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毛主席也束手无策,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userphoto

2023.04.28 河北

关注

【前言】

1946年,毛主席一封电报发往山东军区,在收到电报之后,山东野战军将士感到十分的诧异,纷纷表示不理解主席的这封电报,个别将领很不服,认为这让山东全军很没面子。

在电报中,毛主席下令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对于这一点山东的诸位将领其实早就有所耳闻,但是问题就出在联合作战时的指挥权上,他们看到总指挥不是陈毅,而是他们都不熟悉的粟裕时非常的气氛。

虽然陈老总是这场战役的总司令,但是要知道的是,一场战役中的指挥才是队伍的核心,虽然粟裕只是副司令,但是作为战役指挥的他,却有着总司令才有的权利,这让众人心中很不舒服,山东军区人杰地灵,怎么会让一个外人担任总指挥呢?

哪怕这些人勉强接受了粟裕的指挥,但内心难免会有排斥感,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军溃败,这并非危言耸听。

眼见战争即将到来,毛主席也为这件事头疼,这时陈毅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毛主席要了一样东西,此后众人再也没有了对粟裕的怀疑,最终在粟裕的指挥下,宿北战役我军完胜。

粟裕作为在抗日战场上战功赫赫的名将,山东将领为什么会不欢迎他呢?主席借给了陈毅什么东西,才让众人放下排斥呢?

【部队的联合】

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家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毛主席和党中央认为现在不宜再发动战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毛主席决定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双方在1946年1月签署了停战协议。

可惜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这不过是国民党的权宜之计,为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拖延时间罢了,1946年6月份国民党率先撕毁协议,对解放军发动战争,这场战役被称为解放战争,意为解放全中国。

国民党一贯有美国的支持,这次内战也不例外,美帝国主义给国民党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国民党军装备精良,都是美式先进武器,尤其是国民党军几大王牌军团更是全副武装,这场战役国民党参战人数高达400万人。

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毛主席认为这场战役不应该硬碰硬,用游击战的方式是最适合的。

然而战场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当时解放军联合作战的经验较少,一般都是分散作战,这给了国民党军逐个击破的可乘之机,优势如此大的国民党军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导致了多处解放区受损严重,其中包括我军的腹地山东解放区。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就作为解放军的大后方为军队提供兵力和物资的援助,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解放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的中心要塞。

蒋介石深知山东对于我军的重要性,他不断向山东增派兵力,企图用巨大的兵力优势包围并蚕食山东解放区,这一举动对山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山东是解放军的立根之本,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山东野战军的总司令是陈毅,面对数倍的兵力差距,陈毅的部队连连受挫,这让他背负巨大的压力,也使得山东即将陷入被国民党军包围的危机中。

针对蒋介石增兵的行为,毛主席做出了相应的对抗措施,那就是让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和陈毅的山东野战军汇合,一起融入到山东野战军中,集中两军的力量打破包围圈,并为反攻做下一步的规划,毛主席任命粟裕作为新军的副司令以及战场的总指挥。

收到主席的命令后,陈毅迅速放弃支援苏北地区的想法,他快速的与粟裕汇合,两人一起商量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时接到命令的山东野战军将士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很快就传来了反对的声音,有人说这里是山东,是他们用生命去守护的地方,怎么轮得到外人来担任总指挥?

因为消息的闭塞,山东军大多数将士只是听说过粟裕,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他的事迹,而且粟裕为人和气,看起来没有一点大将的风范,这让他们很不满,这样的人也能担任总指挥?

他们认为这里是他们的主场,因为十分熟悉地形,再加上山东军中也是有几员猛将的,论起行兵打仗自然是更信服自己人,总不至于被一个“外来者”指挥作战。

陈毅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非常信任粟裕,并且粟裕是主席亲点的指挥,即便如此,众将士还是有所疑虑,心中仍不服气。

这时的山东野战军确实人才辈出,从山东军区建立以来,他们立功无数,山东军十几万人被分成了五个军区,其中包括许世友,陈士榘、王建安这三员虎将领导的军区,有这样的良才在,山东人骨子里的尊严让他们很难接受粟裕这样一个外来者。

其中陈士榘是1927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他曾经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之后的战斗中他更是屡建奇功,抗战期间他也是勇往无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怕,直到1942年他担任了山东滨海军区的司令员。

将士们认为陈士榘有资历,有头脑,战功不下于粟裕,凭什么粟裕来当这个指挥,而他们就要任由粟裕安排。

王建安与陈士榘一样都是山东军区的顶梁柱,他同样是1927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王建安的功劳也不下于粟裕,毫不夸张的说,在场的众人随便拎出一个都有着传奇一般的故事。

并非众人看不起粟裕,只是身为本地人却要被外地人指挥,这样做岂不是让其他军区看轻了山东军吗,以为山东军区无人,他们认为这样很没面子。

但是他们的经历已经非同一般,那么粟裕,这位毛主席钦点的总指挥,又有着怎样的非凡过往?

