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目前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x
1977年9月,Gruentzig医师完成第一例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自此该学科蓬勃发展,先后经历了PTCA时代、裸金属支架(BMS)时代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虽然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DES成功解决了PTCA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BMS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但DES仍不是最完美的支架。DES表面涂覆的抗增殖药物一方面抑制了血管平滑肌增生,另一方面却延缓了血管内皮修复。此外,永久存在于血管中的金属植入物可能导致血管壁炎症,并限制血管正常的舒缩活动。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报道的BASKET-LATE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晚期支架内血栓(ST)这种与DES相关的可怕并发症。为降低晚期ST的发生率,研究者对冠脉支架作了多种改良。试验表明支架术后6~9个月血管重构即已完成,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永久的血管支撑物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可降解支架即基于这种理念进行设计,支架在植入后即刻可支撑病变血管,待血管负性重构完成后即完全降解。可降解支架的优势在于支架降解后能完成金属支架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恢复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缓解血管壁炎症、不会禁锢边支血管、可在同一病变部位反复介入治疗以及与磁共振检查兼容等,此外长期随访尚可发现晚期管腔扩大现象。目前用于制作可降解冠脉支架的材料主要是聚合物(聚乳酸)和金属(镁、铁)。前者制造工艺比较成熟,而后者因降解速度、炎症反应等问题尚难以在临床广泛使用。现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展临床研究的可降解支架包括Igaki-Tamai支架(IgakiMedical,Japan)、Abbott BVS(Abbott Vascular,US)、ART18Z支架(ART,France)、REVA支架和ReZolve支架(Reva Medical,US)、DESolve支架(Elixir,US)、Ideal支架(XenogenicsCorp,US)、XINSORB支架(上海微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和DREAMS支架(Biotronik,Germany)。本文对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目前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一、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
(一)Igaki-Tamai支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gaki-Tamai支架是最早植入人类冠状动脉的可降解PLA支架,该支架为自膨胀式,由PLA单纤维构成,没有药物涂层,支架在3年内完全降解。自1998年9月始,日本的Tamai医师用这种支架治疗了15例患者共19处冠状动脉病变,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复查冠脉造影和IVUS,未发现即刻支架弹性回缩。术后30天内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其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6.7%,无支架内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4年临床随访,死亡、Q波心梗和支架内血栓各有1例,累计共有9例患者需再次行介入治疗。而此时血管内超声(IVUS)已无法探查到支架。至今,Igaki-Tamai支架已完成了10年随访,冠脉CTA、冠脉造影和IVUS均提示该支架早已完全降解,而原先植入支架的血管仍维持通畅。10年非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和MACE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7%、98%和90%,1年、5年和10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16%、18%和28%。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例确定的血栓事件(1例为亚急性,1例为极晚期)。由于植入Igaki-Tamai支架需要使用8F指引导管,且释放过程较为复杂(需使用加热至80℃的造影剂持续冲刷血管,随后加压至6~14 atm持续30秒以释放支架),可能会引起动脉壁坏死、内膜过度增生或血小板粘附激活等,因此该支架难以广泛用于临床。经改良的新一代Igaki-Tamai支架克服了上述缺点,可经6F指引导管送入,并改良为球囊扩张方式释放,目前该支架正在德国进行临床前评估。
(二)Abbott BVS
