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山湖、灯笼桥、南岳冲、止步前、武佳垅、网金铺的传说


除了槚山二字的传说,槚山乡的很多地名都有神奇而悠长的传说。


1、宝山湖


槚山乡西北部,有两块山间盆地。一曰:上湖;一曰:下湖。

据传说,明朝时代,攸邑一县官坐轿出访。一天,沿浊江溯流而上,欲探其源头。一路上,只见山环水绕,景致优美,他不禁怡然自乐。经沙峰、灯笼桥,渐渐走进一道长长的峡谷。他在轿中发现前方山峰奇特,云雾缭绕,紫气升腾,不同凡响。于是他下轿步行,并对随行人员曰:“到前面看看,这是一块宝地,肯定是块出人才的地方。”峰回路转,走出峡口,豁然开朗。眼前青山环绕,流水叮咚,田畴平展,阡陌交错,鸡鸣犬吠,羊群咩咩,炊烟四起,农夫荷锄归家……县令由衷赞叹:“好一个世外桃源。”他左瞧右看,发现峡口右边的山峰险峻,直插云霄,又连声说:“惜哉,惜哉!将军把关,只可耕田,人才难出,山中藏宝,此地且称为宝山湖罢。”经他这一说,宝山湖的地名就叫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2、灯笼桥


灯笼桥位于槚山西部。从古至今,这里是由攸邑西北部通往衡山(今衡东县)、湘潭(今株洲县)两邑的必经之地。无论到衡山还是湘潭,都得翻过一座海拔近400米的高山。

灯笼桥地名和这条山路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传说,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从衡山横路(今蓬源镇)青草湖峡谷爬上山岭,来到攸县境内一山间盆地——主尺湖下湖。这时夜深人静,铁拐李急着催马下山,马却前蹄双双抬起,停止向前,铁拐李下马手提灯笼往前一看,原来前面是个悬崖,深不见底。铁拐李便将灯笼挂在马脖子上,牵着马一跛一瘸地走下山来。说来也怪,随着他手中的铁拐杖一路拖来,他身后的峭壁上便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不一会儿,他来到了小江边,寻思着这里有一座桥多好,便将手中的拐杖往空中一划,顿时一座石拱桥飞架两岸。他过桥后,将马脖子上的灯笼取下挂在石拱桥的围栏杆上。第二天,当地的人们惊奇地发现了这座石拱桥,桥上还挂一盏从未见过的灯笼。于是,人们称这座桥为灯笼桥。后来,人们还发现,山上那悬崖边的巨石上,有两个马蹄脚印,约几公分深,表面光滑,便叫这地方为“马脚迹”。与灯笼桥相并美。

灯笼桥村一直保持着完整的原生态自然美景,荣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1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村,是货真价实的天然氧吧。




3、南岳冲

这里,还有一个叫南岳冲的地方,地理位置独特,“一足踏三县”。山冲的莲源峰是攸县、株洲县、衡东县的结合点。四周奇峰耸立,云蒸霞蔚,岁寒三友,苍劲挺拔,名胜风景,簇拥其间。东有龙口山,西有蓬源峰,南有滴山水,北有宝塔顶,系一风水宝地。原来,南岳冲也有一则传说。

相传南岳圣帝曾云游至此,陶醉于其山水之间,流连忘返,情有独钟,欲以此地为安身之所,以龙口山为前山,蓬源峰为后山。可衡山人挽留,不肯其移宫于攸县。正在南岳圣帝踌躇之时,有仙家提出,以双方土地之轻重作决断,于是用同样大的桶分别从两地盛一桶土,一称衡山的土重。原来,攸县人忠厚,装土时未耍手段,而衡山人城府较深,装土时藏了砂石,结果南岳圣帝仍留在衡山,而这里让给了双上社社官大人,使其长享人间烟火。当时社官即定此地名为南岳冲。



4、止步前


话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刚登位时,年轻气盛,在宫中经常与母娘太后吵架。有一次太后忍无可忍,就罚正德皇帝出宫到民间去,若找到了水中的虾公石才能回宫。

正德皇帝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走出宫来。一日,一行人来到了江南攸邑一狭窄的山谷中,只见树木荫翳蔽日,山峰怪石嶙峋,江水清澈见底。走着走着,正德皇帝一行发现,脚下这条山路被不远处的一矮岭挡住了,几个农夫正在忙着挖山开路。随行人员上前一打听,原来此处叫“玛颈”。农夫们说,此处山神作怪,白天人们挖开,打通道路,晚上又“合玛”(攸县方言:“合玛”即闭合、收拢之意)了。大家一听都愣住了,只有正德皇帝心里明白,此处山神要讨封。他便大声曰:“帝曰龙,使汝作通道,毋违朕哉!汝必成正果。”话刚落音,“哗啦”一声,矮岭自动断开,一条数尺宽的新路展现在人们面前。农夫们见了连连称奇。他们几个肚里无半点文墨,当时听不懂正德说的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皇上御口一开,旨意一下,山神只得听从。从此“玛颈”再也不“合玛”了,山路也畅通无阻了。正德皇帝一行人沿着山路往前又走了五里路左右,见江流顺着山势大回环,在山塆里形成了一深潭。潭水墨绿色,深不见底,阴森可怕。正德心里想:“此处有点怪气,莫管它,且往前面看看。”大家又往前走了半个时辰,在休息之时,发现前面有几户人家。一位大臣走进一户人家后发现一个白胡子老农夫,问曰:“老人家,你听说过哪里有虾公石?”农夫笑着回答说:“问得早不如问的巧,你没问错人。我们这里是有虾公石,就在你们来的路边那个深水潭中。不过,它有点作怪,每年春夏两季的晚上,上岸啃青禾苗,当地老百姓亦无可奈何,唉--”老农夫边叹着气,边走开了。

