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是犯困,没精神,可能是湿气作祟!专家教你四个祛湿妙招


最近长沙天气闷热,让人觉得困困的、乏乏的,总想睡觉,头上像裹了块湿布昏昏沉沉不清爽,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超副教授表示:很大部分原因是暑湿导致的。什么是湿气?怎么防止湿气过重呢?




什么是湿气?湿气从哪里来?



湿气又称湿邪,中医学认为,“湿”是一种阴邪,重浊、黏滞,易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又趋下,易伤阴位。

夏季多暑湿,冬天多寒湿,春天有梅雨季,《黄帝内经》还说“秋伤于湿,上逆而咳”,似乎一年四季都有湿邪扰人。

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顾名思义,是湿从外受,常因气候潮湿,或伤于雾露,或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或居家住地潮湿,或长期水上工作,使外来水湿侵袭人体导致的;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因此才有“脾生湿”、“湿困脾”之说。

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邪内生的关键。湿又可因个人体质的不同从寒化,或从热化,《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才会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怎么样算是有湿气?


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曾说过:“有诸内必形诸外”,有什么样的疾病本质就会有相应的外在表现。有哪些表现提示我们的体内湿气较重呢?


之前我们说过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伤阳气,又具有重浊、黏滞、趋下,易伤阴位等特性,当湿气侵袭人体后,人就觉得困困的、乏乏的,总想睡觉,头上像裹了块湿布昏昏沉沉不清爽,胸口闷闷的,四肢没力气,有时可能还有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饭也不想吃,甚至还恶心想呕,大便不成形。



湿邪又会导致哪些疾病?


感受外湿如果遏抑肌表会发为风湿感冒;湿滞经络就会关节酸痛,或腿膝关节转侧屈伸不利,或下肢肿胀;湿毒浸淫皮肤疥癣、疮疖、疱疹,脚生湿气,局部瘙痒,流黄水,或见尿浊,女子带下腥臭等等。


如果有内湿,脾虚湿困则面色发黄,精神疲倦,肢体困重,吃饭不香,多食则腹部胀满,大便不成形;湿从寒化,寒湿中阻可不思饮食,恶心欲呕,或腹痛肠鸣,泄泻,身重水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则口苦,口黏,口渴而不欲饮水,大便泄泻,小便频急短赤,甚至尿痛,甚至眼睛、肌肤黄染发为黄疸。

简单讲,湿邪可以引起感冒,腹泻,黄疸,水肿,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妇科炎症、带下病等等疾病。
 


怎么样可以防止自己湿气过重呢?


外湿当防


出门在外不妨时常带把伞,早上晨练不要出门太早,要避雾露,就像《黄帝内经》中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住地和工作环境潮湿的可以配台抽湿机保持环境干燥。气候多湿的季节和时令,则宜多吃一些能够祛湿的食品或药膳,如茯苓、山药、冬瓜皮、车前子、红豆薏米粉等等。

内湿宜祛


体内水液的代谢正常,要靠脾胃的运化正常,脾不但运化水湿,还运化水谷,若过食生冷,或大鱼大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饮酒无度都会损伤脾胃而生湿,因此,要避免喝冰水,吃冰激凌等;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以防生内湿。

此外,情绪不佳,肝气太旺,从五行生克关系会克犯脾土导致脾虚,而脾虚则既生内湿,又易受湿困,小儿脾虚影响生长发育,妇女脾虚则易衰老。



体内有了湿气要怎么祛湿?


药膳祛湿

中医常说“药食同源”,不少中药材都能做食材,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食饮中加入中药达到某些特定的防治目的。


体内有湿,我们不妨选取几样具有祛湿功效的中药赤小豆、薏米、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冬瓜皮等加入大米或小米熬粥,就能健脾祛湿。不喜欢喝粥的,也可以选取上述药食煲汤或炒菜。

这里要特别注意几点:一是冬瓜有“祛湿大元宝”的美名,冬瓜连皮吃祛湿的效果会更好;二是薏苡仁也就是俗称的薏米,是大家熟悉的祛湿食材。

有的人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听说薏苡仁能祛湿止泻,就赶紧买了薏苡仁煮成粥,结果吃完后发现自己变得更容易拉肚子了。

这是为什么呢?薏苡仁有两种用法即生用和炒用,生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苡仁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因此对于脾虚有湿的腹泻,可以选用炒薏苡仁。

运动祛湿

清代大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过:“湿胜则阳微。”告诉我们,湿气太盛会导致阳气衰微。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人们可以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我们不宜做剧烈运动,只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

运动过程要包括热身-运动-放松三个阶段。在运动过程中让自己微微出点汗。适量的运动,可以振奋阳气,改善我们机体的脏腑功能,同时能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

经络祛湿


除了前面提到的药膳和运动,我们人体上还有天然就能防病和治病的经络、穴位。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另外睡前用热水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泡脚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或者从三阴交穴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通过反复地推按可以疏通足部的经络、穴位,经络畅通不但有助于健脾祛湿,还有助放松和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出现四肢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用羌活、独活、威灵仙、苍术、白术各15g熬水泡脚辅助按摩效果会更好。

敷贴祛湿

不少朋友应该听说过三伏贴、三九贴,都是在极寒、极热的时令借助气候特点帮助人们祛除陈年旧疾的好方法,当然还有还有针灸、拔罐、刮痧、熏蒸等外治疗法。

这些都可以有祛除湿邪的功效,尤其对于一些积年的“老寒湿”连续多年坚持治疗会疗效更佳。以上这些治疗措施都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女性的湿气会更重吗?


女性会比男生湿气重,是真的吗?女性湿气重会带来其他疾病吗?如何调理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女子属阴,男子属阳,而湿为阴邪,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女性的确比男性更易感受湿邪,为湿所困。

而湿也会给女性朋友带来不少烦恼:导致女性妇科病、带下病、尿路感染等病多发,身体疲乏无力、面浮肢肿、肥胖、眼袋、黑眼圈,不但影响健康还影响美观。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各种祛湿方法,这里向女性朋友们推荐瑜伽蝴蝶式的练习。蝴蝶式属于瑜伽常用坐姿体式。
其正确的练习方法是:臀部坐在瑜伽垫或5cm厚的平整棉垫上,然后双腿弯曲,脚掌心相对,脚跟尽量靠近会阴部,挺直腰背脊柱尽量向上延伸,双手手掌放在双膝上,双膝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有节奏地向两边地板振动,犹如蝴蝶在拍动翅膀。

这个动作能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加腹腔和盆腔的供血量,调节月经周期、调节泌尿功能、缓解坐骨神经痛。顺便说一下,这个瑜伽体式对男性前列腺也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哦。



谭超: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研究,中医体质干预和健康管理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熟练掌握心内科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擅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对头痛、心悸、失眠、咳嗽、便秘、呕吐等病症的中医治疗颇有心得。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作者:谭超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杨楠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脾必备4种食材+4个祛湿妙招,犯困、疲劳、亚健康,快速解决!
收好这份中药祛湿攻略
疲劳、口臭,都是湿气太重惹祸?专家:薏仁、茯苓排湿高手
你是脾虚湿气重还是单纯湿气重?老中医教你简单鉴别!
为什么说“脾虚人困”?“春困”不止要“养肝”
能从根本上断绝湿气的一盒中成药,大便经常粘马桶、整天困倦没精神、眼袋大的,需要赶紧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