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起起伏伏,谁在“Bespoke”?| 杂谈

共同追寻优雅的原意——“懂得选择”

生活起起伏伏,谁在“Bespoke”?
Bespoke 最初是“bespeak”的过去分词,然后成为形容词,表示“事先讨论过的事情”,这就是它与“定制”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渊源。从定制服饰和鞋子开始,慢慢衍生到其他所有被客人委托制作的“非标准品”——通常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消费品上。
衣食住行,衣尤在食之前,可见吃什么尚可矫饰;一眼看“穿”的衣服半点马虎不得,服装的社会功能是其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财富?名誉?血统!

1351年,意大利最早的裁缝行会——夹克制造商和裁缝兄弟会成立;之后100年里,羊毛和丝绸工业在那不勒斯蓬勃发展,使国王费迪南一世的宫廷享誉欧洲,许多裁缝大师被召来为国王工作。


名画 《裁缝》
法国人 Bernardo Plastet 成为费迪南一世的私人裁缝;西班牙人 Alvaro 设计了著名的 Nostra Signora delle Giarrette(蒙恩圣母殿)修道院披肩;法国人 Giovanni Peticto 被选为卡拉布里亚公爵的私人裁缝。
华服是宫廷的门面,华丽是财富,繁琐是余裕。


19世纪末的男士时尚
19世纪,贵族们还过着一天换3-4次服装,需要5-6副不同手套,更多鞋子和配饰来应付各种场景的日常生活。
服饰的权力毫无疑问。
直到20世纪,意大利很多定制店依然只接待波旁王室的客人;英国名店也不招待没名堂的人——不管是商业巨子还是电影明星,甚至身份尊贵的女性——许多也是不得其门而入。

血统?身体与才智!

有阵子软文习惯把能解开扣子的活袖口作为定制西装的“标志”之一。
其实早期无论礼服还是日常,袖口都是被悉心装饰而非体现实用功能的一部分,毕竟老爷们并不需要干活呀!

活袖口的英文原意就是“外科医生的袖口(Surgeon's cuff)”,它与新兴阶层的关系便展露无遗了。
改变是从英国“定制西装的圣地”萨维尔街发生的,随着拿破仑战争冉冉升起的军功贵族、高收入的律师与外科医生、还有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实业家们—— Bespoke 服务着身体与才智,不再是单纯的高贵血统。

民主?战争和好莱坞

战争和好莱坞为定制行业带来了民主。
19~20世纪的多次战争消灭了无数贵族王室,电影明星则为客源受损的匠人们带来了新的订单。


Fred Astaire
好莱坞舞王 Fred Astaire 在被几次拒之门外后叩开了萨维尔街 Anderson & Sheppard 的大门——虽然一开始在伦敦定制,但他把更多订单交给比佛利山庄的美国裁缝以250美金一件的价格驳样而成。


美国影星Douglas Fairbanks &
 Domenico Caraceni
Douglas Fairbanks 让在法国和意大利开展业务的 Caraceni 家族蜚声世界,Cary Grant 则让欧美见识了不少“价格便宜得惊人的香港天才裁缝”。
巨大的收益和世界影响力,让接触新市场的老欧洲打开了大门,政界、商界、哲学家、艺术家……
温莎公爵的裁缝,最为专制苛刻的 Frederick Scholte 顾客名单中涵盖了巴基斯坦首任总督Muhammid Ali Jinnah、书写007传奇的 Ian Fleming,艺术家和导演 Noel Coward,音乐家 Puccini,和 《纽约客》《名利场》《 GQ》和《 Vogue》背后的发行商 Conde Nast 等各界名流。


法国前总理菲永穿着守林人夹克
巴黎曾经的骄傲 Arnys 为建筑师 Le Corbusier 制作了风靡法国政坛大佬的 Forestière (守林人夹克);在法国放弃了对非洲的统治之后,独立的非洲僭主们可没忘记他们的老主人,给法国裁缝多多下单成了和前宗主国谈判的基本礼貌。
不同阶层和背景的顾客,发达的世界航线也为技术和审美的全球化拓宽了门路,Bespoke 从成熟走向鼎盛。

陨落?悄然变化的时代

1965年,美国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总人口一半;在全世界范围,没有经历过两次大战的一代成长起来了。
年轻人正在急于发掘属于自己的全新生活。
在校园里,在影视作品中,在每本男性时尚杂志上。所有年轻的、通常是金发碧眼的电影明星,如泰伯-亨特、保罗-纽曼、安东尼-帕金斯……给年轻人创造了“休闲”的新幻想。


