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若想获得自控能力,其前提是首先要放弃意志力这个东西。这不是说意志力不可以培养,不可以训练,而是因为存在“努力反向效应”(the Law of Reversed Effort),意思就是说,越努力越做不到。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1)

    第一部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我”的七个分身
    现代社会,信息过剩、时间不够、压力太大、诱惑太多……但让我们屈服的,不是诱惑和压力本身,而是我们先和自己打了起来,还怎么有力气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呢?
    所以,自控的前提是弄清楚哪部分和哪部分打起来了。
    人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就像七个层面的自我,共同构成我们称之为“我”的东西,而自控的前提是先弄清楚那七个自我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哪儿出现了矛盾以及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当七层自我开始协调统一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意志力爆发,其实只不过是它们统一意见罢了。
    而且,这七个次人格都不是来给你捣乱的,大自然进化了几百万年才进化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多余的,任何一个“它”都有存在的价值。比如:拖沓,可以用来延迟满足;半途而废,可以用来戒烟;胆小,可以用来规避一些投资风险;无法集中注意力,可以用来抵制诱惑和多工作同时进行(mult-task)……
    最后,别跟任何一个次人格讲道理。如果你二十八岁,那么每个自我都只有四岁,跟四岁的小孩讲道理,他是不会听的,得有策略才行。
    第一章   爱上橡皮艇的黑天鹅--多巴胺-ATP系统
    爱情是可以人工造出来的,绝对货真价实,无论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上瘾时的冲动,其实和恋爱是一个原理。
    爱情制造程序:为什么错恋比正常恋爱更加热烈
    2006年5月初,德国明斯特尔动物园里来了一只黑天鹅,湖上有一只供游人游湖时用的白色塑料天鹅船。黑天鹅很快就注意到了白天鹅,并立刻陷入爱河。它化身为白天鹅船的护花使者,每天都围着它游。白天鹅船开往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不离不弃;即便周围有真的天鹅,它也视若无睹,始终对白天鹅船情有独钟。每当人们想靠近这艘船时,黑天鹅便发疯似的拍打着翅膀,企图把人赶走;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就把头藏在翅膀底下,在白天鹅船的旁边睡下。
    这只情窦初开的黑天鹅,傻乎乎地爱上了这只白色的天鹅船,这才是真正的情痴啊。它每天形影不离地跟着天鹅船,发出兴奋不已的叫声。它声嘶力竭地呼唤求爱,力量足以冲破所有姑娘的心房,但白天鹅却一直保持沉默,倔强地不予回应。因为它没有感情,它只是一只塑料制成的脚踏船,永远感受不到来自黑天鹅的呼唤,更无法回应它。但黑天鹅不在乎,只想痴痴地跟着它,享受与它朝夕相处的乐趣。因为人们不知道这只黑天鹅的性别,于是给它起了个男性化的名字--彼得。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2)

    明斯特尔动物园的生物学家狄克认为,黑天鹅的这种行为说明它正处在发情期,黑天鹅发情期只有5月到7月,所以,这种热情能维持多久很难说。但是,夏天过去了,冬天到来了,它还是不肯飞走。11月的时候,由于脚伤,彼得被强行带离了。离开白天鹅船后,它离奇地陷入了悲伤,这使得工作人员不得不把白天鹅船一起带来。
    后来经过性别鉴定,人们发现彼得是一只雌性黑天鹅,于是把彼得改叫皮丽娅。为了让皮丽娅和真天鹅相爱,动物园工作人员曾为它介绍了几只真天鹅,可皮丽娅根本不理睬它们。它就这样一直苦苦地守候着它的“白天鹅王子”,虽然不曾得到一句甜言蜜语或一个温暖怀抱,但它始终不离不弃。2007年,它们在湖上又幸福地度过了整个夏季,直到这年冬天,湖泊改造时,白天鹅船被挪走了,黑天鹅才终止了这段动人的“错恋”。
    要说到错恋的生理学基础,就要说到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所做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当时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是没有痛感的,于是,他们把电极埋进小白鼠的脑袋里,想知道电流刺激会不会让它们产生厌恶感。大多数白鼠都产生了厌恶感,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鼠的行为却很诡异,它不仅不讨厌电极,反而好像很喜欢它,它不停地按动电钮接通电源,直到精疲力竭而死。这引起了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兴趣:难道这只小白鼠有自虐倾向吗?于是,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以便进一步测验。
    他们做了一个横杆,可以控制电流刺激,只要小白鼠一按这根横杆,微电极就会产生电流刺激大脑中插着电极的那部分。结果,小白鼠们一学会按压横杆,就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来刺激自己。每只老鼠都以极高的频率按压横杆,平均频率为六次/秒,连续按十五个小时到二十个小时,直至筋疲力尽,呼呼睡去。但一醒来,就又会去按压横杆。为了进一步搞清小白鼠对这种刺激的迷恋程度,他们特意在小白鼠旁边摆上食物,并在老鼠和横杆之间放上一个强电流铁架,但小白鼠们竟然对旁边的食物置之不理,不顾触电的痛苦,拼命爬过铁架,扑向那根能刺激它们的横杆。后来这个实验在医院脑外科病人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病人特别喜欢这种刺激,如果把开关交给病人,他们也会疯狂地按压按钮,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伤痛,直到自己被制止时仍然极力反对结束实验。由此,奥尔兹得出来一个结论,这部分大脑一定是一个产生快感的中枢,他把它叫作愉快中枢(Pleasure Center)。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3)

    原来,这个不小心被插错电极的地方,叫作伏隔核,是中脑的一部分。只要小白鼠按一次按钮,大脑就会因受到刺激而聚集大量的多巴胺,而多巴胺也是高成瘾性药品(如可卡因、安非他命)的作用媒介。
    但是奥尔兹错了,后来的科学实验和病人体验证明,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这种情绪。“我并不感到快乐,而是极度的焦躁不安、极度的兴奋和极度痛苦的混合感。”一个病人说。
    多巴胺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小白鼠忘记食物、忘记休息,一心只想去体验、去行动,直到自己筋疲力尽、饥饿而死呢?难道真的有一种“极乐”的感觉,让小白鼠们冲破电流去行动、让人们忘记食物去刺激自己?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多巴胺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多巴胺分泌以后,会瞬间水解细胞中的葡萄糖,使其转化成ATP,而ATP很不稳定,或者说,就是必须马上被用掉的能量,不以这种形式消耗,就会以别的形式用掉,否则能量就会堵塞,会让人失去对它的控制能力。这就像已经冲破堤坝的洪水,必须有所归属。
    所以ATP产生后,人倾向于行动。必须立刻行动,以爆发式的行动消耗掉ATP这种瞬时能量。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忍不住”做什么事的时候,比如爱上一个人,比如发火,比如吸烟,比如突如其来的饥饿感,你就应该知道,这是多巴胺-ATP系统在勤奋工作中。
    多巴胺-ATP的整个链条是这样的:外来刺激→多巴胺→葡萄
    糖→ATP,简化后是某种刺激→ATP。如果该链条被激活三次,并得到强化,就会形成惯性,也就是你会爱上这个刺激。如果这个刺激是按钮,小白鼠就爱上了按钮;当这个刺激是天鹅船,黑天鹅就爱上了天鹅船;当这个刺激是同性,人就会成为同性恋;当这个刺激是一个物体,人就会得恋物癖;当这个刺激是一个行为,人就会得强迫症;当这个东西是微博,人就成了微博控;当这个刺激是吸烟、喝酒、暴饮暴食、上网等,就产生了各种瘾症……
    要对付多巴胺系统,心理治疗根本就不管用,因为多巴胺产生的同时,夹杂的极乐感可以冲淡任何痛苦,夹杂的极度痛苦感可以让其他痛苦感失效。
    错恋是如此形成的,自然正常恋爱也是这么产生的。美国的情场浪子有一个招数能够搞定很多姑娘:利用多巴胺。比如一个小伙子酒吧遇到一个姑娘,可以礼貌性地给姑娘买杯饮料,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杯子里放一些多巴胺。三次之后,这个姑娘就会爱上这个男人。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4)