【苏中战役的胜利】

真正让毛主席绝对信任粟裕的地方是他在苏中战役的表现,当时内战全面爆发,情况万分危急,苏中地区面临着国民军数倍于自己的兵力包围,当时我军兵力仅有三万人,而国民党军共有12万部队。

这样的局势下,毛主席并不看好苏中地区的防御,甚至做好了放弃苏中的准备。

毛主席对山东军区的舒同说:“苏中地区在蒋优势兵力进攻下,有暂时失陷的可能,你们应该早做准备,以免临时仓卒,损耗过大”,说明毛主席当时并没有心怀希望,他认为眼下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苏中战役的第一场战斗前夕,主席对华中军区说:“现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

可以通过这句话看出来,主席的想法是通过作战看出敌人的弱点,从而找出破绽,寻找可乘之机。

让主席没有想到的是,半个多月后苏中传回了胜利的消息,主席很高兴,但当时整体局面仍不乐观,主席这个时候说:“不要勉强作战,地盘没了可以打回来”,表明了主席对这场战役仍不看好,也说明了粟裕取得这场胜利的艰难。

第二次战斗结束,粟裕依然打赢了,这让主席喜笑颜开,连连夸赞粟裕是个帅才,并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配合粟裕战斗,赢得这场难得的胜利。

后面胜利的五场战斗,是整个战局的转折点,也是主席心情变好的转折点,七战七胜,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不但歼敌五万,更让国民党军谈之色变,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粟裕大大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

战斗结束后,看到连续发来的7封战报,主席心中说不出的感慨,这是一场奇迹般的战斗,足以载入史册。

苏中战役后的粟裕多次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这让主席更加看好粟裕,陈毅知道后,不禁赞叹自己这位老朋友,他知道粟裕是一位难得的帅才,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飞往天空鹏程九万里。

所以在毛主席看来,转变山东战局的一定是粟裕,不只是他有转危为安的能力,更是在于他和陈毅的配合上,毛主席曾说:“二人合则战无不胜,可以看出来他们配合的默契,这种默契不是千军万马就可以比拟的。

然而毛主席却忽略了山东野战军众将士们的问题,他们并没有听说过粟裕的事迹,所以纷纷排斥这个外来者,这让毛主席很头疼,不知该如何劝阻。

虽然有着自己的命令,但是人都是有自己的情感的,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因为不服从这一点导致士兵阳奉阴违,那么这场战争已经没有打的必要了。

粟裕却对这件事丝毫不在意,他每天都在观摩地图,或者不断地去模拟作战场景,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哪怕是一处不起眼的山坡。

【缓和矛盾】

这就是毛主席信任粟裕的主要原因,当一个人对某件事可以做到专心致志,就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力量,所以毛主席认为粟裕能够在战局中找到突破口,靠的就是这种专注的力量。

毛主席对陈毅说,山东你最熟悉了,粟裕也是你最好的朋友,你要想办法平衡一下双方的关系,一定要让粟裕的指挥落到实处,不要让众人有反对的情绪。

陈毅也在冥思苦想该怎么解决这种矛盾,粟裕仍是一心揣摩战场,寻找可战之机,正好这时《三个月总结》送来了,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总结的关于当前工作的指示,看到电报的一瞬间,陈毅灵机一动,他要去寻求主席的帮助。

陈毅之前就对众人解释过,粟裕是难得的好将领,他比我擅长指挥,你们是不知道他啊,如果你们知道他的事迹后就不会这样想了。

陈毅向毛主席请示,请求借他一份战报,是关于粟裕七战七捷的战报,说只要有了这份战报,就可以让山东军众人信服,毛主席听了后很惊讶,一份战报就可以解决掉这件事?

陈毅向毛主席打包票,表示完全没问题,等到再次开会的时候,陈毅对众位将领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尤其是对先进知识的学习。

接着他把苏中战役的电报读了一遍,听到战场上时局的变化,众人心中一惊,彷佛身临其境,面临那数之不尽的危机,又听到毛主席的心里话,更陷于主席那对战局失利的悲伤中,直到听到第一次胜利后,众人的情绪才渐渐缓和。

随着战报内容的转变,众人的心情也跟着转变,他们看出了其中的凶险,行军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深渊,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等到陈毅读完七次大捷的电报后,众人还沉浸在战局当中无法自拔,纷纷把自己代入粟裕的角色中,他们觉得任何语言都不足以形容这场奇迹的胜利。

陈毅这时却卖了个关子,只对众将士说这位是我军中的奇人,他问向众人如果这样的人才来到军中担任指挥,还有人会反对他吗?

