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器晚成---中医万卷绝学皆为我师!

    转自:冷眼看中医博客

  今兹借此地一席空间,就自读“经方书籍”这个小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感受上,谈谈我的一点拙见。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学中医虽这么多年,但崇尚经方却年短,彼时承蒙朋友力荐伤寒派书目,赠曰:“亲其师信其道”,遂对经方派兴致浓厚。如今有些人对衷情于读经方书籍有片面认识,不无微词,说到底是没弄清楚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脊梁不外乎文化。中医经方文化更叫人欣慰,更令我羡慕。余生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我需要思考思考。我的经历:只有学而知之,无生而知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能为重振中医脊梁而倾尽一己之力,应该值得吧。

       几年过去了,屈指算来,研读伤寒派书籍已五年多了,其中的甘苦和体悟我还是有一些的。购书是我的一大嗜好,我买书不论贵贱,凡心仪者尽收囊中。我的观点:一本书只要有一个创见、两三行字、五六味药给你启迪,就足够了!看书是我的一大乐趣,白天诊所空闲,晚上身体力行挑灯夜读。海量的看书,乐此不疲放眼收新,但我不要空头理论。

     都说名师难遇!那可都是芸芸中医学子们心目里翘首期盼的“神”呀。恕我眼拙,看不出这么多年来潍坊地区所谓的名医们到底带来了什么,或者改变了什么,谁能告诉我,他解决了什么问题?百姓都抱怨“好中医”一票难求!一个“好”字考量出多少中医的流“金”岁月,如今名医们多半是自我辩解。现实就是:说起来名医们不是官家封就是自己封的。这名师可不是遇不遇的问题,是自己学得够不够好,够不够资格的问题。而别人也未必特别有心教我。我说“明”师难遇啊!那么我无“明”师可拜,我还指望自己能开出点东西,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至少要解决一部分问题,在为数不多的患者身上显灵。要怎么学中医?

       书山有路!只能从书本身上寻找安慰。我遂发心立愿剑走偏锋,不向外求向内求吧。我是伤寒派的忠实粉丝。有很多绝学名医的书是我费很大力气才搞到的,且所购之书大半是经方派。“绝学名医皆为我师”。我大都忙着在这里一边读,并只能用白纸黑字来寻找灵感和前进的动力,初用曾在理论认识、运用方面走过一些不该走的弯路。为记不住,学不进去,用不出来而牢骚,曾以为只需要把医界里面最厉害的大师、名家的书买来、拿出来读、用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经过看好多本、好多遍书后,最终在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反复观察、反思中才弄明白,我不仅需要的是知识,更重要是得以领悟其中无穷无尽的,出神入化的灵感所在。是书山有路的跷径点亮了我这双眼睛。随着认知和经验的积累,看到了中医的好多好东西。

     从“读书破万卷”中获益的灵感,让初学经方的我,原来不会辨证、开方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证辨好,把方开好。通过对一本本很火,很畅销“伤寒丛书”的细细品读,通过对一本本尘封于时代洪流中“冷僻”经方书的玩味。我“拜”到了很多师傅!所以每天我都在进步。

        边干边看经方家经验传承类丛书,也“取”到了从经方到一并欣赏验方的真经。其中大量的“无理论可以有疗效”医验论药,使我有既读且悟的机会,均顿生喜爱。故多拿而习之主义,一边又临床参用,每多应验。可以说此一端也好让我用心研琢,每至深夜方才倒床大睡。多次拜用之后,徒然领会到那些大医家大国手们,往往都有大学问大智慧。可见医界为什么都把名师高徒放在首位?至此方才窥见他们的地位有多高啊!更思讨到中医来源于生活。所谓“技巧是术的外衣,生活才是术的骨肉”,这又是我的一大进步,可喜也。

       如今伤寒派书籍让我觉得汗颜惭愧了,再不努力赶上,这个中医脸面,被我可就真丢大发了!今天相对比较当初我对经方的粗浅,现在已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当自身的知识需求与书本有机结合,有的放矢时,当与书籍处于志同道合的状态时,总会有一点即透的感受。有时书中老者的几句感受,与众不同的一两句话,而我也心照不宣,就把几年来的疑惑都解了,想透了。豁然开朗,甚有同感!这一切却好像都是专门为我而设一样!所以这几年通过“书籍”这个载体,令我慢慢产生了质的飞跃。使我应用经方诊治的思路拓宽了,有了新想法,更有了把握。大大提高了我的理论认识和医疗技术,治好了一些曾经久治不好的常见病,疑难症。

 

      《黄帝内经》说:“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与书为友,会发觉机缘随时随地都在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么多年始终都怀着一颗理顺中医的心,不敢懈怠。那颗对中医始终如一的心,对中医的热情和热度始终精进丝毫不减。仅就中医书籍而言,俱是医界先贤用一辈子沥血呕心写就的长篇成就,众所视为青囊。于今视之,掩卷细思,纵然部分其论不无可商榷之处,立方未必尽善尽美,俱有得失。但就其理念与创见足以启迪后学继承发扬。鉴于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当去粗存精,从大处着眼遥想借鉴。睹物思人视为敬!

      我学中医就是这样子,从早先的无根之木到今昔的有源之水。靠的是对历代先辈、近贤们汇演经方书籍的推崇,使我学则日进。学日进,便敢于实践其独到的东西,则每治多愈,故而声名日起,自然求治者众,而利亦随之。虽然刚开始走得慢,场面不一定红火热闹,但我却对未来充满信心。靠的是看书,靠的是借鉴来自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靠的便是领会,以增长自己的才智。这或许也是我一辈子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我想要使自己的头脑跟上社会变化,必须不断学习。“学无涯,创无境”没有海量的学习,就没有宽阔的视野,继承创新只能是口号。     

       我尤服,经方书中源于不坠流俗而出群之法与术辈的精粹。以及食古而能化,一用即效,标新而不失法度的治学之道。经方书籍中其阵阵幽香,韵味十足的风情要有心人去解。其书中摇曳的动彻心扉之感,经久弥新之美更要慧眼识珠的新秀去领略。

       我以为:搞中医是一项长周期的工程,先天潜能后天培养,至少十年、二十年才能成才出彩。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问题!在这个焦躁浮夸的年头,人人跟着经济的步伐一切向钱看,谁又有耐心等它十年?又有谁会为十年后的未来持的住勤奋?守的住清贫?耐的住寂寞?抵的住诱惑?靠的住专心实践?埋下身子做点学问的实事呢?是为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人要读哪些医书?
成为中医大家的基本素养,看完就知道为什么名中医凤毛麟角了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关键因素与共性规律研究
伤寒活人书中医古书籍
如何自学中医?
曹颖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11 12 01(经方重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