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西葡游04-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

    科尔多瓦,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在公元8世纪中叶建立的安达卢斯王朝的首都,这座当时欧洲最奢华、最先进的城市,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当路灯把这儿的大街照的通明时候,700年后的伦敦才出现第一盏路灯。当科尔多瓦的人们在铺砌平坦、平净整洁的街道上悠闲散步时,可怜的巴黎人下雨天如果出门走一趟,还会吃尽苦头。这里曾是科尔多瓦的哈里发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积聚财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他向中东地区的大马士革哈里发发动报复性进攻的基地,是他以及后来的继承者建造和扩建了举世无双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用以寄托悲伤和思念的地方。














     从格拉纳达到科尔多瓦有160多公里的路程,沿途路况很好。沿途田里的油菜花正值怒放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在世界近代史中,我们历历在目的几乎都是欧洲人疯狂地侵略和掠夺非洲,但实际历史常常是反反复复的。在公元8世纪前后,北非的阿拉伯世界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从那时起,来自非洲的摩尔人统治了欧洲长达700多年,这段历史在过去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个模糊的概念,感到很新奇。因此此次来到西班牙南部,最吸引我的,是安达卢西亚,而安达卢西亚最吸引我的,就是摩尔人在这块大地上,在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塞维利亚这三座城市中的传说。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科尔多瓦的故事最为精彩、其精华完全贯穿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建立、辉煌及衰败的过程之中。

     呈三角形矗立在安达卢西亚大地上的科尔多瓦、塞维利亚和格拉纳达,是当年摩尔人统治这块土地时的三座重要城市,当今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在西班牙南部游览的重点内容。摩尔人将他们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称作安达卢斯,其中科尔多瓦是安达卢斯的统治者哈里发建立的王朝首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据考证,科尔多瓦在十世纪时有五十万居民。





     公元711年,一个北非阿拉伯辖下的柏柏尔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率领六千五百名柏柏尔人和五百名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了。破釜沉舟地迅速击溃西哥特王朝的军队,在八年时间内,占领了除阿斯图里亚斯外的整个半岛。当时的欧洲,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科技落后、思想愚昧,在各方面都无法和鼎盛时期的阿拉伯文明相提并论。由于西哥特王朝和北非部族之间素无往来,所以他们继续沿用以前罗马人的称呼,将这些北非以及阿拉伯的混合民族统称为摩尔人。

     从莫雷纳山麓田野中的残墙断壁、横跨在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石桥,你似乎仍能够感觉到战争的硝烟,战场的凄凉。





    对于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的参观是从科尔多瓦老城的基督教国王大门(Alcazar de losReyes Cristianos)开始的。这座如同凯旋门般的大门是国王阿方索十一世于14世纪中叶下令修建,以此庆祝萨拉多河战役大捷。1340年已经失去对科尔多瓦统治的摩尔人对西班牙开始了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扑,重新占据了直布罗陀,并进而占领了正处在多个国家并立状态下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大片土地。刚刚在派系斗争中站住脚跟的莱昂和卡斯提尔王国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开始关注这股来自非洲的威胁,为共同反对摩尔人,他与葡萄牙国王联合作战,在萨拉多河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打败了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军队。此役之后,摩尔人再未能恢复他们的军事力量,只是龟缩在格兰纳达周围的山区中。





     如今科尔多瓦老城中的建筑很多已经焕然一新,肯定不是当年的建筑了,但仍保留着阿拉伯建筑的特色。











      正值中午时分,骄阳似火,老城中熙熙攘攘,很多游客坐在大清真寺外等候进入参观。





     话归正传,回来继续讲述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公元8世纪,已经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开始向欧洲富庶之地--法兰克进军。可是,欧洲人似乎真有上帝的保佑。每逢大难,匈奴王阿提拉也好,蒙古拔都的大军也好,蒙古帖木尔的雄狮也好,还是突厥人也好,都是眼看要打下欧洲了,背后却出了问题。不是国王被刺杀,就是老国王死去,大家需要回去争王位。面临危机的法兰克人同样得到了上帝的眷顾,眼看摩尔人就要打下整个欧洲之时,阿拉伯大帝国的中心,大马士革发生了政变,倭马亚王朝被颠覆了,王朝帝胄悉数被杀。而当时正在前方作战的摩尔人安达卢斯总督阿普杜拉·拉赫曼,就是倭马亚王朝在外唯一的后裔。于是,进军法兰克的计划被搁置了,阿普杜拉·拉赫曼一边宣布在大马士革爆发的政变是非法的,一边在科尔多瓦宣布自己继任哈里发(阿拉伯政教合一的领袖),同时向大马士革进军讨伐。结果,打来打去,双方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科尔多瓦和大马士革政权互相罢兵,伊斯兰世界就此一分为二。东部中东地区以大马士革哈里发为中心,西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以科尔多瓦哈里发为中心。









     此时的安达卢西亚是欧洲最富裕、最繁荣的地方,科尔多瓦的哈里发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具有的财富至今仍是西班牙人的传说。但财富无法补偿半岛上阿拉伯贵族和摩尔人贵族心中的愤怒、思念和无奈,他们的内心是悲伤的,凄凉的,他们再也无法去穆斯林心目中的圣地麦加朝拜了,也不能前往他们远在中东的家乡。这样就促成了阿普杜拉·拉赫曼一世,以及后来的继承者建造和扩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大清真寺,打造一个新的伊斯兰圣殿,把内心的悲伤和凄凉,深深地埋藏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高高的围墙之中,锁在座座华丽的大门之内。公元785年,清真寺开始建造。