    而且这种爱,是根深蒂固的爱,这可不是上完床就分开的那种。因为小伙子(刺激)→多巴胺→葡萄糖→ATP系统,经过三次激活,已经让她爱上了他,这可是妥妥帖帖的“爱情”,扎扎实实的、真正的身体反应啊!
    你说,这岂不是有很大的风险?不,多巴胺这种东西,无毒无色无味、易溶于水更易溶解于乙醇(酒精),对方很难察觉。这不犯法吗?被警察抓到怎么办?当然不犯法啦!这一不是毒药,二不是迷药,三不是春药。而且,如果你给酒吧服务员几美元小费,他会替你这么做的:不伤害身体、撮合鸳鸯还能赚点儿外快,何乐而不为?不过,这对女性来说,确实很被动,因为她产生的爱情是实打实的爱情,而情场浪子的目的却是上床之后赶紧脱手!为什么美国人离婚率那么高?我感觉,可能这是部分原因,爱情其实是可以制造的。一个异性出现(刺激)时总能激活某人的多巴胺分泌,并且出现三次以上,那么,对于这个人的恋爱神经链就会初步形成,你就会觉得自己爱上了对方。
    欲罢不能:人为什么会对折磨自己的东西乐此不疲
    有很多关于多巴胺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多巴胺分泌的结果。不过,多巴胺分泌的并非是甜蜜素。正如夜莺经常被比喻成恋爱的使者,它的歌声就像是恋爱--没有欢乐,全都是酸涩、焦虑、期待、揪心之类的感觉。对了,这就是多巴胺的效果,它带来的并不是快感,因为多巴胺并不带来快乐。
    如果多巴胺-ATP能量不降解,或者恋爱不能实现,会出现什么结果?能量会被不断积累,无处发泄,所以会形成更加强烈的欲望,这就像不能被泄流的洪水最终会拥有毁灭的力量一样。
    话说,如果小白鼠真的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它就不会一直按电极直到杀死自己了;如果瘾症(烟瘾、酒瘾、赌瘾、网瘾等)和强迫症(微博控、BBS控、网络游戏控等)、错恋(同性恋、恋物癖等)真的得到了满足,那就会像正常恋爱一样随着多巴胺的消失而消除了。但关键是,它们都没有得到正常的满足。因为指向错误,所以多巴胺根本就不可能降解,能量不可能被释放,于是,这些“爱情”的时间长度超越了想象,其牢固性令人惊叹,热烈的强度也不正常了。所以,“得不到”和“已失去”就会一直刺激多巴胺-ATP系统不断持续升温,还会持续很久。所以“爱情使人消瘦”这句话不科学,可以改为“得不到的爱情使人消瘦”。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5)

    综上所说,ATP能量是需要发泄的,不能用意志力来抑制它,否则就会被“得不到”和“已失去”持续刺激,积累更多的能量。所以戒烟的人会脾气暴躁,节食的人会成为购物狂,同性恋迫于社会压力反而会更“坚贞”……而且,如果强加抑制多巴胺系统,这部分能量又已经形成,它就会转向破坏其他方面。毕竟能量已经出现,不以这种形式消耗,就必须用另一种形式得到宣泄。所以,爱发火的人却老憋着,就会破坏身体内部组织细胞;强迫自己不上网,就会憋出毛病来;戒烟方法不当,就会容易和人发生龃龉,所以我们强迫不了自己去做任何事情。虽然知道美德标准、意志力、改变习惯的众多好处,而这些都不可能也不应当让多巴胺系统冷却下来。即使强迫成功,也会“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而且,这敌人还是你自己,也就是当你打败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的多巴胺-ATP系统的时候,会自损一万八。这就是前进了一小步后退了两大步,得不偿失啊!
    欲望系统vs快乐系统vs厌恶系统
    总是有很多欲望,干掉上司欲、食欲、性欲、攻击欲、不干正事欲(拖沓欲、放松欲、抽烟喝酒欲)、花钱欲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足够强烈,其中只有瘾君子的吸毒欲是最强烈的。
    有一种戒毒的方式是这样的:以破坏特定的大脑区域的方式来消除成瘾行为,步骤如下:首先给毒瘾发作的人看吸毒录像,刺激他们的多巴胺系统,然后把大脑的兴奋点作为特定靶点进行定向破坏,或者在患者最兴奋的时候打一剂安定,以破坏负责吸毒的大脑神经。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戒毒之后的患者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他们不再想吸毒,但是也不再有欲望,不渴、不饿、不想动弹……
    然而他们吃东西时候也会很高兴,这说明快乐中枢还是在的;但是即使饿死也不会想到要去找东西吃,说明只是丢了欲望系统。
    没有了多巴胺-ATP系统,人会抑郁、郁闷、冷漠,而不是安宁。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6)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一点儿不假。如果黑天鹅和一只真正的天鹅交配了,那过了发情期,这段恋情也就结束了。对小白鼠的食物测试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给一群饥饿的小白鼠放食物的气味,它们体内的多巴胺的浓度非常高,但是当真正得到食物的时候,伏隔核就安静了下来,另一个区域开始产生快感,小白鼠也开始安静下来,不再行动。这说明,多巴胺-ATP系统只负责欲望,不负责快感,快感系统和欲望系统是分开的;另外,满足欲望(吃到食物)的快感很弱,欲望的快感(要吃食物)则强烈得多。
    审美疲劳也能说明欲望系统和快乐系统的分离。人性认为,习以为常的美就不再是美,从天天见到的美中获得的快乐就不再是快乐,所以老婆再漂亮,可男性总会觉得别人家的媳妇比自己家的漂亮,并且很容易和比自己老婆丑很多的女人发生出轨行为。
    而厌恶感则由脑岛掌控,想买一件东西时一翻标价牌发现贵得要死、看到黄褐条纹的黄蜂、看到一个大美妞刚想要上去搭讪结果出现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士,这都跟头部被猛揍了一拳时的大脑反应是一样的:脑岛发亮,厌恶系统启动运作。科学家们发现一小时不吸烟,脑岛就会积极活动,使身体产生厌恶感,很不舒服。所以要解除瘾症(欲望),关键是如何让这个系统消停下来。
    为什么大自然要进化出这个自我
    多巴胺-ATP系统层面的自我负责冲动。冒失的人会说:“我当时脑子一热,就干了那件蠢事儿!”购物狂人会觉得刚发的工资很烫手,韦小宝赌瘾发作了会说:“好几天没赌了,手痒了!”为啥头脑会发热、钱会烫手、手会发痒?能量积聚起来了,需要瞬间爆发,又因为ATP必须被消耗的特性,一定要被发泄。
    这个层面的自我没有时间感,所以我们会“停不下来”。这个系统持续时间很短,只要八秒钟至十秒钟就会过去,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二十秒钟。
    这个层面的自我,不在乎结果。比如赌瘾上来了,赌徒就根本不在乎钱。输钱也好,赢钱也罢,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紧张、刺激、痛苦、亢奋、大悲、大喜的极乐感,重要的是多巴胺-ATP的能量必须被瞬间消耗掉。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7)

