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象中原——河南博物院10

固始侯古堆大墓

墓主是吴王夫差夫人。

《有容乃大——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重点展品看点

袁安碑——篆隶之变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隶书在汉代定型,成为我国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袁安碑》为近世所出篆书碑最完整者。其碑书体宽博,介于小篆与隶书之间,继承秦篆而有所发展,字体结构通婉流畅,圆劲道美,是汉篆刻石中的佳作。袁安,《后汉书》有传,东汉和帝年间官至司徒,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符。

熹平石经——最早的官定石刻经本

洛阳市太学遗址出土。嘉平四年(公元175年),汉灵帝命禁邕等人订正七经文字,并由蔡邕书隶,刻石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史称 “熹平石经”。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庙,石经被毁。

更多关于熹平石经:蔡邕隶书经典《熹平石经》

太学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国家最高学府,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洛阳太学始建于东汉光武五年(公元29 年),后来几经修建,至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有240房,1850室,太学学生3万余人,洛阳太学历经东汉、曹魏、西晋,约300余年,规模之大,学生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七层连阁陶楼

楼由院落、主楼、配楼和阁道四大部分共31件单体主合而成。院落三面围墙位于主楼之前,中间是可开启的长方形大门,内卧一陶狗.大门上方两端有对称的双阙和罘罳(fú sī,一种屋檐下防鸟雀的网)。主楼整体造型为下大上小的七层,配楼为一高台式单檐四层建筑,整体造型为下小上大,依次排列。阁道有两面坡式脊顶,量空横架在主楼与配楼第三层之间。这一件连阁式陶仓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结构复杂;主楼与配楼挺拔秀丽,又有阁道横架,巧妙地连为一体,正是汉代“复道行空”高超建筑技术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汉魏晋太学(上篇*东汉太学)
汉熹平石经简论
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经
《水经·谷水注》所涉“熹平石经”考略
洛阳汉晋石录补编 毁佚
命运多舛的“汉魏石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