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故事”(13)国事比家事大
userphoto

2023.08.26 河北

关注
荷静为您朗读:
国事比家事大父亲从1949年到1955年,连续六年到农区,牧区防疫。在这六年里,正是我家多灾多难的时期——奶奶患骨结核,叔叔因为精神病病故,我到北京做脚部的手术······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为了战备需要,我家四次搬家,(从沈阳搬到萨尔图,从萨尔图搬到哈尔滨,从哈尔滨搬到沈阳,从沈阳搬到北京)四次搬家,父亲都不在家。父亲从没有向领导反应过家里的困难。领导安排的出差任务,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
1955年,父亲从西康完成防疫任务回到北京后,全家在天安门前合影。右起:父亲、母亲、我、哥哥
我奶奶五十年代初期不幸患了骨结核。她的一只脚被砖头砸伤,肿得又粗又大,流脓流血,经久不愈。那几年,父亲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宁夏,四川,西康等省带队防治牛瘟和口蹄疫。奶奶两次病危都是母亲去照顾。
1956年,全国牛瘟消灭以后,父亲只身一人去东北老家把奶奶“背”到北京。他们从桓仁坐长途汽车到南杂木,再倒火车坐到沈阳。当年的沈阳车站还比较落后,有很长的一段“天桥”要走。父亲背着奶奶吃力地慢慢走着,下了天桥,又把奶奶背上了到北京的火车。下了火车,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拉到东大桥的家。
父亲背奶奶坐三轮车到积水潭医院去看病。医生说:“只能注射链霉素,把结核菌消灭,要想再走路太难了”。父亲买了链霉素,那时的链霉素都是进口的,很贵。他教会了母亲打针。几个疗程下来,奶奶脚上溃烂的伤口封口了。但是由于损伤了骨关节,站起来都困难。父亲亲自到假肢厂为她订做了双拐。由于她是小脚,年龄也大了,还是不能走路,母亲照顾奶奶十多年。后来奶奶在老家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6岁。
奶奶名叫尹辛氏,家境贫寒。她的父母在她幼年时,就双双病故,叔叔婶婶把她抚养成人。嫁到尹家后,生了四,五个孩子,由于旧社会农村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只有三个存活下来。(两儿一女)她一辈子含辛茹苦,为我的叔叔担惊受怕,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
我家1978年的“全家福”。前排是我父母和小侄女,后排左起为:我、哥哥、嫂子
姑姑是父亲的姐姐。她成人后,嫁到刘家。刘家很贫困,但是姑父很好学,他是个小学校长。姑姑和姑父解放后在湖南冷水江生活。姑父是锡矿山招待所所长,市人大代表。(还有其他头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他们相继病故。现在六个子女及后代都生活得很好。
1977年姑姑(中)和堂姐(左)从湖南来京,我陪他们游览颐和园
我的叔叔性格内向。新中国成立前几年,他中学毕业。因找不到工作,精神抑郁。他每天看一些三侠五义的旧书,走火入魔。练习飞檐走壁,练习踩水······不幸患了精神病。爷爷奶奶到处寻医找药,那时也没有什么特效药,送到省里的精神病院需要很多钱,家里没条件。
父亲那几年在牧区带队防疫,顾不上家里的事。他写信给母亲说,让母亲在沈阳打听精神病院,问问叔叔的病能否治疗。(那时,我家住在沈阳)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带着我,到沈阳的精神病医院去询问,到病房里“考察”。只见一排高大的房子里面,一排大炕,隔成很多个单间,每个单间都有铁栅栏。一个一个病人躺在炕上睡得像死人一样,原来他们在“过电”(电疗)。医院的医生说,叔叔这样的病情也只能电疗,很难治好。电疗后,清醒一阵,稍不注意就犯病。有的病人一住好几年,很难治愈。
母亲和我看到病人遭罪的样子,善良的心颤抖起来——真是不忍心把叔叔送到这个地方来。医院还说,住在医院治疗,需要很多钱。母亲思来想去,怎么把叔叔带到沈阳呢?他不肯来怎么办?在火车上打人骂人怎么办?到哪里筹措那么多钱?一家老小都靠父亲的工资生活,真是左右为难啊!