    多巴胺-ATP系统永远停留在了追求的阶段,只求欲望,不问结果。就像一头驴子看到挂在面前的胡萝卜,就会一直追下去一样,它才不在乎能不能吃到胡萝卜,它要的只是追逐。驴子累了就会停下来,但是多巴胺不会,只要吃不到,它就会一直追下去。
    而且,它没有满足感,不是因为它太过贪婪,而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设置产生满足感的器官。它就像只饕餮,永远都在渴求,永远不会安宁;而如果消灭掉它,你就变成了僵尸,没有渴求,生而无趣。
    中医里把过剩且无处发泄的多巴胺-ATP能量称为“邪火”,意思是“像中邪一样的火气”。英语里也形象地称为“burn”(发热,灼伤),比如My hands burn(我的手发痒),My desire is burning(我的欲望在燃烧)。
    但是不要认为这个自我只会干坏事儿,它存在于我们身上,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要知道,就像其他六个自我一样,它们都不是坏人,不仅不是坏人,而且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讲,大自然只会保留那些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优秀基因,ATP能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爆发式的能量,持续时间很短,瞬间爆发,这是资源短缺时人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的基础之一。看到食物就瞬间充满力量,看到配偶就瞬间能量爆发,这在食物稀缺、异性被独占的时候,是绝佳的生存本能--只有它的存在能够保证我们生存下去,只有它能够在配偶的争夺中瞬间发力,保证自己基因的延续。
    现在,把时间上溯到两百万年前,找到我们的直系祖先,一个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胜出的直系祖先,我们正是他的嫡系子孙。我们都非常感谢他,因为如果那时他死了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了,正是他,把适应环境的基因经过几万代传递给了我们。而他的众多兄弟姐妹们都死了,都没能留下后代,只是因为基因不适合生存。我们不妨把这个直系祖先称为“优势基因祖先”。

那些你不知道的自己(8)

    看,周围都是狮虎豺狼,食物非常有限,他该怎么活下去?看,周围都是强壮的雄性,而配偶的数量有限,他该如何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他变异出了这个系统,即:当他看到狮虎豺狼在争夺食物或者同类在霸占配偶的过程中,多巴胺瞬间分泌时产生大量的ATP能量,他的优秀基因就会立刻效仿,使他成为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不但保存了生命,获得了别人获得不了的食物。而且,他还有了配偶和孩子,使自己和自己的基因都保存了下来。而没有这个系统的兄弟姐妹们,全都死掉了。于是,多巴胺-ATP系统作为在大自然中胜利的标志和奖励,被保存下来,进入了我们的基因,成了我们的一部分。
    不过,这个层面的自我,无论有没有结果,都会努力向前,也不在乎是不是真的能够和美女发生关系,只要有色情图片和黄色录像看即可;或者,是不是能抽支烟或吃某个东西也没关系,它只是想要抽到它或得到它;同理,我们会看奢侈品杂志、看房地产广告,不管自己会不会买。总之,越得不到就越要得到,不管能不能得到,先去行动一番再说。
    假设有这么一个场景:数百万年前的一年,全球大旱,食物极其短缺。有两个原始人很幸运,他们看到树上有一个苹果,其中一个试了几次就放弃了,于是他饿死了,他的孩子也饿死了;可是我们拥有优势基因的祖先则不同,他并不在乎最后是否一定会得到它,他只知道自己必须不停下来,于是想方设法去得到它,越得不到越要去试,试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他摘到了果子,养活了孩子,“越得不到越想得到”的基因,也得以保存和流传了下来。
    另外,多巴胺-ATP系统还掌管着生的乐趣,它来自动物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它告诉我们:“活着真好!”
    有一个人跑去问医生:“请问我可以活到一百岁吗?”医生问:“你抽烟吗?”那人说:“不抽。”医生问:“喝酒吗?”那人说:“不喝。”医生问:“泡妞吗?”那人说:“不。”医生问:“那你活一百岁干什么?”这个笑话是说,如果没有了ATP这个自我,人就会失去欲望,不饿、不渴、不想异性,没了欲望,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反正我可不希望变成禁欲的僧侣,你也一样吧?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1)

    第二章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情绪脑
    情绪脑是用来应对生命威胁的。情绪脑的工作链条是:警报系统→情绪激素→腺素→能量。所以,情绪就是能量。
    应激反应:情绪就是能量
    “那天是耶稣受难日,”母亲安吉拉回忆道,“下午,我正在准备烘烤食物,安东尼在车道边整理汽车。”
    1982年4月9日,在乔治亚州的劳伦斯维尔镇,十八岁的安东尼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那是1964年产的雪佛兰。”安东尼说,“我十四岁起就喜欢修车,那辆车的制造日期和我的生日同年同月,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邻居小孩小约翰尼来给安东尼帮忙,他问安东尼:“你在干吗?”
    安东尼说:“减震器坏了,我要给车换个新弹簧。”安东尼让约翰尼帮忙,他答应了。
    安东尼把千斤顶塞进保险杆空隙,将车撑了起来。一千五百多公斤的古董雪佛兰,架在一个不牢靠的千斤顶上,非常危险。
    “我把车撑到千斤顶的极限,大约离地二点五英寸到三英寸,但还是够不到旧弹簧,本来应该拆掉轮胎再靠近挡泥板,但是我想我可以挤进去,于是我趴在轮胎上,让小约翰尼把新弹簧递给我,我记得他警告我说:‘只有一个千斤顶,你不该挤到车下去。’但是我说:‘放心,我会搞定的。’”
    不幸的是,千斤顶还是滑掉了,安东尼被压在了后轮和防护板之间,瞬间就昏了过去。小约翰尼一下就跑开了,他气喘吁吁地告诉正在做饭的安吉拉,安东尼出事了。
    安吉拉立刻跑出厨房,跑向车道,看到儿子已经昏迷,她感觉一阵晕眩,一下子就用手把车抬了起来,好让这个怪物别再压着自己的儿子。五分钟过去了,小约翰尼叫来了帮手,把安东尼从车底下拉了出来。
    而安吉拉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愣了半天都没站起来。
    后来,安东尼完全康复了,现在他是五家“固特异轮胎店”的老板。
    这是个应激反应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明在危险情况下,人体可以激发出潜能。这个潜能让我们可以沉着地应对各种生命威胁,它就是情绪脑。
    首先,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预警死亡的警报系统,是动物保护生命本身的监控机制,负责发现外在的生命威胁。一旦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它就会警告大脑,产生一系列情绪激素,比如苯乙胺、内啡肽等,而各种情绪会激活肾上皮层的一个区域,瞬间分泌肾上腺素这种东西。但情绪激素不是应激反应里的主角,它只是负责把肾上腺素这个主角推出场。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2)