正德皇帝在一旁听了,双手往大腿上一拍,高兴地叫道:“止步,止步,转身,转身。”说完,他领头往回走,随行人员急忙跟着转身走去,将玉带、金杯等丢在那山侧上。不一会儿,大家来到水潭边,依稀发现,一块头大尾小的长石块侧卧在绿潭水中,俨然一大虾:头部两侧各有一大黑点,像虾的一双眼睛;尾部一节一节的斑纹,伸得老长像虾尾;中部圆鼓鼓的是虾身。大家在水潭边站了许久,随行大臣曰:“皇上,水中虾公石找到了,咱们可以回宫了。”正德皇帝答曰:“说得对,我们出宫微服私访,了却了母后的心愿,离宫快两个月了,是该回宫廷了。可我们也要为了这里的百姓做点好事。”说完,他便恭敬地站立,合上双掌,对天祈祷:“虾公精作怪,糟蹋青苗,危害地方,天地难容!”祷告完毕,正德皇帝一行人便离开了水潭边,往回路走去……当天晚上,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阵紧似一阵。当地的人们觉得有点怪气,秋天怎么会有雷雨呢?第二天一清早,人们发现,潭中水尽,虾公石身周围黑洞洞的,深不见底,虾公石的左眼被雷击瞎了,塌掉了一块石头。从此,虾公精再也不作怪了。此地方由正德皇帝一说,地名便叫做“止步”。后来,人们认为“止步”一词不吉利,便在“止步”一词后面加了个“前”字,从此,这一带地方就叫“止步前”。

不知什么原因,当年(正德五年,即1511年),正德皇帝遗留下来的玉带、金杯等物件一直没被人发现。谁知,在五百年后的2006年的春天,被当地一放牛女娃发现,女孩带回家后,家人旋即将一根玉带、十只金杯上交给了县博物馆收藏。后经考古学家鉴定,确认这是明朝正德年间的文物。这珍贵文物的发现,也佐证了上述传奇故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5、武佳垅


武佳垅位于槚山乡东北部,为什么叫做武佳垅,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唐朝中宗景龙年间,女皇武则天统治早已结束了,其家族被诛灭。其中有一位幸存者,在京都藏匿几年之后,为了彻底摆脱朝廷的追杀,与一李姓的宫女设法逃出京都长安。他俩历尽了千辛万苦,来到南方,后在武佳垅的一条山冲里落户。时经数百年,武姓人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从此,这块地方称为“武家垅”,由此可见,这里的地名传承源远流长,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元末明初“血洗茶攸二县”的时候,攸县土著人遭戮杀,武氏家族后代无一幸免,这块地方再也没有武姓人家了。现在武佳垅的罗氏、李氏、江氏、曾氏等都是明朝初年从江西永新、安福、吉水等地迁来的。人们就将“武家垅”改称为“武佳垅”,其意义也就不相同了。




6、网金铺


  网金铺,是槚山乡东部的一个自然村落。起初叫网鲤铺,此地江边岩石遍布,江岸长年累月被江水冲涮,呈现出悬崖洞,大大小小的崖洞很像鲤鱼嘴巴,加上地势头大尾小,呈鲤鱼形。传说江里无论怎样涨洪水,此地都不会受淹。对这样的宝地,大家都很爱护珍惜。为了保持风水,使鲤鱼不跑掉,就得靠网去兜拦,人们便加上“网”字,叫网鲤。这里又是古代驿站,旧时驿站又称铺,所以,称作“网鲤铺”。后来,有人在此地开了伙铺及杂货店,有个过路的文人认为鲤鱼是金色的,开店铺是为了赚钱,也含金钱之意,就题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店主,借以报答店主对他的热情款待。上联曰“网撒江天风藏气聚”,下联曰“金生衢地利己惠君”,横批为“铺旺咸有”。店主欣喜地将对联挂在店铺大门两边。从此,店铺叫作“网金铺”。随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了一个“网金铺”的地名,从此“网鲤铺”的名字就慢慢消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随缘桥[七绝]
株洲市攸县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
攸县周氏村落
​执拗攸县(六)
[文氏寻亲]寻找株洲攸县文栽勤
春到西垅桥,出门看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