目前唯一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且已获得CE认证的可降解PLA支架是美国雅培公司的Abbott BVS。Abbott BVS采用PLLA构成支架平台,P-D,L-LA作为载药涂层,雷帕霉素衍生物Everolimus作为抗增殖药物。第一代Abbott BVS通过外径为1.4 mm,支架厚度150 μm,支架两端各有2个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用于指示支架在血管中的位置。该支架于2006年始进行了First-in-Human研究(30例患者),支架即刻弹性回缩为6.9%,稍高于钴铬合金XIENCE V支架(4.3%)。随访1年时的MACE发生率为3.3%(1例非Q波心梗),无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44±0.35 mm,IVUS显示新生内膜面积为0.30±0.44 mm2,面积狭窄率5.5%。2年随访,无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仅有1例非Q波心梗(同前),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48±0.28 mm,直径狭窄率为(27±11)%,与6月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此时支架植入段血管已恢复正常舒缩活动,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34.5%的支架梁已不可见。4年临床随访显示仅有1例缺血驱动的MACE(非Q波心梗),无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支架血栓发生。第一代Abbott BVS由于支架构形问题具有较大的弹性回缩,6月IVUS随访显示支架面积较术后即刻减小了11.8%,从而导致了较大的晚期管径丢失。随后雅培公司对第一代Abbott BVS支架构形进行了改良,采用了与XIENCE系列支架相同的MultiLink构形,并对制作过程进行改进,从而减慢了支架的降解速度。经改良的Abbott BVS1.1与BVS1.0相比,具有更强的径向支撑力、更小的弹性回缩以及更长的降解过程。ABSORB cohort B研究共入选了101例患者,植入Abbott BVS1.1(3.0×18 mm)。该研究分为B1组(n=45)和B2组(n=56),B1组在术后半年和2年、B2组在术后1年和3年分别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造影、IVUS、OCT)。结果显示与Abbott BVS1.0相比,Abbott BVS1.1无显著支架弹性回缩发生。B1组6个月随访,支架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为0.19±0.18 mm,IVUS显示支架面积仅减小了2%,OCT显示96.8%的支架梁已被内膜覆盖。2年随访,晚期管径丢失为0.27±0.20 mm,OCT和IVUS发现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0.68±0.43 mm2和0.17±0.26 mm2,99%的支架梁已被内膜覆盖,2年时MACE发生率为6.8%,无支架内血栓发生。B2组1年随访,支架节段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27±0.32 mm,IVUS和OCT均未发现支架面积较术后即刻有显著减小。该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围术期心梗,另有2例患者因操作原因而发生心梗,1年时MACE发生率为7.1%。3年随访,支架内晚期管径丢失为0.29±0.43 mm,支架面积维持不变,而斑块面积显著减小。3年内Cohort B组MACE发生率为10%,无支架内血栓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除了ABSORB Cohort A和B组仍继续临床随访外,尚有ABSORB Extend、ABSORB Ⅱ、ABSORB PHYSIOLOGY、ABSORB FIRST、ABSORB China、ABSORB Japan等研究正在进行。其中ABSORB Extend研究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非随机、单组试验,共有近100个中心参与该研究,拟入选近1000例患者接受Abbott BVS治疗,分别在术后30天、6月、1年、2年和3年时进行临床随访,2年时进行造影和OCT随访。首例患者于2010年1月入选,至2012年10月,该研究已入选了585例患者,93%的病变为ACC/AHA分型B型病变,92.6%的患者仅有1处病变,81.8%的病变以Abbott BVS 3.0×18 mm支架治疗。器械成功率为98.5%,手术成功率为96.8%。6月随访,有1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0.2%),14例心梗(2.8%),3例(0.6%)患者因缺血事件行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CABG,2例PCI),MACE发生率为3.0%,有3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0.6%)。ABSORB PHISIOLOGY研究目的在于探索Abbott BVS和XIENCE V支架植入术后对血管功能的影响,考察指标包括血管顺应性、扩张性能、内皮细胞反应和剪切力分布情况。ABSORB Ⅱ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比Abbott BVS和XIENCE PRIME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拟入选500例患者,目前该研究已完成所有患者入选。ABSORB China研究入选的是中国冠心病患者,接受Abbott BVS治疗。该研究2013年7月入选了第1例患者,现已完成所有患者入选,拟于2014年7月开始进行血管造影复查。
(三)ART18Z支架
ART18Z支架由PDLLA构成, 支架构形与第一代Abbott BVS相似,未携带抗增殖药物,支架对血管壁覆盖率<25%。动物试验显示该支架具有与Multi-Link VISION支架相似的弹性回缩程度(2.94% vs 3.32%),9月内随访晚期管径丢失也与Multi-Link支架相仿,无MACE和血栓事件发生。该支架植入血管后3个月开始降解过程,18~24个月后完全降解。该支架的First-in-Human研究(ARTDIVA研究)已于2012年下半年在国外5个心脏中心启动,主要研究终点为6月MACE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即刻器械和手术成功率,1、3、6、12、18个月支架血栓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12个月造影随访晚期管径丢失和OCT随访支架表面内膜覆盖情况和新生内膜面积。初步结果显示该支架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结果良好,尚无MACE发生。