Summer of Love
然后1967年夏天,10万年轻人涌向旧金山,参加被称为 '爱之夏 '的活动;两年后,40万年轻人挤在纽约州北部的一块空地上,在伍德斯托克举行摇滚音乐会。
当年轻人们回到校园的时候,满身的扎染T恤、喇叭裤、民族风首饰和来历不明的凉鞋、故意撕裂变形的牛仔裤、印度棉罩衫和大珠子冲击整个校园,势不可挡。
而在 1960s,Esquire 杂志刊载的由知名服装专栏编辑乔治-弗雷泽评选的最佳着装男士名单中(十成十都是 Bespoke 顾客)则充斥着常春藤名校和老钱家族排外的俱乐部清单,我们可以看看其中头面人物 A. J. DREXEL BIDDLE 的简介:

“毕业于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Concord, New Hampshire)的圣保罗学校(St. Paul’s School),是费城和费城网球俱乐部、纽约 Brooks、Racquet & Tennis、尼克博克(Knickerbocker)、联盟和河流俱乐部(Union and River)以及巴黎旅行者俱乐部(Travellers)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公共服务。”
被认为有“品位”的是政治家、新闻领袖、外交官、商界头面人物甚至他们无所事事的名校后代……

重生,帝王 ✖ 帝王

最后的裁缝帝王

70年代,现代五大设计师或成名已久或声名鹊起,几个世代的设计师们携现代供应链之威,冲击着裁缝王朝摇摇欲坠的王座。
而此时依然在世界男装尖端的伦敦,萨维尔街的传统工艺与卡纳比街沉浸于孔雀潮流的时髦青年们正针锋相对。

Tommy Nutter
谁都没有想到,1969年,名不见经传的 Tommy Nutter 创立了 'Nutters of Savile Row '打破了这条历史悠久的裁缝街上一个多世纪未变的格局,他的店内装修极端“新潮”,埃及废墟壁画、五颜六色的鸵鸟羽毛和挂在门口代替铃铛的香槟空瓶都是老裁缝们难以想象的。
这个干过水管工的小伙子正准备让 Bespoke 卷土重来,成为摇滚时代最酷的标签之一。


1969 披头士 Abbey Road专辑封面
1969年,披头士为新专辑拍摄封面,有三位成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Nutter;1971年,滚石主唱 Mick Jagger 与妻子 Bianca 结婚,两个人都选择了 Nutter ;Elton John说' Nutter 使萨维尔街焕发了新光彩,并使其变得平易近人'。
为女王制作礼服的 Hardy Amies 请他设计服装,萨维尔街大佬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搅局者的才华。


Twiggy
60-70年代红遍欧美两岸的女性潮流偶像们,无论是鬼马精灵的 Twiggy、风格独树一帜的 Cher(雪儿)还是 Jagger 的妻子 Bianca 都会选择他的西装,Nutter 就是那个时代弄潮儿们的标准制服。
包括英国史学家,作家,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馆长 Roy Strong、艺术家 David Hockney 在内的一众知名学者与文艺界人士都对Nutter剪裁心悦臣服。


Ermenegildo Zegna 1972-73
Ermenegildo Zegna、YSL、Dior、Brioni、Henry Poole 都必须向 Nutter 潮流让步,改变自己赖以成名的剪裁与风格,加入这场难以想象的流行文化狂欢。
一时之间,银幕内外,大洋两岸,最后的裁缝帝王 Tommy Nutter 一扫六合,达到了前人都无法想象的潮流统一。不是 Tommy Nutter 式的,就什么也不是——这恐怕是同时代从业者难言的痛,也是时尚进入大众多元时代之前,旧日王冠最后的回光返照。

宣告萨维尔街已经过时的设计师帝国缔造者

成衣虽然早在1890年代销售就超越了定制,但直到1980年代,成衣才终于可以占有潮流的领导地位。
英国定制在19世纪初期从法国手中抢过时尚权柄,直到1970年代 Savile row,Tommy Nutter 还是世界流行的先驱。可是到了1980年代,设计师们后来居上,而其中划时代全球性流行的代表,莫过于Armani。


Armani 大声宣告萨维尔街已经过时,但同时他又复兴了经典男装:
通过拿掉垫肩,采用大量女装面料与丰富色彩,他让西装变得慵懒随意而且非常性感——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印象。
如今大家津津乐道的软结构,创造性的比例和面料的运用,也是经由 Armani 传播和提供体验,反哺了许多经典男装定制品牌更大步地向这个方向前进,改变了全世界男性对时尚和某些男装品类的固有印象,甚至可以说2010年之后,随着 Pitti 崛起的意大利定制,不过是 Armani 冲天而起的余韵。
此时 Bespoke 的消费者和 Armani 得以崛起的市场基础是一致的,随着“公司”和信息革命崛起的企业战士和中产阶级——主要是美国人,正在主导世界消费市场。

经济危机

1987年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一浪更比一浪高。让靠着中产精英刚刚恢复一些的 Bespoke 市场摇摇欲坠。


