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罗怀学: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会员佳作 | 罗怀学:高峡出平湖
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九-钒钛之都的隐忧
1986生死漂流之后,他们都在哪里?
2009年“江河十年行”之四――又见大渡河 -汪永晨的博客-搜狐博客
当我们谈一条江河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