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2546年前,大比丘须菩提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听佛讲法。

佛祖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才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对于初次接触宗教哲学的人来说,面对大部头的书与晦涩难懂的经文,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我同样有这种感受。

在经历了一段茫然之后,我突然想到,如果经典是为了让人看不懂,那么它就不会留存至今。

触发这个念头的是一句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从此,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便在我的眼里跳跃起来。

举个例子描述一下这种感受:

与一位官员谈业务,他洋洋洒洒讲了一天的大道理,我却不知其所。

有疑问,他不说,仍然继续他的表演。

想了好久,我突然意识到,应该把身上的红包放在他的桌子上,果然,他停止说教了。

而我,突然间竟明白了他刚才在说什么……

那个念头就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复杂!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先从字面来直译:一切形式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不足以让人有所收获,因为真理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既然把相译成形式,那么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呢?

包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因此带来的思考和情绪。这些内容或许更接近“相”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

也许有一天,路边的那块石头终究灰飞湮灭,但是现在却依然可以被你真实的触摸,它并不会因为你相信它是虚幻的而消失。

而你对这块石头的看法才是虚幻的。

理由在哪?

当你想用这块石头盖房子的时候,你会喜欢它;当它掉下来砸伤你的脚时,你会讨厌它。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你对它的看法却发生不同的转变。

那么,它究竟是一块好石头还是坏石头呢?

永远没有答案。

因此,就石头终有一天会毁灭来说,这种虚妄是相对的;而我们想法转变的虚妄性却是绝对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数这样的石头。

这句话中的“相”也可以理解成“相对”——与你相对,并引发你反应的所有事物。

这些反应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你对它们的所思、所想。

至此,可以明白: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对外部世界的所思所想,而这种世界才是虚妄的真正指向。在这个世界中,你永远都看不到真相,永远都确定不了那块石头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个意识的转变会让你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在你对眼中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样子都不再取决于你的喜好,因此,你将看到它们本质上的东西。

它们很真实,这叫本然;你看的很真实,这叫接受本然。

他瞅了你一眼就是瞅了一眼;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不好;媳妇儿发脾气了就是发脾气了;破产了就是破产了……

不对此产生反应(分析判断或分析判断了不做反应),它们就会止步于此,而你才会有办法进行下一步的改变。

这是对随机应变得最好诠释。

这做方式又叫尊重事实!

在你能够因尊重事实而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你也会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这就是即见如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如何理解相由心生?
18-3-23道德经的现代解读
我们熟悉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无相,不是没有相,而是不形成固执的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事物都是埋藏着一层假象,这一层假象都不是真的,而是虚空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