缝纫机旁休息的老人 | Rosa Frei 
英国很多店铺已经只剩下裁剪的 Cutter,没有制工的 Tailor,人才流失,缝制外包,质量下降;巴黎从1950年代全盛时期的数万家定制店,急遽萎缩到数十家,Arnys 在2012年被 LVMH 收购并给了 Berluti,几年后 Lanvin 定制部门关闭都让法国业界痛彻心扉;意大利老裁缝们关掉经营数十年的店铺,退回自己家中,靠接硕果仅存的一些同行单子惨淡度日。
中东的石油王和俄罗斯的寡头们一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格局。而东方的客人们,正蓄势待发。

崛起东方

2000年刚过,意大利裁缝来到日本,再次发现神秘东方黄金地。
彼时,虽然失去了泡沫般梦幻的10年,日本巨大的中产消费潜力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犹在。
世代更迭,恰好大量年轻的裁缝和主理人们接手了已经在当地发展近百年的 Bespoke 行业,年轻的消费者和同世代的商家一拍即合,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


创立于1930年的一番馆洋服

1930年开业的一番馆洋服,可能是亚洲连续经营时间最长的 Bespoke 店铺。2000之后的几年,一番馆东京店有60名裁缝为日本各地的客人服务,再加上关西和北海道的店铺,几乎要复制百年前萨维尔街大店的荣光。
欧洲各地的定制品牌,配件商纷至沓来,都以日本为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以至于有一阵只要是这方面的亚洲负责人,无论英国、意大利还是其他欧洲人,会说日语都能够抹平你们之间沟通的障碍。
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再到2010年之后,呼喊消费升级的大陆市场。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聚集,在数得着的名店里,你还能看到亚洲各国的学徒,甚至东非、印度、东南亚岛国裁缝的身影。
在此之前,很多名店年均订单100~200左右,在此之后不少一跃至500~700套,亚洲崛起不可忽视。

2023年,谁还在 Bespoke

在2023年之前最困难的几年里,业界失去了 Edward Sexton、Dalcuore 等大师;同样有标杆地位的品牌 Kiton、CERRUTI、Cesare Attolini 也失去了他们辉煌的缔造者;更多大小工坊和供应链永远停止了业务。
但同时,这也促使更多人把视角放到全世界。欧洲裁缝去东亚,东南亚的多了;英国、新加坡裁缝经常出现在曼谷;香港裁缝不会错过纽约、伦敦和东南亚;韩国裁缝频繁造访大陆……匠人们的世界性流动才刚刚开始。
2023年,还有谁在 Bespoke?

传统客户

各国王室略去不提。
老钱家族和只购买定制日用品的客层从来不大不小,在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中欧或意大利老店里,这类顾客经常还能占到50%左右的比例。
中东石油贵族们坚持下单,却由于政坛变动经常无法取货,给品牌留下大把库存和难以处理的尾款。假如你经常搜索海外二手渠道,中东客人的东西占到相当可观的比例。
政坛大佬们不再青睐 Bespoke,毕竟连鞋子的新旧都会安排妥当的竞选团队,不会放过每一个展示“民主”的好机会,几百欧的成衣才是赢得选票的好伙伴。

商务精英

Tom Ford 流行那几年,商务精英一时风靡。重复下单的“刚需”顾客从来不容小视。我们就不限定行业了,别认为金融,法律才是刚需;文艺界的导演和音乐家们也不遑多让,国标(舞)大佬里也有一眼可辨的男装偶像。
只是现在大家满世界跑,经过三年居家之后,无数企业至今还保持每周1-3天轮流上班的习惯,使用场景少了,复购率直线下降。

追寻风格的人们

21世纪初随着几本经典男装指南书的出版,吸引了欧美和亚洲许多想要追寻自己全新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的注意。
Style Forum、Permanent Style、Tailor & Cutter、Parisian Gentleman、Suit6……
欧美英法中,无数论坛和网站上,喜爱经典男装的核心圈子日日夜夜讨论得不亦乐乎,很多名店重新出圈,许多制作标准被再次传播,Bespoke 业界再次被大众媒体关注。
不过三年来对经济的影响,促使这部分顾客的数量锐减,相应的,在社交媒体上 Bespoke 话题的热度和影响也明显式微。定制世界似乎又走到了一个转折点。
你们呢?朋友们今年定衣服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服定制最高标准——萨维尔街西服定制(Savile Row)
揭秘|世界顶级全定制西装全都在这条街!
不懂这些,你可能花两万买了件两千的西装!
什么样的西装才能激发你的权力欲望? 【最东西8073】
Bespoke全手工定制西装——男人的第二层皮肤
男士正装与西服专栏 篇七:什么是全定制西服(BESPOK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