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历史

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历史  草稿

2013-08-14 16:44:26|  分类: 【国史研究】…… 草稿 字号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客户端



先说哈工大,我最喜欢的就是工科大学就是哈工大了。

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事件,东北成为对苏前线。1970年,根据国防科委指示,“哈工大”南迁重庆,与“哈军工”原子工程系合并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进驻西师(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西师则迁至梁平、忠县建校办学。翻开《西南师范大学史稿》,其中记载:1970年1月,要西师迁离重庆市,校址让给“哈工大”的消息传出后,教职工纷纷表示反对。1970年6月1日,学校向中央和省、市领导写了《关于西师迁校问题的情况报告》,提出西师校舍不适宜办军工大学。1972年,学校把迁校问题和林彪联系起来,指出“哈工大”和西师的搬迁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的一部分。1972年5月中旬到6月初,四川省委在成都召开西师迁校座谈会,问题未得解决,西师对座谈会很不满意。1972年12月,四川省高教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西师教职工向全体代表发出《呼吁书》,要求迁回北碚原址。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的通知》,重工大迁回哈尔滨,原“哈军工”原子工程系调入长沙工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
悲催的常德市南京大学中南分校

三线建设决定作出以后,经中央批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四所院校迁出部分专业至三线地区建设,要求三年迁建完成。1965年3月,高教部正式下达了中央批准建立分校的通知和分校基本建设任务书。如今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史中仍能找到相关的记载。

1965年5月中旬,接高教部通知.南京大学分校定名中南分校,在湖南省桃源县河洑镇罗家冲建校。这项工程代号为“654”工程,建筑面积 8.2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000万元,于6月动工兴建。新建分校计划设: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五个系11个专业,均系尖端学科。学校规模定为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和进修教师200人,教职工 750人,预定在1967年招生。

    当时南大校长匡亚明对“三线建校”极为重视,派第二书记胡畏(后为副书记戈平)坐镇湖南,主持分校的基建工作,并立即在校内“秘密”调兵遣将:抽调政工干部、财务管理、行政安保共计二十多人,水电工、食堂员工、医生护士等十多人。内迁的五个系都要派人,而气象系、天文系都派出人员。

原分校建筑规划:教室、实验楼、宿舍、食堂、医院等实用房都建在山沟沟里,既宁静又隐蔽,确实是个较理想的“战略后方”。后经实地考察,考虑到湖南的天气雨水多,尤其是山沟里的空气湿度更大,潮湿闷热,严重危害精密仪器设备,极易霉变损毁,也不利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易患风湿病。工程办事处派陈子英副主任赴京向高教部汇报,经部批准“同意将分校基建工地从山沟里迁上山”。

    7月下旬,在“削山填谷”平整后的几大块土地上才开始大规模建筑施工。建筑所需“三大材”;钢筋、水泥、木材由部下达国家计划指标;钢材、水泥都要从一二千公里远的地方,经铁路、公路、水路运到就地存放在沅江边上的码头仓库里;木材由湖南省供给。而主要建筑材料“红砖”由常德市制砖厂保证全部供给。

工程进展很快,至1966年5月,基本框架已经建成,开始安装设备,即可如期招生。但由于发生文化大革命,中南分校的建设中途停辍,原来赴分校参加筹建的人员除少数留下外,其余都返回学校。 1970年4月,中南分校所有房屋、仪器、设备均无偿移交给湖南省。至此,三线地区筹建“南大中南分校”已成鲜为人知的如歌往事。
清华下的蛋蛋——651工程(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65年春,“651”工程开建,是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主要由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整体搬迁至绵阳组成
1966年春夏之际,中国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清华、北大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之一,远在几千里之外的651建设工程也随之陷入了瘫痪停顿之中。