但由于该支架降解速度过快,且无抗增殖药物,支架尚需进一步改良才能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四)REVA支架和ReZolve支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EVA支架是由美国REVA Medical公司研发的多聚碘化酪氨酸烷基碳酸酯支架,在体内可降解为水、二氧化碳、乙醇及碘化酪氨酸烷基等,降解产物对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均可被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REVA支架采用独特的“滑动和锁定”设计,能在支架置入后提供足够强的径向支撑力,且支架两端有不透X线的金属标记物,有助于后期随访。支架完全降解需要18~24个月,同时,降解速度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动物试验显示REVA支架植入猪冠脉后55个月,支架段狭窄程度明显小于术后即刻、管腔明显扩大。第一代REVA支架已完成了First-in-Human研究(RESORB研究)。血管造影显示25例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植入此支架后最小管腔直径由0.88±0.39 mm增加到2.76±0.36 mm,这一结果与目前金属支架的即刻管径获得相似。然而4~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增加,主要与支架本身机械性能有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设计了第二代REVA支架,即ReZolve支架。该支架表面携带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药物完全释放需30天左右,支架完全降解需要1年。ReZolve支架通过提高聚合物强度及改进的“螺旋滑动和锁定”设计进一步提高径向支撑力,以减少支架弹性回缩。ReZolve支架正在进行RESTORE研究,计划选择50例患者,主要终点是术后6月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12月QCA、IVUS测量结果。第二代ReZolve支架完成设计并用于临床,该支架提高了雷帕霉素的剂量,并具有更慢的药物释放系统。支架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改进,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减小支架外径。拟入选125例患者的RESTORE Ⅱ研究已于2013年4月启动,该试验主要评估第二代ReZolve支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期临床试验结果有望可以在今年获得。目前该支架正在申请CE认证。
(五)DESolve支架
DESolve支架由PLLA构成,含有两种新型抗增殖药物(Novolimus和Myolimus),其径向支撑力与Elixir BMS相似,支架完全降解约需2~3年。该支架First-in-Human研究目前已入选了16例患者,病变参照血管直径3.0 mm,病变长度小于10 mm。结果显示1例患者在术后30天时因螺旋形夹层而行急诊CABG术,1例患者在术后30天至180天随访时间内发生靶病变血运重建。180天内无心源性死亡、心梗和支架血栓发生。QCA显示6月晚期管腔丢失为0.19±0.19 mm,6月IVUS结果显示管腔面积轻度减小(5.35±0.78 mm2 vs. 5.10±0.78 mm2),但支架面积轻度增大(5.25 mm2 vs. 5.61±0.81 mm2),OCT结果显示98.68%的支架梁已被内膜完整覆盖,新生内膜面积为0.71±0.36 mm2。基于此,研究方开始了DeSovle NX研究,拟入选120例冠状动脉单个原发病变的患者,终点为6月支架内晚期丢失,评价DESolve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DeSolve NX Ⅱ研究拟在更大样本量患者中评价支架疗效,并申请CE认证。
(六)Ideal支架
Ideal支架为完全可降解球囊扩张支架,该支架由核心骨架和表面涂层构成。前者由多聚乳酸以及含有2个水杨酸分子和1个癸二酸分子的三聚体混合而成。骨架表面涂覆水杨酸,含有雷帕霉素。WHISPER研究评价了该支架的疗效。11例患者入选该研究,IVUS和OCT均未发现支架弹性回缩。但随访发现该支架具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可能与药物含量较少和洗脱过快有关。因此该支架被重新设计,增加了载药量,延长了药物洗脱过程。新一代的Ideal支架目前正在开展动物试验,很快将会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七)XINSORB支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INSORB支架是完全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由PLLA构ReZolve 成,支架表面涂覆含有抗增殖药物的PDLLA涂层。该支架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PLA支架。支架采用球囊扩张方式释放,支架两端各有1个不透X线的标记,用于指示支架在血管中的位置。支架厚度为160 μm,载药量8 μg/mm,体外测试显示80%的药物在28天内洗脱。早期动物试验显示该支架植入猪冠脉后即刻弹性回缩程度与316L不锈钢支架相似(0.7±4.3% vs. 1.4±3.8%,P=0.45),IVUS显示术后1月支架弹性回缩程度4.3±3.7%,与EXCEL支架相似(1.4±3.4%,P=0.27)。目前该支架已完成长期动物试验随访,造影随访显示1.5年时XINSORB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较术后3月及6月减小,与术后1月相似,而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增大、支架内直径狭窄明显减小。OCT同样发现1.5年时管腔明显增大,与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减少有关。自2013年9月起,XINSORB FIM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两家中心开展,主要终点为术后1月MACE发生率和术后6月造影晚期管腔丢失。