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网络于我如浮云

  夜深人静,悄无声息。然而,“铃铃铃”,一阵紧急的电话声惊醒了我,“你们班的陈小伟不在宿舍……”这是宿舍管理中心人员打来的电话。根据小伟近日的表现,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会在校园里,最有可能的是去了网吧。我急忙穿好衣服,奔向宿舍管理中心,与值班老师一起开始了寻找。

因为交通原因,我断言小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镇上的所有网吧逐一搜索,第一家没有,第二家没有,第三家还是没有,我与值班老师仍继续搜索者其他的网吧,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六家网吧发现了他。我和值班老师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不过,我们犯愁了,是抓他出来?请他出来?还是等他出来?等他,不行,不到清晨他断不会出来;抓他,也不行,不能伤他自尊。我和值班老师商量,值班老师在外等候,由我进去“请”他。

我慢慢地走近小伟身边,看见他一边聊QQ,一边玩游戏,很入迷的样子让我不忍打扰他。但我还是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回过头发现是我,紧张的神色一下子从入迷的状态中游离出来,我压抑着心中的怒气,微笑地说:“好吧,我在外面等你。”真的,他没有拖延时间,很快就出来了。在路上,我们三人都很安静,没说一句话。其实我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小伟说,但我没说;我恨不得狠狠地骂小伟一顿,但我控制住了。回到学校,我对小伟说了一句:“小伟,已很晚了,赶紧睡吧。”

在回宿舍的途中,我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疑问,小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同学?我为什么不骂他?明天我该怎样对他?学校明令,在校期间实行封闭管理,小伟根本无法从校门出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爬墙外出。这是要受处分的。处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处分后他能改变吗?这是我心中的迷雾。第二天上午,我向有关部门谈论我的想法,先给小伟一个警告,暂不处分,我相信小伟是可以改变的。学校接受了我的意见。

第二天下午,我约小伟到我宿舍,兴许是因为昨晚的事,他有些尴尬。“在老师家里,就像在你家里一样,不要太拘束,放松点吧!”我如是说,然后带他到我的书房坐下来。我问他:“小伟,知道我找你来的原因吗?”小伟答道:“老师,我知道,是因为昨晚的事。”我说:“是啊,你知不知道我和值班老师找你找得好辛苦?”小伟回答:“老师,我知道,但您为什么不骂我呢?我以为你一定会骂我,但您为什么不呢?”小伟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他怎么这么说?我想他的心中也同样充满了矛盾和疑问。我对他说:“我真的想好好骂你一顿,但我不知道怎样骂你才好!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去上网呢?你是怎样出去的?”“老师,我是翻墙出去的,我也不想这样呀!”好一句“我也不想这样”,我的理解是其含义丰富而复杂,接下来,我和小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小伟的话,让我对他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小伟是独生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平时忙于工作,与小伟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小伟知道父母对他很好,但却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他希望与父母在一起好好地说说话,希望父母能坐下来听听他的心声,然而他只能闷在心里。上初一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学会了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让他打发了许多时间,但他还是能控制自己。后来学会了聊QQ,在网络里与同学聊天,觉得内心的话终于可以找到听众了,开始迷恋QQ。还认识了许多网友,网友与他无话不谈,让他成天牵挂的不光是游戏,还有那些网友们。慢慢地,父母意识到了上网已对小伟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始责怪、控制小伟,父母的冷淡和谩骂让小伟产生了逆意,对父母说的话,小伟经常是顶嘴或假装听从。以前在网吧也曾被班主任发现,受了那位班主任“严厉的教育”,小伟自觉内心受到伤害,也很想控制自己上网的念头,但往往无济于事。现在,他每周末回家就上网,一上就是好几个小时,上网给他带来了乐趣。一段时间后,越发不可收拾,一周时间太长,难熬,难熬!怎么办?他萌生了爬墙出去上网的念头,就这样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了解情况后,我明白这孩子心理上的空虚,意识到他没有归宿感,缺少现实生活中的爱,导致他诉诸网络,寻找自我。然而,网络并没有让他的人生积极起来,反倒使他自控力下降,受着心理上的苦痛,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却没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地摧残了小伟的健康成长。我对小伟的一丝丝怨气荡然无存,相反却产生了对小伟的同情和怜悯。帮他找回缺失了的“爱”是让他走出“迷恋网络”的关键。