651工程在停停顿顿、历时五年的磨难后,从1970年至1973年,开始建设相继完成主教楼、行政办公大楼、阶梯教室、食堂、澡堂以及部分路道的混凝土浇灌。实现了分校基本格局建设的完成。
此后几年中,清华绵阳分校工农兵学员人数逐渐增加,一部分清华留校大学生也先后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
1976年至1978年间,清华绵阳分校先后为原绵阳地区范围内的一些国家工厂企业单位培训了一批批技术力量和企业管理人员,以此增强和提高绵阳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979年初春,清华绵阳分校接到了总校文件通知,中央批准分校迁回北京,分校办学画上句号,同时,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从绵阳城东郊搬来清华分校校址办学,其中,原清华分校173名教职工转入该校,同时全部校舍和相当部分的实验装置和设备留校。

在绵办学10年,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培养出了包括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教授在内的1417名优秀人才,我国第一个激光测距仪、第一套数字通信系统等许多一流的科研成果也诞生于这里。

1993年,四川建材学院更名西南工学院。
2000年,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专联合组建成西南科技大学。

西科大虽也称651,但在1979年清华大学分校停办时,西科大前身四川建材学院提及起来已经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了,迁校到651工程办学,主要是利用了“651"工程原有的设施和部分教职工(估计之前的四川建材学院办学条件不好才会迁校用别人的资源),不过该校的主流仍然是四川建材学院,所以现在西科大谈起他的创办历史也承认前身是创办于五十年代的四川建材学校,而对于651工程来说是借了她的资源,而其大学精神文化则是根源于四川建材学院。
北大的“黄土高原”之旅

1965年3月5日,根据毛主席指示,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陕西汉中分校建设计划任务书,工程代号“653工地”,

1967年上半年初步建成,建筑面积82350平米。北京大学校方于1969年10月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 无线电系一起迁到陕西汉中地区(现在的汉中市),10月24日,根据林彪1号命令,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数学力学系的力学专业的1150名师生及家属乘专列,于26日凌晨到达汉中开始建校劳动,由此诞生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1978年3月22日,邓小平指示北大汉中分校搬回北京。4月28日,校党委做出撤消汉中分校决定。
1979年1至2月,北大汉中分校1000多师生分批返京,北大汉中分校结束。此间,为利用分校校址及教学资源,教育部批准建立陕西工学院。

2001年,陕西工学院汉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的川南情节——652工程之四川理工学院

1965年,华东化工学院选址四川自贡黄岭创建华东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出于保密,对外简称为“652工程”。
1979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停办四川分院,原校址改办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理工学院)。652工程的详尽介绍在我的《探根朔源—四川理工的前世今生》里面有。

历史上在 “652工程”创建之前,自贡包括整个川南地区都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因为 “652”工程,川南地区诞生了第一所高起点的大学,而且从“652”工程结束之日起,四川省政府又接过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的接力棒,在原有设施设备加上部分教职工的基础上建成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1964年,为支援大三线建设,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校部正式搬迁至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大连医学院----》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其前身是关东医学院。创建于1947年5月,是我党自己创办的一所医学院校。当时,为适应解放战争需要,部队亟待一批军医人才,根据大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条件,故在大连办了这所医学院,校名为关东医学院,学制2年,由当时的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负责人王布君任院长,1949年1月,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大连大学,将关东医学院改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为了办好大连大学医学院,1949年4月,中央委派了原新四军卫生部长、著名医学专家沈其震同志任院长,学院也开始实行正规的五年学制。为了符合“正规大学”的要求,沈其震院长首先在加强学院师资方面作了积极努力。曾先后到香港、上海等地联系和招聘教师,使不少在敌占区或香港的著名专家教授纷纷应邀来到学院工作,使教师由创校初期10余人,急增到11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0人、讲师23人、助教61人。这对大连大学医学院的正规化建设起了重大作用。1950年7月23日,按照东北人民政府令,取消大连大学。大连大学医学院正式改名为大连医学院。
  1965年8月,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1965年底,经中央批准,决定南迁贵州省遵义市,经过近3年的筹建,1969年4—6月,学院教职工和部分在校生、第一附属医院职工及全部仪器设备,南迁到遵义市新校址,大连医学院改名为遵义医学院。
  自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1969年的南迁和1981年起原大连医学院教职工94%逐步北调大连,大连医学院复办。
哈军工南迁