    情绪脑是用来应对生命威胁的。比如现在有一只猪在野外看到一只狼,警报系统告诉它的大脑:危险!情绪激素开始分泌,猪开始恐慌。情绪激素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开始水解糖原、脂肪(甚至肌肉),为逃跑准备能量,使它的肌肉绷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肾上腺素还瞬间剥夺了身体其他部分的能量,让它的肠胃功能暂停、理智暂失、免疫系统受到压制,总之,一切和逃跑无关的身体活动都要暂停。
    这样一来,使得猪奔跑的速度惊人,比平时要快好多,终于躲过一劫,这就是情绪脑的效果。整个情绪脑的工作链条是:警报系统→情绪激素→腺素→能量。
    综上所述,情绪就是能量。
    没有痛感真的好吗?所有的情绪都是正能量
    2006年12月,几个在街头表演自伤的巴基斯坦少年引起了遗传学家和神经学家的注意,因为他们没有痛感。
    这几个少年通过表演自残赚钱,比如用刀自伤、把手放在火上烤,还有一个甚至咬掉了自己三分之一的舌头。他们都表示,自己从生下来开始就不知道什么叫疼痛。
    科学家们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找到了与这些男孩儿有关的三个家庭,其中六人没有疼痛感。这六人包括:A家庭里三个分别为四岁、六岁和十四岁的孩子,B家庭里的一名六岁儿童以及C家庭里的两个分别为十岁和十二岁的孩子。
    该科研小组的成员说:“所有这六个孩子身体的任何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感到过疼痛,他们从不知道疼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们其他部分的神经系统都表现正常,可以感觉到触摸,有冷暖感,能感觉到痒和压力。
    在经过细致研究后,该小组发现了这些孩子没有疼痛感的原因:他们体内一种被称为SCN9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该基因是“电压门控钠通道”中的关键蛋白质编码,它相当于一个开关,把对疼痛做出反应的伤害性感受器的神经细胞接入神经系统。这些伤害性感受器分布于身体的外围,通过脊髓通道与大脑相连。实验室的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SCN9A的变体形式使开关处于“关闭”位置,这使得他们的大脑从来没接收到过疼痛的信号。
    人总会有各种情感、感觉,有些人把情感分为正情感和负情感,他们认为的正能量情感包括:喜悦感、满足感、放松感等,负能量情感包括愤怒、焦虑、悲伤、内疚等,当然,痛苦被认为是最消极的一种情感了。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3)

    但是,情感真的可以被分为正能量情感和负能量情感吗?没有痛苦感真的好吗?像那个因为患有无痛症而咬掉自己三分之一舌头的男孩儿,很难活到成年。
    实际上,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感觉、情绪,都是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晶,不可能是多余的,各种情绪都在通过肾上腺素保护着我们。如果有人骂我们是蠢货,愤怒就会调动肾上腺素来保护我们的自尊;如果我们感到疼痛,恐惧感也会调动肾上腺素来保护我们的身体,下次远离这个引起疼痛的东西;如果我们站在悬崖边儿上,紧张感也会通过肾上腺素让我们提高警惕;恐惧感不至于让我们去挑战非洲狮;如果我们打破了花瓶,内疚感就会来提醒我们,使我们下次注意……
    压力感、恐慌不安等所有的情绪,被称为负能量实在是委屈它们了,因为这些都是你的一部分。
    而且,压力感是有价值的。水塘里养着一群鱼,如果没有外界刺激,这些鱼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因此,有经验的渔民们会把几条鲶鱼放进水塘,由于鲶鱼吃小鱼,处于食物链底端的小鱼就时刻保持着警惕,生命力一旦被激活起来,整个水池就显得生机勃勃。
    恐慌这种看起来最讨厌的情感其实也很有价值。习惯于恐慌就是胆小。胆小是什么?它只是对危险非常敏感。拿破仑就总用最怕死的人做哨兵,由此把危险阻止在待发生阶段。
    很多时候,快感和痛感根本无法区分,它们相互纠缠在一起。纽约州立大学的亚特·艾伦做了一组对照实验。
    第一组实验是在一座摇晃得非常厉害、看上去非常危险的吊桥上进行的--这真是个使人激动和恐惧的环境。有一个漂亮的女子站在桥上,她会和路过的男子打个招呼,让男子完成一个问卷调查,问他们什么是创造美丽的力量,并即兴编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最后,女子会撕下一张便条,写上自己的电话,告诉他今晚可以给她打电话。
    第二组实验则是在一座稳定的石桥上进行,内容同上。
    每组都有四十五个男性参加。结果怎么样?第一组给女人打电话的男人人数,比第二组多出四倍,而且质量上也高出很多;同时,第一组的男人编出的浪漫故事,也比第二组的男人编出的故事更加离奇、更惊心动魄。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4)

    后来艾伦又换了一个性别重复这个实验,得到的答案相同。是什么原因呢?艾伦解释说,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人们普遍感到不安、恐惧、激动、紧张、焦虑、害怕,他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这些感觉其实和恋爱是一样的,于是他们得出来一个结论:我一见钟情了。
    同理,游乐园也绝对有刺激爱情的辅助作用,在倍感恐惧的情形下,人们更容易坠入爱河,因为恐惧感和恋爱感有众多类似之处。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情绪的发生,都是身体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看似负面的、损害性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情绪的声音,你就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压力、沮丧、紧张、自责等等,都是我们的人猿祖先经过数万年的进化用来保护自己的后代--也就是我们--不受伤害的。
    因此,情绪脑是身体自动保护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管理好情绪的前提。
    被踢的猫很无辜--能量的叠加
    在通俗心理学里,有一个“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许诺自己将早出晚归。一次他看报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总憋着一肚子火,回到办公室就把销售经理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很气恼,把秘书叫到自己办公室大骂一番;秘书故意找接线员的碴儿;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被父亲痛斥之后,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就是所谓“上班受气,回家踢猫”。被踢的猫,实在是太无辜了。在社会性动物群体里,压抑的情绪会沿着等级和强弱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为什么会发生踢猫效应呢?因为肾上腺素已经催生了能量,能量囤积着就必须发泄出去。压抑能量,就像让火山不要喷发、洪水不流一样,它会积攒能量,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情绪都有积极效果,但是高浓度的情绪激素就完全不一样了。英语里有单词体现了这种区别,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5)

    后来艾伦又换了一个性别重复这个实验,得到的答案相同。是什么原因呢?艾伦解释说,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人们普遍感到不安、恐惧、激动、紧张、焦虑、害怕,他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这些感觉其实和恋爱是一样的,于是他们得出来一个结论:我一见钟情了。
    同理,游乐园也绝对有刺激爱情的辅助作用,在倍感恐惧的情形下,人们更容易坠入爱河,因为恐惧感和恋爱感有众多类似之处。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情绪的发生,都是身体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看似负面的、损害性的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情绪的声音,你就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压力、沮丧、紧张、自责等等,都是我们的人猿祖先经过数万年的进化用来保护自己的后代--也就是我们--不受伤害的。
    因此,情绪脑是身体自动保护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管理好情绪的前提。
    被踢的猫很无辜--能量的叠加
    在通俗心理学里,有一个“踢猫效应”。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许诺自己将早出晚归。一次他看报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总憋着一肚子火,回到办公室就把销售经理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很气恼,把秘书叫到自己办公室大骂一番;秘书故意找接线员的碴儿;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被父亲痛斥之后,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就是所谓“上班受气,回家踢猫”。被踢的猫,实在是太无辜了。在社会性动物群体里,压抑的情绪会沿着等级和强弱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为什么会发生踢猫效应呢?因为肾上腺素已经催生了能量,能量囤积着就必须发泄出去。压抑能量,就像让火山不要喷发、洪水不流一样,它会积攒能量,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情绪都有积极效果,但是高浓度的情绪激素就完全不一样了。英语里有单词体现了这种区别,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6)