至2014年1月该研究已完成了所有30例患者入选,即刻器械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现所有患者均已完成3个月临床随访,无MACE和血栓事件发生。目前最早接受XINSORB支架植入的6例患者已完成了6个月造影随访,结果显示6个月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均与术后即刻相似,晚期管腔丢失为0.11±0.13 mm。OCT显示6个月时管腔面积5.64±0.62 mm2,支架面积7.68±0.87 mm2,新生内膜面积1.94±0.36 mm2,该6例患者无MA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目前XINSORB FIM研究仍处于随访阶段,但初步结果已显示了该支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扩大的临床研究即将于近期开展。
(八)AMS
AMS是最早用于临床的镁合金支架,该支架由管状镁合金经激光雕刻而成,具有与金属支架类似的机械支撑力。第一代AMS(AMS1.0)无抗增殖药物,因降解速度过快,植入血管2月后即完全降解,导致了晚期管腔回缩。目前该支架已被重新设计,新一代AMS(DREAMS支架)降解过程已延长至6个月。PROGRESS-AMS研究评价了AMS1.0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为非随机多中心研究,共入选了63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为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长度10~15 mm,参考血管直径3.0~3.5 mm。4个月随访,晚期管腔丢失高达1.08±0.49 mm,有23.8%的患者因缺血症状而行靶病变血运重建。4~12个月随访,仅新增1例TLR患者。12个月时MACE率为26.7%。如此之高的晚期管径丢失,主要来源于内膜增生明显和机械支撑力下降过快导致的支架回缩。经重新设计的AMS(DREAMS1.0)携带了抗增殖药物紫杉醇,并改变了支架构形和镁合金各种成分的含量,从而增强了支架支撑力、延长降解过程。BIOSOLVE-1研究评价了DREAMS1.0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入选了46例具有单处冠脉原发病变的患者,共植入47枚支架。1年随访MACE发生率为7%(2例TLR和1例MI),晚期管腔丢失为0.52±0.396 mm,明显优于AMS1.0。第二代DREAMS支架(DREAMS2.0)使用了雷帕霉素作为抗增殖药物,取代了原先用于DREAMS1.0支架的紫杉醇。动物试验显示与前代AMS相比,该支架明显降低了血管炎症反应,并有更高的内皮覆盖率。目前DREAMS2.0支架正计划开展临床研究。
此外,尚有其他可降解PLA支架,如Amaranth支架(Amaranth Medical,US)、Acute支架(OrbusNeich,US)、MeRes支架(Meril,India)和FADES支架(Zorion Medical,US)等。这些支架目前多处于临床前阶段,故仅作简略介绍。Amaranth支架由管状PLLA构成,植入后支架完整构形能维持3~6个月,降解过程1~2年。动物试验显示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径向支撑力和稳定的机械性能,仅有轻度弹性回缩。28天和90天晚期管腔丢失与Liberte支架(BMS,BOSTON Scientific)相似,但90天以后随访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减少,Liberte支架则持续增大。该支架拟开展FIM研究并申请CE认证。Acute支架由3种PLA聚合物构成,采用非对称涂层,支架管壁面涂覆抗增殖药物抑制平滑肌增殖,管腔面带有CD34抗体,可捕获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以加速内皮修复。动物试验显示该支架性能良好。MeRes支架由PLA构成,携带新的抗增殖药物Merilimus。该支架具有较强的径向支撑力。动物试验显示抗增殖药物洗脱期长达30天,支架降解过程中血管壁无明显炎症反应。FADES支架由PLA和镁合金混合物制成,动物试验表明该支架在90天内完全降解,无明显炎症反应。其他可降解支架包括Avatar支架(S3V Vascular Technologies,India)、Sahajanand支架(Sahajanand Medical,India)和Stanza支架(480 Biomedical,US)。这几种支架目前均处于研发初期,仍需物试验或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支架性能、疗效和安全性。
二、可降解支架目前存在的问题
可降解支架(主要指Abbott BVS)以其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初步具备了取代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金属DES的潜力,甚至被誉为介入心脏病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性进展,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血管修复治疗的主要执行者之一。但与其前辈一样,可降解支架仍非完美,受制于机械性能、支架厚度、降解速度、炎症反应、药物洗脱速度等因素,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聚乳酸尽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降解后的乳酸会刺激局部血管引起炎症反应,且降解后的聚乳酸片段分子量越大,引起的炎症反应越强,而炎症反应则已被证实与再狭窄和支架血栓有关。因此未来仍需寻找一种理想的降解物质,既不会引起内膜炎症或增生,降解产物亦对人体无害,从根本上解决支架植入后与血管内皮的排异反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与钴铬合金或不锈钢相比,聚合物机械性能天生不足,其弹性模量较金属低100倍,镁合金则较钴铬合金低5倍,而弹性模量大小与径向支撑力密切相关。因此聚合物支架或镁合金支架如要提供与钴铬合金支架相同的支撑力,其厚度需分别较后者大240%和50%。然而即使增加了支架厚度,也不等于改善了径向支撑力。