1966年12月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传达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哈军工内迁到三线去办学校。偏重军工到长沙。
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1月29日,国防科委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
8月中央军委决定,学院由湖南省革委会、省军区和国务院七机部实行双重领导。
10月学院教职工开始分4批内迁长沙。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工大的有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
终于查到矿大在四川的一些资料
?《难忘那段岁月——记中国矿业大学搬迁四川

1970 年,北京矿业学院为了贯彻落实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和“教育要改革”、“三线建设要抓紧” 的指示, 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从1970 年 5 月开始搬迁到四川华蓥山地区。 8 月,学院在合川县三汇坝建校,定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0 年 2 月,学院革委会和解放军、工人驻院宣传队负责人去四川选择校址。 4 月 2 日,成立搬迁领导小组。 4 月 3 日,进行迁校政治动员,指出:迁校是
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的战斗号令,必须“坚决地不折不扣地照办”。同时宣布人事调动冻结,除一部分人在北京留守外,其余人员一律搬迁四川;集体转户口,统一上火车;凡户口在校外的,一律先迁至矿院,再办理外迁。 在设备物资搬迁方面,实行“急用先搬,缓用迟搬,不用不搬”,包装、运送、装卸等一切工作坚持自力更生,能够自己完成的绝对不伸手要外援。

经过两个多月的选址调查,5 月 6 日, 驻矿院的工宣队、军宣队向煤炭部、四川省、重庆市等有关方面呈送了《北京矿业学院迁校报告》,指出“考虑到战备的需要和煤炭分布情况,为了有利于学生接触实际和同工 农 相 结 合 ,我们 的 意 见 ,校
址选在华蓥山南段 的 三 汇 坝 为宜。”6 月 1 日,四川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做出 《关于北京矿业学院校址定点问题的批复》:“同意合川县三汇坝作为矿业学院的校址,…尽力节省用地,做到精打细算,寸土必争。 ”5 月 15 日,北京矿业学院由北京搬迁到四川,首批 800 多名教职工携带家属乘 609 次专列,从北京永定门车站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时间,于 18 日到达重庆梨树湾车站,然后被分散安置在重庆(煤校、煤技校及重庆大学)、合川(小沔、三汇坝)、岳池、广安等一市三县绵延数百里的多个地点。 从 5 月 15 日到 5 月下旬, 全院几千名教职工及家属均告别了首都北京,扶老携幼陆续迁往四川。

1970 年 12 月,江津地区派来了 500 多名民工支援建校,进一步加快了工程进度。从 1970 年 8 月 8 日开工至 1971 年年底,短短一年半时间,就盖起了“干打垒”四层楼房 30 多幢共 3 万多平方米,每平方米的造价不超过 45 元。 到了 1973 年,学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至 1981 年学院搬离四川时建筑面积已达86000 平方米。 矿院广大教职工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战天斗地的苦干精神,自力更生,用超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创造了奇迹!

1978 年 3 月 2 日,煤炭部、教育部联合向方毅副总理和邓小平副主席呈送了《关于拟将四川矿业学院迁往江苏省徐州矿区建校的请示报告》, 得到两位领导人的批准。 此后,矿业学院即开始了在徐州建校的工作。 6 月 13 日,煤炭工业部同意四川矿业学院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 1982 年春,全部人员撤离三汇坝迁至徐州新校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65年支援三线建设的四大名校分校:清华、北大、南大、华理
四川大学院系、专业介绍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你没有听说过的“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超二本线多少分 ,对应上什么层次的学校,你都知道吗
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名单(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