    在职场面试、考试和阅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情绪后效。刚刚碰到一个让人不满的求职者,人事经理就会对下一个见到的求职者挑三拣四;刚刚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阅卷老师就会高看下一份作文。
    假想死神:肾上腺素为什么总是浓度高
    肾上腺素是个好东西,它让动物在危险突然来临时保住一命。但是,现代社会可不是那个处处充满危险的原始社会了,人们遭遇生命危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于是这个系统就带来了麻烦。
    还接着说那只碰上狼并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准备逃跑的猪吧。后来,这只猪被圈养了起来,而那只狼也被抓住关在了猪舍旁边的一个笼子里。那只狼天天长嚎,这只猪总是能隐约地感受到被狼吃掉的可能性,于是用来对付应激反应的肾上腺素,每天都在缓缓地释放到血液里,让它保持警惕,使之压力特别大,长期处于恐慌状态,日渐消瘦。虽然狼被关着,但猪还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假想的死神:一只随时可能吃掉它的狼。
    猪不会死,但是它天天表现得就像自己随时会死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它不觉得自己很安全,是模糊感放大了威胁性,就如同晚上走夜路时看到一棵树,远远看起来像是妖魔,走近一看才知道它不具威胁性。
    这和我们压力过大是同一个原理。压力过大,我们每天都应激反应着,就像旁边有只狮子正在追我们一样。但问题是,哪儿有狮子啊,哪儿有什么潜在的生命威胁啊?我们没有缘由地紧张、焦虑、不安、恐慌甚至崩溃,原因是我们时刻在假想着死神的光临。
    有心理学家断言“性侵犯引起的心理障碍,需要再被侵犯一次,才会消除”,有点儿像顺势疗法。这个说法,在医学领域被认定为胡扯,但是在生理心理学上,却是良方。被蛇咬过的人,如果让他再被咬一次,就会发现真实的恐惧,要比想象中的恐惧小得多。
    现代社会,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死攸关时刻,应激反应已经属于多余,压力过大也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假想的死神在未来等着我们,让我们进入防御模式或进攻模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得到一个指示:该逃跑或战斗了啊!肾上腺素不仅消耗了脂肪和糖类,还分解了肌肉,使得我们呼吸急促,血脉偾张,肌肉开足马力,随时准备战斗,去应对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死神。哪儿还有能量分给消化系统、冷静的理智、未来的幸福和免疫系统啊!结果是消耗肠胃能量造成消化不良,消耗肾脏能量造成不孕不育,或是消耗皮肤的能量让小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消耗心脏的能量造成心血管疾病,消耗免疫系统的能量造成感冒……都未可知。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7)

    卡耐基那个方法针对这一点非常管用:设想最差的结果已经发生,你能承受它吗?能的话,压力就会消失。想一想最差的结果,实际上你也能接受,并且不会死。看清楚了未来,未来就不会再有威胁;走近了那棵树,它就不再是妖魔。
    心理手段的局限:为什么要推翻CEO
    情绪脑有自己的冷却方式,会自动缓解压力--也就是消耗肾上腺素催生的能量。
    第一就是转移注意力、逃避压力源,做一些和压力源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喝酒、抽烟、长时间看电视、暴饮暴食、疯狂购物,就像一只足球朝我们头顶飞过来时,第一反应是闭上眼睛不去看它。不过,这种自动冷却的方式却把压力源妖魔化了。比如,在公司里,就算不交上司让你写的方案,结果顶多是被开除,但是不去正视压力源的话,被开除的未来就被妖魔化成了生命威胁。
    第二,就是去做引起我们恐惧的事情。脑袋里的杏仁核体又叫杏仁体,主要负责对恐惧的辨识和反应,杏仁体的活动波动性较大,也就是如果受刺激太严重,它就不活动了。比如一个人对蛇或老鼠有极度恐惧的心理,当他被迫接触蛇和老鼠之后,杏仁核就会瞬间活跃起来,然后马上停止活动。这样的话,他在强烈的恐惧中反而会反复触摸各种本来让他畏惧的活蛇或活鼠,就像被肺癌的恐怖景象吓坏了的人,会不停地抽烟,也是因为杏仁体能量爆发后的活动停止。
    你看,情绪脑的自动调节方式,都有自戕的倾向,通过心理手段来调节情绪,一定什么都得不到。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发现效益不好,于是开始改革,但是发现改来改去越改越糟,因为需要被改掉的,正是改革者本身--这个CEO是需要被换掉的,只要换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同理,如果情绪能量积聚得太多,就不能再用心理方式来进行调节,否则一定会劳而无功的。
    美女与火炉:肾上腺素=心理时间 / 客观时间
    经过多年调查研究,英国人帕金森在1958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做同一件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差别非常大。他可以花十分钟看完一份报纸,但也可以用去一上午。用时差异怎么会那么大呢?一个办公室职员每天工作八小时,如果今天的工作比较多,他从早到晚就会一直忙忙碌碌的,尽量都在上班时间做完;但如果今天的工作很轻松,他也不会闲待着,同样都是八个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可是不一样的啊!他还发现,在一个本来只有三个编制工作人员的政府部门,工作勉强能够做完;当增加到六个人后,工作仍然是勉勉强强做完。在同样的工作强度下,人数可是增加了一倍啊!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8)

    根据帕金森的理论,解释如下:没什么事儿的时候,本来十分钟就可以看完的报纸,在“需要”被看半天的时候,就能看上半天,因为从前只浏览标题就够了,现在需要深入阅读;从前可以忽略的消息,现在需要用来消遣。以办公室职员为例,不忙的时候,他可以利用这八个小时来零零散散地做同一件事情;但假如当天的事情特别多,他的时间就会被高度压缩,需要集中精力地去兼顾好几样事情。官僚主义的形成大致是综合了以上两种原因:本来可以不做的事情,比如喝茶、读报,现在占去了一部分时间;本来三个人效率高点儿可以做完的事情,现在六个人了,反而会因为彼此推脱而浪费了时间。
    在帕金森得出这个结论的几十年前,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解释时间相对论: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一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却会觉得似乎过了一个小时。这和帕金森发现的心理时间差其实是一个道理。于是,有关这个心理学界的新发现最后归功为帕金森,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学定律之一:帕金森定律。
    时间确实是相对的,当放松下来时,时间就过得特别快,所以才有“快”乐、“快”感的说法,“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上班时,可能觉得刷一会儿BBS、刷一会儿微博根本耗费不了多少时间。如果今天没安排什么事情,一不小心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再加上发会儿呆、聊会儿天、喝几杯水,八个小时也过去得特别快。为什么?因为放松时很难觉察到时间的流逝,即便事实上的客观时间还是那么多,当我们感受不到它时,心理时间也就变短了。
    放松的反面,会促发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让能量缓缓释放,让我们紧张、焦虑、忙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万一遇上堵车快迟到了,几秒钟都似乎被拖长成一分钟。不,几秒钟都像被拖长成了几个小时。放松的时候,我们可能几个小时才会看一次表,但现在几秒钟就忍不住扫一眼。放松的时候呢?就像小时候在暑假快结束时想的那样:“刚放假没几天啊,怎么就该开学了呢!”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9)