叔叔身材魁梧,还会点儿武功。他病了以后,经常到外面惹祸。他在外面跑,孩子们就追着骂他:“疯子!疯子!”他急了,捡起石头就砍人,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家长到家里告状,要求赔偿。爷爷奶奶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他就打骂家人。他还到江面上踩水,深更半夜不回家。奶奶去找他,他就打我奶奶。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骨肉?但是不能放任自己的孩子威胁乡邻的安全。爷爷万般无奈,只好狠下心,用木栅栏和泥草砌上一堵墙,把他圈到一间屋子里,跟古代的监狱一样,还给他戴上脚镣。(是否带手链子,我不记得了。)每天,家里人做好饭,就从小洞口送进去。冬天怕他冷,就把炕烧得热热的,给他衣服和被子,他就撕掉。后来又给他送了一条毯子,他也不盖。发现他感冒了,就给他送一碗汤药,他不喝,把碗弄翻了。
1952年的暑假,母亲带着我回老家看望生病的奶奶和叔叔。有一天,我从院子里经过,只见叔叔一丝不挂地站在窗户里面往外面看,我很害怕,低着头赶紧往屋里跑,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爷爷奶奶的心受尽煎熬。
一家人在苦难中捱了两年,一个冬天的早晨,姐姐(叔叔的唯一女儿)去送饭,她把一碗饭菜从墙和炕相连的小洞里推进去,大声喊道:“爹!吃饭了!”,连喊三遍,没有动静。她弯下腰,往里张望,看到叔叔躺在炕上,纹丝不动。她惊慌失措地哭喊着,跑去告诉家人。
叔叔悲惨地死去了,他留下了一个女儿,婶婶后来改嫁。叔叔去世时,父亲正在康藏高原防疫,路途遥远,工作离不开,不能回去。(我整理父亲的书籍时,发现他1954年在雅安出差时,买的一本书“神经与精神病的治疗与护理”,可见父亲对叔叔的挂念。)
我(左)与堂姐(右)1959年在北京东大桥农业部宿舍前的小河畔合影,堂姐是我叔叔的唯一孩子
奶奶去世的时候,父亲正在出差。爷爷不让姐姐告诉父亲,怕他耽误工作。姐姐一直瞒着父亲,几个月后,才写信告诉他。父亲知道后,趴到床上的被子里呜呜大哭。
堂姐(中)带她的女儿(左)和外孙女1994年来京,我(右)陪他们去北京动物园游览
我爷爷在老家跟着姐姐一起生活,父母亲每月给他寄生活费。爷爷克勤克俭,从不闲着,帮助姐姐干活。姐姐家是农民,五个孩子,生活不富裕。姐姐说:“爷爷上炕当老婆,下炕当老头”。(意思是爷爷什么活都干,帮助她照看孩子,做家务,种菜······)爷爷九十多岁的时候,还帮助姐姐家卖菜。
1982年冬天,爷爷患肺炎病重时,父亲和哥哥回老家看望他。他看到儿子和孙子都回来了,就不吃也不喝了,谁劝也不听。给他输液时,他就把管子拔掉。他的心理活动是:“趁着儿孙都在,早点咽下这口气,省得给别人添麻烦”。
父亲和哥哥看到这种情况,就赶快回来了。爷爷跟父亲说:“夏天死了,庄稼茂密,抬进半山坡的坟地很难走。冬天死了,地冻天寒,不好刨土,春秋合适。”
爷爷开始进食,又多活了几个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他溘然长辞。姐姐和姐夫一家待他很好,给他送终安葬。他们怕耽误父亲的工作,把爷爷安葬好之后,才写信告诉父亲。爷爷享年93岁。
姑姑于九十年代初病逝。她病重期间,父亲正在“全国五号病指挥部”上班。他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到湖南去看望。几年后,父亲到湖南出差,抽空到姑姑的坟上吊唁,大哭一场。
父亲的四个亲人离开这个世界时,他都在工作岗位上。在父亲的心里:国事永远比家事大!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年后,被评为中国教科书式成长影片
【来稿选粹】魏胜利|花纸纸(三)
中秋之夜作文
蝈蝈
父亲
偶家仙奇遇记之未曾谋面的叔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