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中的“八结合”


备不好课就上不好课,效果好坏就更谈不到了。如何备课,有许多专门的论述,本文只就如何处理好备课中的几个关系做一些浅显的讨论。

1.备课与备人相结合

教材是本书,万人一版;教学对象——学生则是千人千样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备课,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这就要钻学生、研究学生,既要钻研班级群体共性,又要钻研学生个体特性。只有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正确处理教材并把教学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基础(如果是新生还应了解入学成绩),团员,干部等;其次还要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比如这个班的任课教师都是哪些人,这个班在同年级中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有些什么特点;第三步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无兴趣、原有知识水平(主要应该掌握过去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学习方法和习惯,更进一步则应该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做这些工作一定要和班主任密切配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亲自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想当然,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再备课就不是“无的放矢”了。

如果对象不同,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例如:鲁迅的名作《孔乙己》,如果给小学生讲,应该是发生在旧社会的一则关于知识分子的悲剧故事;如果给中学生讲,那就是语文课中的一篇课文,要从课文中去学习小说的篇章结构、人物描写、写作知识;假如是给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讲这篇文章,就应该是对鲁迅著作中典型作品的学术专论。

再比如初中物理讲“欧姆定律”,高中物理也讲“欧姆定律”,如果用高中“欧姆定律”的要求去要求初中学生,显然是错误的,类似事例多不胜举。

总之,备课要备人,备人就是备对象,做一个好的教师,要“目中有人”,千万不要“目中无人”,要做到“目中有人”就要时时刻刻“心中有人”而许多有经验有成绩的教师恰恰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的。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的越深入,他的教学就越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2.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只备教师怎么教,不备学生怎么学;现代备课,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要提倡备那种“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案”与“学案”统一的“课案”。据我了解有一位教师,每教一课都给学生备自学提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备目的和备方法相结合

教课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现在许多教学参考书上都有每课的教学目的,有的新教师在备课时就把那几条抄在自己的教案上,以为这样做就有了教学目的了,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最好是自己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自己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应该达到哪些目的,写出来以后再和教学参考上所列的教学目的进行比较,相同的地方不说了,不同的地方就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这时并不需要立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即使确实是自己的看法不妥也要找出原因所在。如果你认为参考书上的教学方法并不十分恰当,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这一课结束后进行检查,看一看到底是谁更正确些,从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许多教师(包括教学多年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写出教学目的,但是在教完这一课以后,却很少有人真正认真检查一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不是认为这一课上完了目的就自然而然的达到了呢?讲完一课,首先应该回顾一下,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了?哪些地方完成得好?哪些地方完成得不好?没能很好的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这样做你所教的每一课都是扎实的,日积月累你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必须相应地准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话确有道理,首先是“有法”,其次是无“定法”,要灵活多样,此事用此法,彼事用彼法,不能一成不变。如果再加上一句“自有自法”可以更完整些,也就是说,要有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自己的方法,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教学方法都可以学习也应该学习,但是一定要变成自己的方法,不应该生搬硬套。

对方法问题,有些教师教学多年并没有真正做到有意识的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当前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并不是认真地备方法,有的在教案上写着“××法”,实际上对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并不明确。希望新教师引以为戒。

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没有恰当的方法,实现教学目的将会落空;不和教学目的紧密联系的方法只是无意义的一种形式。

4.教材与大纲相结合

各科教学大纲是教学指导性文件。只钻教材,不钻大纲,指导思想不明,教学漫无计划;只有同时重视钻研大纲,才能把握教材纵横系统和各年级要求,对每项知识、技能的循序渐进的“序”在哪里,“进”向何处,才心中有数;才能在钻研教材时,更好地领会编者意图,安排训练序列。遗憾的是,当前普通不重视钻研大纲,有的一个学校找不到一本大纲,有的教师教了好多年书还没看过大纲。这个问题不解决,备课难免舍本逐末,教学的随意性定难改变。