    所以说,肾上腺素=心理时间/客观时间。不过我想,爱因斯坦说的那个美女,肯定不是激起“得不到的爱情”的美女,因为“得不到的爱情”会激发大量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那时候的肾上腺素会放缓时间的脚步,把每一分钟都拖长成一个小时。
    爱上强奸犯:情绪相对论
    有这么一个女孩子,她在2007年10月的一次聚会上,酒醉后被一个男孩儿强暴,事后,她立刻报了案。但在公安机关调查期间,这个男孩儿不断向她认错道歉,并逐渐地取得了她的谅解。两人后来还确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了婚。
    后来,当司法部门以强奸罪将男孩儿逮捕时,这个女孩儿认为自己已经原谅他,而且两人如今还订婚了,他就不能算是犯罪了,于是就赶到公安局要求撤案,但按照法律规定,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是无法撤案的。所以,司法部门拒绝了她的请求。不过,最后法院还是酌情轻判,以强奸罪名判处这个男孩儿三年有期徒刑。
    在中国,有个成语叫“为虎作伥”。据说人被老虎咬死后,就会变成一种特殊的鬼,叫作“伥鬼”。伥鬼从此以后以老虎为生活重心:引诱其他人前来被老虎吃掉、为老虎探路、帮老虎放哨。如果老虎死了,伥鬼就没有了依靠,哭天抢地,惶惶不可终日。
    西方人直到1973年8月23日才懂得这个道理。这一天,两名劫匪闯进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扣押六名职员作为人质。一星期后,人质获救,奇怪的是,人质反而闷闷不乐,对警察表现出明显敌意;更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名人质竟然爱上了一个绑匪,还在监狱里与其私订终身;而其中的一名人质更是出人意料,他四处筹钱请律师为绑匪洗脱罪责。西方人将这种现象叫作“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种现象在社会学或犯罪学里专指被害人对加害者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其加害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举个例子就比较好理解了,把手先放进一杯温水时,手没有感觉;但把从冷水中拿出的手再放进温水里,就会觉得水很热;而如果把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放进温水里,就会觉得水很凉。人的情绪也是这样的,“情绪相对论”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双手抬起半吨的轿车(10)

    情绪相对论如果应用于电影,就产生了“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提出一个假设,于是摄影师就去照做了。他通过镜头剪接做了一个实验,他为著名模特莫兹尤辛拍了一组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是接受一碗被施舍的汤、扮成一个孩子正在做游戏、扮成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然后根据顺序不同剪辑为三组:接汤-游戏-老人,游戏-接汤-老人;接汤-老人-游戏,老人-接汤-游戏;游戏-老人-接汤,老人-游戏-接汤。结果观众在观看时,不仅体验不同(第一组感受到悲伤,第二组感受到喜悦,第三组感受到饥饿),而且,感受的强烈程度要比持续看半个小时的悲剧、喜剧或饥荒的报道取得的效果更大。通过观察,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合理性。他说: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镜头,单个镜头只携带一种情绪,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算作电影艺术。
    情绪相对论应用于交际学,就叫作“改宗效应”“阿伦森效应”“增减效应”“赫洛克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提出:在辩论一个对某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观点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能改变某个反对者的意见并使其与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就会非常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重视其他的同意者。
    情绪相对论如果应用于心理治疗的话,就产生了单调和数数的催眠手法。催眠师用重复、单调、无聊的语言,使得被催眠者的情绪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终于昏昏入睡;你不妨躺在床上试图从一数到三百,往往没有数完就睡着了;还可以躺在床上背单词表,也很快就会将自己催眠……

肱二头肌的智慧(1)

    第三章  肱二头肌的智慧
    我给你算一命,不灵不收钱。你一定有以下之一或之几的习惯:1. 晚睡;2. 大晚上还在用脑子;3. 不吃早餐;4. 很少锻炼;5. 食物单一……如果这几项还没说中你,那你就不需要学习自控了。
    大脑比身体先死:自控是个生理指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被医生判死刑四个月后,美国男子扎克·邓莱普(Zach Dunlap)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2007年11月19日,邓莱普被医生宣告脑死亡,在此之前,他遭遇一次可怕的车祸。面对这种不幸,陷入巨大悲痛的家人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同意捐献邓拉普的器官。四个月之后,医生决定摘除他的器官用于其他患者的移植手术。然而,就在家人来向他做最后告别时,他们突然发现,邓莱普的手脚居然动了。
    邓莱普的父亲道格说,他曾目睹大脑扫描过程,“当时没有一点儿活动迹象,也没有任何血液流动的迹象”。邓莱普的母亲帕姆说,当发现儿子还活着时,自己真是欣喜若狂。“这是一个最伟大的奇迹,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了。”
    美国医学界认为,脑电波停止后,就可以准备器官移植了,不必等到身体死亡。因为脑死亡的病人体内有保持良好血液灌注的器官可供移植使用,而一旦身体死亡的病人,体内的脏器多有损害,不适宜再行移植,像这一例脑死亡后还能复活的病人确实比较罕见。
    我要说的问题是,为什么脑死亡后,身体还可以活着?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大脑对身体的掌控作用,可是身体对大脑的掌控作用是否被重视了呢?既然身体死亡后,大脑一定会死亡,而大脑死亡后,身体不见得立刻就死亡,我们是否可以说,身体其实在掌控着大脑的功能,比如情绪、性格、逻辑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意志力?
    实际上,身体就像一个储能站,很多琐碎的事情--包括大脑的各种行为--都从同一个储能站里取用能量。
    例如,维持体温会让身体能量损失一部分。人的免疫能力会随着气温一起下降,还会在温度过高的时候暴怒异常。
    又如,感官会从储能站里取走一部分。周围一片嗡嗡声的时候我们就很难集中精力;在课堂上,摘了近视眼镜之后不仅看不清黑板了,还听不清老师说话了,脑子也不转了,这是因为在看不清的时候,眼睛就必须消耗更多的能量,以减少对大脑的供应。同理,烛光晚餐会让人陷入模模糊糊的状态,因此显得很浪漫。

肱二头肌的智慧(2)

