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如歌:换房记
userphoto

2023.05.10 河北

关注

上个世纪北京的住房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风行换房,由于我有亲身经历,所以有一点发言权。换房风是有一定历史条件的,那是因为住房者有着不同的需求,想通过换房的形式去解决,比如要换离工作单位近些的,有两处房要并到一处,也有一套房要劈分为两处的,还有要改善居住环境,或以小换大的,等等。

因此,各区的房管部门都设有换房站,专门登记有各种需求的待换房屋,有时就真的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困难。但是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每个人的房源情况各不相同,每个人的需求又千差万别,所以就在每个换房站的附近,都有着一个自发的换房市场,甚至还有专门的换房掮客。

也不是什么房子都可以换的,什么军产房、央产房、机关宿舍的房在商品化之前是换不了的,私产房当时还没有落实腾退,也不在可换之列。换房的主要是公租户,也就是租住房管局房子的租户,不过这也是当时北京最大数量的住户群体。

我的换房经历是从结婚之后开始的。1969年,我与我爱人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当时两家住得都不宽裕。由于我爱人是独生女,所以计划以后与岳父母住在一起。我岳父跑了几次居委会和房管所,在街道的帮助下,为我们结婚要来了房子,就在新太仓胡同19号。

公租房所在的院子格局、品质都不错,是个四合院,只不过院门是开在东面胡同里的。院子很大,院里有高大的阔叶树,有甬路、鱼缸和金银花树。北面正房、东西厢房都有廊子,住着几家人,东厢房后排的房子也都住有邻居。分给我们居住的是西跨院三间北耳房中的两间。

房屋不大,两间房是一明一暗的套房,走一个门。每间大约是9平米左右。当时急着要房,给这样的条件也就同意了。其实旁边还有一间房长时间也空着,当时如果再努力一下,也许也能争取到,因为那时候要房子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那时候人们都老实,也都安贫若素,有这个条件也就将就了。

新太仓胡同一角

我们在这里举办了婚礼。两间房外屋是岳父母住,里屋我们住,里外屋门框上只拉了一个布帘。房屋不大,家具也不多。我们里屋,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床帮上搭着一个木箱子,是为结婚购置的。另外,还有一张旧式的写字台。这张写字台是我和我这些朋友们,从旧货商店淘来的。那个写字台有很大的桌面儿,有好多抽屉与柜门,古色古香的,我挺喜欢。南窗下还有一张摇面桌,就是桌面儿折起来是个长条桌儿,转个角度放开是一张方桌儿。这个屋子就搁的满满当当的了。

外屋我岳父岳母他们也是一张大床,有一个五屉柜,有一个小立柜儿,还有一张折叠桌,吃饭时打开,平时收起来。我们在东屋窗外搭了一个较正规的小棚子,就当厨房了,里面可以放一个烧水烧饭的炉子,还可以搁一个小桌子、小架子,放一些油盐酱醋、做饭的用具。

我们在这儿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孩子出生了,又到三里屯住了一段时间。孩子稍大些,又回到新太仓住。但是房子就显得拥挤了,这三代人住里外屋也有些不方便,加上对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于是就有了想要换房的念头。

这样,我爱人就经常到换房站去留意着,常常是一下班先到换房站转一圈,遇到条件合适的就跟人去看房。如果觉得基本合适,再叫上我一起去看,那时可没有少看房,周边几条街都转遍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换房对象。

那是一家兄妹二人看中了新太仓我们院的豁亮、清净,我们的西跨院自成一体,还有一个现成的小厨房。他们在黑芝麻胡同6号院里有两间独立的房,北房13平米,可以住老人家与孩子,西房11平米,可以住我们两口子,在同一院里,相距很近,这太符合我们的要求了。缺点是院子里都搭建了小房,没有了院子空地、只留有走道。当然与新太仓的大四合院环境没法比。后来得知这姐弟俩与院内的人也有矛盾要离开。

我们迅速到换房站办理了换房手续,这就等于是得到了政府的准许。由于换房时有可能有一定的面积差或房屋质量不同,一般可以双方协商给与一些价补。我们这两间房加起来不足20平米,对方的两间房加起来有24平米,于是我们就按照市面通用的价格给予了补偿。