Abbott BVS1.0和AMS1.0均在临床研究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弹性回缩,导致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偏大。由于可降解支架明显厚于钴铬合金支架,导致其通过外径较大,从而降低了通过性能,严重扭曲、钙化病变可能限制了可降解支架的应用。此外,可降解支架弹性模量较低,支架断裂也是其潜在缺陷之一。PLLA和镁合金断裂应变量分别为1%~5%和2%,而相同弹性模量的钴铬合金则高达40%,断裂应变量越低,在承受相同应力的时候越容易断裂。合适的降解速度也对可降解支架性能至关重要。材料内在特性及植入处内环境状态是决定降解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目前研究表明,支架植入后6个月血管负性重构基本完成,因此要求可降解支架应至少能维持6个月的支撑,目前可降解支架降解周期通常都长达2年以上。如支架降解过快,则面临严重弹性回缩和晚期管腔丢失的问题。但若支架长期存在体内,反而容易引发血管炎症和再狭窄。可降解支架到底需要多长的降解周期目前尚无明确结论,而目前聚合物支架降解速度较慢、镁合金支架降解速度过快,都是支架材料领域面临的问题,也是研究的重点。此外,支架完全降解后血管到底如何修复,什么机制参与了血管修复目前仍然未知,需要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来探索。药物洗脱速度是影响可降解支架疗效的又一重要因素。早期的Ideal支架因载药量过低、洗脱速度过快而导致较大的晚期管腔丢失。然而目前研究者在金属DES载药量和洗脱速度方面的经验已相当丰富,未来可以通过不断改善药物释放系统及增大载药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可以深入探究药物洗脱和支架完全降解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可降解支架系统。此外,不同的药物作用不同,未来可将不同的抗增殖药物负载于支架上进行比较,选择出抗增殖效果好,完全洗脱时间又能和支架完全降解时间相匹配的药物,甚至可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这一方面还有待大量试验加以证明和完善。
聚合物或镁合金本身的特性也限制了可降解支架在介入中的使用。前文已提到可降解支架较厚、弹性模量和断裂应变量较低,影响了支架的通过性能,严重扭曲、钙化病变限制了可降解支架的使用,且与金属支架相比可降解支架更易于断裂,因此临床实践过程中通常严格限制可降解支架植入后的后扩张。目前使用的PLA支架和镁合金支架,可视性较差或透视下不可见,通常需要在支架两端加入不透X线的标记才能指示支架在血管中的位置,增加了随访时定位支架的难度。尽管目前可降解PLA支架已用于处理包括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钙化、小血管等在内的各种复杂病变,但分叉病变仍然是可降解支架不能承受之重。可降解支架无法像金属DES那样行CRUSH术或CULOTTE术,一旦可降解支架植入后边支血流受影响,扩张支架侧孔必然会导致支架变形且无法像金属支架那样通过球囊对吻扩张修复,限制了可降解支架在分叉病变中的使用。
三、未来的展望和发展方向
可降解支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用于血管修复治疗,尽管仍有瑕疵,但仍代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未来仍需寻找合适的材料克服目前可降解支架的不足。理想的用作可降解支架骨架的材料需满足如下条件:1.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不引起炎症反应;2. 有足够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输送性能;3. 适当的降解过程以利于血管修复。尽管条件苛刻,但目前已有多种化合物进入研究者视线,如酪氨酸衍生的聚碳酸酯、水杨酸基聚酐和聚氨酯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可改进支架的机械性能,降解产物无害甚至有治疗作用。
可降解支架的厚度也是当前研究重点。较厚的支架增加了通过外径,降低了支架的通过性能,也与再狭窄有关。目前包括美国雅培公司、上海微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可降解支架生产商都致力于在不降低甚至提高支架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支架厚度,改善支架的通过性能,并都已经有初步的设计,相信不久的将来能见到新一代可降解支架出现。
此外,目前指南推荐DES术后必须使用至少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由此带来出血风险并增加了治疗费用。如果可降解支架能利用其降解优势缩短抗血小板药物的疗程,则是其针对DES的另一优势,未来应设计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当前可降解支架仍多用于治疗冠脉简单病变,金属DES看起来仍是不可动摇的霸主,如需彻底取代金属DES的地位,可降解支架必须进一步改进自身性能并证明在现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只有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才能证明可降解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真正开创一个可降解支架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CCI特刊|钱菊英: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进展、目前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冠状动脉内影像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部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与优化(下)
【OCC 2018】陈韵岱:IVUS中国发展之路
早读 | 好好的冠脉支架为什么会断裂?
冠心病诊断“金标准”——OCT
QICC2020|韩雅玲: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精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