    身体能量是心智能量的基础,其中的转化可以从这几个情景中看出。“咬咬牙”“硬着头皮”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就像把身体能量挤给了心智,“眉头一皱”“攥起拳头”,也能让我们做出决定。
    现在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又饿又累,并且患着感冒,昨晚一夜还没睡好,总之,身体的能量很不足。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你会不会感觉世界非常冷漠,未来十分渺茫?我想是的,你会没精打采、有气无力,还有些抑郁了;但等回到家,喝些热水、补充点儿能量、洗个热水澡、在暖和的被窝里躺上一会儿,又是什么感觉?好吧,世界好像又不那么冷漠了,重新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乐观精神会从储能站里取一部分。刚刚吃饱了的时候,刚刚吸完烟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痛下决心做出减肥和戒烟的决定,因为这时候身体能量很足,心智能量也少不到哪儿去。所以“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免疫系统会从蓄水池里取一部分。感冒了,需要能量去对抗病毒,所以大脑混沌,想睡觉,没有力气活动身体,连发火的力气都没有。实际上,重感冒驾车比酒驾还厉害,因为此时免疫系统把本该分给大脑的能量用掉了。
    自控力会从储能站里取一部分。身体不舒服了,堵车时的焦虑就会倍增,会议上领导的絮絮叨叨让人难以忍受,唠唠叨叨的同事更是让人忍无可忍。很多老人开始戒烟,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终于战胜了烟瘾,而正像一位老人所形容的那样:老了,抽不动了,当衰老消耗了身体能量之后,可以分给吸烟的欲望就少了。
    注意力会从储能站里取一部分。车展上的观众被美女车模分散注意力,就更容易冲动花钱买车;应酬中对方带了个漂亮的女秘书,你就很可能埋单请客,因为美女分散了你的注意力。反之,如果身体的能量不足,注意力就会不断地被各种琐碎的事情夺走。
    如果理解了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从身体这个储能站而来,我们就能明白:自控实际上是个生理指标,一旦失控,即说明身体能量已经匮乏,所有从身体储能站里可以提取能量的行为也会捉襟见肘,如:感冒时明明不应吸烟,却往往比平时吸得更多;或者即使管住了烟,锻炼却被忽略了;睡眠不足和减肥会引起大手大脚的花费,电视和网络显得更有吸引力了;压力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让用在健康、管理情绪、管理生活方面的能量大大减少。

肱二头肌的智慧(3)

    有人说,色氨酸有利于睡眠,它会促使身体释放使人放松的血清素(即5-羟色胺),以及让人见黑就困的褪黑色素,这类物质常见于奶类、红肉、白肉(鱼类)、动物内脏、水果(苹果、香蕉、芒果)中,同时,这些东西也都是促进白天精力旺盛的食品。只有一类东西是不健康的(不利于晚上休息、白天高效):人工加工过的重口感、热量多的食品,这些东西虽然可口,但打破了食物的营养平衡。
    能量充足是个什么感觉?就像打了鸡血,感觉对身体、环境、未来、人生都充满了掌控感,浑身充满了力量。情绪失控的时候,身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一起来了,带来了大量的能量,于是肌肉开始充血,当血液流动速度足以冲破血管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行动了,否则身体受不了。但是,如果身体能储存下很大的能量,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再让它充血,也赶不上自己运动时的充血程度的话,情绪就不会爆发,虽然生气也不会行动,因为那点儿能量还没有强大到让他的血管充血到不发泄就爆的地步。
    而缺乏身体能量的人的自控力一般不会太高,也就是说,他在社会层级中的排行不会太高。缺乏锻炼的人,还容易失眠、抑郁、压力大、火气大;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发胖、人脉少、人缘不佳、吸烟、酗酒;食物单一的人容易生病、怯场、没耐心、注意力分散。这一堆问题,都是因为身体能量不足导致的。
    身体能量不足时,就会定额分配能量,首先被撤掉的是自控力,然后是意识,最后才是生命。比如当氧气开始减少时,人首先会疯狂,丧失自控力;继而会昏迷,丧失意识。因为有限的能量必须得保住呼吸和心跳,别的就先缓一缓吧。
    冷静、勇气、宁静来自充足的身体能量。抑郁、孤僻、内向、自卑,都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因为身体能量匮乏,无法给心智分配能量。
    为什么我们会对运动望而生畏
    既然自控是个生理指标,我们就该去运动了。这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一说运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短跑、负重等具有爆发性的非有氧运动,或者长跑那种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其实不是的。运动不是为了让你练出健美先生般的身材,也不是让你百米冲刺或去跑马拉松,而是只要活动活动肌肉就行。

肱二头肌的智慧(4)

    美国的詹姆斯·希尔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发现,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普通女性每天走路约五千步,男性是六千步,而肥胖者每天比普通人少走一千五百步至两千步。两千步是多远呢,按一步零点五米计算,也就是每天多走一千米,就不会致使人发胖,这就是肥胖者与正常体型的人的区别。每天遛遛狗、逛逛公园,或者上班时提前一站下车,花上十五分钟就能从肥胖身材变成普通身材,这样看来,活动并不是让人觉得那么困难吧?
    而我们对活动望而生畏的原因,是身体的能量太过匮乏,导致连启动运动的能量都没有。不过我相信,通过每天多走一千米的活动,你的身体能量已经开始慢慢恢复,有氧运动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你的计划中,不需要任何意志力的参与就能够渐入佳境。
    在运动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时,就叫作有氧运动。简单地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运动时间在十五分钟以上,强度低、持续做下去还有余力,稍微出点儿小汗但不会疲劳的运动。如果每周有三次至五次、每次三四十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只要一周时间,就能更快入睡,且睡眠质量大大提高,自控力、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等也会全面提升。
    低强度的、超过十五分钟的、不疲劳的运动,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其项目包括慢跑、游泳、疾走、球类、遛狗、做家务、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要注意将心跳保持在每分钟一百五十次以内,以此得到血液为心肌提供的足够氧气,反之,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非有氧运动了。如果运动产生的疲劳感在第二天消除不了,则说明运动已经过量。
    内啡肽(endorphin)也叫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一样有止痛和欢快感的效果。吃东西的时候会产生内呔啡,有氧运动也会产生内呔啡,让身体很爽,这叫作“跑步者的愉悦感”(runner’s high)。当长时间运动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深呼吸也是分泌脑内啡的条件。
    享受了迟早都得还:为什么木糖醇会让人发胖
    木糖醇的甜度和蔗糖差不多,但热量较小,于是有人用它来代替蔗糖,并坚信不会因此而肥胖,但这是错误的想法。

肱二头肌的智慧(5)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古代齐国某户有个漂亮女孩儿,被两个人同时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不过家境贫寒。那女孩儿的父母没法做出决断,就询问女儿的意愿。女孩儿羞羞答答不好意思直接表示,母亲就说,你想嫁给谁就露出哪边的胳臂,左手表示东家,右手表示西家。结果女孩儿伸出两只胳臂。母亲看不明白问其原因,女孩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问题是,我们是否总能两头兼顾,还不受惩罚?当舌头触动木糖醇,身体就会认为:有能量摄入,那么,我先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收起来吧,反正很快就有新的能量了,于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血糖降低,人就会很饿,这种饿不会因为木糖醇的摄入而缓解,但是血糖确实降低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身体会抓狂,它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些能量补充回来,或许等不及下一餐,你就会饿得吃下很多东西,把木糖醇亏欠身体的那些能量全部补了回来。
    人工合成的非营养型的甜味剂,效果与此相同。所以可乐里虽然没有多少能量,但它所激发出的食欲难以想象,亏欠了身体的能量迟早是要还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人和人的千差万别,在于人和人吃的方式不一样。身体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当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和更加冷静的思考。
    血糖一低,身体就开始预测你什么时候会饿死,继而非常渴望食物。这事儿和优势基因祖先那时候是一样的。我们的优势基因祖先的兄弟姐妹当中,有很多是血糖降低时没有饥饿感或饥饿感不够强烈的人,结果都死掉了,无法在自然选择中胜出。因此,能有这样的身体机制,我们该非常感恩吧?
    低血糖的人一般情绪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还跟单身、犯罪有一定的联系。高血糖也有问题,因为高血糖不是说可用葡萄糖过剩,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让那些葡萄糖不但不能转化成能量,还堆积在血液里,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

