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习俗系列谈之三·客家人建房习俗的源头

(一)客家人建房习俗源于以河南为中心包括陕西关中在内的大中原,有着大量史料和实物为证的。

丘桓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第46页)曰:“客家民居源自中原,是客家先民从河南等地向南迁移时带来的黄河流域的建筑文化。”“以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为依据,从客家民居的形制、布局、建筑方法等方面看,客家民居与黄河流域建筑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晋代张华《博物志》曰:“南越巢湖,北朔穴居”。史载,以河南、陕西为中心的远古时代为热带气候,从这一带的地下挖掘文物即可证明。还有河南之简称“豫”,为象形字,左边是“矛”字,右边是“象”字,就是有人一手持兵器“矛”,一手赶着大象。这就说明至少在商周时代以前,今河南地区处于热带。可是,在秦汉时代就逐渐变为亚热带或温带,特别是到了唐宋时代以后就完全变成了温带气候。而且,此时也是中原先民因战乱、灾荒、朝代更替等原因,纷纷向江南迁徙。因为这里天气炎热、潮湿,又有虫蛇甚至猛兽侵害。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不得已在树上架巢 式窝棚,后来发展成在地面建“干栏”。今日云贵闽粤等地少数民族的竹楼、木楼、吊脚楼,仍有往日“干栏”的基本形制。

今日仍能看得到的客家民居就有着中原古风。6000年前,西安半坡原始社会先民居住的草泥屋棚,即为圆形的。少数方形的是除过泥土墙面和草泥房顶外,又在挖下去的地穴里,四周还加固了多少不一的立式木柱。同时期离半坡仅二三十公里的临潼区姜寨原始村落,其中心是一广场,为活动场所四周为5个房屋群落,显然是5个不同氏族。每个房屋群落又是独立的建筑体系,并有着各自的公共活动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印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认为:“客家民居围龙屋以祖宗祠堂为中心、一个个房门面向祠堂的半环形屋,与这种原始聚落布局相近似,特别是与福建南靖书洋田寮坑村的几座客家聚落布局甚为相似。还有围龙屋的祠堂……也与半坡遗址的方形大房子功能相似。”丘权政主编的《中国客家民系研究》收入的丘桓兴之《客家传统民居考源及建房习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在同样的论述后又曰:“半坡遗址附近有两处简陋的长方形饲养牲畜的栏围,这种人畜分开的居住习惯,也与客家人的殿堂式围屋近似。”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商周时代》(同上)一书说:“客家殿堂式围屋,源自黄河流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在河南、陕西等地,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掘的殿堂建筑和遗址,都极为丰富。”“在今日陕西岐山县凤雏和扶风县召陈村,都发现了西周初期的殿堂式建筑基址……这是一封闭式建筑物,从形制、布局以及堂的功能作用,与客家殿堂围屋颇为相似。”

客家土楼的源头也在以河南、陕西为中心的大中原。史载,中国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城楼,在秦汉时期又出现了楼宇群,秦始皇所造阿房宫即“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东汉时期民间已有了楼宇群。汉代《古诗十九首》就有“西北有高楼”之诗句;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乡间采桑女罗敷也住的是楼。客家碉堡式土楼是出于安全、自卫来考虑的,陕西、河南也有着“血缘”关系。刘敦桢主编之《中国古代建筑史·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载:“1956年,广州动物园内麻鹰岗东汉墓出土了多座陶器城堡,这是墓主人生前住宅的模型,为方形,前后都有大门,门之上方建有用来瞭望和防御的碉堡。其一层没有外窗,二层才有竖窄窗,城堡四周建有瞭望楼,以便观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向来犯之敌射击。”专家认为,这一建筑遗址乃秦汉仕人移民的典型住宅。这一建筑风格,直接传承和影响了客家后人的楼宇形制及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生围:走在赣南客家围屋的旧日烟火里
客家民居的发展变化
客家世界之客家民居门楼装饰
土楼随想
这些客家习俗,你一定爱D!
福建永定土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