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象中原——河南博物院06

“匍(pú)”雁形铜盉(hé)——见证西周邦交礼仪

该盉盖内40余铭文,记述了盉的主人“匍”作为应国的使者,赴邢国探访邢国国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兒”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铜做了这件盉,以做纪念。其形状是根据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制造的,像匍这种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雁之类造型的器物。

云纹铜禁

2015年,主展馆开始封闭维修,主展馆内原有展品绝大部分被搬入库房。九大镇院之宝”兵分两路,贾湖骨笛、杜岭方鼎、玉柄铁剑、武曌金简四件“移驾”西配楼,入列《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大名鼎鼎的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等其余五件,移至库房。这里要非常感谢《国家宝藏》栏目,节目播出后,原本藏于库房的云纹铜禁才得以展出。

云纹铜禁的时代为春秋中期,出土铜禁的淅川下寺2号墓是目前发现的楚墓中等级最高、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其时代为公元前552年或稍晚。墓主人身份为楚国公子子庚,即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司马,楚康王的令尹王子午。

禁,盛放酒器之用,起源于西周初年,消失于战国时代,类似于后世的茶几和案子。

对于这个“禁”的说法大致可有两种,一说商朝因酒误国,周王吸取商朝嗜酒亡国的教训,发布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后来国家君主为了节制酗酒之风,就把这种放置酒的案子称之为“禁”,起到警示的作用;。而后世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仍可以饮酒,甚至违反规定去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几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禁酒的实物例证。

再一说,有一种“禁”是石头做的,只放置酒坛,并且是两个,就好像是一对儿,古时候的人为表示宾主友好,这里一对儿酒坛放在这里又有“连襟”之意,“禁”与“襟”同音,故而称“禁”。现在一般都采用

目前出土的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大家推测,禁有许多都是木质,所以不易保存。

云纹铜禁在《国家宝藏》栏目中力压妇好鸮尊和贾湖骨笛,入选最终故宫特展

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说,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墓主子庚是年而卒。

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它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

出土时的云纹铜禁是数百块碎片,整整装了两个麻袋,后来由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知名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王琛父子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于1984年9月成功修复。云纹铜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配合食用效果极佳

[国家宝藏]云纹铜禁 国宝守护人:雷佳音_《国家宝藏》_视频_央视网 (32分钟)

如此种类繁多的器物,美丽多变的花纹雕饰,它们是如何被制造而成的?

商周时期,人们在青铜器铸造的过程中,在青铜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入了锡、铅、锌等金属,总结出不同的合金比例铸造不同的器物,同时,尖蜡、模印、嵌错、刻划等工艺也相继出现,使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失蜡法工艺。

失蜡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金属铸造方法。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是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

用失蜡法制造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数量很少,最出名的三件(排名分先后)分别是藏于鄂博的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藏于豫博的云纹铜禁(春秋晚期)、藏于国博的云南晋宁石寨山祭祀贮贝器(西汉)。此外,在本展厅一同出展的王子午鼎也是采用失蜡法制造而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物:走进云纹铜禁的前世今生
禁出文物(016)|云纹铜禁
失蜡法铸造工艺展示
鬼斧神工的曾侯乙尊盘,是中国青铜器技艺的最高峰吗?
曾侯乙尊盘真的无法复制么?
郑州:河南博物院--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