肱二头肌的智慧(6)

    食物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在体内消化完毕,当身体能量降低,身体就会发话了:“这是铤而走险的时候了。”于是,不吃早餐的人耐受力会很差,而午饭之前是吵架的高峰,临下班前不仅工作效率最低,就连做出的决定一般也都是错误的。美国人就很聪明,他们有个早茶时间和下午茶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半和下午四点钟左右,一片三明治、一个水果就能补充能量;否则,下午五点钟跟上司谈加薪的事儿就一定会泡汤。
    身体波动周期:男女都有月事
    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更缺乏自控力,他们更爱拖延、爱放纵、爱抽烟,更加忍受不了疼痛。按理说,从自控角度来讲,应该有更多的女性担任要职才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领导岗位都是男性。这是为什么?
    身体的能量不仅供给自控力,而且还供给免疫系统,修复受损细胞。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三至六天的生理期,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能量都被调去修复受损细胞,于是自控力全面下降。三至六天不是小数目,也就是说,每个月有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失控的,所以,自控力更强的女性,反而比自控力弱的男人少了很多机会。女孩子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到初中时就慢慢落下了,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候开始来月经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男人是没有月经的。但对他们来说,每隔一定的时间,总会有那么几天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乃至身体上的不舒服,国外一些医学专家称之为男性的“低潮”现象,有些医生将其戏称为“男性例假”。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物节律变化,是男性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
    其实,男性也有“例假”,周期大约为二十八天,但是没有月经,只是身体能量不足,感觉不适或者情绪反常。科学发现,人体的情绪生物钟约二十八天,体力生物钟约二十三天,男女不限。这种周期性现象,由松果体(两眉之间,下丘脑的一部分)通过5-羟色胺和褪黑色素两种激素来调控。虽然每个男人的“例假”周期都是不同的,但有数据表明,男人“例假”比较集中的“发作期”是月圆的那几天。比如美国的研究发现,月圆那几天的犯罪率、自杀率、家庭暴力事件、酒精中毒都比非日圆时偏高。

肱二头肌的智慧(7)

    人的身体能量,不仅以月为循环周期,每天的规律也不一样。早晨时身体的能量最旺盛,如果一起床就要抽上一根烟,那当天就很难完成对烟瘾的控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尽量去做那些最消耗能量的事情,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一大早就做冥想和身体放松练习,那这一天的紧迫感就会变弱了。
    肌肉在控制情绪:过山车上的惊恐
    要体验身体能量透支,最好就去坐过山车或太阳飞车,身体的能量被全部调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剩下为数不多的身体能量,就被指向了那些本来是不被注意的、默默地分散着身体能量的东西。
    例如,在做刺激运动的时候,本来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被注意到的小便一瞬间仿佛呼之欲出,没有绑紧的鞋带似乎总是要掉,肚子里会有种发痒的感觉,隐隐作痛的牙齿现在有点儿让人难以忍受……
    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肚子发痒的感觉。
    为什么肚子会发痒?肌肉的绷紧,是我们的身体把能量挤出来的一种手段,而在所有绷紧的肌肉中,小腹总是积极参与。你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在哪个情绪下小腹没有收紧呢?情绪脑被激发后,就会产生肾上腺素,这是由于小腹处的肾绷紧而分泌得来。反之,小腹肌肉不绷紧,就等同于放松,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小腹的绷紧和松弛来掌控情绪。
    比如你在商场盯着一个想买又觉得不该买的健身器材,心情十分复杂;一摸兜,忽然记起来自己没带那么多钱,一下子就放松了,绷紧的小腹瞬间松垮。感恩、满足,也都是放松的感觉,仿佛所有的肾上腺素一下子暂时隐退了。
    中国人认为,脐下三指处,叫作丹田,这里存储着生命力。我想这正说明中国人古老智慧的优越性,他们在几千年前就知晓西方研究了这么多年的结果,只不过我们在这里把肾脏叫作丹田,把身体能量叫作生命力

肱二头肌的智慧(8)

    试着叹一口气,对自己说“反正也那样了”,或者骂一句“去他的吧”,能够缓解、消除所有的情绪,这个行为似乎格式化了情绪的能量,原因主要就在于腹部肌肉的放松。
    有些人觉得深呼吸不可以调节情绪,因为他们的深呼吸还是止于胸腔,根本没有运动到小腹的肌肉。现在我们介绍一种能极大增强小腹肌肉掌控力的方式--腹式呼吸。
    呼吸分两种: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呼吸时用肚子的起伏代替胸部膨胀,就叫作腹式呼吸。胚胎和婴儿都是用腹式呼吸的,所以观察婴儿的时候会看到他们的肚子而不是胸部在上下起伏。胸式呼吸是人在学会走路之后,为了适应节奏变快而产生的,会让人心情浮躁;而腹式呼吸则使人心情平静,还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腹式呼吸是深呼吸,横膈膜会随着呼吸上下浮动,调用的肺部空间更大,可以达到三分之二,胸式呼吸则一般为胸部空间的三分之一。吸气时提升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叫作顺呼吸,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挑一种练习即可,我个人建议顺呼吸。
    在开始练习腹式深呼吸时,人们容易数秒,或者憋气以延长呼气或者吸气的时间,但是这些外在的标准并不重要。每天挑无聊的时候控制一下呼吸即可,大概三天至七天之后,腹式呼吸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不用再去关注腹部的起伏了。
    除了腹部肌肉,身体的各部分肌肉也都可以控制情绪。科学界早就发现伸展运动可以缓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以这一成果为基础,医学家进一步发现:伸展运动还能增强自控力。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伸展运动能帮助大脑分解和释放皮质醇,又叫“氢化可的松”,是破坏大脑记忆中心的物质--肾上腺素的一种;第二,是加快对掌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前额叶的新陈代谢,让它变得更有效率。
    压力下的身体需要通过皮质醇维持生理机能,没有皮质醇,身体就无法对压力做出反应,当狮子从灌木丛中向我们袭来,我们就只能吓得动弹不得了。积极的皮质醇代谢会剥夺消耗身体能量的其他项目,把葡萄糖、脂肪甚至肌肉分解后化作能量,再供给肌肉,让人立刻逃走或者搏斗。一般情况下,皮质醇水平最高点在早晨六点至八点之间,所以人们早晨起来会伸懒腰,以缓解高浓度皮质醇对大脑理智活动的抑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焦虑与自主神经
工作压力大怎么办 减压的10种食物
《治疗密码》·立竿见影10秒钟消除环境压力
为什么你的健身计划无法实践?可能是多巴胺的错
人的情绪,是身体内各种激素的“产物”!也...
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自控」:真正的自律,向来都毫不费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