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医院中缓和医疗项目的快速增长和普及

此文根据美国疼痛管理与症状控制期刊近期发表的文章编译整理

Gruhler H, Krutka A, Luetke-Stahlman H, Gardner E, Determining Palliative

Care Penetration Rates in the Acute Care Setting,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17),

doi: 10.1016/j.jpainsymman.2017.09.013.

重大疾病患者尽早接受缓和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就医体验,甚至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已经是被多项医学临床研究和大量的医学实践所证实的。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尽早接受缓和医疗,对于患者和医疗系统的收益都是非常显著的。 越来越多的医院求助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化手段,分析患者的病历数据,采用循证依据支持的算法,来发现和识别可以受益于缓和医疗的患者。


在最近的一项发表在“疼痛管理和症状控制”期刊上的实验表明,在入院患者中,通过电子病历中植入算法而辨识的应当接受缓和医疗的患者可以高达26%,这与美国安宁缓和医疗中心的统计数据所提到的8%相比,有较大出入,但是足以表明,在因病入院,特别是因为重大疾病或是长期复杂严重慢病患者中,缓和医疗的需求是很大的。


以美国医院为例,在过去这十年当中,大中型公立医院中,缓和医疗团队和项目的增长率和普及率快速增长,根据2015年底的数据显示,95%左右,近2000 家有50 张以上住院床位的大中型医院拥有缓和医疗团队, 提供缓和医疗服务。



自从2000 年开始,缓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仅在2008 到2016年之间,以91%的成长率,成为过去15年来美国增长最为快速的医疗亚专科。



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来看,东北部新英格兰各州,西海岸的加州等的普及率最高,特别是在3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普及率达到96%以上,大型医院比中小型医院更有实施缓和医疗的能力和动力。


从人员配置上看,缓和医疗团队由医生,高级护士,注册护士,社工,灵性关怀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在大型医院(超过500张住院床位)中,全职团队成员总数往往不超过10人,但是就是这小小的团队,承担了对于大量住院患者中适合接受缓和医疗的危重复杂患者的评估,咨询,协调多学科之间医疗照护,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制定预立医疗计划,管理复杂的疼痛和各样症状,进行心理和精神,灵性关怀等方面的照护, 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就医体验,收获更体贴优质的个性化医疗照护,并为后续的出院后进入社区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做好衔接。对于末期适合转入以非治愈性治疗为主的末期照护患者,及时转介进入临终关怀专业护理服务,以充分利用这项专业服务为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益处。



多学科缓和医疗团队人员配置统计示意图

多学科缓和医疗团队人员配置增长统计图,横轴为年度2008~2015,纵轴为全职人员的数量


仅仅依靠缓和医疗团队的力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经过过去10多年的推动,特别是在缓和医疗在2006年成为一门正式的医学亚专科后,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教学医院开设了缓和医疗培训项目,吸引了各个医学专科的医生和护士进修,培养了越来越多具备缓和医疗理念,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可以和全职的缓和医疗团队相互配合,为危重和复杂慢病患者提供照护。


随着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快速增加,在美国有36%的人患有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病,所有医疗支出的86%来自慢性病患者。10%的美国人花费了三分之二的医疗保险,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慢性病患者。 


中晚期复杂慢性病患者是缓和医疗的主要关注和受益人群。美国每年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超过8百万,而目前缓和医疗医生和患者的比例是1:20000,在需求和供给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国会正在拟定一项法案,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可以从事缓和医疗服务的多学科人才。


与此同时,美国安宁缓和医疗发展中心(CAPC)已经开始大力推广将缓和医疗服务向社区基层扩展,正如黛安梅尔主任在CAPC2017年会上所指出,要将缓和医疗带到没有来住院的患者,即在院外的居家,长照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中需要接受缓和医疗服务的广大人群。




在中国,慢性病问题也同样严重。据统计,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10%的中国成年人即1.1亿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有一半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中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比例高达85.3%和79.5%。


大力推广和发展安宁缓和医疗,服务慢性严重疾病患者,在中国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努力。教育培训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普及程度,将决定是否有足够的能够提供正规服务的医护多学科团队,只有当人才建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开展缓和医疗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希望国家主管部门能从宏观层面制定医学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战略,大力支持和建设安宁缓和医疗人才梯队,鼓励医护人员从实践出发,把安宁缓和医疗的知识技能体系不断补充和加强,也支持医护人员能够有更多机会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和经验。

来源公众号:爱在安宁疗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节人”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协作实践模式
台湾缓和医疗:让每一位病患善终
2017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培训班在京开班
癌症晚期母亲想回家,女儿决定……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20:安宁缓和医疗健康论坛成功举办
CDS2018 | 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多学科糖尿病管理团队显身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