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黛玉的明媚

宝黛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我们只知道,他们“心事终虚化”,她走了,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续书里,贾母嫌弃黛玉,王熙凤想出了“调包计”,让宝钗冒充黛玉嫁给了宝玉。于是,这边厢“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那边厢则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怎一个悲惨了得!

这个情节,白先勇先生为之激赏,说这是最伟大的悲剧,精彩绝伦,应该是曹雪芹的文笔。我以为,续作把宝黛的爱情悲剧,归罪于王熙凤和贾母,让她俩成了拨弄是非的小人……这样处理,戏剧性增强了,读者也哭湿了手帕,对这两个始作俑者格外愤慨。但是,把悲剧的原因,归咎于个人,反而削弱了悲剧的力量,没有导向对制度、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拷问,与其说是悲剧,不如说是惨剧。

续作者的趣味、审美和笔力,与前八十回差别太大,无法延续之前的恢弘与深邃。他甚至把黛玉写成了怨妇,喊出:“宝玉,你好……”然后两眼一翻,气绝身亡。这种情景,应该属于霍小玉或杜十娘,是对负心汉的强烈控诉。

黛玉怎么会是这样?!

黛玉会死,但不会死于绝望。既为还泪而来,泪尽而逝,这是为爱而生,亦为爱而死,何怨之有?一切都成空又怎样?爱与美自会不朽。借用司汤达的话,这是“爱过,写过,活过”,求仁得仁,是一种大圆满啊!

至于黛玉到底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我并不关心。其实,书中人物的命运,曹公早在第五回就已经全面剧透了。《红楼梦》的结构如此特别,一开篇就告知结局。我曾以为这是作者自信,是艺高人胆大,但现在却觉得,这其实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重要的是生命的展开,而不是结局。

是的,人终有一死,重要的不是怎么死,而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活。

《红楼梦》是本生命之书,浩瀚无边。曹公对他笔下的人物,都怀着爱和悲悯,即使对赵姨娘,也依然克制有分寸。宝钗藏愚守拙心做她的道德完人;王熙凤精明强悍,打造着自己的权力王国,栊翠庵的妙玉,偷偷地爱着宝玉;探春努力支撑风雨飘摇的大观园;晴雯没心没肺地撕扇;袭人在做姨娘的梦……宏大的卑微的,张扬的隐忍的,天真的世故的,都是生命。

生命本身也许并无对错,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应有真假之分,有清浊之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孰真孰假?孰清孰浊?见仁见智。

我关心的是,是选择一辈子循规蹈矩,“步子笔直,道路狭窄”(雨果语),最后进了坟墓,歌还是没有唱出来,还是像黛玉那样听从内心,痛并绽放,孤独而自由,拥有一个真实而坦率的人生?

或许,二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对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单枪匹马地挑战生活,我们甚至不得不低声下气,与现实讲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时候做做黛玉,或者,在内心里,深爱着她。

木心说:浪漫主义是一种福气。其实,浪漫主义也是一种信心。

只是,我们还有这福气和信心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笫一情人贾宝玉悲剧【六】
林黛玉魂归何处?
史湘云:她是《红楼梦》里出场最晚的金钗,却活成了最阳光明媚的模样
评薛宝钗
黛钗形象的艺术构思浅探
红楼梦:明明是“山中高士”,薛宝钗为什么这么招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