黑芝麻胡同一角

结果,我们就从新太仓19号换到了黑芝麻胡同6号。这里有两个独立的单间,岳父岳母满意了,带着我们的孩子住在北屋。我们夫妻住在东屋,屋子大了一些,除了放一张双人床,床帮上依旧还架上箱子。写字台搬过来放在窗前,旁边还可以放下书架子。甚至后来我爱人还给我买来一对书橱,也摆下了,我的那些宝贝图书、邮票册就有了一个归属。

这次换房还有一个尾声:那姐弟俩搬进新太仓的房子里,不久就觉得屋子太小,换亏了。就又找到我家要换回来,这哪里行?一切手续都履行完了,这弟弟就要犯浑,说不换回来就要找我家的麻烦。我的同学出了一个主意:走关系请人来镇唬一下。果然当这位弟弟再来闹事时,看见有几个人坐在我家门口下棋,其中一个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的人冷冷地看着他们,旁边还放着一把柴刀。她姐弟俩见势,就再也没有来闹事了。

换房换出了甜头,后来我们又换了一次房,我爱人还是功不可没,我们用黑芝麻胡同6号的这两间房,三家三角换,换到了东吉祥胡同5号的一间大北房。这个北房比较高大,是北房的东头正房,已经推出廊子,足有24平米。这个房子就比较宽敞了,冬暖夏凉。安排我岳父岳母和孩子,住在这个大房子里头。大房子里除了大床小床,还能放一对沙发和茶几,也添了大衣柜等新的家具。24平米换24平米,面积相当。

东吉祥胡同一角

那么我们住哪儿?在这间大房子的后院,原来留有一处很大的自建棚子,门窗俱全,原来可能做过厨房,窗框上有很厚的油泥。我们看中这块地方,决心把这个棚子翻建成一个自建房。多亏了我们同学们的帮忙,有的找来木头,有的拉来砖,有的帮助买钉子铁丝,有的自告奋勇来操持大厨。

经过多方的筹备和努力,终于要正式盖房了。我们在南苑房管所的同学,请来了他们的木工瓦工师傅,来给作房梁、上房梁、抹墙,指导我的同学们干活。水泥地是我跟我这些同学们自己打平的。24个人一天功夫,连拆房顶带上房梁、钉板条、铺油毡、上石棉瓦、铲墙皮、抹墙、打地面,两开间17米的自建房就初具规模了。等到最后清运完建筑垃圾,人都累瘫了。

后来,我们还在岳父母的大房和我们的小房之间的空地上,借助了老房子老墙又建起了一间正规的小厨房,有门有窗。“土木工程”是我和弟弟们自己动手干的,自己砌砖的功夫还是从小搭鸡窝时练就的呢,也不辜负我们在建筑工程学校走了一遭。后来我们又接通了上下水,用水泥方砖漫铺了后院。

这样,我们的居住条件又提升了一块,老人们也觉得是越住越方便,街坊四邻也相处很好。我们住房面积是增大了,但是冬天生火、夏日溽热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公共厕所在院外坡上,还是不方便。这就想着能不能住上楼房呢?

1995年,居住在东吉祥胡同5号时,我们先后送走了因病去世的岳母岳父两位老人。随后孩子大了,要结婚,女方的条件是就是希望能有楼房做婚房。于是我们又再一次走进换房站,再次重复着那些无休止的看房之旅。

那时候,北京的楼房因为基础设施好,也是稀缺之物,平房换楼房很少能成功。但我们的辛苦有了回报,一位住在望京地区的中年人,嫌望京离城中心远,愿意用自己的一居室楼房换我们东吉祥胡同的大北房,因为这离他上班的地方近,去什刹海也方便。他也没有要补差,就这样换成了。孩子们有了婚房。他也有好报,后来平安大街扩宽,东吉祥胡同北端拆迁,他得到了大两居的补偿。

