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中医学习方法作者:中医纪元

20120630讲课实录

今天开始讲这个讲座的最后一个内容:如何学中医。可能需要两天晚上左右,到此,这个什么是中医的讲座就全部讲完了。暂时会休息一段时间,我把前面的讲课记录会重新整理一下,因为每次讲课我都是随手打字的,所以可能会有不严谨的地方,等讲稿修订好了再看情况是否重新开讲。

今天晚上讲如何学习中医第一部分。

如何学习中医才能学好?这是大家的困惑,我当初也困惑过。等我有所感悟了以后,再总结,我觉得有两种学习中医的方法,都可行,适合不同的人。

我有个同学,大学同班同学,四川人,非常好的人,但是在大学里对中医不是很开窍。他这个人挺有趣,大一的时候,兴趣在足球上,买了一套足球专用服,练了一段时间,不想练了,就把足球服送给我的一个同学了;后来迷上金庸,就买了一套金庸全集,后来迷佛学,就把金庸全集也送人了。毕业的时候,他要把他的中医书籍都送给我。他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再研究中医了,应该送给我。

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人民卫生出版社库存还有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的尾货,印刷质量好,还便宜。我这个同学要把他买的这些好书都送给我。这些书我也很喜欢。但是越是好书,我越不敢接受啊,怕他自己有一天会后悔。所以,我就给他说:“你先留着,等你工作两年以后确定不要的时候再给我寄过来。”

毕业后两三年吧,他给我电话,说在临床上偶尔使用中医药效果非常好,对中医又很感兴趣了,问我怎么学。

我说很简单,你就把我们的教材中医内科学,从头到尾都记住,然后方子也记住,不用加减,直接按照书上开,用量就是常规用量。

这样大约过了一年,我们通电话,他说,这个方法很有效。他在他的医院里已经是很有一定的名气的中医了,医院职工病了一般都找他。

大约再过了一年,我们又通电话时候,我感觉他的理论已经突飞猛进了,跟我讲得滔滔不绝。

我讲这个例子,就是一种学习中医的方法——从下往上学,边学边用。这个方法实用、方便,非常好,适合大家中的大部分人。分为以下几个要点:

1、对中医疗效感到满意和神奇,确信中医能独立治病,产生了学习中医的兴趣;

2、直接学习中医已经具备的经验方法,照搬到临床,不需要理解,只需熟记,在临床上遇到相同的情况能正确应用就行;

3、随着临床的积累,进一步学习中医理论,改造自己的思维,真正进入中医之门。

大家要想学中医,就一定要相信中医是能独立治病的,否则,临床上将信将疑、畏首畏尾,根本就无法应用中医技术。

中医也的确能独立治病。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对人类常见的一般健康问题,都已经形成了疗效很明确的治疗方案。特别是统编教材,一般不存在有门户之见,是解放后全国范围内组织从名望上都属顶级的中医一起来编写的,这些人中,可能有些人在医理上还没有完全贯通,但是继承的技术绝对是有效的。所以,对一般的常见健康问题,从统编教材中学习治疗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我从大三开始给人看病,到现在,也有将近20年了,从来没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一个病如果好得快,那是因为它来的时间短,或者虽然时间长,但是病根很浅,没有深入。如果是长时间积累的,病根子扎得很深的病,无论是什么神仙医生,也不可能吃几幅药就全好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不要看不起教材,总想着找到一部神奇的中医秘籍,所有的病,一治就好。那是不可能的。大道至简,不要崇尚神奇。

现在很多人对中医院校的教材一片骂声。我觉得有点偏激。我让我那个同学学习的就是中医五版教材,这个教材还保持着中医的原味。后来编的,加了好多西医研究中医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中医能不能独立治病已经没有了自信。

所以,对常见病,大家就直接照着五版教材的来就行。比如说感冒,教材上把它分几个证型,每个证型有哪些表现,分别用什么药方子,不需要加减,用量就用常规用量,绝对就会有效果。什么是常规剂量?就是中药和方剂教材里面规定的剂量。