我打电话给小伟父母,约他们到学校和我交流,希望他们尊重孩子,不要责怪孩子,抽一些时间陪陪小伟,听听小伟的心里话,在家控制上网时间,每周发现孩子一个优点表扬他等。我每周三和周五的下午都约小伟聊一聊天,有时在我的宿舍,有时在我的办公室,有时在校园。有时还在周五的下午请他到家里吃饭,在书房聊一些读书话题和名人趣事。有时,我请他到我家里上网帮我查上课要用的资料。慢慢地,我给他讲我的父母的故事,讲我小时候如何帮家里做家务,讲我的兴趣爱好,也聊起他的父母,我发现他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我要求他每周末写一篇周记,星期天晚上交给我,我每次认真地读他对一周的记录,发现他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渐渐地增多,对上网的认识在悄悄地改变。而且,使我高兴的是我发现他的周记文学色彩浓厚,显然他有很好的写作基础。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利用语文课时间多表扬他的写作。我在想,人怕没事做,当一个人有事做的时候,他就不会去想别的事。对于小伟,找他聊天谈心,请他吃饭和帮我查资料,要他写周记,都是为了让他有事做,充实他的生活,我将他的时间和空间分割了,将他的时间和空间和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了他对网络的思念和冲动,用有意义的活动占领他的头脑和时空。

一天,又是一阵阵电话铃响起,我接过电话,那边传来小伟母亲的声音:“老师呀,您好!我是陈小伟的妈妈,小伟在家里做家务了,洗碗、拖地、洗衣服什么都做了,现在上网很少聊QQ和玩游戏,多数时间在查上课的资料,读一些新闻,上网的时间大大减少,我和他爸对他放心了,这都要感谢你啊——老师。”的确,我早已感到陈小伟的变化,是“爱”让他寻回了生活中的归属,走出了那张无形的“网”,是“关心”使他远离了“网”,是“陪伴”和“信任”让他转移了上网的重心。看着小伟的变化,我看到了一个新的生命正在焕发着无限的青春活力......

 
摘自: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初中班主任版[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4-207.

案例评析

本案例老师成功的原因是:

1、冷静处理。面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老师不是批评训斥,而是谈心了解;不是判断学生行为,而是解读学生行为,因此他首先了解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同时,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以尊重,因此获得了学生的信任,愿意向老师吐露真情。

2、指导家庭教育。其实,孩子沉迷网络最主要的根源在家庭,其中不健康的家庭关系模式和孩子在压力面前得不到家长恰当的心理支持是普遍原因。老师在了解情况以后,与家长沟通,并约定具体的教育方式,如尊重孩子,不责怪,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等,这抓住了解决孩子沉迷网络问题的关键。如果不做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解决好家长教养方式的问题,矫正孩子沉迷网络常常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3、增加学校生活对孩子的吸引力。孩子沉迷网络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原因:(1)成长过程中的人格缺陷;(2)对现实生活的替代满足;(3)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要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要增加现实生活对孩子的吸引力 ,包括学校生活要有乐趣,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案例中的老师注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联系科任老师配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作为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等等,都是引导学生跳出网络、回归现实的有效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感化造就和谐
校园暴力案例及特征
《墙角的父亲》:戳中千万人泪点,打脸不用功读书的孩子!(老师转给学生)
晨思夜想一百一十三——孩子,从游戏中脱身!
彤彤们,加油!
工作案例: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新生适应辅导中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