有聪明的人已经知道了这个人是谁,这时陈毅就把粟裕拉了过来,让他亲自讲述这场战役的心得,众人纷纷发自内心的鼓掌欢迎,粟裕很是感动,给众人讲解了自己对战场的看法。

【宿北战役的胜利】

此后众将士不再对粟裕冷眼旁观,有时遇到后还会热情的打招呼喊上一声粟指挥,粟裕并没有因此而盛气凌人,反而更加和气。

他自己心里明白,若拿不出真本事,必然会丢毛主席的脸面,更会辜负陈毅对自己的信任。

双方虽然是联合作战,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分为两个战场,彼此间更多的是战略上的配合,可是一旦有什么动作,陈毅和粟裕只需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想法,这是长年累月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

参加这场战役的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参战人员大概是11万人,反观国民党军则有25个半旅的作战人员参加,人数差距巨大,武器补给方面更是相差甚远,国民党军戴志奇的整编第69师,战士所用的全部都是美械日械武器。

胡琏的整编第11师更是国民党军五大王牌部队之一,战斗力之强可见一般,手握美军高端装备,就连后勤补给都是解放军无法比拟的。

并且离战区不远还有国民党军的外援部队,负责参与援助的是国民党军最精率的部队,张灵甫所带的第74师,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心腹部队,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培育出来的,综合各方面来看解放军是没有一点胜算的。

当时国民党军整编的第11师就有440门火炮,纵观我军仅有46门炮,92支冲锋枪,更缺乏后勤补给。

虽然差距如此巨大,但是解放军将士也没有漏出一丝胆怯,长年累月的战斗早已让他们忘记了害怕是什么,他们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保家卫国。

粟裕在不断的研究地图,手中标注的关键区域被他圈画了一次又一次,他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陈毅一天大部分时间就跟在他身边,为的是粟裕有了方案可以第一时间与他协商,全军上下也渐渐紧张起来,军中弥漫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在多次协商作战计划无果后,粟裕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针,那就是还原苏中战役的场景,利用国民党军轻敌的思想,进行快速的游击战。

想要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消灭掉国民军的有生力量,攻取11师是不现实的,或者说现在还不到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剿灭第69师,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69师虽然是精率部队,但是69师的兵力是经过整编来的,其中混杂了其他编队的士兵,虽然依旧强劲,但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整体作战能力对比其他经营部队是偏弱的,这也是解放军的突破口。

粟裕经过和陈毅以及众将士的的商议,全军决定采用粟裕的办法,不止是因为粟裕获取过苏中战役的胜利,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叶飞。

叶飞所率的第一纵队向来是精英中的精英,每一次的作战都有他的身影,如果需要一支足以拖住第11师的部队,那么这个任务非叶飞莫属。

在粟裕和陈毅确定了作战方针后,由叶飞所率的第一纵队以及华野第9纵队负责拖住胡琏的第11师,为消灭第69师创造时间和条件,叶飞他们埋伏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静静等待第11师的到来。

战斗打响后,戴之奇的69师被牢牢的困在原地,面对解放军四面八方的包围,他所有的希望都在胡琏的第11师身上。

胡琏在战斗之初就发现了被包围的69师,他当即下令全军去增援戴之奇,但是就在离正面战场两公里的地方,他遇到了叶飞与第九纵队的拦截,纵使他拼尽全力,用尽全身解数也不得寸进,哪怕不计伤亡也突破不了叶飞的防线。

胡琏不甘心的看向战场,他知道自己败了,只能眼睁睁看着69师被一点点的吞没,却没有一点办法。

戴之奇看到了援军没有突破的希望,眼下自己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缓缓睁开,他抬起颤抖的手最终决定自杀,随着他的身亡,剩下的士兵完全放弃了挣扎,当即69师2.1万人被全军覆没。

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对着其他领导人说到:“我就说我没有看错人吧,你看,粟裕总是让人惊喜”

这场战斗彻底打破了蒋介石对快速占领山东的幻想,也打开了解放战争新的局面。

【结尾】

粟裕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正是他热爱学习的精神让他时刻处于清醒状态,并且可以快速的寻找出敌人的弱点,给出致命一击,从而创造胜利的机会。

这场大战被评价为整个华东战区的转折点,毛主席的精明决策和陈毅的信任都是粟裕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更多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粟三次分歧,粟裕能次次正确,主席明确: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陈毅拟定五个方案,毛主席不予理睬,陈毅大悟: 全军交给粟裕指挥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很伤脑筋,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3位首长发来密电,文尾注明“别告诉陈毅”,主席:必须改革军制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也不知咋办,陈毅:借您一物可解决
中央下令南渡长江,粟裕三次建议取消,毛主席:你若不愿可以换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