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南人体质特征初探】从中医角度看地域对人体体质的影响
闽南人的体质特征:脏腑,主要为以心肝火旺、脾虚为显著特点;皮肉筋骨脉,相对较柔弱,其中以血脉湿热火毒内蕴为主要特点;经脉,主要以少阳经、厥阴经、少阴经不调为特点;气血营卫,同样也相对不足。因此临床治疗上,也就根据上述体质特点展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固护脾胃,固护阴津等。

【摘要】 由于不同的体质决定了不同个体对某些病因、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和病理过程的倾向性,所以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体质是十分重要的。结合临床需要,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论述闽南人的体质。

【关键词】 闽南人 体质 气候 水土 社会 脏腑 经络 六经 六淫七情 气血营卫

概述

闽南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以及龙岩漳平、大田县一带。这个区域面临大海,九龙江和晋江贯穿其中,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比较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自晋汉中原汉民大批量的迁入,当地越人与汉人通婚繁衍后代,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下,闽南人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即闽南人的体质。本文分三部分,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分别从天、地、人三才论述。

1.      闽南地区的气候

五行相生相克,其理昭然。在天为气,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三阴三阳上奉之。在地成形,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此造化之大纪。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现象,人的生理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即《素问·至真要大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闽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多丘陵和山地,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般来说,四季分明。春季应木,阳气触动,冒地而生,地气上升,万物生发。在天为风,天气下降而为雨。闽南地区初春木发,多风,万物生长速度在一年中是最快的。或有小寒加临,则转而为短暂寒冷。晚春雨水较多但历时短。总的来说春季多雨多风,相对温暖潮湿,病发多与风、湿有关。表现为外感疾病多见且病情发展快,症状、并发症多;内伤慢性疾病多表现出木土不调,寒热错杂,症情复杂等情况。

夏季应火,火为化,万物茂盛繁荣。在天,火炎上而天气晴朗炎热。闽南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天日照长、多风、湿度较高且历时长,并受到台风影响。初夏而火发,果实生成。仲夏火极,万物越发生长茂盛,果实渐成熟,以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火龙果等多见。长夏历时长,其间由于受台风影响,降雨增多,天气下降潮湿。总的夏季炎热潮湿且历时长。病发多与火热暑湿有关。对于闽南人机体来说,在夏季机体机能活动比较活跃。由于湿度比较大,湿邪内阻,造成机体机能失衡,出现火热湿邪内郁等情况,造成气郁血瘀脏腑功能失调。气郁血瘀及脏腑功能失调又进一步加重了湿热内郁,如此恶性循环加重了病情,然而患者临床上的表现可能仅仅是一般的火热症状,故而表现为一般症状表现虽轻,而病情却复杂缠绵迁沿。

大抵合言之,闽南地区春夏季节历时长,秋冬季节历时相对较短。上半年主长生,下半年主收藏。长生太过,而生成不足,换言之,消耗过多,而收藏不足。由此闽南人多上实下虚之状,临床病症较为错综复杂。

2.      闽南的水土情况

土之为言吐也,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为万物家。土地肥瘦之辨,在与其木火金水之藏。闽南地区地处东南沿海,主木火。木生火而火极,四季常青,物产丰富。闽南地区砂石较多,砂石属金故金多。金多土薄故不藏水。总而言之,闽南地区的土质为木火金多而水少,土质偏薄。土质偏薄,则易脾土虚。木火多,则火旺极,物产丰富,但多为热带水果,热量高,恰好可以弥补中土的不足。木金多,火旺而水少,一方面木气耗泄太过,且水少生养不足;另一方面金受火克,且水少无力制火而金伤。换而言之,木虽生长,但是长而不实;金虽多,因失水润,燥而不坚。所以闽南人一般除了脾肾虚弱,心肝火旺外,还常见水火不济,肝耗泄太过而导致肝气不调,木火刑金等。

3.      闽南人的体质综述3.1 脏腑

在闽南地区,整体环境情况属木火旺,其他土金水相对较弱。所以仅就五脏来说,闽南人多心肝火旺,而肺脾肾虚,此外还可见心肾不交,木火刑金,木郁脾虚等多脏器之间的不平衡。闽南人一生中,年轻时精力旺盛耐疲劳,但虚损表现出现比较早,到晚年则虚损情况比一般较重。六腑多由五脏的问题而受影响。如胃多由于脾失健运而出现食少、呕吐、脘腹胀满等;胆与肝同病则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等。闽南人的三焦多由于内外湿邪,火热郁阻不通,出现水液代谢问题。