     科尔多瓦的清真寺外观上如同一座城堡,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该寺主要由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部分组成。科尔瓦多大清真寺堪与耶路撒冷和麦加的两座圣寺争胜媲美,呈长方形,有宽敞的庭院,林立的玉柱,纵横的廊道,重悬的彩拱,华丽的装饰。









     进入清真寺大门,眼前是一个绿树成荫的院子,由于院子里有很多的桔子树,故称为桔树院。院内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











     寺院正殿建筑宏伟, 装饰极为豪华,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这些石柱掠夺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等欧洲城市,或是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而得,很多是作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敬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







     科尔多瓦清真寺内最著名的,大概是那一千多根造型优美的马蹄形的柱子了(现存850根)。它们彼此的间距不大,看上去无边无际。如此多的柱子放在大厅里,虽然美观壮丽,但好像有些华而不实,而且这些柱子上也没有雕刻,下面是蓝灰色的大理石,上面不过是在表层白色的石膏上涂上些红色的横线而已,那这究竟寓意着什么呢?答案仍旧是对故乡的思念,那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柱子,是想象中家乡一望无际的果园;那上面的红线,是想象中故土初升的和暖阳光,是家乡那挂满枝头、熟透了的无花果……











     清真寺内部的雕刻装饰异常精美,珠光宝气,令人瞠目结舌。可能你会认为这是因为基督徒们占领科尔瓦多之后,将清真寺改造成华丽教堂的缘故。其实不然,这里作为清真寺时就是如此辉煌,居然还有基督教拜占庭帝国送来的1600公斤重的黄金镶嵌画。作为穆斯林清真寺本应朴素低调的,可这座清真寺却是那般的奢华。当年,科尔多瓦的穆斯林们每个礼拜五中午都会来到这座可以同时容纳两万五千人的清真寺里做礼拜。

     阿普杜拉·拉赫曼曾恶狠狠地指天发誓,要用所有的财富,在科尔多瓦建造一个新的宗教中心,一个极为富有的伊斯兰教中心。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用所有的财富营造出来的、炫富的城市和清真寺。虽然这里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新的宗教中心,但终究是让那些被抛弃在大西洋边上的阿拉伯皇族似乎见到了一些昔日古老的大马士革、麦加、耶路撒冷和巴格达美丽的影子。











     在大清真的墙壁上雕刻了对于往日的美好回忆,在象征着伊斯兰信徒精神信仰的壁龛上,依旧清晰地指着麦加的方向,那里才是所有穆斯林心中的圣地,才是世界上所有伊斯兰教信徒的精神家园。













      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世遗),被称为世界建筑史奇观,网上介绍这里是世界唯一可以做弥撒的清真寺,其实言过其实,这里早已不是清真寺了,只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天主教教堂,只是因为这座教堂的前身是始建于公元785年的清真寺,在教堂里外都还保留着很多清真寺的遗迹而已。

     侵略与反侵略从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主题,在公元718至1492年间的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中,获得欧洲十字军支持的西班牙基督教大军在1085年收复了西格特人的故都托莱多,13世纪摩尔人被完全赶出了半岛中部,1236年攻占了摩尔人安达卢斯的首都科尔多瓦,到15世纪末,也就是著名的1492年,半岛最后的摩尔人领地格拉纳达陷落,从此摩尔人退回了非洲。与此同时现代欧洲最初的两个封建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诞生了。再后来,随着这两个国家海上战略的实施,大航海时代开始,两个世界性的强国应运而生,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时代的变迁,使得科尔瓦多大清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炫富的清真寺,变成了一座奢华的天主教教堂。











     西班牙统治者占领科尔多瓦后, 出于宗教活动的需要,迫不及待地将清真寺改为了天主教大教堂。16世纪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卡洛斯五世国王全权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从中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礼拜堂、唱诗班等几部分。唱诗班的椅子全是带有华贵的巴洛克雕饰的精湛工艺品,两个讲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镶嵌制成。











     伊斯兰风格的宣礼楼被天主教教徒们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楼所替代。改动实在太大了,基督徒对原有的珍贵建筑的过度破坏引起了查理五世国王的不满,他对改建者们惊呼道:“你们为建起一些在我国到处都能见到的东西而破坏了再也无法找回的东西”。这话说得多好啊!国王没有讲这是基督教取得的伟大胜利,而是字里行间心疼人间瑰宝被摧残,真该让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清真寺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而是经过了改造的、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风格的建筑。







     发生在安达卢西亚的故事的结尾就是基督教国王背信弃义,撕毁盟约的事情,投降后滞留半岛上的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遭到有组织的迫害,离开了半岛。又过了几年,皈依了基督教的摩尔人(被基督徒称为摩尔斯科)也受到各种歧视和迫害,终于也被逐出了半岛。摩尔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辉煌的一页就这样翻过去了。如今摩尔人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国名的意译就是摩尔人的土地),在摩洛哥突尼斯和撒哈拉周边各国也有少量人口。当年原本统一的阿拉伯大帝国,如今已分裂成众多相互争斗的小国。原本是无数小公国的基督教世界,在所谓光复运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强大的欧洲国家。




      

     在本文结束之时,再次感谢那些发表过关于安达卢西亚历史故事的博友们,正是在来这里之前,拜读了诸位的大作,使我对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对于此行游览和本游记的创作给予了巨大的帮助。本文之中鲁莽的摘取朋友们文中的一些内容,敬请原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一场五百年的悲梦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欧洲行(43)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别有洞天
科尔多瓦城市概览
掠影西葡(27)
如今的西班牙文明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