很大一部分人,肯定不是想自己学成个中医专家,能处理一些常见病就可以了,那么就这么学。

按照这种方法学习中医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准确地对应上现实病人的临床表现。

一开始大家肯定是模糊的。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有个差不多是共同的现象,就是大家会照书生病。看到一个病,觉得我就是这种情况,然后看另外一个病,又觉得我是这个情况,所以,大家先别急,一步步来,不能贪心,先把常见的病,比较容易区分的病学习清楚。我建议从感冒开始就行,不要贪多,搞清楚一个是一个。

读书时候,不能一看而过或者只背熟了就行。要在脑子里反复想象、回忆、模拟:在头脑中反复寻找自己曾经感受过的、看到过的和这个表现一样的情况。通过回忆自己患病时候的情况或者是曾经观察到身边人患病时候的情况,确定就是你见过的哪种情况,一定要在心中反复模拟出图像。如果一看而过,对书本中描述的临床表现大脑中没有具体的图像,似是而非,那你到临床上了,就肯定抓瞎,觉得这个也像那个也像,就不知道用什么治疗方案来应对了。

只有把教材上的文字描述一一具体化,才能做到在临床上一遇到某种情况,就准确地判断出是书中所说的哪种情况。

在上临床之前,你可以找记录比较全面的医案,先看病人的状况描述,然后自己拟定治疗方案,再看医案主人怎么样的治疗方案,然后对比,你的错在哪里,或者他的错在哪里,是一种模拟临床吧。我建议大家买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的现代中医专家的医案来研读,这些医案记录比较详细,语言现代化,相对还比较真实,比如蒲辅周医案。

有的人问,中药、方剂就不用读了吗?要读。但是你应该从中医内科学入手,在你需要懂得下面细节的时候,你就去查相应的书籍,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

比如,感冒,分风寒风热等类型,你看风寒的类型的表现时候,你肯定有些东西你不懂,怎么办?就去查中医诊断。表现搞清楚了,就记方子,方子为什么是这样,你肯定不知道,怎么办?查中药查方剂。这样下来,你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都会很高,容易入门。可能只需要两个月时间,你就可以用中医方法治疗感冒了。

用这种方法学习中医,一定要注意,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千万不能说西医的某个病就是中医的某个病,不能这么简单的类比,同时,也不能以为某方子就是治疗西医某个疾病的,一定不可以,中医一定要辨证论治。

接着说这种学习中医方法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真正进入中医之门。

当你记住了一些常见病的中医处理方法以后,在临床上能够应用,这个时候,你要充分的发挥自己怀疑的能力。比如说感冒,为什么称之为感冒?风寒感冒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如果不治疗,接下去会出现什么症状?

就是从原来的完全是记忆中去找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药?为什么这个方子是这几个药组成的?这样不断的问为什么。肯定刚开始的时候,回答不上来,但是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想深造,就一定要坚持问为什么。肇始于信成功于疑,这就是一种修炼了。无穷乐趣都集于中医,皓首穷经,就是指这类人的。这个时候你阅读的书籍,就更广泛了,内经、伤寒、金匮、千金方等等。

如果你觉得累,那就回头,如果你觉得兴趣,就继续。没有人是努力才得到成功的。成功总是不经意间得到的,是别人都觉得你很累的时候,你却甘之如饴,这样才能成功。如果你只是强迫你自己一定要学好中医,这一步你肯定是到不了的,那就把已有的你能见到的中医方法技巧记住了,就可以,不要追求这一步。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我最担心的是,用这个方法,大家学了几个常见病以后,开了几次方子,效果明显,于是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最终出事,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医理没有贯通,你治好的病人再多,都不要觉得自己很牛,无病不治。

自己好像也是这样学的。---转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摘》】学方用方
临床:临床学习开方从0到1的思考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方剂背诵班学员结业总结
【转贴】一种临床最实用的辨证论治法则──方剂辨证
在中医临床师授交流群里的留言:辨证论治琐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