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牲生曰饩,而腥送,故曰饩。饩,腥也。

告朔——时间问题,从农业的角度讲是重要的生产问题,从传统上讲涉及到时间的秩序化问题,敬授民时,以及度量时间是与天人秩序本身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正朔、历日甚而至于概称为“历数”者只具有重大的意义,就是题中之义了。“告朔”就是这种重要的一种活动,在天人世界的秩序中,治理的结构本身又是与世界的结构问题同构的,因此政治治理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拟“天”之色彩,所以“授时”就是很重要的内容。

[集解]郑曰:“牲生曰饩。礼,人君每月告朔,於庙有祭,谓之朝享。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去其羊。”包曰:“羊存犹以识其礼,羊亡礼遂废。”

邢疏:此章言孔子不欲废礼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者,牲生曰饩。礼,人君每月告朔於庙,因有祭,谓之朝享。鲁自文公怠於政礼,始不视朔,废朝享之祭。有司仍供备其羊。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并去其羊也。“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者,此孔子不许子贡之欲去羊,故呼其名而谓之曰:“赐也!尔以为既废其礼,虚费其羊,故欲去之,是爱其羊也。我以为羊存犹以识其礼,羊亡礼遂废,所以不去其羊,欲使後世见此告朔之羊,知有告朔之礼,庶或复行之,是爱其礼也。”

云“牲生曰饩”者,僖三十三年《左传》曰:“饩牵竭矣。”饩与牵相对,牵是牲,可牵行,则饩是已杀,杀又非熟,故解者以为腥曰饩,谓生肉未煮者也。其实饩亦是生。哀二十四年《左传》云:“晋师乃还。饩臧石牛。”是以生牛赐之也。此及《聘礼》注皆云牲生曰饩,由不与牵相对,故为生也。云“礼,人君每月告朔於庙,有祭,谓之朝享”者,案《周礼》:“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云:“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此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是用生羊告於庙,谓之告朔,人君即以此日听视此朔之政,谓之视朔。文十六年“公四不视朔”,僖五年《传》曰“公既视朔”是也。视朔者,听治此月之政,亦谓之听朔。《玉藻》云“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是也。其日又以礼祭於宗庙,谓之朝庙,《周礼》谓之朝享。《司尊彝》云“追享朝享”是也。其岁首为之,则谓之朝正。襄二十九年正月,公在楚,《传》曰“释不朝正於庙”是也。告朔、视朔、听朔、朝庙、朝享、朝正,二礼各有三名,同日而为之也。必於月朔为此告朔、听朔之礼者,杜预《春秋释例》曰:“人君者,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远细事以全委任之责,纵诸下以尽知力之用,成败以效能否,执八柄以明诛赏,故自非机事,皆委任焉。诚信足以相感,事实尽而不拥,故受位居职者思效忠善,日夜自进而无所顾忌也。天下之细事无数,一日二日万端,人君之明有所不照,人君之力有所不堪,则不得不借问近习,有时而用之。如此,则六乡六遂之长,虽躬履此事,躬造此官,当皆移听於内官,回心於左右。政之秕乱,常必由此。圣人知其不可,故简其节,敬其事,因月朔朝庙,迁坐正位,会群吏而听大政,考其所行而决其烦疑,非徒议将然也。乃所以考已然,又恶其审听之乱公也,故显众以断之,是以上下交泰,官人以理,万民以察,天下以治也。每月之朔,必朝於庙,因听政事。事敬而礼成,以故告特羊。然则朝庙、朝正、告朔、视朔皆同日之事,所从言异耳。”是言听朔朝庙之义也。《玉藻》说天子朝庙之礼云:“听朔於南门之外。诸侯皮弁,听朔於太庙。”郑玄以为,明堂在国之阳。南门之外,谓明堂也。诸侯告朔以特羊,则天子以特牛与?天子用特牛告其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诸侯用特羊告太祖而。已杜预以明堂与祖庙为一,但明堂是祭天之处。天子告朔,虽杜之义,亦应告人帝。朝享即月祭是也。《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二祧,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然则天子告朔於明堂,朝享於五庙;诸侯告朔於大庙,朝享自皇考以下三庙耳。皆先告朔,後朝庙,朝庙小於告朔。文公废其大而行其小,故《春秋》文公六年经云“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公羊传》曰:“犹者,可止之辞也。”天子玄冕以视朔,皮弁以日视朝;诸侯皮弁以听朔,朝服以日视朝。其闰月则听朔於明堂,阖门左扉,立於其中,听政於路寝门,终月。故於文,王在门为闰。云“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者,即文六年“闰月不告朔”是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毎月旦于庙告此月朔之至也。礼,子毎月之旦,居于明堂,告其时帝布政,读月令之书毕,又还太庙告于太祖。诸侯无明堂,但告于太庙,并用牲。天子用牛,诸侯用羊。于时鲁家昏乱,自鲁文公而不复告朔,以至子贡之时也。时君虽不告朔,而其国之旧官犹进告朔之羊,子贡见告朔之礼久废而空有其羊,故使除去其羊也。饩者腥羊也,腥牲曰饩。

郑注《诗》云:“牛羊豕为牲,系养者曰牢,熟曰饔,腥曰饩,生曰牵。”而郑今云牲生曰饩者,当腥与生是通名也,然必是腥也。何以知然者,犹生养则子贡何以爱乎,政是杀而腥送,故赐爱之也。

告朔之祭,周礼谓为朝享也,郑注《论语》云:“诸侯用羊,天子用牛。”与侃案:鲁用天子礼告朔,应用牛而今用羊者,天子告朔时,帝事大故用牛,鲁不告帝,故依诸侯用羊也。

文公是僖公之子也,起文公为始,而不视告于朔也,始文经宣成襄昭定,至哀公时,子贡当于定,末及哀时也。然谓月旦为朔者,朔者,苏也,生也,言前月已死,此月复生也。

孔子不许子贡去羊也,言子贡欲去羊之意,政言既不告朔,徒进羊为费,故云爱羊也,而我不欲去羊者,君虽不告朔,而后人见有告朔之羊,犹识旧有告朔之礼;今既已不告,若又去羊,则后人无复知有告朔之礼者,是告朔礼都亡;我今犹欲使人见羊知其有礼,故云我爱其礼也。

[朱子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饩,生牲也。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爱,犹惜也。子贡盖惜其无实而妄费。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杨氏曰:“告朔,诸侯所以?命于君亲,礼之大者。鲁不视朔矣,然羊存则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实因可举。此夫子所以惜之也。”

[刘氏正义]白虎通三正篇:“朔者,苏也,革也,言万物革更于是,故统焉。”白虎通四时篇:“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苏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昼见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君谓天子,正朔不行,则天子不复告也。

礼虽不存,犹有饩羊,可以考见其礼,今并去饩羊,则礼之迹亦不存。

  据考,乃鲁久不告朔,只存其羊,子贡愤而欲去其羊之供。然礼虽废,羊存,犹得以识之而可复焉。若并去其羊,则此礼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

对于孔子来说,“礼”不仅是仪节、规范,更为重要的是代表着秩序、品质和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
卷二百八
礼记集说卷七十三
八佾篇第三 3.17
◎卷十一 十一之二〔小雅〕
表里如一真君子——《论语》悟读【5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