由于闽南人的体质特征,闽南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闽南人饮食主要以海产品为主,其中以海蛎最为普遍,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丰富。这种优质蛋白适合脾肾虚弱的闽南人。此外,闽南地区常年湿热,所以闽南人多口味清淡,喜食酸甜。闽南菜也十分注重汤料的烹制,以清鲜、醇和、荤香为特色。这些饮食习惯都是适合闽南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及闽南人体质特点的。闽南人心肝之气旺,积极努力开拓自身事业,而闽南人又太阴之上湿土治气,相对比较保守,由此形成了闽南特色的双重个性的社会文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具有比较浓郁的海洋文化色彩,比较注重财富的追求,勇于冒险。自唐宋以来,闽南人以其面临大海的自然优势,甘冒风涛之险,向海洋发展,进行国际贸易。特别是泉州,以其优良的港湾,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贸易港。而如今厦门地区作为经济特区,其对外贸易也相当繁荣。

3.2 皮肉筋骨脉

3.2.1.腠理:腠理不畅。闽南地区湿热重,天气热使得肌肤腠理开,但是湿气又阻于腠理而使其闭塞不通畅。腠理不畅,所以每当感受外邪时,邪气不易外散,临床上发汗药物不宜太过,多配伍祛湿药。

3.2.2.肌肉:肌肉不丰实。闽南人脾胃虚,四肢难养。另一方面闽南地区天气炎热,耗能高,消耗和滋养之间的不平衡,导致闽南人肌肉比较不丰实,身材总体偏柔弱。

3.2.3.筋骨:湿滞筋骨。筋骨均依赖肝肾的滋养。肝为阴体阳用之脏,而闽南人肝气消耗多导致肝血不足,并且闽南人多肾气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此外,闽南地区湿气重,常年累月,湿邪浸濡筋骨,加上闽南地处沿海,常年多风,筋骨受风湿而不利。

3.2.4.血脉:血脉不通畅。血脉与气机关系密切,而气又与肝有关。闽南人肝的气机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肝气旺盛,血行快而壅滞(血热致瘀);另一方面肝气郁结,气不行血而致血瘀。闽南人以前者多见。除了与气机相关外,闽南地区的湿热火毒之气盛,也易造成湿热火毒之邪淫侵血脉,湿热火毒外发则皮肤频发斑疹湿疮,湿热火毒内侵则爆发内热性质的疾病,例如黄疸。

3.3 经脉

闽南人的经脉主要特点是少阳经(胆、三焦湿热)、厥阴经(肝、风)、少阴(肾)经不调。此三种情况主要在临床上多见,故而多见肝胆及湿热方面的疾病。又因肾水不济,一水不能制二火,故而类似消渴、中风之类的脏气不调为病亦为广泛。

3.4 气血营卫

闽南人的气血营卫多不足。气血营卫依靠先天肾和后天脾胃的充养,其中最主要还是依赖后天脾胃的充养。因肾、脾胃虚,气血营卫生化不足。故而在气色、体能、正气卫外机能、寒热适应性上皆略显不足。

4.      临床参考

介于闽南人的体质特征,临床上治法应该有所侧重。闽南人木火旺、金水少、土薄,发散、辛燥药物应慎用,不宜过量,还应该固护阴津,用药刚柔并济。此外,在清心肝火热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固护脾胃,祛除湿热。如果热象特别明显者,还要注重解时毒。在治疗内伤杂病时,应注意疏肝气,祛痰湿,健脾胃,益肾阴,和阴阳。

结语

综上所述,闽南地区木火之气盛,宣发耗泄太过;土金水之气少,藏润不足。闽南地区全年气候潮湿,火毒热盛,闽南人在这种生活环境,及自身社会文化特点背景的影响下,闽南人逐渐形成自身的体质特点。脏腑,主要为以心肝火旺、脾虚为显著特点;皮肉筋骨脉,相对较柔弱,其中以血脉湿热火毒内蕴为主要特点;经脉,主要以少阳经、厥阴经、少阴经不调为特点;气血营卫,同样也相对不足。因此临床治疗上,也就根据上述体质特点展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固护脾胃,固护阴津等。作者:罗晓健 指导老师:谭晓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热危害气、血、津、液 从根上“蚕食”健康
读医笔记—中医治病亦须问“贫富”
孕前调理,按摩有优势
适宜气虚体质的12种补气食物
中医望诊:形态望诊和姿态望诊的基础理论
同样的生活条件,为什么有的人不生病?答案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