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如歌:我在馄饨侯当服务员
userphoto

2023.05.17 河北

关注

  我们高中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沟通与人民大众的感情,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此,我们在高三的时候,班上的团支部组织了一部分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课余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具体的就是到商业部门去体验生活,去参与当服务员。
我们一部分同学,就联系去了百货大楼,在服装啊、百货啊、还有玩具啊这些柜台里去体验售货员的工作。其实也就是站在柜台里看售货员怎么拿货物、怎么回答顾客的询问、怎么解决顾客困难。说是义务劳动,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碍事。不过那时上面有精神,要支持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所以师傅们也还耐心。
那时百货大楼糖果柜台的售货员张秉贵已是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一把火”热心服务精神和“一抓准”的业务功夫当时是有口皆碑的。去糖果柜台可联系不成,不知是那里被关注的多、去的人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见到过柜台里的张秉贵,也见到过围满糖果柜台的顾客。
我们在柜台里,既帮不了收款,也帮不了拿货,可以练习练习打包。那个时候,包装纸就比较简单,不像现在各种商品都有比较好的包装,有纸盒子的、有塑料包装的,封装的都很好。当时那些零散的商品,比如衣服,或者布匹,拿好了以后呢,都是用一张包装纸一卷,再用一个纸绳儿这么一扎,这就是非常简易的包装。售货员师傅捆纸绳的功夫特别熟练,一转一拧,甚至都来不及看清楚,就捆好了。
不过我总觉得那时候的包装呢,都是比较简易、比较实惠的。不像以后各种商品都包装得很精美啊,一层一层的,甚至都有一些过度包装了。一个小小的玩具,或者是一件衣服啊,都有很大的盒子,还套有漂亮的袋子。当然了,有的人喜欢这样的包装,上档次。
但是我就觉得真是没有必要这样豪华啊,不仅是加大了消费者的负担,对社会资源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吧。在那个物质不是很丰富的时期啊,能够物尽其用就行。对于包装来说,也是能省就省、能减就减、能方便就方便。那个时候的包装呢,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当时人们的这个消费习惯和审美习惯的,是吧。
除了做售货员,我们还联系了在王府井北口、东安门大街路北的馄饨侯,去他们店里义务劳动。那时候路北高台阶上有卖熟肉的浦五房、京味食品店,还有一些其他的商店。比较著名的就是馄饨侯。

馄饨候当时也是北京一家有名的老字号儿,不过在我们到他家义务劳动之前呢,还真没注意过这家饭铺,也没在那儿吃过馄饨。我们每周去一次,连续义务劳动了两三次吧,我记不准了。第一次到馄饨侯呢,有一个大师傅接待我们,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馄饨侯的一些来历和掌故啊,当然现在都忘了。后来我又查了查网上啊对馄饨侯的一些介绍,才对这家店铺有了全面认识。
原来馄饨侯的馄饨名扬京城,主要是这儿的馄饨特点是皮薄、馅细、汤好、作料全。馄饨侯的馄饨皮有薄如纸一说,把皮放在报纸上,能看到透过的字。馅细,指的是肉讲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非常均匀。一碗馄饨,10个皮为一两包一两馅,加在一起为二两,基本上上下不差。馄饨侯的馄饨均为手工现场制作。馄饨侯的汤也是一绝,是用猪的大棒骨,花6个小时左右时间熬成的。汤口儿讲究味浓不油腻。馄饨侯的作料讲究一个“全”字,有紫菜、香菜、冬菜、虾皮、蛋皮儿等,冬菜是京味馄饨不可缺的作料。
这个大师傅呢,就带我们几个人,到后厨看了看。印象中当时的馄饨侯店面也不算大,有十几张桌子,后厨也好像也不大。好像就是就是里边有大的炉灶、有大的锅,锅里就是煮馄饨的开水。馄饨候除了馄饨以外,还卖芝麻烧饼,其他的食品好像没有。
但是在馄饨侯,我第一次见识到馄饨是这样包的:一个女师傅左手里拿着一摞馄饨皮儿,右手拿着一个竹制的小拨子,面前就是满满一盘子和好的肉馅。她用那个拨子,在这个盘子边上,拨那么一点点馅儿,然后用拨子把这点肉馅往左手的面皮上这么一粘一搅,馄饨皮就粘起来了,然后手这么一捋就扔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这捋馄饨的速度非常的快,把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后来知道,熟练的师傅一分钟能包一百多个,也就是几乎是一秒钟两个。一会儿就包一萝,煮馄饨的师傅就端去煮。
馄饨侯的这个馄饨它也不用包,也不收口儿,就是那么捋出个螺丝形。但是馄饨皮儿很薄,这个面呢估计是富强粉的,特别筋道。煮出来都皮儿都是透明的,观感也很好。