5.重点和一般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如果在一节课中,平平淡淡没有重点,学生听这种课会感到“寡而无味”,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兴趣,收获也甚微。反之,一堂课从头到尾什么地方都是重点,对学生来说,和全都不是重点大概是一样的。

备课时怎样才能掌握重点呢?那就必须真正吃透教材,这一点对新教师特别重要,千万不能认为中学课本没什么可钻研的,要知道,这不是让你学,而是让你教,这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另外,你即使知道什么是重点,也不一定能处理好,因为在一节课中如何突出重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突出重点绝不是多重复几次,向学生交代:“注意!这是重点!”就能做到。教师要自己设计出突出重点的方法,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自然而然接受和掌握这节课的重点。要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不懈的努力探索钻研和总结,另外还要虑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

突出重点并不等于忽视一般,正象前面的分析,必须对一般性的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在高考题目中也有反映,各科考题中均有一定数量的题目就是考查对一般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也应该重视一般性知识的讲授,千万不能“只抓重点,丢掉一般”。

6.“教材”和“教参”相结合

备课无疑应以钻研教材为主,“教参”只能是“仅供参考”。凡工作负责的有经验的教师,总先钻教材,后看“教参”,有的还提出了“不基本弄懂弄通教材不看教参”的口号。当前,一打开书就看“教参”,用看“教参”、抄“教参”代替钻教材的现象相当严重。

这个问题不解决,备课本上抄得再多,也只是形式而已。

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本者,乃授课之根本也”。而教学参考资料是“仅供参考”,是不能代替课本的。教师备课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根本上,而不应该放在翻找大量的“教参”上,否则就是本未倒置。

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问题,这本参考书上这样说,另一本参考书上又那样说,弄得无所适从,你说这该怎么办?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要不然你的“主导”作用到哪里去了?还要提醒一句,现在有些参考书确实质量不高,东拼西凑,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还有的甚至错误百出(不是夸大,一本参考书的错误真的不止一百处),希望使用参考书时要谨慎,小心上当。

前面说了许多参考书的坏话,大家不要误会,认为参考书一无是处、一文不值。我们说编写一本参考书绝非易事。有些参考书是一些老教师终生教学经验的结晶,历时数年,几易其稿,这是绝对不允许轻易否定的,参考书对教师备课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绝对不容抹杀的,这里只是说要大家摆对位置,分清主次,更好的发挥参考书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7.全局和章节相结合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要由几十个课时直至几百个课时才能完成,而每一节课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把一门课当做一个全局,那么每一章(每一单元)则是一个大局部,而每一节课则是一个小局部。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够“纵观全局”,你虽然备的是一节课,但应该知道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这一节课应用了前边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对学习后边的知识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不要单纯地孤立地去备一节课。

从知识系统来说,一个教师比较容易做到本科知识的前后衔接,但是往往忽视每一堂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这里也存在着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如果把学生的能力作为全局,则能力的各组成部分是局部,而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一样也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在这里提醒大家在备课时要有意识的从全局出发做好每一节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局部工作。在备课中要时刻想到举一个例题、分析一个例句、做一个实验、留一道练习题,除了传授知识以外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工作。许多教师在备课中实际是做了这方面的考虑,但是无意识去做的比较多,有意识去做的比较少,希望大家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心人”。

8.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人的知识是一个整体结构,一个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也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单纯就文化课来说,各学科组成一个整体,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就是常说的“文”和“理”),这两部分都是这个整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上,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确实存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其结果是“轻文误理”),当然也有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一种论调是“要当官就学文”。其实如果这两方面畸轻畸重,那不就象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一粗一细吗?

常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别的我不管,就是我重要。”教师具有全方位的整体观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备课时要经常想到。

在备课当中,如果能够做到“横向联系”即学科间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则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最常见的例子是:“有相当多学生对数理化考题的题意理解不对、不透、不全面,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意识地主动的给学生一定的帮助,那真是“功德无量,胜造七级浮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如何上好公开课(1):公开课的准备
怎样进行说课设计
新教师初登讲台应注意的问题
教研员听课评课
新课堂教学观摩示范课,老师最应该听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