春秀路小区11号楼

我爱人在他们单位,经过很大的努力,在最后的福利分房时,终于分到了位于春秀路的高层楼房,是16层的一套小两居。这个雁翅形楼栋是“北京一建”的样板工程,质量非常好。房间户型布局也较比新潮,有中央客厅,卧室不大,却有阳台;次卧不大做了我的书房;明厨明厕,还带走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筑面积只有不到60平米,使用面积大概只有40多平米。就这么一套房,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好了,很高兴,相当于一步登天。我们在春秀路也生活了很长时间。

我们再次更换居所,就搬到潘家园嘉禾园,这次倒不是换房,可以说是换居所。因为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于居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2009年,我们在嘉禾园租了一套房,在三层。楼高六层还配有有电梯,应该是属于比较难得的了。这个房子就比较宽敞了,面积有157平米,有大的客厅,有两个卧室,有大阳台,有我自己的独立的一个书房,可以放下写字桌、电脑桌、铁皮柜和四个书柜。另外还提供停车位。

潘家园嘉禾园

同时,我们把春秀路那套60平米的房子出租了,用出租春秀房子的租金再补贴一些钱,就可以租到这样比较宽敞、比较舒适的居所,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我在《邮政周报》和《集邮博览》两间大办公室里,都保留下来许多资料和书籍,当我退休时,这些东西就要进行清理和转移,那么多东西,装了好多大纸箱子,放哪里呢?当时就通过在方庄物业工作的四弟,在方庄租了一个约60平米的地下室来放置。

后来方庄地下室的承包人,要收回地下室,改成出租房。所以,又把我存放资料的纸箱子,又收缩到一间地下室中,沿墙垛得很高,翻找很不容易。再加上有次地下室遭水淹,损失了一些资料,就想这也不是办法呀。

考虑到我们岁数也大了,租别人的房子终归不是长远之计。一旦这个房主他要收回不租了,那时我们再去另租别的地方,就是个很麻烦、很头疼的事情。所以我们想,也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固定居所。当时,北京的楼房多已经商品化了,春秀路的房子,我们已用工龄把它买下来了,可以出售交换了。

于是我们当时就做了卖掉春秀路的小房子,置换大些的适用房子的决定。春秀路临近二环路、东直门,属于学区房,可以有个较好价位。就此我们又踏上漫漫征途,又看了很多的房子,北至天通苑、回龙观,南到亦庄、富力又一城,转了几个圈。有些是差点成交、有些是退了订金吃了小亏。

最终,2015年,我们看中了儿子推荐的燕郊的房子。把春秀路房子卖掉的钱,一半买了燕郊这套房本面积112平米的房子,由于是顶层复式,楼上经过改造又得到了七八十平米的使用面积,正好做了我的工作室、陈列室与仓库。装修改造后,我们把北京城里所有的东西都运了过来,动用了四辆搬家车。另一半钱在通州买了一处一居室做储备,平时用作出租,急需时可以变现。

我们的住房从北京中心城区换到了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从“北京人”转变成“河北人”,好多人不理解。的确,我们失去了熟悉的北京环境、失去了老北京居民可以享受的种种优惠、失去了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失去了与亲人朋友经常的见面,以及其它的种种不便。

但是我们得到的是:经过改造的居所使用很便利,一切该有的物质设备都有:我有了难得的工作场地与资料保存仓库,使我查找所需资料比较方便;和孩子居住与工作的地方很近。用“距离”换“面积”、用“距离”换“实用”嘛。

燕郊潮白人家小区

之所以选择到燕郊居住还是因为:燕郊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跨过桥去就是北京,燕郊到北京三环路只有35公里,交通很便利,比北京许多区县离北京中心区都近;燕郊新建小区的居民多是北京的打工族和他们的亲属,生活设施、购物环境几乎与北京没有区别;医疗设施本地也有很好的,也可以就近到通州潞河医院去看病。如果以后燕郊与北京实现了一体化,一切就更方便了。2025年我们这里就要通北京地铁22号线了。

当然我们的户口还是留在了北京。这也许就是我的最后一次换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房纤儿的”嘴儿和腿儿-- 老骥伏枥
花了十年,我把房子从北京买到了香港 | 大家
【来稿选粹】马进思|​老虎盖楼
高层楼房遍地起,都喜欢住高层房,其实不能住一辈子
和敬公主府北,府学胡同东侧四合院,四面有房,北房带游廊
北京鲁迅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