我们自己家的包的馄饨呢,学的是南方的这个包馄饨的办法。都是把面擀薄,切成梯形的馄饨皮儿,放上量足的馅,把混沌皮的小头儿折向这个大头儿,然后手那么一翻、捏紧两角,包出一个一个跟小元宝儿似的馄饨。这馄饨都是比较饱满,比较瓷实。煮熟了以后,放入调好的汤汁,再浇上煮馄饨的汤就好了。
我们家做的馄饨都是这样的,薄皮大馅,一咬一个肉球。但是到馄饨侯,我才知道馄饨还能够这样包,不是包出来的,是这么一捋捋出来的。说实在的,馅儿不是很大啊,只粘了一点儿馅就捋过去了。当时我们也没有品尝馄饨侯的这个馄饨,只听说馄饨侯的汤汁特别鲜美。
我们在那儿义务劳动,主要是当跑堂儿的。就是来回给顾客端馄饨。在一个托盘儿里呢放着两碗、三碗、或者四碗馄饨。叫哪个号儿,坐桌子旁边等号的人伸手示一下意,我们就从后厨窗口,把那煮好的馄饨送过去。
你别看干这跑堂儿,其实里头也挺有技巧的。一个是你端着这个托盘,走的步子要稳,不能把馄饨汤汁给晃出来。你还要注意往来行走的顾客,不要撞上人啊。送到顾客的桌边儿呢,有的顾客他自己就把馄饨碗儿端过去了,如果顾客是不太方便的话呢,你还要把这个馄饨碗端过去,放在他的跟前。
馄饨侯还的确是有名,十几张桌子,往往还是客满,每个桌子上都有顾客啊。在端送馄饨的过程中,在这个烟雾腾腾、热气腾腾的饭馆里来回穿梭,给顾客送馄饨的时候,还真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兴奋感。
我们这是属于社会实践,也算劳动锻炼。那个时候的宣传都是向工农兵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我们青年学生那时是抱着改造思想、改造世界观这样的一个比较崇高的目标,去参加这种劳动的。抱着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种心态,把为人民服务、把给群众做好事,是学雷锋、做好事,当做一种自我心灵的升华。
当然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呢,也会出一些小岔子,我们毕竟还是些没毕业的高中生嘛,正长身体的时候,干活儿也比较毛糙。我记得我有一次就是不小心把汤洒出来,就洒在旁边一个男顾客的衣袖上了。我赶紧去道歉,放下托盘儿,掏出手绢儿要给他擦。那个顾客呢,就拦住我说:这不要紧、不要紧,你去忙吧。人家还是比较和蔼、比较友善、比较通情达理的。
我觉得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一种比较平等的、比较友好的氛围。即使是你的失手、你的错误啊,人们也能理解、也能包容。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可能要好一些吧。不是那种戾气很足,动不动就要瞪眼儿、就要干架的。
我记得我当时也写过一篇作文,不过现找不到了。就写了当时的这个参加社会实践以后的感想吧。参加这种社会劳动呢,确实是有好处啊。能够直接和普通劳动者接触,还能够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当时也是教育年轻人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啊:如果能够考上大学,就继继续努力深造,如果考不上大学,也可以走上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就是在商业、服务业也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当时就是这么教育的我们的。现在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这种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了,也很少有人再提倡为人民服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府井百货:“一团火”的精神
林为民《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文解读-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教材同步解读与备课素材(统编版必修上册)
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贼王——黄庭利(75)矮子
12021春季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下册课件教案全套学习文档资料 英语课堂游戏表演类游戏(1)各就各位
【回顾】一抓准,一口清,一团火|张秉贵激情燃烧的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